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 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了解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从而探究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由此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情惑、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阅读思考:(一)秦暴政的表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48页的内容)师生活动教师:通过上一堂课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秦始皇完成了统全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设了那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秦的暴政:教师:出示图片资料: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出示历史资

3、料:(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教师:从我们刚刚看到的影视和历史资料中,你可以获得什史信息?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工程规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这些工程奴役了多少人?学生:规模巨大,所以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110多万。让学生讲一讲课前收集的故事(和秦暴政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可能有的学生会讲孟女哭长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民间传说,虽然不能成为历史的考证,但是修筑长城是中国数个封建朝各种劳役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劳役,所以孟姜女可能老百姓在承受繁重幅的过程中,在现实的基础上塑造出来个人物,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

4、阶级的控诉。要让学生步形成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 .教师:通过看图片、历史资料以及同学们讲的小故事,我们看到秦的徭役是繁重的。1、徭役繁重过渡语:使农民脱离了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秦始皇下令修建庞大的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学生: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追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国家教师:这就说明了秦的赋税也是很沉重的。2.赋税沉重过渡语:除了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税,秦朝的刑罚也是很的残酷的。教师:通过阅读教材,说一说秦朝的到到都有些,为什么朝的刑罚残酷?学生: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

5、牵连,当时的罚极为我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10多种。教师:其实秦朝的刑法还有很多,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我们一下什么是“焚书坑儒学生:秦始皇为禁铜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教师:这段材料实际上反映了秦朝的又一种刑罚,即活埋限制人们的思想言论,秦始星采用了这种刑罚,可以看出当秦朝刑罚的残酷性。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资料: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则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学生:侮辱人格,轻罪

6、重罚。教师:出示课件:关于秦朝刑具的图片(以教材中的图片为秦代的刑具)图片介绍:这个刑具是束颈的铁钳。从这幅图片我们可以想象出秦朝刑徒的悲惨境遇。教师点拨:通过这些资料、图片以及对教材中相关史事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秦朝的刑罚种类之多,其残酷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同时也看到了秦朝的刑法具有轻罪重罚的特点过渡语: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他的统治更加残暴。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教师:秦二世是怎样进行残暴统治的?学生: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在埋葬秦始皇时他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基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

7、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投的繁重;赋税的沉重;刑罚的残酷;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通过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过渡语:正是由于秦朝残暴的统治,让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必然导致起义的爆发,于是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二、陈胜、吴广起义阅读思考:(二)陈胜、吴广起义(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二个子目的内容)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物陈胜、吴广是怎样发动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结果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巨鹿之

8、战秦朝灭亡师生活动教师:(1)指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领导人物学生: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物:陈胜教师:出示大泽乡起义图。教师:(2)陈胜、吴广起义是怎样发动的?学生: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成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发动了起义。教师补充:由于起义首先发生在大泽乡,所以这次起义我们也称它为大泽乡起义。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站在前面振臂高呼的人是陈胜,而跟在他后面紧握大刀的人则是吴广。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模仿陈胜、吴广当时说话的语气。“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

9、;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仿陈胜、吴广当时说话的语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出示教材中的一道思考题: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点拨: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没有那场大雨,陈胜、吴广会不会起义?有的学生可能回答不会,有的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会。教师要给予点拨:如果没有延期的话,当时可能不会发生起义,但以后会有更多的陈胜、吴广进行起义,因为秦的施政的黑暗,已经使人民不堪忍受,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3)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教

10、师:看图说出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的过程、结果。学生:政权的名称:“张楚”;起义的过程与结果:大泽乡起义不久,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最终起义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教师: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教师点拨:首先,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但这次起义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二,由于它沉重

11、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所以陈胜、吴广起义所表现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后世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过渡:这次起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陈胜、吴广虽然被杀害,但各地的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屈服。接下来是谁接过了起义的大旗呢?(刘邦、项羽)根据阅读思考提示,引导学生说说巨鹿之战(可根据课后的拓展内容进行简单地叙述);对巨鹿之战的评价学生:公元前207年,在河北巨鹿一带的反秦队伍被30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次将的项羽杀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两万人前往救援。在渡过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

12、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巨鹿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教师: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能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灭亡了。学生活动:让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大致时间。(15年)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去进行计算,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秦朝存在的短暂过渡: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而进行楚汉战争。三、楚汉之争:教师: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这两个人在

13、秦灭亡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搅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教师: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教师;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思考:此材料提供了刘邦战胜项羽的哪些重要原因?学生: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后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引导学生通过上面的表格思考: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在秦灭亡前后的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分组讨论)(三)、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之争。其中,秦末农民起义是这节课的重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我们还一起讨论了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在秦灭亡前后的性质发生的变化。(四)、课堂练习:1、下列不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的是( C )A、秦二世统治残暴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沉重的徭役2、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D )沉重的赋税漫长的兵役无休止的徭役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