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议论文写作:素材加工使用五法议论文写作:素材加工使用五法TRyZ 高二( )班C.WH议论文重在说理,能够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固然很好。但对 高中学生而言,事实论据的选择,也就是材料的加工使用, 也绝对不容忽视。事实胜于雄辩,唯有摆出好的事实,才可 能讲出雄辩的道理。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升华;事据理 而取舍,理依事而辨析。当前同学们在议论文材料使用上主 要存在着以下五大误区: 1材料直接引用,不注重对象,材料的针对性不强。2只有材料,没有分析,观点和材料,油是油,水是水。3材料虽然有分析,但是不会分析,抓不住要害。4材料分析不能紧扣一个中心,东扯西拉,不着边际。5材料分析在一个平面上展开,不能
2、多角度、多层面的展 开。议论文中材料使用的这些误区,严重削弱了材料的价值,也 影响了说理的力量。对于材料,很多同学捡到篮里就是菜, 有材料已经不错了,根本不在乎材料的有效性使用。更多的 同学,对材料的使用方法,竟然一无所知,最后只能是材料 加观点,一凑了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使用和改造好材料,点石成金,使 得材料价值最大化呢?下面介绍五种实用技巧。 方法一:变换叙述角度 材料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 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 本质的联系,能完全充分地支撑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材 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好材料叙述的角度,特别要注意对象, 抓住材
3、料中能够证明论点的核心要素, 精心推敲, 反复捶打, 才能紧扣论点,以一当十。比如要证明的论点是:闻过则喜,知错必改,有利于事业的 成功。有同学直接使用将相和这则材料,作为例证: 蔺相如立了大功,因而官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气就故意刁 难他。蔺相如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而且不记私仇,他顾全大 局,顾念国家。廉颇知道后,羞愧万分,背上荆条向蔺相如 请罪。结果两人成了刎颈之交,共治国家,留下一段佳话。 因为材料的不加选择,直接引用,论证的效果很差。这则材 料中, 叙述的主体, 一会是蔺相如, 一会是廉颇, 不断变化, 而且反映在两个人身上的品质又有不同。 “ 闻过则喜, 知错必改 &
4、amp;#8221; 的是廉颇,因而要改变叙事的角度,以廉 颇为主体,突出廉颇的知错必改,有错必纠的精神品质,就 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廉颇对于资历浅而职位比自己高的蔺相如十分嫉妒,故意开 口不逊,多次公开为难对方。但当他得知蔺相如所以回避忍 让,并非惧怕,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后,马上意识到错误。他 勇敢地登门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共同效力国 家,成就了赵国数十年的固若金汤。如果观点是 “ 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 ,就 应以蔺相如为叙述主体,突出他的精神品格。方法二:压缩、改造材料 材料运用,尤其注重精炼和贴切。所谓精炼,就是材料只是 为议论而
5、服务,叙述事实论据时,要择要交代,高度概括, 切忌描写,多用叙述,把能证明观点的那部分说明就行了; 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 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 “ 压缩 ” 、 “ 替换” 、 “改造” ,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 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理力量。 比如对材料方仲永的转换,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材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末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
6、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可观 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 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 问焉,曰: “ 泯然众人矣。 ”观点: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材料转换:才华超群的少年,哪怕是先天的天才,如果只沉 浸在赞美之中,故步自封,不求进取,也必将泯然众人,一 事无成。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方仲永是个农 家子, 5 岁时, “指物作诗,立就 &a
7、mp;#8221; ,以文才出 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 到处登门作诗,结果,方仲永在 20 岁的时候,还没有多大 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方仲永本来是个聪颖的奇才, 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 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悬梁刺股, 到了二十多岁还会平庸无奇吗? 由此可见后天的努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决定作用。 转换方法: 摘取:根据论点的需要摘取原事实材料的要点,构成 材料的核心骨架。例文中摘取了原文中的 “ 指物作诗, 立就” ,来说明方仲永的天分,紧扣论点中的 R
8、20; 先天条件出众 ” 。 替换:原材料中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 一句。作者改为 “ 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 。这样一改,就把侧重点放在方仲永身上;原文中的 “ 父利 其然也 ” ,之所以只字不提,正是为了突出方仲永 “泯然众人 ” ,乃是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由此 可见,之所以字斟句酌的 “替换词语 ” ,乃是为 了与论
9、点契合,丝丝入扣,提高论据的论证力量。 压缩: 大胆对材料进行压缩, 尽量把可有可无的材料去掉。 原文“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 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 几句话共 60 余字,压缩成 “ 结果,方仲永在 20 岁时 的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 ”20 余字。这种压缩,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突 出中心论点。 概括:作者把“其文理皆可观者
10、,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 ” 一语,概括为一句话 “ 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 ,言简意赅,力透纸背。 情感:很多人认为议论文材料的叙述,只需要客观,不必 有情感。这种观点,尤其错误。事实上,在材料的叙述中, 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更能够提高材料的质感,突出材料的 倾向性。要知道,议论文本来就是 “ 我的看法,我的 观点, 我的爱憎 ” ,增加一点情感色彩, 有何不可呢?本例中,结尾的 “ 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 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
11、人。倘若他 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到了20 岁,还会平庸无奇吗? ” 这一反问,有力的表明了作者对这 位奇才变为庸才的叹惜之情。方法三:变换叙述方式 如果是新颖的材料,或者是陌生的材料,有时候需要我们花 费一点笔墨去叙述,这种材料叫做具体例证。但如果是常见 的材料, 这样用墨就显得有点浪费, 叙述材料要精简到极点, 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这叫做概括例证。概括例证时,有时 文字太少,会显得突兀,故不妨多用一些特定的句式,恰当 组合,构成排比,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既能增强 说理的气势,又能增强情感,加强论证,可谓一举多得。 正面概括举例, 我们可用 &am
12、p;#8220;记住” 句式,“ 记住”句子最后的核心, 一定要指向论点, 多个“ 记住” 例证后,一定要有一句话收束,这句话还要紧 扣论点。比如论证 “ 高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 ” , 我们就可以用 “记住” 句式: 记住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充满艰辛的进步。记 住苏格拉底的好问,记住亚里士多德的博学,记住布鲁诺的 坚定和悲壮,记住牛顿的谦虚和专注,记住居里夫人的艰辛 和执着 …&
13、#8230; 只有这样,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是从反面例证,最好的句式是假设句。比如论点是 “ 抛却旧的习惯,进行不断探索的重要意义 ” , 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点着蜡烛;如 果史蒂文逊习惯了老牛破车,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老死不相 往来;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 赵国早就灭亡了;如果老祖宗猿人们习惯了爬行,也许人类 今天还在山洞里穿树叶。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啊! 如果你很有文采,句子非常有现场感,建议你多多使用“ 当…̷
14、0; 时” 的句式, 这样的句子可 以连缀起历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瞬间、细节或情节。 让人印象深刻,说理透彻。比如探讨诚信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当“ 伤心桥 ” 下的尾生在滚滚流水中久久伫立 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 “ 索物于暗室 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 ” 的时候, 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 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 “ 诚信 ” 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如果例证的跳跃性很大,纵横古
15、今,连贯中外,不妨采用 “ 无论是 …… 还是……” 句式,这种句式还给人一种 “ 舍此之外,勿言其他 ” 的感觉,能够理直气壮地证明 观点。比如要论证 “ 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 , 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之手写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 一生辛劳写成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 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 • 汉森,他 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
16、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科学,多角度、全 方位的证明论点,势如破竹,力透纸背。 方法四:阐释分析材料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错误就是材料加观点,给出材料之 后,马上就把结论 “贴” 上去,缺少对材料的阐 释与分析。少了这四两拨千斤的轻轻一拨,材料何以能够证 明论点呢?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 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例如: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 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 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
17、坐 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 见性。(分析句)史蒂芬 • 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 轮椅上 20 多年,全身能 “活动” 的,除了眼睛, 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 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 超人。(材 料句)靠什么?依然是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 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分析 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 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下面是一个缺少阐释分析的例子,看看有没有达到说明论点 的效果: 五十年代初
18、,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 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 民当局写信,声称: “ 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 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 了。任何时候, 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 (材料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结论句) “可见”不“ 可见”呢?只能说依 稀可见,能见度还不够高。因为一则具体的材料,往往可以 证明好几个观点;凭什么就一定要证明你的这个观点而非其 他呢?不作具体的阐释分析,是
19、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的。比如 上例,要是在 “材料句 ”与“结论句 ”之间,加上如下的 “分析句 ”就清晰可 见了。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 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 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 原子能量 ”的“ 知识” 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 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然后接 “ 可见R
20、30;…” 就顺理成章, 水 到渠成了。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恰恰在于其中的阐释和分析。缺 了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 说服力、逻辑性和严密性了。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 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摆出事实之后,更需要讲好道理, 否则再好的材料也是明珠暗投,价值全无了。方法五:翻新旧材料论据讲求贴切,新颖。同学们由于阅历浅、课外阅读教 少,加上考场上紧张的气氛,有时候苦思冥想,脑袋里里也 只能浮现几个为数不多的旧事例,这时候就需要对旧素材进 行翻新。比如高考中,屈原和司马迁是两个用烂了的例证, 几乎是材
21、料使用的雷区。 但是艺高人胆大, 张曼菱同学在 择 生与择死中,却大胆对这两则材料进行翻新,析大异,求 大同,最后,化腐朽为神奇。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 “ 诗人” 的,死的方式 却是“ 诗人” 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 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 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 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 “ 政治” 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 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
22、,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 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 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 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 自己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 古史记, 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择生与择死 张曼菱)需要指出的是,一则材料不是抹哪都合适 “ 万金 油” ,翻新旧素材要讲求贴切,决不允许生拉硬拽、 牵强附会。针对上面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下面观摩一篇作文的完成,给 同学们做示范。例文呈现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
23、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 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 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那辆完好无损 的汽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 都被人打破, 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 “ 破窗户理论 ” ,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 那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对于完美的东西, 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 舍不得破坏; 而对于残缺的东西,有人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是人类 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可以由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 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
24、易打破你 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请以 “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都台长官王廷相,曾给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讲了 个故事。 一天他乘轿进城, 刚好下大雨, 一轿夫穿了双新鞋, 一开始他小心翼翼的择地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 中,之后,轿夫便 “ 不复顾惜 ” 了。王廷相说: “ 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由此可见,为了拒绝 “无所不至 ” 的
25、灾 难,我们必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轻易打破生活中任何 一扇“ 窗户” 人生的高贵, 在于守住心灵的 第一防线。(论点提出一定要快,可用名言,也可用材料推 出。) 为什么要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呢?(对论点发问,一定要独 立成段。议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阐释和分析,注重的是逻辑 力量和说理力量。先讲清道理,再摆出事实。 ) 首先,从人们的心理惯性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 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 对于残缺的东西,人们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著名的破窗理 论揭示了 “ 墙倒众人推 ” 的深层心
26、理。 其次,从我们自身来看,因为人们业已产生的心理惯性,因 为等而下之的社会评价,因为铄金的众口,可畏的人言,我 们常常要为自己打碎的 “窗户” ,付出极其惨痛 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就此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以至 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后,从哲学上来说,任何的大错、大恶,都有一个发生发 展的过程。有了战战兢兢的第一次,很可能就会有心安理得 的第二次,习以为常的第三次,理直气壮的第四次 …… 以致于身在恶中不知恶! (证明论点最好分 层讲出理由。用首先、其次、最后来表明顺序,从个人、集 体、国家;过去,现在,未来;个人
27、,他人,社会等等入手 都可以。这里的道理说得越透,后面的论证也就越有力。 ) 为了人高贵地活着,请守好你心灵的第一次! (论点的重申, 是为了下面的论述,这一步必不可少。 )嗜鱼如命的子产做了相国,有人给他送了一条好鱼。子产 坚决不接受。 来人很不理解, 子产说, 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 将来我就很可能吃不到鱼了。我们可能会问,一个堂堂的相 国,接受一条小小的鱼,何至于将来吃不到鱼呢?但子产的 智慧就在这里,他明白 “祸患常积于忽微 ” ,任 何一扇 “ 窗户” 的打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今天能接受这一条鱼,
28、就意味着明天能接受无数条的 “ 鱼” ;而拿了人家的这条鱼,将来人家的 “银”鱼、 “ 金”鱼就会照拿不误。 如此,行贿的人就会接踵而至,自己的贪欲也会无限膨胀, 多年的美好清誉毁于一旦!鉴于此,子产才一定要坚守住心 灵的第一防线,以防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叙例要简洁。 分析事例要紧扣论点,还一定要紧扣上面的原因。这里从子 产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从哲学上的量变来分析他拿鱼的危 害性。上文分析论据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表现。 ) 还记得寓言中那个说谎的孩子吗?一句 &#
29、8220; 狼来了 ”的戏语,打碎了他诚信的 “窗户” ,他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于是,狼真的来 了,而人们却不再相信他。最终,孩子遭到了报应。在这个 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两个道理:第一,一旦你打碎了人生中的 “ 窗户” ,你就可能造成了破窗效应,后 果不堪设想。第二,做错任何事,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 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怕你只是一句玩笑话。 ( “还记得 ” 的过渡,举重若轻,反面论证了打碎第一扇 窗户的危害。到这里,还只是具体
30、的举例论证。这样的论证 的力量其实还是有限的。 因为,你能举出正面的例子来肯定, 我同样可能举出反面的例子来否定。 所以,下面的概括举例, 必不可少。至少能证明我观点的普遍性。 ) 事实也正是如此。 (过度) 如果李白不能守住心灵的傲骨,就不会 “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 的凛然正气,如果于谦不能守住心灵的纯 正,就不会有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的壮怀激烈, 如果方孝儒不能守住心灵的气节,就不会 有“ 死即死耳,诏不代草 ” 的慷慨悲歌。是啊,无论是 “ 故将愁苦而终身” 决不随波逐流的屈原, 还是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无论是 “ 勿以恶小而为之” 深明大义的刘皇叔,还是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抵押房买卖合同
- 泵类出口合同
- 五险一金签合同
- 民房施工合同
- 辞职纸质合同
- 提供服务合同
- 安装水电合同
-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合同引用合同
- 鸿运达驾校合同
- 苏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一(有答案)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2024广东珠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招聘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水泥的购销合同简单版范本版
- 2024年国考行测真题-常识判断真题附答案(轻巧夺冠)
- 增材制造技术课件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4解析
- 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竖式300道-
-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解读
- 品牌设计师发展职业规划
- 干部结构及人才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