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七八章习题答案_第1页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七八章习题答案_第2页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七八章习题答案_第3页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六七八章习题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是非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金斯特林格方程可适用至转化率100%(?)2、大多数固相反应是由扩散速度所控制的。(?)3、狭义上讲,相变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4、浓度梯度是扩散的推动力,物质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5、晶胚的临界半径rk随着AT的增大而减小,相变愈易进行。(?)6 .逆扩散的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是化学位梯度。7 .成核-生成相变亚稳区G "< 0 ,斯宾那多分解的不稳区G ">0。(?)相反。8 .过冷度愈大,晶体生长速率愈快,则晶粒就愈粗大。(?)9 .对扩散系数D0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及扩散激活能。(?)

2、10 .相同条件下晶体的非均相成核比均相成核更难。(?)11 .杨德尔方程比金斯特林格方程的适用范围大。(?)12 .间隙扩散活化能包括间隙形成能和间隙原子迁移能。(?)、填空题1、根据扩散的热力学理论,扩散的推动力是(A),而发生逆扩散的条件是(B)。(A)化学位梯度(B)热力学因子小于零2、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A) 、(B)和(C)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A)结晶化(B)玻璃化(C)分相3、马氏体相变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A) 、 (B) 、 (Q 和(D)等。(A)存在习性平面(B)无扩散性 (C)相变速度高 (D)无特定相变温度4、从熔体

3、中析晶的过程分二步完成,首先是(A),然后就是 (B)过程。均匀成核的成核速率 Iv由(C)和(D)因子所决定的。(A)成核 (B)晶体生长 (C)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D)受原子扩散影响的成核率5、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有(A)、(B)、(C)和(D)。存在习性平面、保持一定的取向关系、无扩散性、相变速度快、相变没有一个特定的温度。6、本征扩散是由(A)而引起的质点迁移,本征扩散的活化能由(B)和(Q两部分组成。(A)本征扩散是由本征热缺陷所产生的空位而引起的质点迁移,本征扩散的活化能由(B)空位形成能和(Q质点迁移能两部分组成。8、菲克第一定律 J=-Ddc/dx的应用条件是(A),菲克第

4、二定律 dc/dt=Ddc/dx的应用条件是(B)(A)稳定扩散,(B)非稳定扩散。9、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为(A) 、(B)和(C)(A)过冷度;(B)过饱和浓度;(C)过饱和蒸汽压。10、在三兀系统中,无变量点有三种,分别是(A) 、( B)和(C),口 、(A)最低共熔点;(B)双升点;(C)双降点。11、?固体内粒子的迁移方式有( A 、(B) 、(C)、 ( D)和(E)。(A)环易位机构,(B)直接易位机构,(C)空位机构,(D)间隙机构,(E)亚间隙机构。、12扩散系数D=Dexp(-Q/RT)中,空位扩散活化能 Q由, 组成,间隙扩散活化能 Q由 组成。13实验测得NaCl的扩散系

5、数与温度关系如右图所示如提高NaCl晶体纯度,两直线的转折点变化规律为。高温区是 扩散,低温区是 扩散。14、合成镁铝尖晶石,可选择的原料为Mg(OH1, MgO, a -Al 2O3, 丫 - Al 2O3,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出发选择, 原料较好。15、析晶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 , , ;在均匀成核时,临界成核位垒A Gk= ,其值相当于 ,具有临界半径 rk的粒子数 nk/N= 。16、液-固相变时,非均匀成核位垒与接触角。有关,当。为 时,核化位垒下降一半三.选择题:1、杨德尔方程采用的反应截面模型为 。A.平板 B. 球体 C. ln球壳 D. 圆柱 A2、在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关系中,(

6、1i )称为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在非理想混合体系中:当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0时,扩散到nN溶质()当扩散系数的热力学因子V0时,扩散结果使溶质()a.发生偏聚b.浓度不改变c.浓度趋于均匀C 、A3、一般情况下,离子晶体较大离子的扩散多半是通过()A.空位机构B.直接易位C. 间隙扩散 D. 亚间隙机构A4、在反应温度下,当固相反应的某一相发生晶型转变时,反应速度是()A.加快 B. 减慢 C. 无影响A5、表面扩散活化能 Qs,界面扩散活化能 Qg晶格扩散活化能 Qb的关系是()>Qg> QbB. Qb> Qg> Qs> Qs> QgD. Qs>

7、Qb> QgB4.下列属于逆扩散过程的是()A.二次再结晶B. 晶界的内吸附 C.布朗运动B,B进行反应生成 AmBn为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若 DDB,则在AmBn-B界面上,反应物 A的浓度Ca为()B.0 C.不确定7.以下属于马氏体相变特征的是()A.无扩散性B.不存在习性平面C.相变速度低D. 有特定的转变温度四、问答题1、说明影响扩散的因素?化学键:共价键方向性限制不利间隙扩散,空位扩散为主。金属键离子键以空位扩散为主,间隙离子较小 时以间隙扩散为主。缺陷:缺陷部位会成为质点扩散的快速通道,有利扩散。温度:D=D0exp (-Q/RT) Q不变,温度升高扩散系数增大有利扩散。Q

8、越大温度变化对扩散系数越敏感。杂质:杂质与介质形成化合物降低扩散速度;杂质与空位缔合有利扩散;杂质含量大本征扩散和非本征扩散的温度转折点升高。扩散物质的性质:扩散质点和介质的性质差异大利于扩散扩散介质的结构:结构紧密不利扩散。2、MoO和CaCO反应时,反应机理受到 CaCO颗粒大小的影响。当 MoO : CaCO= 1: 1, MoO的粒径ri 为0.036mm, CaCO的粒径2为0.13mm时,反应是扩散控制的;而当 CaCO : MoO= 15: 1,2时,反 应由升华控制,试解释这种现象。当MoO的粒径1为,CaCO的粒径2为时,CaCO颗粒大于 MoO,反应由扩散控制,反应速率随着

9、 CaCO 颗粒度减小而加速,当 r2<r1时存在过量CaCO,由于产物层变薄,扩散阻力减小,反应由MoO粒径升华控制,并随着 MoO粒径减小而加剧。3、平均粒径为1 m的Mg的料与AI2Q粉料以1: 1摩尔比配料并均匀混合。 将原料在1300c恒温3600h 后,有的粉料发生反应生成Mg AI2Q,该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试求在 300h后,反应完成的摩尔分数以及反应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由于该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且粉料可视为均状大小球形,故用金斯特林格方程得:1 2/3G ( 1G) 2/3 =kt由题中所给条件;t1=3600h G1=(1 + 1)= 代入得 K=X 10-

10、7所以当 t2=300h 时,G2=Q 045令 G=1 ,贝U T=1/3k= X 105 h4、为什么成核生长机理的相变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过冷或过热,相变才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冷,什么情况下霞要过热? 一般物质具有的最大成核速率的过冷度应该如何求得?解二,此过冷;当, 过热,过冷度,为扩散活化能.6、纯固相反应在热力学上有何特点?为什么固相反应有气体或液体参加时,范特荷夫规则就不适用了?解:一切实际可以进行的纯固相反应,其反应几乎总是放热的,这一规律性的现象称为范特荷夫规则。此规则的热力学基础是因为对纯固相反应而言,反应的嫡变S往往很小以致于趋于零。所以反应自由始变化 Hi而纯固相反应

11、的热力学必要条件是G<0,这1H<0 (即放热)的反应才能发生。对于有液相或气相参与的固相反应,S可以变得很大,范特荷夫规则不再适用。7、为观察尖晶石的形成,用过量的MgC粉包围1um的AI2O3反应球形颗粒,在固定温度实验中的第1h内有20%的A12O3反应形成尖晶石。试根据(a)无需球形几何修正时,(b)作球形几何校正时,计 算完全反应的时间?:解:(a)不幅球形几何修正用 Jander方程描述:1-(1 G) 2=KtK=1- (1 G) 1%代入题中反应时2 1h,反应程度20%K=1- (1 0.2) 2/1=X10 3/h故完全反应薜需时间(G=1)t=1/K=1/ X

12、10 -3 =(b)作隹形几何校正中用金斯特僚格方程描述1- 3 G-(1 G) =KtK=1- 3G-(1 G)3/t=1-3x(1 0.2)3/1= x10-3/h完星反应所需时冏,£ G=1代入公式得- 11- 3 G-(1 G) =3=Kt t=3K =3 4.893 10 =8、马氏体相变具有什么特征?它和成核好生长机理有何区别?解:马氏体相变具有如下特征:(1)相变体和母体之间的界面保持既不扭曲变形也不旋转。这种界面称习性平面(Habit plane ),其结晶学方向不变。(2)无扩散的位移式相变。(3)相变速率可高达 声速。(4)相变不是在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

13、内进行。成核生长的新相与母相有完全不同的晶格结构,新相是在特定的温度下产生的,相变具有核化和晶化 位垒。9、在KCl晶体中掺入10-5mo1%CaCl2,低温时KCl中的K离子扩散以非本征扩散为主,试回答在多高KCl的肖特基缺陷形成能AHS=251kJ/mol温度以上,K+离子扩散以热缺陷控制的本征扩散为主?(R=mo1- K解:在KCl晶体中掺入10-5mo1% CaCl2,缺陷方程为:CaCl2 )Ca£ 4 咚.2%则掺杂引起的空位浓度为吸欲使扩散以热缺陷为主,则暝%即 exp-1 > 1。-'I 2KT)即(251000 ) exp (2x8JHZj10、如果N

14、iO和CrzQ球形颗粒之间反应生成解得T>NiCr 2O4是通过产物层扩散进行的,请回答:(1)若1300C,DCr3+>>DNi2+>DO2-,控制NiCrzQ生成速率的扩散是哪一种离子的扩散?为什么?(2)试分析早期的这一反应转化率G-t关系应符合哪一个动力学方程?答:(1)控制NiCr2。生成速率的扩散是 Ni2+离子。因为NiO与CrzQ主要阳离子经过产物层的逆向扩 散生成NiCr2。而Dbr3+>>DNi2+>Cb2, Cr3+扩散速度快,而 Ni2+ 扩散速度慢。(2)这一反应早期转化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杨德尔方程1-(1-G) 1/3

15、2=Kt。11、对比不稳分解和均匀成核成长这两种相变过程。讨论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以及过冷度和时间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这两种过程?在玻璃工业中,分相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答:不稳分解:在此区域内,液相会自发分相,不需要克服热力学势垒;无成核-长大过程,分相所需时间极短,第二相组成随时间连续变化。在不稳分解分相区内,随着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析出 的第二相在母液中相互贯通,形成蠕虫状结构。成核-生成:在此区域内,在热力学上, ,系统对微小的组成起伏是亚稳的,形成新相需要做功,即存 在成核势垒,新相形成如同结晶过程的成核 -长大机理,分相所需时间长,分出的第二相组成不随时间 变化。

16、随着温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析出的第二相在母液中逐渐长大,形成孤立球状结构。用TEM观察分相以后形貌,若两相无明显的连续性,第二相呈孤立球状,则为成核-生长分相;若两相形成互相交织的“蠕虫状",则为不稳分解相变过程。在玻璃工业中,利用玻璃分相可以改进结构和玻璃性能,制备新型玻璃。例如通过硼硅酸盐玻璃分相制备微孔玻璃、高硅氧玻璃,通过分相促进锂铝硅微晶玻璃的核化和晶化,通过磷硅酸盐玻璃的分相制备乳浊玻璃等。12、试比较杨德尔方程和金斯特林格方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解:杨德尔方程在反应初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杨氏模型中假设球形颗粒反应截面积始终不变,因而只适用反应初期转化率较低的情况。

17、而金氏模型中考虑在反应进程中反应截面积随反应进程变化这一事 实,因而金氏方程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适合反应初、中期。两个方程都只适用于稳定扩散的情况。13、说明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答: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颗粒度和分布影响;反应温度、压力、气氛影响;矿化剂的影响。14、纯物质在任意指定温度下,固、液、气三相可以平衡共存,请用相律说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请举 例说明。答:这个结论不正确。因为,固、液、气三相平衡时,相律为:F=C-P+2,其中,C=1, P=3,则F=0,即自由度为0温度和压力均不可以变化。这时不能够指定温度。例如:水在。度时是三相共存,温度一变固、液、气三相就不平衡了。所以温度

18、不能任意指定温度。15、为什么非均相成核比均相成核更易进行?因为:4G#c =AGc= f (。)并且:f (。)=(2+COS )(1 - COS )2/4 ,当:。=90 度时,f (。)=(2+COS )(1 - COS )2/4=(2+0)(1 - 0)2/4=2/4=1/2 ,所以: G#c = AGc, f (。)=1/2。 Gc,即:非均相成核所需 能量是均相成核的一半,杂质存在有利成核。17、说明相变过程的推动力。相变推动力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A G=A H-T A H/To= A HTo-T/T o= A H. A

19、T/T o 式中:To-相变平衡温度,A H-相变热,T-任意温度。自发反应时:A G<0,即A H. AT/To<O相变放热(凝聚,结晶):A H<o则须:A T>。,To>T ,过冷,即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要低,相变才 能自发进行。相变吸热(蒸发,熔融):A H>o , A T<o , To<T,过热。即实际温度比理论温度要高,相变才能自发进行。(不全)18、说明斯宾那多分解相变和成核-生长相变的主要区别?组成变-不变;相分布和尺寸有规律 -无规律;相颗粒高度连续性非球型-连续性差的球型19、反应颗粒尺寸对加快固相反应的影响。杨德尔方程:Kt=

20、Ro21-(1-G) 1/32 ;金斯特林格动力学方程积分式:=(2D Co/Ro2p n.)t=1-2/3G-(1-G)2/3公式中:R-反应物等径球颗粒半径;G-转化率;Kk-速度常数;t-时间;D-扩散系数;n-分子数;G-初始气体浓度;- -分子量;p -产物密度。由公式可见:速度常数 K与R颗粒半径平方成反比,颗粒越小,反应体系比表面积越大,反应界面和 扩散截面也相应增加,因此反应速率增大。威尔表面学说:颗粒尺寸减小,键强分布曲线变平,弱键比 例增加,故而使反应和扩散能力增强。21、说明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反应物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颗粒度和分布影响;反应温度、压力、气氛影响;矿化剂

21、的影响。22、试用图例说明过冷度对核化、晶化速率和晶粒尺寸等的影响,如无析晶区又要使其析晶应采取什么措施?五、相图分析(26分)A-B-C三元相图如图所示1 .判断化合物N(AmBn两性质2 .标出边界曲线的温降方向及性质3 .指出无变量点的性质,并说明在无变点温度下系统所发生的相变化4 .分析点1、点2、点3的结晶路程(表明液固相组成点的变化及各阶段的相变化) 相图分析(20分)A B一C三兀相图如下图所不:1. 划分分三角形2. 标出界线的性质和温降方向3. 指出四个化合物(D S、AG BQ的性质4. 写出无变量点E、G F的性质(并列出相变式)5. 分析1点的析晶路程分析相图(图10-37)中点1、2熔体的析晶路程。(注:S、1、E在一条直线上)。解:熔体1具有穿相区的特征,液相在 E3点反应完,固相只剩 S 一个相,所以穿过 S相区,最终在E2 点结束。熔体2液相在E3点反应完,固相剩 S和B两个相,无穿相区情况,最终在E2点结束。下图为CaO-A%Q-SiO2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