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教材解读1 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2)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3)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2 气体摩尔体积(1) 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m,标准状况下,Vm约为-122.4_ L mol 。(2)相关计算V1基本表达式:Vm= -nV m2与气体质量的关系:V=MV N3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mNA(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3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应用(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

2、质的量相同)。(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n=Mp=*导出)相同条件结论公式语言叙述T、p相同n2匕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T、V相同p1mp2=m温度、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T、p相同p1Mp2M冋温、冋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考向分析考向一、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和计算典例 1、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燃料之一是某液体化合物XzY4。16 g X2Y4在一定量的 0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丫4(1) + Q(g)=X2(g) + 2丫20(1)。冷却后标准状况31下测得生成物 X2的体积为 11.2 L,

3、其密度为 1.25 gL,则:(1) 反应前 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其物质的量为 _ mol。(2) X2的摩尔质量为 _ ,Y 元素的名称是 _ 。若反应生成 0.1 mol X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 mol。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Q 的体积与生成的 X2气体体积相同,为 11.2 L ,其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 mol1-阴吶。(2)X2的摩尔质量为 1.25 gL1X22.4 L mol1= 28 g mol1, 的摩尔质量为品 =32g mol1,故X为氮元素,丫为氢元素。由 NbH(l) + Q(g)=N2(g) + 2fO(l)可知每生成

4、1 mol Nk 转移 4 mol 电子,所以反应生成 0.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答案:(1) 11.2 L 0.528 g mol1氢(3)0.4解题策略:(1)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2 )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3)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 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指导:气体摩尔体积的解题思路是否为标I 是否为 L计算结果准状况??气体? ?是否正确??

5、结论考向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典例 2、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8O 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 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 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 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 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相同,而12C18O14和 N2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相同,C 项正确;同温同压同体积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12C8O 的摩尔质量为 30 g mol 14N2的摩尔质量为 28 g mol1, A 项错误; 1 个12C18O 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 16,1 个14N2分子中所含

6、中子数为 14, B 项错误;12C18O 和414Nb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同,n=M m相同、M不同,n不同,故等质量的两种气体所具有的质子数不同,D 项错误。技巧:(1)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2) 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而与分子大小无关。(3) 同温、同压、同体积、同粒子数,这“四同”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三同”成立,第“四同”也成立,即“三同”定“一同”。(4) 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时不宜死记硬背,要熟记相关化学计量的定义式,并 结合相互关系进行推导。对点训练1.物质的量相等的 CO 和 CO 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1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

7、:12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23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4它们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1A.B . C .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盘可知,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含有分子数目之比为1: 1,故正确,相等 物质的量的CO和C含有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 2,故正确相等物质的量的OO和06含有原 子总数之比为2:九故正确相等物质的蚩的CO和 0 含有碳原子数目之比为1: b故正确。 故选D。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 a g 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 p,则 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L)是()22. lap22.22.

8、iNib22+4pb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m/M=n=N/N,求的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aN/pg mol : b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bp/aNA,则气体体积为,故选项 D 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知识。53 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和 C2H4B. 同温度、同体积的 Q 和 N2C. 同体积、同密度的 CQ 和 CHD. 同压强、同体积的 N2和 Q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皿和GHi质量相同,摩尔质量均为因此物质的量相同故分子数一定相同A正确$B*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9、=nKT可知,同温度、同体积的 6 和N打当压强也相同时,物质 的量相同即分子数相同,当压强不同时、分子数不同,故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亍C.同 体积、同密度的CO和 8,两种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不同,因此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 同,故C错误D.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KT可知,同压强、同体积的 6 和皿 当温度相同时, 物质的量相同,即分子数相同,当温度不同时,分子数不同故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不一走相同,D错误。故答案 A。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4.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Q、H2、Q、CH、SQ 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

10、CH4 QCQ SQB.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H CH4 QCQ SQC.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Q CQ C2 CH H2D.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CQSQ CHQH【答案】D【解析】m试题分析:A.根据 n=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则同温同压下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质量相同的CQ、Hz、Q、CH、SQ 五种气体,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 CHQCQSQ,故 A 正确;B.根据 n=M可知,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少,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 CO、Hz、Q、CH、SO,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CH Q CQSQ,故 B 正确;C.

11、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Q、耳、Q、CH、SQ 五种气体摩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QCQ Q CHH,密度之比为: SQCQ Q CH Hz,故 C 正确;D.取 mgmm6四种气体,质量相同的 CQ、出 Q、CH、SQ 五种气体含电子数分别为: 44x22,2x2,mmm32x16,16x10,64x32,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HCH CQ=Q=SQ,故 D错误;故选;D。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及应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温同压下,相同数目的分子具有相同的体积B. 等质量的 Q 和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1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抿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