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主体报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 施福荣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历史与社会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它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形成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第八条明确提

2、出:“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标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就是依据此目标进行编写的。这些活动课的设置一方面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在听课和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上这些课时,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并没有体现出“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来,还有许多老师怕上,不愿意上这种课,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老师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理解综合探究课的真正内涵。目前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各学科中都有研究,尤以科学学科为甚,科学需要对

3、自然现象进行探究,它往往建立在假设与实验的基础上;历史与社会这样的人文学科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一般建立在问题和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目标价值取向相同的学习方式,他们是有一定共性的,因而科学探究中的一些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同样有效。新课程改革中,还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所提倡的“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等教学理念也正是我们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要求的,所以他们的研究,对本课题中有关基本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无疑是有启示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学科的探究活动虽然也有综合性的特点,但他们的分类方法和策略与我们学科有些本质的区别。在原来社会学科中,也有一些学校

4、在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特别是浙江萧山宁围中学的“初中社会学科中主题式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对社会学科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得较为深入,他们提出的主题探究性学习策略,对本课题中关于“主题活动”类教学设计的研究有较大的借鉴作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牛学文老师正在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所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本课题中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是这次课改中,新出现的综合性课程,它与原来的社会学科有较大的区别,且综合探究活动课在原来的历史、地理、政治、社会课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因此,与本课题相对应的研究很少。为了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5、,我们收集了一些新课程实验区的课改实验通讯,并在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专家来禾讲学之际,向其请教,从中了解到,目前,在国内虽然也有些学校在开展“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研究,但尚未有成果,而对“分类教学策略”的研究则几乎空白。只从人教社所编的试教通讯(历史与社会专辑)上,找到几篇关于“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在专家领导们的鼓励下,本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二、几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探究”一词,辞海解释为“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即研究讨论,而研究讨论需要二个人以上的合作进行,由此说明“探究”是一种需要二个人以上参与讨论、反复论证的方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探究”一词的解释是“探索追求”。探索,即多方寻求答

6、案,解决疑问。这说明“探究”又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追根溯源的方法。综合上述二种解释,可能看出,探究是一种即可以合作进行,又可以个人进行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对探究性学习下如下一个定义:“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是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综合探究”是各种动脑或动手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探究。对此,课程标准(二)总目标明确指出:“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这里的“综合”

7、有二方面的含义:一是因为历史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学科,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二是指对各种探究方法的有机整合。本课题中的“综合探究课”特指依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所编的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后设置的综合探究活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专题探究课没有列入本课题的研究范围之中。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及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发现“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找到各类综合探究课的异同点,并进行科学的分类,提出操作性和针对性极强的分类教学策略

8、;同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综合探究课教学案例,使教师能正确把握这一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使新课程课堂充满“探究”“活动”的气息。另外,通过课题研究,还能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提高学科教科研的水平。2.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能力测评过程,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能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热忱应对,产生探究的兴趣,提高探究的热情;多数学生能掌握综合文科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科学的精神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足

9、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为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素养的未来公民。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略)五、综合探究活动课基本教学策略策略之一: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应显示出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该课程性质本身具有开放的特征,它关注的是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内容、形式容纳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征,以及不同的兴趣倾向。从教学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组织形式到确定教学目标,都应显示出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

10、点。例如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情境三张家界旅游图,这里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旅游图,能选择和设计旅游路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内容开放,不用张家界地图,因为去过湖南张家界的学生毕竟很少,所以,可以选用更贴近,学生更熟悉的旅游区,比如我们嘉兴地区的学生大多去过杭州,上课时就可以用杭州市的旅游图,并让学生思考规划一下,怎样安排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浏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我们还可以在形式上更开放一些,可以事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一个旅游团,和若个旅行社,然后每个旅行社都要提出一个旅游方案来,并把旅游路线标到图上,让旅游团来评判和选择。再如:综合探究三游历华夏。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会设计合理的旅

11、游路线,并从中领悟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那么,我们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更为开放和综合,根据我们嘉兴地区外地学生比较多的特点,可以先了解一下班级里有那些外地学生,然后选择几位有代表性的,来自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学生,让他们来介绍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交通、资源、人才和教育等,在介绍过程中,可以要求他们出示一些照片和图片、音像资料,也可以让旅游过的同学带些照片来展示汇报一下。开放性的教学还表现在教学场景选择上,比如来自家乡的报告,就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来学会如何描绘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策略之

12、二: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开放的、多维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综合探究活动”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诱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此,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具有开放的、多维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是我们老师在上这类活动课时,应特别关心的问题。现在为什么有的课堂学生思维非常的活跃,发言积极,有的课堂上学生非常的机械,一问一答,死气沉沉,或者没什么话可说,这些都和教师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有关,特别是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载体问题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新课程课堂调研过程中,我听了三位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课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一位老师一上课

13、,就拿出一个地球仪,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什么?学生答:看到了一个圆球,一个底坐,一个金属环,问题泛化,学生不知从何答起。第二位老师上课一开始也拿出了几个地球仪,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如下表)。话音刚落,学生马上行动,自觉分组并观察起来。边观察还思考边填表。第三位老师一走进教室,同样拿出了地球仪,然后指着地球仪问学生:这是什么?这上面兰色的表示?其他颜色表示的是什么?这一道道横着的线是什么线?这条最长的线又是什么线?纬线和赤道是什么关系?与纬线相垂直的线是什么?这些线的长度是否相等?一连串填空式的问题,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经线纬线定

14、义地球仪上连接_的线。地球仪上与_平行的线。长度每条经线都_等每条纬线都_等半球的划分以_ _线分为东西半球。以_分为南北半球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_纬线指示_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思考,所以这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我区从新课程实施一开始,就要求教师把问题设计做为各校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重点!05学年,我们在全区开展了“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全过程研究”的校本教研主题研讨活动,从问题的提出(包括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的条件分析等)到对问题的分析(包括分析的手段和方法)直至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整个过程进行研究,也就是要认真思考围绕课标要求,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为达到教学目标设计那些教学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借

15、助怎样的教学手段,通过什么具体方法来落实,是列表比较、图片展示、还是材料分析;是自主合作,还是问题探究等等。这些方法的课堂效能怎么样?需要老师做怎样的引导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七年级上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用图,要突出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以图说文、以图释文,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策略之三:充分信任学生,运用有效的激励评价,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树立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设置综合探究活动课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一种平等的层面上,师生才可能进行平等对话,以实现智慧的撞击,

16、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为此,做为老师一要信任学生,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进行师生角色互换,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成果由学生来展示与评价。比如在上游历华夏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路线,自己来介绍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差异,自己分析和说明这些差异的原因。有信任才有创造,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位老师在上探寻身边的历史,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有的学生研究自己村庄名字的变迁;有的研究一条街道、一幢房子、一座桥梁、一件常用物品的由来。比如一个小组研究自己的村庄名字,过去一直叫里睦,

17、后来叫红旗,现在叫坝浜?研究后发现每一次村名的变化都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二要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程课堂十分重视通过课堂评价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有效的激励应该是:具体的、及时的。当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后,教师就告诉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他们的实力所在,并给学生以明确、清晰的建议。而这种建议一次只能集中于对学生一个学习点的改进上。比如在点评学生的实践报告时,可以说:我建议你去查找点资料,或者走访一些居民,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来充实自己的论点,而不是指质性的:你写得太空洞了,你不够努力等等。另外激励要公平、自然,不留痕迹,不要因为成绩差好而有所不同

18、,应该只针对该思维本身。不过,在这里我要指出一点,只有独有的、创造性的思维才真正需要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策略之四:建立学校、社会教育网络体系,鼓励并督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育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畸形发展。“综合活动课教学”的核心,就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建立学校、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在“我是社会小主人”“来自家乡的报告”“探寻身边的历史” 这些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社会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

19、方法和思路,要建立学校、社会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去探究,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这里强调一点,新课程中有一部分综合探究课,是必须让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的,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一些具体的,现实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老师出于学生安全的原因,往往不敢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种因噎废食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只要组织得当,这样的问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比如“我是社会小主人”一课,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按学生所在社区进行小组,让学生们就在自己的社区、自己的村庄里找一些具体的问题(

20、比如,汽车位的紧缺,小区主干道的乱停放,小区的噪音,卫生死角,农村农药品的乱投,河水的污染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要让学生拿出社会实践材料来,记录活动的祥细过程。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老师在布置实践类任务和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开放性、实践性作业时,一定要进行恰当的评价。从总体来看,现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很多,许多综合探究课都要求学生以小论文、调查报告、小课题研究、辩论等来汇报探究成果。许多时候由于评价没有跟上,老师又不作具体的要求,造成学生一遇上这种作业,就马上应付了事,或是从网上下载一篇交差, 或干脆不做。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逼迫学生去做,而且做好!作业必须体

21、现过程,体现个性化。要告诉学生,什么时候要交,什么时候要组织评比,不仅班级里评,学校里还要评,区里也要组织评比。评比的结果要放入学生档案袋中,要计入学业分数中。六、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分类教学策略(一)主要类型从目前教材的编写来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课按教学组织形式分成三种类型:主题活动类、实践探索类和问题研究类。下面我们把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出现的16个综合探究活动进行归类:类别综合探究活动课主题活动类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游历华夏 实话实说话“流行”大众传媒的影响 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 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实践探索类来自家乡的报告 我是社会小主人 探寻身边的历史保护

22、我们身边的文明 感悟沧桑巨变问题研究类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二)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分类教学设计 1.主题活动类这类综合探究活动往往先确定一个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主题(如消费、流行、传媒等),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比如二代人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人对流行的不同看法、大众传媒的利与弊等,然后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剖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整个探究活动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展开,其主题非常的清晰和明确;活动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课堂内完成,课外为辅;活动的形式是以交流、讨论和辩论来展开的;教学过程一般先要出示材料、引出主题,然后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

23、论或辨论,在交流感悟后进行小结评议,最后进行课外拓展从而使主题内涵得到升华。其具体教学过程包括: 出示材料,引出主题(创设情景,切入主题)收集资料,分组讨论(辨论)交流感悟,小结评议课外拓展,升华主题。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主题的选择要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是与学生有关的社会热点,或者是能让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主题引入要借助一定的材料和情景,而且材料与情景要尽量真实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的设计可以是描述性,也可以借助影音资料进行再现,或者通过表演使其更具体化、形象化。资料的收集一方面要与主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要与学生自己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保持一致

24、。同时在收集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讨论和辩论时要鼓励交流与争锋。辩论和讨论是交流的一个方面,但交流与感悟并不局限于如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从不同的方面,借助一定的手段与方法进行交流,可以是课内交流,也可以是课外交流。评议时,既要评过程,也要评结果,要把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课外拓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拓展的过程也就是主题延伸和升华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巩固提高的过程。可以是对主题内涵的深入研究,或者是对主题外延的进一步探讨。以大众传媒的影响一课为例,活动设计时,可以先创设一个家庭讨论的情景,然后再

25、提出电视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这一学生关心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对网络更感兴趣的话,可以是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引发学生思考,很显然这一问题既是学生关心的,也是一个普遍受到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有的组可以讨论“利”的方面,另外的组可以讨论收集其“弊”的方面,最后让他们交流。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二个辩论组,就“电视对青少年成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讨论和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评议与教师评议,评出最佳辨手或者最佳辩论组,激发

26、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在课外,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对本主题的看法,并和他们主动交流,加强情感体验。再如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是二代人关于消费观念差异的话题。我们上这一课第一步可以出示材料或话题,如书上的13岁女孩的关于消费的话题,也可以从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消费经历,只要能引起二代人之间的消费观念的冲突就可以;第二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或辩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1)你同意谁的消费观?(2)到底怎样才算是合理的消费?(3)你遇上这种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第三步就让学生在课堂里进行交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老师进行小结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外与父母或祖父母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消费观念方面的

27、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2.实践探索类 这类综合探究活动是以认识和解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呈现。其主要特点是探究活动一般是在实地考查(或实物考证),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其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在课外。其教学过程一般要先在课堂内进行必要方法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地考查或者实物考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再在课堂内进行结题交流和小结评价。具体教学过程包括:方法指导实地考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结题交流、小结评价等环节。具体图示如下: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以我是社会小主人一课为例)我是社会小主人是七年级下册中一个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然

28、后尝试解决的综合探究课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先通过范例来进行方法指导,介绍小余他们的一次成功尝试,然后告诉学生怎样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应该如何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过程中一般会遇上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得到的结果怎样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向有关单位反映情况。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探索的成效。 选择好一个社会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查。社会问题要贴近学生,并不一定是社会热点,比如我区塘汇实验学校的学生选择了农药品的污染与回收问题(见附件三:学生综合探究学习成果)就非常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然后进行分组,在具体考察过程中,要做到目的明确,细致周全,并在考

29、察之前列好调查计划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话题、访谈对象、地点场所的选择等)。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分析的过程既是对资料进行论证、刷选的过程,也是对资料进行整合、提炼、归纳的过程。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资料让学生自己选择使用,在收集整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分析统计分清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并对资料的使用价值进行论证。最后进行结题交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接受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评价时即要评调查报告,也要评活动过程。 再如,探寻身边的历史一课,

30、教学的要求是理解我们生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学会收集各种资料和调查某个事物历史沿革的能力;学会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描述某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可以以书上邮票为例,指导学生阅读邮政发展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对书上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类;判断哪些是文字资料、哪些是口头资料或实物资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收集历史资料的途径,最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第二,就要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者是实物考证,当然,考察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来反映考察过程。第三步就是查阅各种相

31、关的文献和档案,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四步就是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看看哪些是能够说明问题的,说明什么问题,要做好对比分析。最后进行结题交流,交流过程中,要尽量展示研究的过程,最好借助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来形象生动地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问题研究类 这类活动课往往从一系列问题开始入手,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探究的过程是对一个个问题进行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问题是探究活动开展的前提;探究的形式以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主,整个活动一般都是在课堂内完成的。其教学过程一般先找到一系列探究问题的起点,通过一定的探究材料来提出研究的问题,然

32、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思路,最后通过反馈练习巩固探究成果。具体教学过程是:把握探究起点,激发探究兴趣思考探究材料,提出研究问题领会课标要求,引导综合分析自主合作探讨,提出解决思路反馈练习小结,联系实际感悟教学设计的操作要义:问题研究类的综合探究课,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展开,因此,在上课前先要弄清楚这节课探究什么?然后思考从哪里开始探究,也就是要准确把握探究活动的起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研究问题的提出同样要借助具体的事例和材料上,比如,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就必须借助地球仪,在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经线和纬线,经度

33、与纬度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背景材料和事例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这点,我们老师应该首先明确。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保证问题的针对性,使问题的研究过程不会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有必要事先加强对课标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比如,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课标的要求的落脚点在“文化的多样性”上,因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比较研究各种宗教的创立、地域分布、种类等。小组合作探讨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研究角度比较大、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更有必要进行合作讨论,当然在组织过程中要避免合作的泛化,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探究问题都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反馈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拓展,

34、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在探究活动基本结束后,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可以是让学生来描述某地的经纬度位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经纬度来确定某地理事物;或者用经纬网让学生判断方向等等。下面本人以我区一名骨干教师所上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第一部分巧用地图为例,谈谈教师在问题研究类的综合探究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首先,在上课之前,要弄清楚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很明显,本节课要探究的是二个问题,即如何选择和怎样使用地图。而探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地图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只有学生明确地图是多种多样的,才会遇到怎样在多种多样的地图中选择合适地图和如何使用好这些地图的问题。所以这节

35、课的导入方式可以这样设计:先在媒体上出示一些地图,如世界地区图、中国政区图、浙江地图,学校平面图等,让学生明白不同地图按照表示的范围来看是多种多样的;然后再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交通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说明不同地图按表示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后归纳出地图的多样性特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看到过那些不同种的地图,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得出这一特点来,然后问学生:地图有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地图承载了不同的信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合适的地图呢?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接下来就应该让学生思考探究材料,也就是书上的两幅台湾地图,并提出研究问题: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2.比较这两幅图,至

36、少找出三处不同点。3.你认为这些不同点中,最关键的不同点是什么?4.你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A图,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B图?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会发现相同点有:二幅图中都有台湾、二幅图的图幅大小一样。不同点有:祥细程度、表示范围和比例尺不同,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其根本的不同是比例尺大小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祥细。最后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练习反馈,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从这里我认为:我们老师在让学生探究时,一定要先了解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用意。要不我们的探究就会失去了方向,变成阶段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成无目的的胡乱

37、活动。七、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促进学科教研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于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文科课程,加上在综合探究活动中,老师要指导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多种领域,如多媒体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等,这些工作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无法胜任的,这就必然要求老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们或同年级组、或同教研组、或同学科、或同兴趣的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引发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变革。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建立了成员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手机群发、课题组QQ群、秀洲教研网社政网页等信息和网络的功能,加强组员间的沟通和联系,同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成员间分工合作,即有集中性的

38、研讨;也有分散的,小范围的研究;有座谈、沙龙式;也有讲座、报告式。这些活泼而有效的探讨研究,不仅深刻影响课题组教师的工作方式,也提高了学科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科教研向纵深发展。通过课题的引领,我区学科教研的主题性,系列性特征更为明显,学科研究的水平和层次得到较大的提升。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高。两年间,施福荣老师在教学月刊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历史教学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仅关于“综合探究”就有五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的杂志上。课题组其他成员也多次在市区二级的

39、新课程培训活动中做专题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倪美琴老师、冯伟良老师由教学能手成长为区学科带头人,成为我区学科教学的中坚;冯伟良老师还在区新课程教学展示中获得一等奖;高玉坤老师也在2005年评上了区教学能手,去年还被评为“区教科研先进个人”;李郭保老师在市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还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十佳新秀洲青年”的荣誉称号,并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在两年间,七位课题组成员中,有四位走上了学校领导的工作岗位。可以这么说,没有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就不会有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老师们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不断进步。3.设计出一些精品教学案例,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通过这两年

40、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课题组收集到许多的综合探究课例,有的可以称得上精品,目前我们七、八年级所有的综合探究课,我们都能提供相应的优秀课例,这一方面为综合探究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备课材料,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探究课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检验这些课例的实际使用价值,课题组成员还深入到课堂中,亲身实践和研究,如在2005年4月,课题组在新城中学举行了“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施福荣老师上了实话实说话“流行”,李郭保老师上了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这两节课在广大老师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05年下半年,我们又在秀洲现代实验学校举行了“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校本教研现场研究会”十

41、多位老师围绕“综合探究课教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2006年,我们又精心组织了“秀洲区第一届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教学案例和学生综合探究成果展示评比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学生小论文、小课题、调查报告共60多篇,在全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优秀的综合探究课例和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在这次活动中获奖。4.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综合探究过程中,学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并往往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和学习,学生们经常处于“面临问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科学的精神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老师在活动中

42、,往往会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敢于实践、友好合作、热忱应对,特别要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按照活动的方案,让学生去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资料或数据处理等。有的到图书馆、阅览室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有的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工厂、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自己选择调查研究的问题、自己选择、自己认真分析和研究,积极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每个过程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觉主动地完成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探索过程中的得失,学生自主地反思,自主地展示,达到了提升自我的目的。5.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过程

43、中,重在学习过程而非探究的结论;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情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成长必不可少的。如新塍镇中学徐洋、钱晨洁、王秋艳、吴雅琴等同学上完我是社会小主人一课后,在组长符超的带领下,开展了关于“无害化”农业的研究调查,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询问、座谈会、听报告以及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最终完成了关于“无害化”农业的研究调查报告,此报告在“嘉兴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组长符超在完成调查报告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他们身上的优点,这将激励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奋斗。”组员吴雅琴在谈到此次调查的体会时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增强了对无害化农业的认识,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观察、思考中,获取知识、材料,让我们知道了参加实践活动百利而无一害。” 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探究的满足、能力的提高和成长的快乐。 6.发现“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中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在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