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释山小记摘 要 : 尔雅?释山的核心内容是考察山川地理自然环境。通过分析释山对五岳及各种形、貌构造的山的专名与通名的训释方式, 简要阐述其训诂特点及其体现的文化观, 并总结了尔雅地理训诂的成就。一、尔雅?释山概述尔雅为十三经之一, 在传统学术长河中素有通经之“阶路”、学问之“梯航”的盛誉 ; 在语言文字学史上被奉为训诂学的鼻祖 ; 在词典学史上拥有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词典”的桂冠。同时 , 尔雅也是中国地名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它开创了地名训诂集释的新体例, 并对先秦秦汉地名通名与部分专名进行了系统的汇释, 创立了地名训诂方式,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地名语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邵晋涵尔雅正义
2、?释山“河南华”条下沈“尔雅者 , 正名之书也。”何九盈进一步论证说 , 尔雅的正名内容包括“辨名物”和“释方言”两个方面 , “周礼?地官说, 大司徒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辨九州之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 又天官?庖人说: 掌共 ( 供 ) 六畜、六兽、六禽, 辨其名物。所谓辨名物是指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名号与实体进行分辨, 将分辨的结果笔之于书, 就成了名书了。我们看尔雅中的释丘、山、兽、禽等篇, 就可以证实周礼所说的辨名物,乃实有其事,非纸上空谈尔雅?释山比较单纯, 主要是知识性的资料, 介绍了人母的占代文化和名物, 其核心是考察山川地理自然环境, 这是引导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
3、化奥秘的梯航。此篇断句不易, 理解起来也比较凼难, 这是因为距古已远, 现代人不了解古代社会各方而的情况 , 习俗、文化、名物称谓古今差异比较大。释山的主要内容是训释五岳及各种形貌的山, 共收专名l1 个 , 通名 39 个。其所释众山之名和不同构造、不同形貌的山名之外 , 又有山上的各种构造、形貌以及方位的名称, 如对崧、 岑、峤、扈、岿、岌、?、峄、蜀、密、堕、隆、赚、?、霍、鲜、陉、礅、署、岵、岐、埒、泶、崔嵬、?、涧、滇、岫等不同类别的山川地理形势及山地名称进行的界定。二、尔雅?释山的训释方式释山 ) 的训释方式为被释词在后训释词在前, 如 : “泰山为东岳 , 华山为西岳, 霍山为南
4、岳, 恒山为北岳, 嵩高为中岳。 ”释地名时明其方位, 如“河南 , 华。河西, 岳。河东, 岱。河北, 恒。江南 , 衡。”另外 , “释山中的词义几乎都是作为属中之别来定义的, 如 : 山大而高 , 崧 : 山小而高, 岑 ; 锐而高 , 峤。释山解释地名以义训为主要方式, 直陈语义, 一语中的。朱宗莱 文字学形义篇云 : “义训者 , 训诂之常法, 通导言 , 辨名物 , 前人所以诏后, 后人所以识古, 胥赖乎此。其法或直言其义,或陈说其事, 或以狭义释广义, 或以虚义释定义, 或递桐为训, 或增字以释, 类例虽众, 要其为析疑解纷一也。”释山对地名专名与通名的训释, 释义精炼、质朴,
5、达到了义训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讲,释山对地名通名的训释方式有以下八利,1. 描写形状。即对地名词所标志的地物形状等加以描写,如 : “山小而高岑 ; 锐而高峤: 卑而大扈; 小而众岿。”2. 比拟地貌。将地貌与类似的事物相比拟, 如 : “山如堂者 ,密 ; 如防者 , 盛。”3. 对举为训。如 : “多草木 , 岵 : 无草木 , 峡。 ”“大山宫小山 ,霍。小山别大山, 鲜。”4. 递解为训。如: “山三袭 , 陟 ; 再成 , 英 : 一成 , 坯。”5. 说明解释。如: “石戴土 , 谓之崔嵬: 上戴“ , 为?。”6. 音训。用来解释的词与被解释的词读音非常接近, 如“独者,蜀。独”与
6、“蜀”均属屋韵,为叠韵同源词。郝疏:“蜀本 桑虫 , 其性孤特, 故 诗 言蛸蛸蜀以兴 , 喻敦彼独宿, 是蜀有独意 , 蜀形类蚕, 今木妻霞县北三十罩有蚕山, 孤峰独秀, 旁绝倚连 , 旧名为蚕, 和于 尔雅 矣。 ”这里把单独的山峰为何用“蜀”解释的源流讲清楚了。 “独”与“蜀”构成一个历时的词源系统 词源义指孤独, 各是“独”与“蜀”义位中的一个义素。从同义为训的角度看, “独”与“蜀”构成一个平面共时的同义词系统它们是一物异名, 方言曰: “独 , 蜀也。南楚谓之独。”其义位是独立的山峰, 这个意义是两个词表示的同一概念。三、尔雅?释山释五岳考: “河南 , 华。河西, 岳。河东, 岱
7、。河北 , 恒。江南 , 衡。 ”而后下文又渭 : “泰山为东岳 , 华山为西岳, 霍山为南岳 , 恒山为北岳, 嵩高为中岳。”先后两种说法 , 且地理方位亦并不一致 , 故后世对此解释就各有异同。五岳之说的由来, 相传早在上古五帝时, 尚书 ?尧典载舜代尧巡行五岳, 即东岳 ( 岱宗 )泰山 , 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高。此说托为尧时, 相传已久 , 实际情况当有待进一步论证发现, 故汉书?郊祀志日:“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 八HJ,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豢称帝, 都咸阳 , 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 迭必迭衰, 名山大川或在诸侯, 或在天子,
8、其礼损益也殊 , 小可胜记。及秦并天下, 令祠宫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但秦祀名山很多, 不限于尧时的五岳, 不同时期亦各有不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常祀名山有十二处, 以崤为界, 东有太室( 即嵩山 ) 、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 西有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岷山)。当然亦超出了五岳的范,但崇封的礼数则相同, 所以真正为后世习称的“五历”, 其实始于汉武帝时 , 武帝于元封元年( 前 110 年 ) 始封泰山, 至天汉三年( 前 98年 ), 前后十三年中遍于五岳。封祀五岳的同时, 还有四渎。这种连带性的名山大川之祭与以前时代亦相同, 至汉宣帝时, 又确实以今
9、河南嵩山为中岳, 山东泰山为东岳, 安徽天柱山为南岳, 陕西华山为西岳, 河北恒山为北岳, 此中除了南岳后来又有改定外, 其他基本上得以稳定( 另有北岳因政治疆界的原因个别时期有所更改 , 但距离变动不大) 。 释山所述“五岳”, 前后两说, 正是出于儒家经典与各历史时期有多种不同说法的实际反映。四、尔雅?释山反映的文化观( 一 ) 释山 凸现出一种山脉经纬的天地之道以及对壮美山川的无尚崇拜。释山表现了周秦的天文地理。释山与释水究三山五岳之脉络, 究九河四渎之源流, 以见其地理知识的增进。周秦之时 , 由于人们交往的扩大, 视野的开阔, 积累了一些地理知识,出现了系统的地理著作, 如禹贡、山海
10、经等。尔雅所释即采于此。巍巍中华 , “山川之美 , 古来共谈。” (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是崇尚自然山水的民族。在“华夏民族思想精神逐渐丰富深化、自我意识日趋拓展的文明化过程中, 与“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以崇高壮美为主旋律的山岳理念。这种理念反映到释山中, 它首先训释的是五岳, 并对山形地貌进行了详细解释和描绘, 可见古人对山的崇拜、理解和详尽研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尔雅?释诂: “乔、嵩 , 高也。”则证明了古人眼中的山是崇高的 , 并以这种崇高为至美。(二 ) 释山体现了周代的大一统政治观念。三代至秦汉以前, 人们对山岳的崇拜与信仰, 不仅在于对山岳的自然崇拜
11、,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神权与政权的合一, 在人们的宇宙观中, 山岳已成为保持着宇宙的秩序与持久性的象征, 是人间统治地位和权力、领土、 征服的象征。如 国语?周语上谓 :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祟山;商之兴也,祷机次于丕山;周之兴也 , 鬻蔫鸣于岐山。”其旬义指国兴 , 神灵必会在山岳出现。至尚书 ?舜典 , 已有东、南、西、北四岳。“岳”又写作“璇”, 意为“山高而尊”。“岳”是“巍峨”的音转。含有崇高之义。 尧舜时四方部落的首领尊为“四岳”。 尧为部落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 见淮南子?泰族 ); 舜继位后, 四岳推举禹帮助舜, 可见四岳权力之重。诗经 ?大雅 ?菘高云: “菘高维岳
12、, 骏极于天。维岳降神, 生甫 ( 侯 ) 及申 ( 伯 ) 。维申及甫, 维周之翰 , 四国于藩, 四方于宣。”甫侯与申伯是四岳之后代 , 为辅佐周宣王实现中兴的功臣。此诗将二人辅周中兴之功, 归于山岳神灵意志的体现。此后统治阶级往往将“英贤之产 , 归于岳降。”周代在大一统政治观念的影响下, 将中央四方九州各立一座名山 , 称为五岳、九镇。 这反映了对天下地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故 释山 谓五岳 : “泰山为东岳 , 华山为西岳, 霍山为南岳, 恒山为北岳 , 嵩高为中岳。 ”另外 ,说文?山部日 : “岳 , 东岱 , 南霍 ,西华 , 北恒 , 中嵩室。王者所以巡狩所至。”可以看出 ,
13、在五岳地位奠定的同时, 以这些被视为天地之象征、神灵之所居, 形象崇高壮伟和岁时祭祀的岳镇为框架, 不仅逐渐形成了华夏的名山体系而且赋予了名山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五、尔雅地理训诂的成就释山与释地、释丘、释水共同体现了古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是人们观察环境的思路 , 符合上古人们普遍的想法。所以不能孤立地看释山的训诂成就, 而应联系其他三篇来共同阐释。尔雅开创了地理训诂汇编的先例, 将散见于秦汉典籍中有关地理训诂的材料, 分门别类, 有系统地缀集于释地、释丘、释山、释水之下, 总结了秦汉典籍中地理训诂的成果 , 对山川原隰、河流溪谷、洲域泽薮等的专名与通名进行集中而又有
14、条理的训释。尔雅 地理训诂的成就为此后两千年间的地理训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尔雅以前的地理训诂, 还只处于零散状态。如古梁传僖二十八“天王守于河阳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 , 河阳也。 ”但这些典籍中的地名材料 , 与后来的地名训释有所不同。 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训释地名, 而是叙述史实, 寻找立论之依据。到了尔雅, 才将各类地名专名与通名加以全面研究,系统归类, 汇集成条理畅达、类例分明、阐义清晰的分类词典。它对地名条分缕析, 或综述一类地名, 分别部署, 或详其形貌, 别其异名 , 或标明所属, 辨其位置, 为以后的地名训诂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 在地名训诂学上具有开创之功。尔雅的贡献还在于它对秦
15、汉汉语地名的系统训释, 为研究汉语古地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晋郭璞 尔雅序日 : “夫 尔雅 者 , 所以通诂训之指归, 叙诗人之兴咏, 总绝代之离词, 辨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 六艺之钤键, 学览者之潭奥, 翰者之华苑也。 若乃可以博物不惑,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 莫近于 尔 雅。”尔雅对研究汉语古地名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没有此书 , 很难对古地名进行全面研究。先秦典籍中所载地名虽然比尔雅多 , 如左传所载地名即达1194 处 , 涉及地名通名90 个 ,与 尔雅 通名重复的仅24 个。 其未见于 尔雅 的 66 个通名 ,绝大多数为人文地理类通名, 如州、国、城、都、县、市、里、关、巷、庄、屋、社等。与尔雅重复的24 个通名均为自然地理类通名, 但尔雅所载山川地理类通名有许多却是先秦典籍未载的小自然地域通名, 共计达 95 个。如果没有尔雅, 后世之人很难系统了解上古居民对所处地理环境中涉及的小山、小丘、小水、小谷是如何命名的, 从而对上古地名的层级系统缺乏全面的知识。因为中国古代的地名系统, 是一个不断演变与发展的系统 , 其上古、 中古、 近古的地名专名与通名, 都有不同的面貌与特点 , 这其中有一些基本词已沿用数千年都没有改变, 如山、河、江、原; 但也有不少随着历史的变迁出现而又消失了, 如畴、泽、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453-2025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
- 2026年中国真空包装袋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伺服电动折弯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北京工业大学财务处劳务派遣用工人员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陕西广济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消防大队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智能系统与智能决策团队科研助理岗位招聘3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合同变更2025年售后服务协议
- 2025年科研合作成果分配合同协议
- 中耳炎治疗护理方案
- 《石墨烯新材料》课件
- 阶段性测试卷(范围:第一、二、三章)(基础篇)(秋季讲义)(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
- 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八年级上册(考试范围:第12-14章)(原卷版)
- 坐井观天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 【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风电场与养殖场生态互补关系研究
- 2024版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解读课件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