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范本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范本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范本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范本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2、出示一张失物招领)“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你拾到了东西,没人领的时候,就需要帖这样一张“失物招领”)老师这里就有一则“失物招领”,这上面都写了些什么呢?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汇报自读情况)3、

3、检查预习:小朋友们,自学的能力是越来越强了,那现在老师考一考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个自然段)4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这个“失物招领”讲了一件什么事?5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4、引导学生说出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如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失先观现工江准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队又双青请见现格各比较“洞同请青各格”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3)理解字意:练习用“级、同、工、专、队、才”组词说话。(4)再现检测:去掉拼音,练读生字、词语、句子(自由读、开火车读)句子:放学了,三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操场站好排,准备回家。刚才同学们还围在老师身边,上课铃声一响,他们就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4复习巩固:形近字比较,完成书后练习:读读比比认(认真) 准(准备) 先(先进) 各(各自)队(少先队)难(难题) 失(失去) 备(备课)四、指导书写,强化记忆学习写“同、工、

5、专”1观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写这三个字应注意的问题。2引导学生书空笔顺。3教师范写。4学生描红、练写。五、布置作业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失物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3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

6、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7、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

8、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读音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分明;语调的轻重缓急有

9、无区别;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明确:(1)yn niàn zho huì(2)pù xi ji léi(3)liè qiàn jin jì huán(4)hu lì w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掌

10、握下列实词。东风时作 作:起。 土膏微润 膏:肥沃。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一词多义。难句翻译。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

11、(却)不知道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自由发言,明确: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待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四、品读课文

1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1)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2)选三位同学发言,其余同学补充、评价。(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明确:作者用细腻而充满诗情的笔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河面浮冰刚刚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开之镜;山峦积雪刚刚消融,座座青山秀丽,好像晨妆少女;柳条鹅黄初染;麦苗冬眠初醒;鸟儿晒太阳;鱼儿戏水戏浪。这些富于早春特征的景物组成一幅层冰解冻、波光粼粼、山川氤氲、田野生机勃勃的图画,给人以高度谐和的美的享受。游人相偕出游,作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

13、头,热闹非凡。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相映成趣。一幅满井春光图,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物我交融,情致盎然。既表达了一种轻快喜悦的心情,又流露了对自然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之情。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

14、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二)教学建议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

15、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2)是否是命题: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3)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

16、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教学过

17、程设计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1)我是中国人。(2)我家住在北京。(3)你吃饭了吗?(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画一个45°的角。(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学生答:(1),(2),(4),(6)。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教师分析以

18、上命题(1)对顶角相等。(2)等角的余角相等。(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如果a0,b0,那么a+b0。(5)当a0时,|a|=a。(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7)a0,b0,a+b0。(8)2与3的和是4。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

19、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2)改写命题的形式。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对顶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提

20、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l)若a0,b0,则a+b0(2)若a0,b0,则a+b0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2给出真、假命题

21、定义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3运用概念,判

22、断真假命题。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1)若ab0,则a0,b0。(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

23、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三、总结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四、作业1

24、选用课本习题。2以下供参选用。(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我爱祖国。直线没有端点。作AOB的平分线OE。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奇数不能被2整除。学习几何不难。(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若a=b,则a2=b2。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90°的角一定是直角。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若a2=b2,则a=b。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偶数都能被2整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

25、2、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意思。3、抓住小路的“美丽”,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并练习说感叹语气的句子。教学重点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孩子去和森林里的动物交朋友。找到它们需要经过这样一条小路。(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学生自由发言)2、师:是呀,多美的小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美丽的小路。(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1、师:动物朋友们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

26、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师:这篇课文里出现了哪几位我们喜欢的动物朋友呢?点名回答。3、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说这些动物朋友的时候,把最后一个字念轻轻的,听起来很亲切,我们也这样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鹿先生 鸭先生 兔姑娘)(相机学习生字“先”、“鹿”。)4、师:这篇课文里像这样轻声的词还有很多,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捂鼻子 拍脑袋 喜欢)(相机学习生字“鼻、脑、袋”。)5、师:有时轻声还会躲到词语的中间去。(课件出示:散散步 说说话 洗洗澡 浇浇水)6、师:孩子们读得真好听,我们其它生字词语也跟着跑出来,想让大家读读它。(课件出示其它生字词。相机学习词中的

27、生字的读音。)7、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8、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出示本课的所有生字。)学生从字音,字形等方面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老师指导多音字“干”和轻声词“脑袋”的“袋”单独读的读音。9、检查识字情况。点名读。10、课文里还有这样的长句,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1、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2、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3、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11、师:请大家再把这三段话连起来用心地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小路有什么奇妙的变化?(

28、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不见又出现)三、精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美丽。(一)、感受美丽。1、师:你想知道这条小路美在哪儿吗?课文里是这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这条小路哪里美呢?请你用课文里的词语说一说。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意思。练习用“五颜六色”或“花花绿绿”说话。2、师:小路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让大家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小路的美吗?(点名读)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二)、体会感叹的语气1、“朋友们都喜欢在这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瞧,谁来了,他说什么呢?(课件出示2、3自然段)2、谁来模仿一下他们说话的语气吧。(点名读。)教师预

29、设:你为什么要把“多美”和“啊”字读得又重又长呢?(这样可以表达出对小路的赞美之情。)师:瞧,这种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的句子,末尾就需要用上“感叹号”。(板书:!)师:当老师悠悠地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当孩子们蹦跳着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当我们来到百花盛开的公园,你会不禁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当我们看到可爱的松鼠正吃着松果,忍不住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师: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孩子学得这么认真,忍不住感叹:啊,多可爱的孩子们啊!四、指导书写师:小路这么美,孩子读得也这么美,能不能写得

30、也这么美美的呢?(课件出示:干、赶、起)1、你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字形呢?2、跟随课件按笔顺书空。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预设学生会说“赶”和“起”。)3、指导书写“赶”。一观察“赶”字的结构,二观察两部分的大小。三观察主要笔画。4、描红。发现了什么?(预设:发现走字底的横的右边要短,捺很长,要稍平着写。)5、书写两次。同桌互评结构和主要笔画写得怎么样。6、展评,集体评议。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东区小学教师教案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先

31、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二、组织领导机构组长:苏永刚副组长:李海燕 杨爱侠 刘海龙 吴延军 李玲莉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四、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11月10日。五、参评教案要求(一)合格教案要求:1、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2、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3、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

32、,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六、工作安排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七、奖励办法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5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

33、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20xx年10月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前准备】四种动物的图片,幻灯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读字词。2、扩词:虎 借 难。3、第1、2段告诉我们小壁虎的尾巴断,它想去借尾巴。二、读讲第三、四、五段过渡: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它借到了吗?范读,分组读。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用上和回答。板书:小鱼、老黄牛、燕子图小壁虎怎么去借尾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1、第一步: 指名读第3段:有几句话?分句读。

34、 出示:爬呀爬。齐读。指读第一句。评:读得好,使人听起来小壁虎爬得那么慢,那么艰难,我有一个问题,小壁虎失去尾巴多么着急呀。为什么不快快爬去借,反而这么慢,这不矛盾了吗?师述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导读第一句。 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比较句子:A、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B、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哪种说法好?小壁虎这样问可以看出他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导读这句话。2、第二步: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圈出小鱼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板书:摇 拨 水3、第三步:看灯片: 小壁虎看见小鱼怎么在河里游来游去? 小鱼摇着尾巴,可以一会儿怎样游,一会儿怎样游?(做手势)小鱼( )着尾巴,在

35、( )( )游来游去。导读这句话。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 小鱼怎么回答小壁虎的?比较句子: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B、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导读。4、第四步:导读第三段,练习分角色朗读。第3、4、5三个自然段中许多内容一样,因此读的语气完全一样。第一步:指读第4段、第5段,有几句话?每句分别讲什么?第二步:圈出老黄牛、燕子的尾巴怎么动、有什么用的词语。板书:甩 赶 蝇子 摆 掌握 方向第三步:看灯片 老黄牛怎么在树下吃草?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燕子怎么在空中飞来飞去?燕子( )着尾巴在( )( )飞来飞去。燕子

36、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5、根据上面的内容填空:小壁虎向( )借尾巴,( )要用尾巴( ),所以没借到。6、指导分角色朗读3、4、5段。三、读讲第6、7段1、指读6、7段,思考: 小壁虎开始为什么难过? 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呢?2、读后交流。3、导读。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课文【板书设计】17、小壁虎借尾巴断 小鱼图 摇 拨水老黄牛图 甩 赶蝇子长 燕子图 摆 掌握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篇7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也了解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本课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三组不同的词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积累,增强

37、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收集词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地朗读词语。【信息资料】、多媒体课件、钢琴曲、自制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自制的金色星星图片。【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一、谈话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二、演示播放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课件展示,生动形象

38、。符合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步感受秋天美丽的同时,激发了求知欲。)对话平台一、自读、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凭借辅助手段,营造轻松氛围,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识字热情,突出主体作用。)二、指读、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让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多种形式汇报读。、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教师范读让学生学会欣赏。多形式的练读,在复现过程中加深记忆。识字方法的交流有

39、助于学生互助识字,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三、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小组练读,点评。、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有助于加深理解,形成个性化的感悟,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四、写字、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写字训练是本课的重点,重视范写,给学生提示,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课时对话平台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二、诵读、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开

40、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全班齐读。(有感情地读,促进学生的感悟与想象。赏读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学习。)三、练习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分小组轮读。、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采用活泼的方式进行朗读与组词,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了巩固与积累。)四、写字、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评说。、学

41、生练习。伙伴互评。(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字形的能力,提高写字技能,扎实进行训练。)五、拓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学习伙伴说好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你们也来展示一下吧!、组内交流,加以整理。、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展示交流,不仅促进学生积累词语,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伴教锦囊】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色宜人秋兰飘香春兰秋菊春花秋月春种秋收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教学设计方案 篇8我们读过不少杂文,也读过许多寓言。但把寓言和杂文结合起来的寓言式杂文,还没有读过。今天,我们读

42、与读这样的文章,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读一读,想一想1、本文的语言特点、行文风格是怎样的?2、作者是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立论的?3、作者发表了怎样的意见?课时安排:一课时1、走近作者刘国正,语文教育家,在诗坛上,他以三戒老虎耻告示移山逸事等寓言诗佳作,被推为寓言诗人的头一把交椅。2、积累字词呕u伫zh濠ho俏qio苍颉ji,另读xi鳃si霖ln鲋f辙zh涸h呕心:费尽心思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存项:余存的款项甘霖:久旱后下的雨霍地:突然地油然:云气上升貌3、把握主旨本文活用典故,用寓言的形式,鞭挞了社会上有人倒腾物资和商品乱涨价、乱收费的现象,表现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

43、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4、理清结构故事依据时间顺序展开。语段阅读潮流不可阻挡挖起鱼塘来了。1、这一段用了哪些典故?2、“潮流”指什么?3、联系下文说说“居然”有什么意味?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泾流之大不辩牛马。1、庄周为什么气恼?2、描写“实在挪不动了”有什么作用?写车辙里的小鱼,有什么用意?3、写甘霖欲降和庄周鼓桶而歌有什么作用?练习二:故:所以。贷:借。诺:应答之声。邑金:封地上的收入。忿然:发怒的样子。作色:变了脸色。中道:在半路上。辙:车轮在地上碾出的痕迹。鲋:鲫鱼。何为:做什么。波臣:海神的臣子。岂有:有没有。且:将要。游:游说。激:引水。常与:经常在一起的,指水。无所处

44、:没有地方安身。然:就。曾:简直。索:找。这段文字,一作涸辙之鲋,一作枯鱼之肆(店铺)。故事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讽刺他小气,但还装着一副慷慨的样子;一层是讽刺他不从实际出发。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篇9课前谈话: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

45、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

46、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2、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3、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4、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