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办法_第1页
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办法_第2页
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办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备及管道测厚管理办法1 目的为使装置设备及管道处于完好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因腐蚀引起的事故隐患,保证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2 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系统各单位。3 定义装置设备及管道定点测厚是在设备管道上确定的测厚点进行测厚检查,掌握设备管道腐蚀状况和腐蚀速率的行为。第一章管理职责第一条设备部1、 负责组织编制本企业设备、 管道的整体测厚方案和实施方案, 并组织实施, 协调处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2、 负责新的腐蚀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规范化工作。3、 负责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测厚工作情况。4、 组织本企业测厚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经验交流。第二条使用单位职责1、 负责编制

2、本单位设备、管道的测厚布点方案,并及时上报。2、 负责建立本单位测厚数据管理台帐,其电子表格格式见附表1。3、 负责落实现场测厚工作。4、 及时认真组织完成腐蚀监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设备部。5、 协助并参与有关单位做好装置在运行期间及检修过程中的腐蚀调查工作,并负责提供加工原料的性质、操作条件、工艺防腐和设备故障情况等信息资料。第二章测厚管理1第三条一般规定1、 设备、管道测厚包括全面普查测厚和定点测厚,定点测厚分为日常定点定期测厚和检修期间定点测厚。2、 设备、管道的全面普查测厚应结合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的全面检验工作进行,全面普查测厚点应包括全部定点测厚点。第四条定点测厚管理1

3、、 生产装置上的测厚检查原则上都应定点,必须建立定点测厚布点图。2、 定点测厚点必须有明显的标示和编号。编号规则为:XXXX-X-XXXX,前面的 X 表示装置用装置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例如常减压装置写成“CJY”;中间的 X 表示测厚点是高温点还是低温点,高温点用“ H”、低温点用“ L”表示,高于 150 度的测厚点定义为高温监测点,低于150 度的测厚点定义为低温点,高温点测厚必需使用厂家提供的耦合剂;后面的X 表示测厚点的数字编号,例如第 90 号测厚点写为“ 0090”。在裸管上的测厚点,用耐候耐温漆涂一个直径为3cm的圆作标记;有保温层的设备及管道上的测厚点,应安装可拆卸式

4、保温罩(盒)并标上编号。3、 定点测厚布点由使用单位设备及工艺技术人员根据工艺工况及介质的腐蚀性和历年的腐蚀检查情况确定,完善资料后报设备部备案管理,使用单位的定点测厚点可以动态调整,调整后在两周之内把调整结果报设备部备案。4、 对腐蚀减薄量超过设计腐蚀裕度的数据及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如确认无误,应分析原因,提出处理建议。第五条定点测厚布点原则1、布点根据发生腐蚀的严重程度进行。2、输送腐蚀性较强介质的管道, 直管段长度大于20m时,纵向安排三处测厚点, 长度为 1020m时,安排两处,小于10m时安排一处。3、介质腐蚀性较轻的管道一般在直管段( 两个弯头间的连接管 ) 安排一处测厚点,在弯头

5、处安排一处测厚点。4、管线上的弯头、大小头及三通、集合管等易腐蚀、冲蚀部位应尽可能多布置测厚点(布点位置见附图)。5、塔体筒体根据内部介质、温度状况安排测厚点。6、设备上同一截面处原则上应安排4 个测厚点,一般布置在冲刷腐蚀可能严重的部位和焊缝附近。7、对于制造厂家提供定点测厚检测建议的特殊设备,应按照检测建议安排定点测厚点。8、一般不将测厚点选在测厚人员不易操作的位置(腐蚀特别严重的部位除外,这些部位应安装工作平台)。第六条测厚频率的确定1、当腐蚀速率在 0.3 0.5mm/a 或剩余寿命在 12 年之间时,每三个月测定一次。22、当腐蚀速率在 0.1 0.3mm/a 或剩余寿命在 23 年

6、之间时,每六个月测定一次。3、当腐蚀速率小于 0.1mm/a 时,在每次停工检修时测定一次。4、对腐蚀速率大于 0.5mm/a 或剩余寿命小于 15 年的部位应进行监控, 对监控部位应增加测厚频率。5、停用设备及管道重新启用前增加一次测厚。第七条测厚方法及数据处理1、 测厚仪器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精度不低于 0.1 ,测量误差应在±( H%+0.1) mm范围内( H 壁厚, mm)。2、 探头采用直接接触式直探头,被测设备、管道温度不能高于探头的允许使用温度。3、 每次测厚前对测厚仪器进行常温标定,标定试块的材质和表面状况应与测厚对象基本一致。4、 采用二次测厚法,即在探头分隔面相互

7、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测定两次,以最小值为准。如果两次测厚值的偏差大于0.2 ,应重新测定。5、 对中高温条件下( 100 500)的测厚,按经验公式将测厚值换算成常温值。在厚度为330mm 范围内,碳钢的厚度转换可参考下式:H to=16.26 (H tt16.71) 2.235 ×10-3-4×(Tt 310)/ 1.14 10 ×(T t310) 1.025式中: Hto碳钢常温计算厚度值,mm;H tt 碳钢高温所测厚度值, mm;T t碳钢测点的表面温度,;当测厚操作人员有成熟经验时,也可采用声速修正法 .6、 腐蚀速率按下式计算:某点腐蚀速率(mm/a)=最

8、近两次所测某点的常温厚度差( mm)/ 某点最近两次测厚的间隔时间7、 剩余寿命估算( 1) 剩余寿命的计算方法:用所测得的剩余壁厚转换值减去按照GB150-1998 和 SH3059-1994所确定的最小壁厚, 所得差值除以平均腐蚀速率即为钢制炼油设备及管道的剩余寿命。该剩余寿命只能用于均匀腐蚀,可指导确定检测频率,不作判废依据。( 2) 对 DN100 及以上的管道,当剩余壁厚转换值3 时,则对应部位的剩余寿命按0 处理。8、 记录( 1) 管道和设备所测数据应及时记录,电子表格记录格式可参考附表2 和附表 3。( 2) 各单位必须将每年的测厚记录装订成册,作为测厚原始数据保存。测厚原始数据保存期为10 年 。9、 测厚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