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检验规程.doc_第1页
工序检验规程.doc_第2页
工序检验规程.doc_第3页
工序检验规程.doc_第4页
工序检验规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序检验规程1. 目的:对产品工序过程实施控制,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 操作工艺,保证工序产品的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工艺规定的所有工序的质量检验,尤其在设定的质控点和关键工序应加强检验。3. 检验依据:检验依照图纸文件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4. 职责 :4 .1 各道工序生产操作者自检。4.2 互检,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检验。4.3 质控点或关键工序由质检部派设专职检验员。5. 工作要求:5.1 工序产品检验,按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者采用自检、互检、 专 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5.2 各生产工序生产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都应按图纸标准, 按工艺进行检查后,然后再有质控点上的专职

2、检验员对工艺规定的 前几道工序质 量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转下道工序。5.3 生产过程的首检,必须经专职质检员检验,首件产品必须有业的适务 熟练的技工操作。检验项目:产品与图纸的符合性;产品与设备宜性;工装与产品的适宜性; 单个产品与部件和整机的符合性,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5.4使用设备和操作者发生变动时,执行首检,巡检 3 次。生产过程的巡检次数:关键工序检 3 次;一般工序检 2 次 ;当5.5生产过程的终检:10件以下(包含10件)进行逐检;1030件抽检 50%;30 60 件抽检 30%;60 件以上抽检 20%。5.6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件产品作好首件检查、巡检、完工检, 对

3、每道工序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记录应详实清楚。5.7 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用红色油漆笔点圆点,做检验状态标识, 检查员可直接开具废品单作好隔离。对返修产品开具返工返修 单做绿色油漆笔点圆点,不能决定时,应通知责任单位填写不合 格品评审处置单进行评审。评审结论确定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 责任单位及时进行返工、返修。5.8 返工、返修的产品由操作者自检后进行交检。检查员根据不 合 格品评审处置单复检后,确认为合格品的,由检查员用黄色油 漆覆 盖原检验标识。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和检验记录 , 注 明合格数量。5.9 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要求,执行让步接收/降级使用的产 品复查合格

4、的,质检员用蓝色油漆覆盖原检验标识,并在不合 格品 处置单注明让步接收 /降级使用数量。复检结论不符合处理要求的, 由检查员再次出具返修 /返工单 ,用绿色油漆笔点圆点, 作好检验 状态标识,并签字盖章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 1 0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允许转下道工序, 如需转工序待处理完 后, 由质检员复查后合格,方可转工序。5.11 生产完的产品在检查员检验后,填写生产过程检验记录做 好 产品标记和状态标识,对废品隔离存放,合格品入库。6公司规定的关键工序为: 6.1主轴、卷筒、齿轮架的精车工序 6.2齿轮架、箱体的镗、铣工序 6.3底座的焊接工序 6.4制动装置及提升绞车的主轴装置

5、、调度绞车、运输绞车、回柱绞车、双速绞车、慢速绞车的卷筒装置和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 箱装置组装工序6.5整机试车工序 7.关键工序的检验 7.1主轴、卷筒、齿轮架的精车工序和齿轮架、箱体的镗、铣工序的检验7.1.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 7.1.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图纸未标注公差范围而标注公差等级的按照标准 GB/T1804-2000执行,我公司执行 m级见表1所示。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0.5-3>3-6>6-30>30-120>120-400>400-1000->1000-2000>2000-4000精密f±).05

6、77;).05±0.1±0.15±0.2±0.3±0.5-中等m±).1±).1±0.2±).3±0.5±0.8±1.2粗糙c±).2±).3±0.5±).8±1.2±3±4最粗v-±).5±1±.5±2.5±4±3±5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1mm7.1.1.2检验工具:千分尺、游标卡尺、卡尺、深度尺、百分表、检验台、仪器等。7.1.2

7、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 7.121关键工序的零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1.2 .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7.123外观检验:检验加工件表面应无毛刺、尖角、飞边、裂纹、加工表面无黑皮、表面无锈迹。铁屑应清理干净。否则判为不合格品.7.1.2.4尺寸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检验:按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标注的公差范围进行检验,在公差范围内的判定合格,超出公差范围 的判定不合格。每种规格工序产品每道每次检验测量尺寸不得少于三 次,同批次、图号的产品要求公差范围控制的一致性 。7.2底座的焊接工序的检验 7.2.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 7.2.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

8、;图纸未注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应符合表2-表4的规定: 焊接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2的规定基本尺寸用于切削加工用于不需要切削加工极限偏差三500± 1.5± 2.5>5001000± 2.0± 3.0>10001600± 2.5± 3.5>16002500± 3.0± 4.5>25004000± 4.0± 6.0>40006300± 5.0± 7.5> 6300± 6.0± 9.0表2mm焊接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尺寸

9、范围(短边长度)/mm极限偏差三315± 60>3151000± 45> 1000± 30焊接件的的平面度公差,以及有关部位的同轴度、垂直度、对称度和平行度的公差应符合4的规定表4基本尺寸平面度同轴度、垂直度、对称度平行度三5002.02.55.0>50010003.03.06.0> 1000-16004.03.57.0> 1600-25005.04.59.0> 2500-40006.06.012.0> 4000-63007.07.515.0> 63008.09.018.0721.2焊接件焊后消除应力处理按图样及工艺

10、文件的规定721.3检验工具:钢卷尺、万能量规、游标卡尺、低倍放大镜、检验台等。7.2.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 7.2.2.1关键工序的零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2.2 .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7 .2.3焊接检验分为如下三种a)焊前检验;b)焊接过程检验;C)焊后成品检验。7.2.3.1焊前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如下表: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方用目测药皮是否牢固,紧贴在焊芯上并有一外观质量定强度。药皮应无裂纹、气孔肿涨和未调匀的药团。外观检查后核实焊条型号、规格。用目测焊丝应无氧化皮、锈、油污。用卡尺焊丝焊丝直径、外观质量检查焊丝直径a待焊件焊接部位不a

11、目测许有锈、油漆、氧化物、毛 刺和影响焊接的镀层;施焊焊件b焊接坡口处边缘应均匀一致,坡口开头和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c暂焊点分布合理,不b对坡口尺寸、形状按图样要求用标准样板或焊接检验尺测量。c目测能分布在应力集中处;d暂焊点不允许有烧d目测穿、裂纹、未焊透和气孔等 缺陷,如发现这些缺陷应在 焊接前排除723.2焊接过程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焊件的首件应进行首检,在焊接过程中还应对焊接设备运行情况、焊接规范进行检验。焊接多层焊时,每焊完一道焊缝要进行质量 检查和清渣检验。同时对已焊的零件进行全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外观检查1.焊缝尺寸是否符合图样要求,焊缝表1.万能量规,检测

12、焊缝尺面有无裂纹等不允许的缺陷;寸;低倍放大镜检验外观2外观质量缺陷;1.严格按图纸制作,加工件需预留加工2.目测凡一项不符合要求量。即判为不合格品2.角焊高要达到6mm。平焊宽7mm,焊高3mm, 直线宽1mm以内。3. 工件外表打磨光滑、平整、锐边倒角。4. 气割渣、焊渣必须清理干净。5. 气割直线度,垂直度在1mm内。6. 属于重型工件,必须开坡口焊接。7. 工件不能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8. 焊缝成型美观正常,不允许有弧坑、焊缝间断、烧穿和裂 纹存在。9. 补焊件在补焊前,必须先把缺陷处彻底铲除干净,再进行补焊。10. 所有焊接件的尺寸变形量不得大于加工余量的1/31/27.2.3

13、.3焊后成品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如下表外观检查焊缝质量1. 严格按图纸制作,加工件需预留加工量。2. 角焊高要达到 6mm。 平焊宽 7mm,3mm, 直线宽1mm以内。3. 工件外表打磨光滑、平整、锐边倒角。4.气割渣、焊渣必须清理干净。5.气割直线度,垂直度在1mm内。6.属于重型工件,必须开坡口焊接。7. 工件不能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8. 焊缝成型美观正常,不允许有弧坑、焊缝间断、 烧穿和裂纹存在。9.补焊件在补焊前,必须先把缺陷处彻底铲除干 净,再进行补焊。10.所有焊接件的尺寸变形量不得大于加工余量的 1/3 1/21. 焊缝不允许出现烧穿裂纹、间断、凹坑等缺陷;2.

14、 重要的承载焊缝在任意 100mm长度上直径不大 于2mm的气孔不得多于1个;3. 重要的承载焊缝未焊透深度不得大于较薄母材 壁厚的15 %;4. 重要的承载焊缝其咬边长度不得超过焊缝全长的10%,咬边深度应不大于如下的规定:较薄母材壁厚W 10mm,咬边深度W 0.5mm 较薄母材壁厚 10-40mm,咬边深度三1mm5. 对接焊缝的错边量不得大于板厚的四分之一,且 最大不得超过2mm.焊高目测凡一项不符合要 求即判为不合格品目测及游标卡尺测量 凡一项不符合要求即 判为不合格品7.3制动装置及提升绞车的主轴装置、调度绞车、运输绞车的卷筒装置和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箱装置组装工序731制动

15、装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1.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1.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731.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深度尺、钢卷尺、检验台7.3.1.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3.1.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3.1.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7.3.1.2.3刹车块无缺损,无断裂,表面无油迹 7 . 3 . 1 . 2 . 4铆钉头端面距离石棉带表面距离不小于 2.5mm 7.3.1.2.5销轴润滑良好,不松旷,操作机构和传动杆件动作灵活 7.3.1.2.6 制动器在放松状态时, 制动衬面与制动轮之最小间隙为 0.5-1毫米7

16、.3.1.2.7施闸手柄、以及重锤等的施闸工作行程都不得超过各自容许全行程的 3/4 7.3.1.2.8摩擦接触面积应符合如下规定:提升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 70%调度绞车、双速绞车、回柱绞车、 慢速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 80%运输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 75%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制动装置不合格7.3.2 提升绞车主轴装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2.1 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2.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 7.3.2.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检验台 7.3.2.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 7.3.2.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 7.

17、3.2.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7.3.2.2.3制动盘的摩擦面不能有锈蚀、裂纹及碰伤 7.3.2.2.4卷筒与与卷筒盘、卷筒制动盘必须贴合紧密无间隙 73225闸轮的圆跳动应不大于0.1mm,制动盘轮缘的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 0.2mm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主轴装置不合格7.3.3 调度绞车、运输绞车、回柱绞车、双速绞车、慢速绞车卷筒装 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3.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 7.3.3.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 7.3.3.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深度尺、检验台 7.3.3.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 7.3.3.2.1关键

18、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 7.3.3.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7.3.3.2.3绞车挡绳板轮缘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的高度,至少应为钢丝绳直径的 2.5 倍7.3.3.2.4绞车钢丝绳头固定在卷筒上,应有特备的卡绳装置,不能系在卷筒轴上, 穿绳孔槽的方向应与卷筒绕绳方向一致, 绳孔不得有锐 利边缘钢丝绳的弯曲不能形成锐角7.3.3.2.5卷筒上的螺钉不得高出卷筒圆周表面73326绞车卷筒两端挡绳板轮缘的表面粗早读应不大于50卩m 7.3.3.2.7卷筒装配前必须将卷筒内部非加工表面的粘沙、氧化皮、铁锈等清除干净并涂以耐油防锈漆7.3.3.2.8卷筒装配

19、后应转动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 7.3.3.2.9轴承内应注入适量的锂基润滑脂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卷筒装置不合格7.3.4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箱装置组装工序7.3.4.1 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4.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 7.3.4.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深度尺、红丹粉、检验台7.3.4.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 7.3.4.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 7.3.4.2.2装配前的要求: a.滚动轴承用汽油清洗其他零件用煤油清洗 b箱底用煤油侵蚀法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如有渗漏现象禁止使用做不合格品处理C.所有零件和箱体内不许有任

20、何杂质存在,箱体内壁和齿轮(蜗轮)等未加工表面先涂两遍耐油防锈漆, 箱体外表面应打磨平整干净, 无 粘沙,飞边,毛刺等e.零件配合面洗净后涂以润滑油 7.3.4.2.3安装和调整要求 a滚动轴承的安装,滚动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圈应贴紧轴肩,之间的间隙不大于 0.05毫米 b轴承间的游隙应在0.06到0.20毫米之间C.齿轮接触斑点,用红丹粉检查锥齿轮沿齿面和齿长都不小于60%,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 45%,沿齿长不小于 50% d.闭式圆柱齿轮侧隙为0.25毫米,开式圆柱齿轮侧隙为0.30毫米e.蜗轮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 70%,沿齿宽不小于25% f .蜗轮副的侧隙在0.42-0.55毫米g .蜗轮副组合后,蜗杆螺牙接触斑点的长度为整个螺牙长度的40%-70%,且蜗杆螺纹接触斑点不应达到接近螺纹长度的 10%的螺纹入口端(即在上述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