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精品课程-河北北方学院_第1页
课程简介-精品课程-河北北方学院_第2页
课程简介-精品课程-河北北方学院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自评报告2004 .6. 10一)课程简介中医基础理论 是中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向学 生传授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为学好中医各科打好基础。 因此 中医各个专业都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一门主干课程。 中医基础 理论目前是我院中医系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中西医 结合高职的必修考试课。 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临床医学高职 必修考试课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课程开设时间及授课对象中医基础理论最早开设于 1961 年,面向中医学专业学生授 课。恢复高考制度以后, 1979 年成立中医基础教研室,从此中医 基础理论 成为中基教研室的核心课程,

2、授课对象为中医系中医专业 专科学生、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 1983 年招收本科专业以后,本 课程开始面向中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 1993 年招收中西医结合专科以来,本课程开始面向中西医专科生授课。 2003 年招收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以后,又开始面向此专业学生授课。 到目前为止,本课程已同时面向五个本、专科学生授课。中基教研室除了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外,同时还担任中 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 、中国哲学基础 、医古 文、中医学 等 7 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其中,担任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内经选读、中国医学史、中医学的教师均交 叉授课。担任医古文课程的教师同时也担

3、任中医基础理论拓 展教材中国哲学基础的授课任务,并主持、参与其他拓展教 材的编写。2、各专业开设本门课程的学时数(见表 1)表1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各专业学时数专业名称课程性质学时数中医学专业(本科)必修考试课96中西医临床(本科)必修考试课80中西医结合(咼职)必修考试课128临床医学(本科)必修考试课30临床医学(咼职)必修考试课453、师资队伍配备情况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先后有多位中医学专业的专家、学者任教。近四年来,直接从事本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有 8位(包括交叉授课), 从事本课程拓展课程授课的教学人员1位。其中本课程负责人王陶冶,1981年毕业于张家口医专中医学专业,1985年考取山东中医

4、学 院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另外有 3名教师毕业 于河北中医学院。4名教师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中医系。1名教师毕 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目前,在以上 9名教学人员中,有博士生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1名在读),研究生进修班结业3名。 本课程授课教师总体上学历高,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是一 支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具体情况见表2:表2担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人员姓名职称学历(位)及专业学院工作年限王陶冶讲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田翠时副教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季增荣讲师中医学专业学士,研究生进修班1986张淑萍

5、副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1992张秀琴助教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刘之民讲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1985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孙洪生主治医中医内科学专业在读博士1984杨洁助教中医学专业学士,在读研究生进修班2001陈桂敏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19884、教材使用与教材建设本课程自开课以来,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的中医基础理论统编教材。1977年恢复高考后,使用的是第三 版,1981年开始使用第四版,1985年开始使用第五版,1996年开始 使用规划教材至今。1999年中西医结合高职使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中医学基础,一直沿用至

6、今。本课程所使用的参考书目有:古代医籍部分一一黄帝内经素 问、灵枢经、内经释义、难经释义、注解伤寒论(张仲景 撰,成无已注)、金匮要略方论(张仲景撰)、诸病源候论(巢元 方撰)、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撰)、医学启源(张元素撰)、丹 溪心法(朱震亨撰)、类经、类经图翼(张介宾撰)、医宗金 鉴(吴谦等撰)。中国古代哲学部分 尚书、周易、管子、 吕氏春秋 、春秋繁露 (董仲舒著) 、白虎通德论 、五行大 义(萧衍著)、太极图说(周敦颐著)、皇极经世书(邵雍著)。 现代中医基础研究部分中医病理研究 (匡调元著)、中医治 则研究(姜春华、沈自尹著) 、中医学方法论研究 (祝世讷著)、 中医基础理论英语教材

7、等(以上参考书,均由本教研室教师自购) 。 中医基础教研室教师编写或参编的教材有: 在读博士生孙洪生参加编 写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中医学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 版);陈桂敏参加编写了 21 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 (人民 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了校内教材 实验中医学基础 ;季增荣、 田翠时、张淑萍、王陶冶、张秀琴、刘之民、孙洪生、杨洁参加编写 了河北北方学院成人专升本指导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 学、内经、中国医学史、医古文部分) ,现已出版使用;王陶冶、刘 之民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系列拓展教材”之中国哲学基础选编 (学院内部);王陶冶、田翠时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辅助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

8、教学内容细目 (见背景资料 2)。(二)自评方式1997 年我院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 在此之前,我 们已按照国家教委对相关课程的要求,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各 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整改与建设。本次申报院级优秀课程过程中,我们对照院字 2004112 号文件 的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优秀)课程建设与评估方案所列各项指标,于2004年5月6月在学院系部及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下, 经过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对前期工作( 1991 年以来)进行了 系统的自评与总结,以数字、文字及图表等形式完成了书面报告,同 时准备了相应的背景资料,上报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三)自评结果 通过严格、科学的自我

9、评价,认为中医基础理论这一课程已 经达到了院级优秀课程的标准,总评价结果打分为 90.8 分。各项指 标评价结果及评分依据见表 3。表3课程建设评估结果及依据评估主要方面评 估 项 目评估要素评估标准评估等级得分师 资 队伍建 设师 资 结 构学历(学位)教师 比例(2分)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读博士 1名,已具有硕士学位者4名,另4 名教师为在读硕士研究生。B1.2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分)任课教师中副教授3名,占33.3%。A2高级职称教师平均年龄(2分)38.2 岁A2中青年教师培养(2分)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科学合理,“九五”中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已 顺利完成,“十五”培养规划已有多项指标已提前完

10、成,其余正在实施中,效果良好。A2学术 水 平教师水平与风范*(4分)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教学能力强, 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受到广大学生、院系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A4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5分)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100%A5指导研究生教师比例(2分)30%有1名教师指导研究生课题。B1.2科研立项和成果(3分)承担省科委科研课题1项,省科技局1项,市科委1项(获科 技进步二等奖),院级科研课题1项;人均年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5 篇;参加科研教师比例为 100%。A3学术活动情况(2分)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教师开展 学术活动每学期12次;中基教研

11、室每年以全系学生或教师任课班 级学生为对象,安排专题学术讲座;组织、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 并有多篇发表。A2评估主要方面评 估 项 目评估要素评估标准评估等级得 分教 学 内 容课 程 内 容课程内容设计*(5分)中基教研室担任的所有课程,均强调以当期使用教材为基础, 专门攥写讲稿。对其中陈旧错误的观点加以更新刊正。在教学中, 阴阳概念、阴阳学说内容、精气学说、体质学说、病理产物结石、 疫疠致病说等内容,均在各专业教材使用前 35年采用国内或本教 研室最新研究成果(见集体备课记录)。为调整相关课程的衔接,自1992年起逐步删减中基与相关课程 重复的部分内容;加强中诊教学;强化阴阳学说“说明药物

12、性能” 的教学内容,为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奠定坚实基础,获得好评。中基的拓展教材即是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勾勒中医学的历史渊 源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以便学生对中医学的本质有全面、深入、 准确的认识。A5教学 内容 组织 与安 排教学内容安排(2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播、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突 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早上临床,增加临床见习、实习机 会,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A2实 践 教 学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2分)有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1第五教学周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撰写 500-800字的论文。2.自第四教学周开始,组 织学生观摩任课教师的临床诊疗活动

13、,选取典型病例,说明基础理 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3在教学中介绍简单疾病的简、便、廉、效的 治疗方法,鼓励学生使用。A2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 内容改革*(5分)自1992年以来,我教研室就对中基中诊教学展开了一系列有计 戈卩、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改革。其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中 基拓展教材的编撰和使用;把建立巩固的专业思想作为教书育人工 作的重点等,均极具特色。构筑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期间理论、知识、 方法、品行的稳固平台。A5教学环节和方法改革*(5分)在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改革、理论考试规范化等诸多环节 的改革中,形成了以理论联系临床为主、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 的鲜明的教学特色。采取了启

14、发式教学,加强师生沟通等系统措施; 采用论文撰写、知识竞赛、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质量。A5教学研究开展 情况(5分)教研活动有制度,每学期活动 12次,包括集体备课、教学方 法讨论、观摩与检查教学、考试考核命题、阅卷与成绩分析、授课 计划制定与讨论等。使教师统一思想,规范观点,提高教学水平, 效果显著。A5评估主要方面评 估 项 目评估要素评估标准评估等级得 分教学 条 件教 学 文 件 和 教 材 建 设教学文件厶*(5分)有符合教学要求的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总结。特 别是我教研室为规范教学内容,经大量的统计和研究工作编纂了 中基教学内容细目等

15、教学辅助资料,使教学环节和内容极具规范化 特点。目前我教研室正结合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 此项工作。A5教材建设厶*(5分)本课程使用的上海科学技术岀版社的中医基础理论,为国家优秀教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有高质量的讲义和教学参考书。 本教研室创编的“中基拓展教材”已有部分投入使用;参编了如下 教材,如陈桂敏参编的 21世际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主编实 验中医学基础(内部使用);孙洪生参编中医学等。A5教学 手 段网络资源建设(2分)禾U用网络,弓1导学生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基网络”,开拓学生思路,基本满足课程教学需要。B1.2现代化教学手段 应用情况(3分)具有基本的教学手段和

16、进行 CAI辅助教学的条件;有开发和使用 CAI课件的能力,目前有部分 CAI课件。B1.8教 学 实 验(资 料)室 建 设基本实验设备(资 料)状况(3分)具有开岀基本实验要求的全部设备和资料,实验设备较完备, 状况良好,所有实验仪器帐、物卡完备一致,妥善保管,使用率高。B1.8教学实验(资料)数量及水平*(5分)能开岀基本实验,数据稳定,资料内容完备。B3实验(资料) 人员配备(3分)负责教学实验(资料)建设的教师队伍为多学科、多种专长组 合的集体,参与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准备的教师为副教授级,符合定 编要求。B1.8实验讲义和指导书(3分)有完整、系统、能反映培养学生能力的自编实验教材,即

17、由陈 桂敏主编的院内教材实验中医学基础,教材内容完整、结构严谨。B1.8评估主要方面评 估 项 目评估要素评估标准评估等级教 学 效 果主 要 教 学 环 节 质 量辅导课情况(2分)有合理比列的启发式讨论或习题课,每次课后均布置一定思考 题,并定期检查,课堂点评。A2作业、习题、实验 报告、总结等情况(2分)所有教师均能认真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实验,学生作业和实验 报告的批改量近100%。A2考试情况厶(2分)坚持教考分离,有国家级的试题库,试题质量高,每次均由教 务处岀题。每次考试成绩均较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在75+5之间,并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学校的要求。-A2课外教学指导(2分)我教

18、研室每年均有学术讲座,自99年以来共进行5次,详情见附件;组织学生撰写论文,教师批阅后选择其中优秀者在学生中交 流并推荐发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A2讲课 质 量课程讲授效率(2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学时内,提前完成教学各环节 的全部工作。A2讲课质量*(5分)80%以上的教师讲课具有启发性,有深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后进学生跟得上,普通学生学得好,优秀学 生有钻研余地。其中5名教师12次被学生评为优秀理论课教师。A5教学态度与教书育人*(4分)任课教师备课认真、充分、规范,每年岀新,工作负责,为人 师表,教师能掌握学生情况, 坚持课上、课下与学生开展思想交流, 并及时与辅导员沟通。严格要求并主动开展思想工作,效果明显, 深受学生的尊敬、爱戴。A4综合评价后续课程评价(2分)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注意教学内容深 度与广度的结合,多数学生能掌握基本要求,有一定的临床思维能 力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A2毕业班学生反映(2分)大多数毕业生对中基课程任课教师的人品和教学水平评价很 高,对所学中基理论充满自信。中医系研究生考试应试者以中基为 基础课的占75.5%,平均成绩81.5分。A2(四)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