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解表药_第1页
第八章解表药_第2页
第八章解表药_第3页
第八章解表药_第4页
第八章解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解表药一、定义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汗法可宣肺气,透毛窍,开腠理,发汗解表二、性能功效三、适应范围v1)发汗解表:治外感表证。v2)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或腰以上水肿。v3)止咳平喘:治实证咳喘。v4)祛风湿:治风湿兼表证。v5)消疮:治疮疡初起兼表证。v6)透疹:治麻疹或风疹初起,疹出不畅。总之,凡邪在肌表,需要发散而解表者,皆可用之。四、分类及特点1)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辛温,以发散风寒为主,发汗力 强,止痛作用好,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发散风热药(辛

2、凉解表药) 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发汗力缓, 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五、使用注意v1)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的不同,相应选择发散风寒或发散风热的药物。v2)用量不宜过大。 v3)气血阴阳不足者慎用。 (即汗家、疮家、淋家、亡血家) 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 汗为心之液,血为心所主,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过汗,伤阴津,又伤阳气。v4)因地因时而异。v5)不宜久煎。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n麻黄(A)n桂枝(A)n紫苏(A)n生姜(B)n香薷(B)n荆芥(A)n防风(A)n白芷(A)n细辛(A)n羌活(A)n藳本(D)n辛夷(D)n苍耳子(D) 本类药多辛温,以发散肌表风寒之邪

3、为主要作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v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性能特点及功效: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肺宣发敷布卫气敷布津液肃降肺气以降为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水麻黄麻黄辛散宣肺,苦降下气,以助肺之宣发、肃降辛散升浮开肺气而发汗,苦降下行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蜜灸麻黄:宣肺平喘麻黄绒:去除粗纤维捣绒,力缓,适于年老 体弱及小儿。临床应用:v1、风寒感冒,尤宜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感风寒,(腠理闭塞,卫阳被遏)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等。 桂枝(相须)等,如麻黄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

4、喘利水消肿2、胸闷喘咳 风寒咳喘,杏仁、 甘草,即三拗汤局方。 肺热咳喘伤寒麻杏石甘汤。 寒饮咳喘干姜、细辛、五味子 如小青龙汤 3、风水浮肿(水肿兼表证)。v如金匮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有甘草麻黄汤。 此外,麻黄有散寒通滞之功,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v阴 虚 盗 汗 v表 虚 自 汗 v肺肾虚 喘v失眠、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使用注意:均忌用用量用法:用量:2-10克。 用法:水煎服性能特点: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桂枝桂枝【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 (1)表实无汗证:麻黄(2)表虚有汗证: 白芍桂枝:辛散解表,辛甘助卫阳抵御外邪白芍:酸敛营阴,止汗防阴津

5、外泄 调和营卫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3)阳虚外感2、用于寒凝血滞,关节痹痛,胸痹心痛,脘腹冷痛,痛经,闭经(1)若风寒湿痹,肩臂痛:附子等 (4)寒凝血滞之经闭,痛经等:当归等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2)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3)中焦虚寒,脘腹冷痛:白芍、饴糖3.痰饮,水肿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桂枝1)心脾阳虚,水湿内停痰饮眩晕、心悸:茯苓、白术2)膀胱气化失司水肿,小便不利之蓄水证:茯苓、猪苓4、心悸,奔豚。 1)心阳不振,心悸动,脉结代: 炙甘草等2)阴寒内盛,引动冲气,上凌心胸的奔豚者:如桂枝加桂汤 药物比较:比较麻黄与桂枝功效 应用异同点麻黄

6、桂枝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证n发汗力强,“遍彻皮毛”,为表实证要药;n兼宣肺平喘;n利水消肿。 桂 枝n发汗力缓,“透达营卫”,为表虚证要药;n兼温经通阳n助阳化气。n平冲降逆麻黄与桂枝利水机制异同: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 利水水肿n宣肺利膀胱 (开鬼门,洁净府)桂 枝n助肾阳化气行水 桂枝复习指导v桂枝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掌握药。 v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桂枝的功效、主要临床应用、在发散风寒方面的特点、用法和使用注意。 v掌握麻黄与桂枝在性能、功效、和应用方面的异同。 v掌握桂枝配白芍配伍关系的意义。v 熟悉调和营卫药性术语。桂 枝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解鱼蟹毒性能特点:紫 苏

7、【性能特点】v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生姜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功效解鱼蟹毒化痰止咳 【相似药物比】紫苏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鱼蟹毒1.外感风寒表证2.胃寒呕吐3.鱼蟹中毒兼行气止呕,尤宜于胃寒气滞呕吐;治外感风寒气滞胸闷、咳嗽、呕吐者;行气安胎,治气滞胎动不安。温中止呕,尤宜于胃寒呕吐,为“呕家之圣药”,治风寒感冒咳嗽、呕吐者;温肺止咳,治疗风寒客肺的咳嗽。又解药毒。 【性能特点】v辛,微温。入肺、肝经。 荆芥解表散风炒炭止血 功效透疹消疮 防风【性能特点】n味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胜湿止痛 功效止痉 祛风解表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 1)外感风寒表证

8、,荆芥(荆防败毒散); 2)外感风热表证,薄荷等。 3)外感风湿:羌活、藁本(羌活胜湿汤) 4)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黄芪、白术(玉屏风散)2. 用于风疹瘙痒。 尤宜于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 苦参、荆芥等,如消风散。3.用于风湿痹痛。 尤宜于关节游走疼痛之行痹。羌活、独活等(蠲痹汤)4. 用于破伤风。 天麻、天南星、白附子 (玉真散)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量用法】v煎服,510g。防风【使用注意】v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相似药物比较】荆芥 防风透散力较强,善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祛风解表 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 均可2、风疹瘙痒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中润剂”,善治外

9、感表证兼风湿行痹;止痉治破伤风。 【性能特点】n味辛、温。入胃、大肠、肺经。 祛风止痛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功效宣通鼻窍 解表散寒 阳明经引经药【临床应用】v1、外感风寒表证。v 尤善治兼阳明头痛,牙痛,鼻渊。防风、羌活(九味羌活汤)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n2.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风湿痹痛。 n3.鼻塞,鼻渊。 苍耳子、辛夷 (苍耳子散)n 4. (寒湿)带下。 1)主要用治寒湿白带,海螵蛸; 2)若湿热带下,黄柏、车前子。 【临床应用】n5. 疮疡肿痛。n尤宜于疮疡初起及乳痈。n疮疡初起,金银花、当归、穿山甲等 (仙方活命饮)n脓成难溃:人参、黄芪、当归等(托里透脓散)n乳

10、痈肿痛:瓜蒌、贝母、蒲公英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v煎服,310g。v阴虚血热者忌服。【性能特点】n辛、温。入心、肺、肾经。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功效通窍 散寒解表少阴经引经药【临床应用】细 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v1.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尤宜于:外感风寒鼻流清涕、头痛较剧者,羌活、白芷等(九味羌活汤);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n2.用于:n 少阴头痛:独活、川芎 (独活细辛汤);n 外感风邪,偏正头痛: 川芎、白芷、羌活 (川芎茶调散);n 牙根冷痛: 白芷等;n 风寒湿痹以疼痛(痛痹)为主者: 独活、桑寄生、防风等( 独活寄生汤).【临床应用】细 辛解表散寒祛

11、风止痛通 窍温肺化饮 n3. 用于鼻鼽,鼻渊,鼻塞流涕。n 白芷等。n4.寒痰停饮,气逆咳喘。n外感风寒,水饮内停,麻黄、干姜、桂枝、五味子 (小青龙汤)【用量用法】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煎服,13g;入丸散,0.51g。不宜与藜芦同用。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使用注意】【相似药物比较】白芷 细辛善治外感风寒兼头痛、牙痛、鼻渊者,为阳明经引经药;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窍 1外感表证;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善透里寒外达,治疗外感风寒兼头痛、鼻流清涕者及阳虚外感,为少阴经引经药; 又温肺化饮。兼燥湿止带;消肿

12、排脓。 【性能特点】n味辛、苦,温。入膀胱、肾经。解表散寒 止痛功效祛风胜湿 太阳经引经药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n薄荷(A)n牛蒡子(A)n蝉蜕(B)n桑叶(A)n菊花(A)n蔓荆子(C)n葛根(A)n升麻(B)n柴胡(A)n淡豆豉(C)本类药多辛凉,以发散肌表风热之邪为主要作用。治外感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苔薄黄,脉浮数。薄荷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功效三、性能特点:疏肝行气薄荷【临床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尤宜于上述病症兼头痛、目赤、咽痛 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 (银翘散) 2.麻疹不透,风疹瘙

13、痒。 风热外束,麻疹不透:蝉蜕、牛蒡子、柽柳 风疹瘙痒:荆芥、防风、僵蚕3.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柴胡、白芍、当归 ( 逍遥散)体虚多汗者,不宜用。薄荷六、使用注意:用量:3-6克。 用法:后下,水煎服 薄荷叶发汗解表 薄荷梗行气疏散风热 宣肺祛痰 利咽透疹功效牛蒡子【性能特点】(润肠通便) 解毒消肿疏散风热 利咽开音 功效透疹 【性能特点】蝉蜕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药物比较】 比较薄荷与牛蒡子功效应用异同点薄荷 牛蒡子蝉蜕 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1.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2. 咽喉肿痛3.麻疹初起不透,风疹瘙痒 兼清利头目,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头痛、目赤、咽痛;又疏肝行气。 又宣肺祛痰, 多用于风热

14、表证兼咽痛、咳痰不爽兼便秘者 ;兼解毒消肿多用于风热表证兼咽痛、声音嘶哑者 ;兼明目退翳,息风止痉。v蝉蜕教学大纲规定的掌握药。v 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蝉蜕的功效、主要临床应用、用法。v 掌握蝉蜕在发散风热方面的特点。蝉蜕【性能特点】v 甘、苦、寒。 入肺、肝经。 桑叶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 功效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 【性能特点】v辛、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菊花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 功效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用量用法】v煎服,510g,不宜久煎。v疏散风热 黄菊花v平肝、清肝明目白菊花v清热解毒野菊花菊花【相似药物比较】 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力强;疏散风热清肝明目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目赤

15、昏花。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目力强 兼清肺润燥; 兼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血。【性能特点】n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清利头目 功效退出主页首页疏散风热 葛根【性能特点】n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透 疹 功效生津止渴 解肌退热 升阳止泻 通经活络 解酒毒 外邪袭表项背强痛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经气不利筋脉失养解肌发表升举阳气转输津液濡养筋脉【临床应用】1.外感发热,。无论风寒风热、有汗无汗、渴与不渴均能应用。葛根2.麻疹不透 。 升麻、芍药、甘草 (升麻葛根汤)【临床应用】解肌退热透 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3. 热病口渴,内热消渴 。 n热病烦渴:天花粉、知母;n消渴,:麦冬、黄芪 等(

16、 玉泉丸)。4. 泄泻、热痢 脾虚泄泻:人参、白术等(七味白术散) 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下利:葛根芩连汤 【用量用法】v煎服,1015g。v解肌退热v透疹v生津v升阳止泻 葛根n生用n煨用【性能特点】n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 升举阳气 功效疏肝解郁 少阳经引经药【临床应用】v1. 感冒发热(风寒、风热均可)、少阳证 。v尤宜于少阳证 : 黄芩等(小柴胡汤);v风寒表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葛根、羌活、黄芩、石膏 (柴葛解肌汤);v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菊花、薄荷、升麻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名医方论:“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临床应用】n2. 肝郁气滞证 。n肝郁气滞:香附、白芍( 柴胡疏肝散);n 肝郁血虚:当归、白芍、茯苓(逍遥散)。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n3.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黄芪、升麻 ( 补中益气汤 )n此外,本品可退热截疟,应用疟疾寒热。【用量用法】n煎服,310g。n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n疏肝解郁宜醋制。n升阳可生用或酒炙。且用量宜稍轻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