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ⅱ人民版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跟踪练习_第1页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跟踪练习_第2页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跟踪练习_第3页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4.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跟踪练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 BC 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那时候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交通。故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答案:A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

2、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为相隔万里的上海与福建茶叶价格同步变动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实现远距离的信息实时传播。答案:A3“铁路经过的地方,洋货倾销,旧式交通运输骤被弃置,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运河运输被沿海轮船代替,运河河道成为废物,沿河城市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在华修筑铁路 B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C运河河道年久失修 D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解析:材料

3、反映了铁路运输和轮船运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旧的交通运输工具被废弃,失业农民大量出现,沿河城市衰落。这些本质上是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答案:B4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 B飞机C火车 D轮船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答案:C5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中国第一家从事江海运输

4、业轮船公司工作。他应生活在()A广州 B天津C上海 D福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答案:C6“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国文教科书的课文已有电话的内容,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A、D两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

5、项。答案:C7某清朝小吏曾说:“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鲜。”上述材料()A说明封建思想阻碍了新生事物的发展B说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C不赞成在中国发展交通事业D看到了发展交通事业的益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出这位小吏已经看到了火车“利于民生”,故本题选择D项。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D8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D

6、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从“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分析,材料说明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A、B两项在时间上错误;D项材料不能反映。答案:C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材料二“马拉火车”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材料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

7、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作寿礼。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请回答:(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6分)(2)“马拉火车”和奔驰轿车被“打入冷宫”说明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综合三则材料所述,你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狂潮,修筑铁路是它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一个重要手段;第(2)问用“马拉火车”和将轿车“打入冷宫”,这是最高统治者思想保守、愚昧无知的真实写照,必然会对交通工具的改进及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第(3)问义和团代表了普通民众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清政府代表了最高统治者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答案:(1)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扩大对中国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