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1.1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l)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 A ) 元素可形成 N 型半导体,加入 ( C )元素可形成 P 型半导体。A. 五价B.四价C.三价(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A)。A. 增大B.不变C.减小(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从 12 uA 增大到 22 uA 时, IC 从 l mA 变为 2mA ,那么它的 约为 ( C ) 。A.83B.91C.100(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D 从 2mA 变为 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m 将 ( A ) 。A.增大;B.不变;C.减小1.2 电路
2、如 图P1.2 所示,已知 ui10sint (V),试画出 ui与 uo 的波形。设二极管导通电压可忽略不计。图 P1.2解图 P1.2解: ui 与 uo 的波形如 解图 Pl.2 所示。1.3 电路如 图 P1.3 所示,已知 ui5sin 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D =0.7V。试画出 ui 与 uo 的波形图,并标出幅值。图 P1.31.4 电路如 图 P1.4 所示 ,二极管导通电压解图UD=0.7V,常温下 U TP1.326mV ,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ui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多少?解: 二极管的直流电流I D(V UD
3、)/R2.6mA其动态电阻 :rDUT/ID 10图 P1.4I dU i/rD1故动态电流的有效值:1.5 现有两只稳压管,稳压值分别是6V 和 8V ,正向导通电压为 0.7V。试问:(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解: (1)串联相接可得4 种: 1.4V; 14V ;6.7V; 8.7V。(2)并联相接可得2 种: 0.7V; 6V 。1.6 已知图 Pl.6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 Z6V,最小稳定电流I Z min5mA,最大稳定电流I Z max25mA。(1)分别计算 U I为 10V 、15V
4、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O 的值;(2)若 U I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解: (1)只有当加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大于其稳压值时,输出电压才为6V 。UI10U ORLU I3.3V;V 时,RRLUI 15V 时,UORLU I5V ;RLRRLUI35V时,UOUI11.7VUZ, UOUZ6V 。RRLU IU Z29mA I Z max25mA ,故稳压管将被烧毁。(2)当负载开路时, I ZR1.7 在图 Pl.7 所示电路中,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UD =1.5V ,正向电流在515mA 时才能正常工作。试问: (1)开关 S 在什么位置时发光二极管才能发光
5、?(2) 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解: (1)S 闭合。(2) R 的范围为 :Rmin(VU D ) / ID max233Rmax(VU D ) / I D min700图 P1.71.8 现测得放大电路中两只管子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 P1.8 所示。分别求另一电极的电流,标出其方向,并在圆圈中画出管子,且分别求出它们的电流放大系数。(a)(b)(a)(b)图 Pl.8解图 Pl.8解: 答案如 解图 Pl.8 所示。a1/10A100和b5mA/100 A 50放大倍数分别为1.9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 P1.9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图 P1.
6、9解 :如解图 1.9。3解图 1.91.10 电路如 图 P1.10 所示,晶体管导通时U BE0.7V , =50。试分析 VBB 为 0V 、1V 、3V三种情况下 T 的工作状态及输出电压uO 的值。解: (1)当 VBB0 时, T 截止, uO12V 。(2)当 VBB1V时,因为I BQVBBU BEQ60ARbI CQI BQ3mAuOVCCI CQ Rc9V图 P1.10所以 T 处于放大状态。(3)当 VBB3V 时,因为 I BQVBB U BEQ460A ,RbI CQI BQ23mAVCCU CES11.3mA , 所以 T 处于饱和状态。I CSRc1.11 电路如
7、图 Pl.11 所示 ,晶体管的 =50,UBE0.2V ,饱和管压降U CES0.1V ;稳压管的稳 定电压U ZVU D0.5VuI0V uO5, 正向导通电压。试问: 当时?;当uI5V 时 uO?解:当uIV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击穿,uOU Z5V 。4当uIV5 时,晶体管饱和,uO0.1V 。因为:图 P1.11uIU BE480A, ICI B24mA , U EC VCC I C Rc 0I BRb1.12 分别判断 图 Pl.12 所示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a)(b)(c)(d)(e)图 P1.12解: (a)可能; (b)可能; (c)不能; (d)
8、不能, 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e)可能。1.13 已知放大电路中一只N 沟道场效应管三个极、 、 的电位分别为4V 、8V 、12V ,管子工作在恒流区。试判断它可能是哪种管子(结型管、MOS 管、增强型、耗尽型) ,并说明、 、与 G 、S 、D 的对应关系。解:管子可能是增强型管、耗尽型管和结型管,三个极、 、 与 G 、S 、D 的对应关系如解图 Pl.13 所示。5解图 Pl.131.14 已知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Pl.14 所示,画出它在恒流区的转移特性曲线。图 Pl.14(a)(b)解图 Pl.14解: 在场效应管的恒流区作横坐标的垂线(如解图 Pl.14 (a
9、) 所示 ),读出其与各条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值及 uGS 值,建立 iDf (uGS ) 坐标系, 描点,连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解图 Pl.14 (b)所示。1.15 电路如 图 P1.15 所示, T 的输出特性如 图 Pl.14 所示 ,分析当 uI =4V、8V 、 12V 三种情况下场效应管分别工作在什么区域。解: 根据图 P1.14 所示 T 的输出特性可知,其开启电压为5V,根据 图 Pl.15 所示电路可知uGSuI 。当 uI =4V 时, uGS 小于开启电压,故 T 截止。当 uI =8V 时,设 T 工作在恒流区,根据输出特性可知iD0.6,管压降uDS VDD i
10、D Rd 10V,mA6因此, uGDuGSuDS2V ,小于开启电压,说明假设成立,即T 工作在恒流区。图 Pl.15当 uI =12V 时,由于 VDD12V ,必然使 T 工作在可变电阻区。l.16 分别判断 图 Pl.16 所示各电路中的场效应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恒流区。(a)(b)(c)(d)图 P1.16解: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 可能。补充 1.电路如补图P1(a)、 (b)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V , R的取值合适,uI的波形3如图 (c)所示。试分别画出uO1 和 uO 2的波形。(a)(b)(c)补图 P1解: 波形如下图所示7补充 2.在温
11、度 20oC 时某晶体管的I CBO2A, 试问温度是 60oC 时的 I CBO?解: I CBO60 I CBO 20 2422432A 。补充 3.有两只晶体管,一只的=200 ,I CEO200 A ;另一只的 =100 ,ICEO 10 A ,其它参数大致相同。你认为应选用哪只管子?为什么?解: 选用 =100 , I CEO 10A 的管子,因其 适中 , ICEO 较小,因而温度稳定性较另一只管子好。补充 4.电路如 补图 P4 所示,试问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解:取 UCESU BE ,若管子饱和,则VCCUBE VCC UBE ,即 RbRcRbRc所以 ,Rb100 时 ,
12、管子饱和。Rc补图 P48第 2 章 基本放大电路习题2.1 分别改正 图 P2.1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a)(b)(c)(d)图 P2.1解: (a)将 - VCC 改为 +VCC。(b)在 +V CC 与基极之间加Rb。(c)将 V BB 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d)在 V BB 支路加 Rb,在 - VCC 与集电极之间加Rc。2.2 画出图 P2.2 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b)(c)(d)图 P2.2解: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图 P2.
13、2 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解图 P2.2 所示;9(a)(b)(c)(d)解图 P2.22.3 分别判断 图 P2.2(a) 、 (b)所示两电路各属哪种放大电路,并写出Q、 Au、 Ri和 Ro 的表达式。解:图 (a):I BQVCCU BEQ,I CQI BQ ,U CEQVCC (1 )I BQ Rc 。R1R2(1 )R3AuR2 / R3 , Rirbe / R1 , Ro R2 / R3rbe图 (b): I BQ(R2VCCUBEQ )/R2 / R3 (1) R1, ICQIBQ,R3R2U CEQVCCICQR4IEQR1。AuR4 , RiR1 / rbe , RoR4
14、。rbe12.4 电路如 图 P2.4 (a)所示,图 (b) 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U BEQ 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 RL和 RL3k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 om (有效值)。10(a)(b)图 P2.4解: 空载时:BQ20 ,CQ2 ,CEQ6 ;A ImA UVI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有效值约为 3.75V。带载时: I BQ20A,I CQ2mA,U CEQ 3V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有效值约为 1.63V。如 解图 P2.4所示。解图 P2.4图 P2.52.5在 图 P2.5所示电路中,已 知 晶 体 管 的 =80,rb
15、e=1k,U i20mV , 静 态 时U BEQ0. 7V ,UCEQ 4V ,IBQ20A。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在括号内打 “”和“×”表示。(1) Au4200( ×)(2)Au45.71 ( ×)2010 30.7Au805400 ( ×)Au802.5(3)1(4)1200()(5)Ri20 k1k( ×)(6)Ri0.7 k35k( ×)200.02(7)Ri3k( ×)(8) Ri1k()11(9) RO5k ()(10) RO2.5k(11)U S20 mV ( ×)(12) U S60 mV(
16、 ×)( )2.6 电路如 图 P2.6 所示,已知晶体管 =120,UBE=0.7V,饱和管压降 U CES=0.5V。在下列情况下,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应分别为多少?(1) 正常情况; (2) Rb1 短路; (3)Rb1 开路; (4) Rb2 开路; (5)Rb2 短路; (6) RC 短路;图 P2.6图 P2.7解:(1)VCCU BEU BE17416311 A,ICI B 1.32mA ,I BRb1Rb 2UC VCCI C Rc8.3V 。(2) Rb1 短路 , I CI B0,UC 15V 。(3) Rb1 开路 ,临界饱和基极电流I BSVC
17、CU CES23.7A ,Rc实际基极电流VCCU BE174A 。I BRb2由于 IBI BS ,管子饱和 , U CU CES0.5V 。(4)Rb2 开路 , 无基极电流 , U CVCC15V 。(5)Rb2 短路,发射结将烧毁, U C 可能为 15V 。12(6) RC短路, UCVCC15V 。2.7 电路如 图 P2.7 所示,晶体管的 =80 ,rbb'100。分别计算RL和 RL3k时的 Q 点、 Au 、 Ri 和 Ro 。解: 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 均相等,它们分别为:I BQVCCU BEQU BEQ22ARbRsI CQI BQ1.
18、76mArberbb' (1) 26mV1.3kI EQ空载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为:U CEQVCCI CQ Rc6.2V ;AuRc308rbeRiRb / rberbe1.3k;AusrbeAu93rbeRsRoRc5kRL3k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RLU CEQVCCI CQ ( Rc / RL )2.3VRLRcAu( Rc / RL )AusrbeAu34.7115rberbeRsRiRb / rbe rbe 1.3kRo Rc5k 。2.8 若将图 P2.7 所示电路中的NPN 管换成 PNP 管,其它参数不变,则为使电路正常放
19、大电源13应作如何变化?Q 点、 Au 、 Ri 和 Ro 变化吗?如变化,则如何变化?若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则说明电路产生了什么失真,如何消除?解:由正电源改为负电源;Q 点、 Au 、 Ri 和 Ro 不会变化;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对应输入信号正半周失真,对PNP 管而言,管子进入截止区,即产生了截止失真;减小Rb。2.9 已知图 P2.9所示电路中,晶体管 =100, rbe =1.4k。(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 U CEQ=6V ,估算 Rb ;(2)若测得 U i 和 U o 的有效值分别为 1mV 和 100mV,则负载电阻 RL 为多少?解: (1)VCCU CE2mA , I
20、 BIC/20A,I CRcVCCU BE565k。 RbI B(2)由 AuU o( Rc / RL ),U i100rbe可得: R2.625k。图 P2.9L2.10 在图 P2.9 所示电路中, 设静态时 I CQ2mA ,晶体管饱和管压降U CES0.6V 。试问:当负载电阻 RL和 RL3k时,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各为多少伏?解: 由于 I CQ2mA ,所以 U CEQVCCI CQ Rc6V 。空载时,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饱和失真。故U CEQU CESU om3.82V2RL3k时,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幅值,电路首先出现截止失真。故I CQ RL'
21、U om2.12V22.11 电路如 图 P2.11 所示,晶体管=100, rbb =100。14(1)求电路的 Q 点、 Au 、 Ri和 Ro ;(2)若改用 =200 的晶体管,则Q 点如何变化?(3)若电容 Ce 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解: (1)静态分析:U BQRb1VCC2VRb1Rb 2I EQU BQU BEQ1mARfReI BQI EQ10A1U CEQVCCI EQ ( RcRfR e ) 5.7V图 P2.11动态分析: rberbb'(126mV2.73 k)I EQAu( Rc / RL )7.7rbe(1) RfRiRb1
22、 / Rb2/ rbe(1) R f 3.7kRoRc5k(2) =200 时, U BQRb1VCC2V (不变);Rb1Rb2I EQU BQU BEQI EQ5 A (减小);RfRe1mA (不变); I BQ1U CEQVCCI EQ (RcRfRe )5.7V (不变)。(3) Ce 开路时, Au( Rc / RL )Rc / RL1.92(减小);rbe(1)( ReR f )ReRfRiRb1 / Rb2/ rbe(1)( ReRf )4.1k(增大);15RoRc5k(不变)。2.12 电路如 图 P2.12 所示,晶体管的=80, rbe =1k。(1)求出 Q 点;(2
23、)分别求出 RL =和 RL=3k 时电路的 Au 、 Ri 和 Ro 。解: (1)求解 Q点:I BQVCCU BEQ32.3 ARb(1)ReI EQ(1)IBQ2.61mAU CEQVCCI EQ Re 7.17V(2)求解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1) Re0.996图 P2.12RL=时; Au(1)RerbeRi Rb / rbe(1)Re 110kRL =3k 时; Au(1)( Re / RL )rbe(10.992)(Re / RL )RiRb / rbe(1)( Re / RL )76k输出电阻: RoRe / Rs / Rbrbe3712.13 电路如 图 P2.13
24、 所示,晶体管的=60 , rbb'100。(1)求解 Q 点、 Au 、 Ri 和 Ro(2)设 U s = 10mV (有效值),问 U i? ,U o?若 C3 开路,则U i?, U o?解: (1) Q 点:16I BQVCCU BEQ31ARb (1) ReI CQI BQ1.86mA图 P2.13U CEQVCCI EQ ( RcRe )4.56VAu 、 Ri 和 Ro 的分析:rberbb' (1) 26mV952 ,Au( Rc / RL )95I EQrbeRiRb / rbe952,RoRc3k。(2)设 U s = 10mV (有效值),则U iRiU
25、 s3.2mVU oAu U i304RsRi;若 C3 开路,则:RiRb / rbe (1)Re 51.3k,AuRc / RL1.5ReU iRiU s9.6mVU oAuU i14.4。,RsRi2.14 改正图 P2.14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电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漏接法。(a)(b)17(c)(d)图 P2.14解: (a)源极加电阻 RS ;(b)漏极加电阻 RD;(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d)在 Rg 支路加 - VGG, +VDD 改为 - V DD改正电路如解图 P2.14 所示。(a)(b)(c)(d)解图 P2.142.15 已知图 P2.21 (
26、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 (c)所示。(1)利用图解法求解 Q 点;(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 Au 、 Ri 和 Ro 。18(a)(b)(c)图 P2.15解: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 Rs ,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 DQ1mA,U GSQ2V 。如 解图 P2.15(a)所示。(a)(b)解图 P2.21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 (RdRs) ,与 U GSQ2V 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 Q 点, U DSQ3V 。如 解图 P2.21(b)所示。19(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
27、析。gmiD21mV / VUDSI DSSI DQuGSU GS( off )Augm Rd5 ;Ri Rg1M ; Ro Rd 5k2.16 已知图 P2.16(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求解电路的Q 点和 Au 。(a)(b)图 P2.16解: (1)求 Q 点:根据电路图可知, U GSQVGG3V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 GSQ3V时的漏极电流: I DQ1mA因此管压降U DSQVDDI DQ Rd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2I DQIDO2mA /V ,Augm Rd20 gmU GS(th )2.17 电路如 图 P2.17 所示。( 1)若输出电压波
28、形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2)若想增大Au ,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解:( 1)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类似于NPN 型三极管的饱和失真,应降低Q,故可减小 R2或增大 R1、 RS;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与上述相反,故可增大R2 或减小 R1、 RS。(2)若想增大 Au ,就要增大漏极静态电流以增大gm ,故可增大 R2 或减小 R1、 RS。202.18 图 P2.18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PN 型、 PNP 型、N 沟道结型 )及管脚 (b 、e 、c 、 d 、 g 、 s ) 。(a)(b)(c)(d)
29、(e)(f)(g)图 P2.18解: (a)不能。 (b)不能。(c)构成 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d)不能。 (e)不能。(f) 构成 PNP 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g)构成 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21第 3 章 多级放大电路习题3.1 判断图 P3.1 所示各两级放大电路中 T1 和 T2 管分别组成哪种基本接法的放大电路。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于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b)(c)(d)(e)(f)图 P3.1解: (a)共射,共基(b)共射 ,共射(c)共射 ,共射(d)共集,共基(e)共源,共集(
30、f)共基,共集3.2 设图 P3.2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 Au 、Ri22和 Ro 的表达式。(a)(b)(c)(d)图 P3.2解: (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 P3.2 所示。(2)各电路的Au 、 Ri 和 Ro 的表达式分别为:(a): Au1R2 /rbe2(1 2 )R3(12 )R3;R1rbe1rbe2(12)R3RiR1rbe1 ;RoR3/ rbe2R212(b): Au(11)( R2 / R3 / rbe2 )(2R4 )rbe1 (11 )( R2 / R3 / rbe2 )rbe2RiR1 / rbe1(11)
31、( R2 / R3 / rbe2 ) ;Ro R423(c): Au1 R2 / rbe2(12 ) rd 2 R3rbe1R1rbe2 (12 )rdRiR1rbe1 ;RoR3(d): Augm ( R4 / R6 / R7 / rbe2 ) (2R8 )rbe2RiR1/R2 R3;RoR8(a)(b)(c)(d)解图 P3.23.3 基本放大电路如 图 P3.3(a)、 (b)所示,图 (a)虚线框内为电路,图(b)虚线框内为电路。24由电路、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如图(c)、 (d) 、(e)所示,它们均正常工作。试说明图(c) 、 (d)、(e)所示电路中(1)哪些电路的输入电阻较大;
32、(2)哪些电路的输出电阻较小;(3)哪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a)(b)(c)(d)(e)图 P3.3解: (1)图 (d)、 (e)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比较大;(2)图(c)、 (e)所示电路的输出电阻比较小;(3)图(e)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3.4 电路如图 P3.l (a) (b) 所示,晶体管的 均为 150 , rbe 均为 2k,Q 点合适。求解 Au 、 Ri和 Ro 。解:在图 (a)所示电路中rbe212 R31 21 ; Au 2225 ; Au1rbe2rbe125 AuAu1 Au 2225Ri R1 / R2 / rbe11.35 k;Ro在图 (b)所示电路中 Au11 (R1/ rbe2 )136 ; Au 2rbe1 AuAu1Au210200Ri(R5R2 / R3) / rbe12k;R33k。2 R475rbe2RoR41k3.5 电路如图 P3.l (c)、(e)所示,晶体管的 均为 200 , rbe 均为 3k。场效应管的gm 为 15mS ;Q 点合适。求解 Au 、 Ri 和 Ro 。解: 在图 (c)所示电路中Au11 (R3 / rbe2 )125; Au22 R4133.3rbe1r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