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施工钻具组合及指令_第1页
定向施工钻具组合及指令_第2页
定向施工钻具组合及指令_第3页
定向施工钻具组合及指令_第4页
定向施工钻具组合及指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 业 指 令NO:02 侧钻钻具组合及技术措施一、钻具组合:215.9mm钻头0.25m+172mm螺杆7.77m+4314A10接头0.50m+158.8mm无磁钻铤9.03m+4A11410无磁接头0.49m+165mmMWD短节1.91m+127mm承压钻杆9.26m+127mm加重钻杆15柱+127mm钻杆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井深必须计算准确(包括回填井深和扫水泥塞井深)。2.注水泥施工要保证质量,水泥塞位置要符合侧钻要求,候凝时间 在48小时以上,水泥塞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3.扫水泥塞到侧钻点后试压140160KN。水泥塞扫完后要充分调 整泥浆性能,有利于携带岩屑,防止粘卡

2、,降低摩阻。4.严格按照此钻具组合配接钻具,必须双钳紧扣,绝对不能放测斜 挡板。5.下钻前,要单泵试螺杆钻具,待运转正常后方可下钻;泥浆性能 要稳定,净化设备要正常。6. 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严禁猛放猛砸。若遇阻严禁开泵加压划眼或悬空处理泥浆,预防划出新眼。7. 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泥浆,待泥浆返出正常后再开始侧钻。侧钻时,前5米不要根据钻压送钻,要“控时”钻进,钻时控制在1米/22.5小时。侧钻成功后,钻压50-70 KN,送钻要均匀,防止出现溜钻、钝钻事故发生。8. 接单根动作要迅速,活动钻具要及时,除测量要求外,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9.无线随钻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

3、钻杆滤清器,预防泥浆内有杂物造成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2).下钻过程中,每下20柱钻杆必须灌泥浆一次,灌泥浆时灌满即可. (3).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泵上水良好,防止泵压不稳定影响仪 器正常工作. (4).严禁钻具猛提猛放,预防仪器传输错误信号.10.侧钻时,只能司钻、副司钻操作刹把。定向钻进时,要控制好工 具面角度,若进尺较慢要及时活动钻具,预防钻具粘卡,发现井 下不正常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11.起钻时不得转盘卸扣,以免动力钻具弯壳体破坏井壁。 定向工程师(签字)井队工程师(签字) 施 工 措 施No: 07 水平段钻具组合及技术措施一、 钻具组合: 215.9mm钻头0.31m+17

4、2mm螺杆(1. 25)6.67m+4314A10接头0.45m+158.8mm无磁短钻铤2.76m+4A11410无磁接头0.47m+165mmMWD短节1.95m+127mm承压钻杆9.09m+127mm钻杆20柱+127mm加重钻杆10柱+127mm钻杆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钻具组合配接钻具,必须双钳紧扣,注意钻具倒装。2.下钻前,要单泵试动力钻具和无线随钻作浅层实验,待一切正常后接 钻头下钻.3.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 严禁猛放猛砸. 裸眼段若遇阻严禁开泵加压划眼或悬空处理泥浆,预防划出新眼。4.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泥浆,待泥浆、仪器信号返出正常后再定向钻进,钻进时钻压6

5、0-80 KN,送钻要均匀,避免多次出现蹩泵现象,防止出现溜钻、顿钻事故发生。5.接单根时不得转盘卸扣,接单根动作要迅速,活动钻具要及时,除 测量要求外,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6.无线随钻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钻杆滤清器,预防泥浆内有杂物造成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2).下钻过程中,每下20柱钻杆必须灌泥浆一次,灌泥浆时灌满即可。 (3).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泵上水良好,防止泵压不稳定影响仪器正常工作。 (4).严禁钻具猛提猛放,预防仪器传输错误信号。 7.泥浆性能要稳定,净化设备要正常。不得定点循环泥浆,活动钻具 时切实把钻具活动开,防止卡钻。 8.防止井口落物及钻具内

6、杂物,下钻时每个立柱底部要清干净。9.钻进时,只能司钻、副司钻操作刹把。每钻完一个单根后必须测斜测斜前要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两次,然后将钻具放到测斜位置测斜。 10.起钻前,循环泥浆时不得转转盘,应上下活动钻具,预防井眼出现新的台阶;起钻时,不得转盘卸扣,以免动力钻具弯壳体破坏井壁。 11.若发现井下不正常,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定向井工程师(签字)井队工程师(签字)作 业 措 施NO:13 钻具组合及技术措施一、钻具组合:215.9mm钻头PDC0.35m+172mm螺杆(1.25度)7.77m+4314A10接头0.48m+158.8mm无磁钻铤4.08m+4A11410无磁接头0.48m+15

7、8mmMWD短节1.87m+127mm无磁承压9.27m+127mm斜坡钻杆30柱+127mm斜坡加重钻杆12柱+127mm钻杆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钻具组合配接钻具,必须双钳紧扣。2.下钻前,要单泵试动力钻具和无线随钻作浅层实验,待一切正常后接 钻头下钻.3.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 严禁猛放猛砸. 若遇阻严禁开泵加压划眼 或悬空处理泥浆,预防划出新眼。4.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泥浆,待泥浆、仪器信号返出正常后再定向 钻进,送钻要均匀,避免多次蹩泵现象发生。5.无线随钻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钻杆滤清器,预防泥浆内有杂物造成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2).下钻过程中,每下20柱钻杆

8、必须灌泥浆一次,灌泥浆时灌满即可。 (3).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泵上水良好,防止泵压不稳定影响仪器正常工作。 (4).严禁钻具猛提猛放,预防仪器传输错误信号。 6.泥浆性能要稳定,净化设备要正常。不得定点循环泥浆,活动钻具 时切实把钻具活动开,防止卡钻。 7.防止井口落物及钻具内杂物,下钻时每个立柱底部要清干净。8.钻进时,只能司钻、副司钻操作刹把。每钻完一个单根后必须测斜测斜前要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两次,然后将钻具放到测斜位置测斜。 9.下钻到底首先对上趟钻的测斜数据进行复测,在基本吻合的情况下开始钻进。钻进首先进行复合钻进4米测斜。其次定向钻进3米,工具面在右偏80-110之间钻压根据

9、工具面加,之后测斜。第三在进行复合钻进13米测斜。如果复测数据不吻合的话,在研究决定下部钻进措施。 定向井工程师(签字)井队工程师(签字) 作 业 指 令No: 3 增斜钻具组合及技术措施一、 钻具组合: 215.9mm钻头0.35m+172mm螺杆(1.5度)8.04m+4314A10接头0.48m+158.8mm无磁钻铤9.12m+4A11410无磁接头0.48m+158mmMWD短节1.87m+127mm无磁承压9.12m+127mm斜坡加重钻杆12柱+127mm斜坡钻杆868.78m+127mm钻杆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钻具组合配接钻具,必须双钳紧扣。2.下钻前,要单泵试

10、动力钻具和无线随钻作浅层实验,待一切正常后接 钻头下钻.3.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 严禁猛放猛砸. 若遇阻严禁开泵加压划眼 或悬空处理泥浆,预防划出新眼。4.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泥浆,待泥浆、仪器信号返出正常后再定向 钻进,送钻要均匀,避免多次蹩泵现象发生。5.接单根时不得转盘卸扣,接单根动作要迅速,活动钻具要及时,除 测量要求外,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6.无线随钻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钻杆滤清器,预防泥浆内有杂物造成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2).下钻过程中,每下20柱钻杆必须灌泥浆一次,灌泥浆时灌满即可。 (3).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泵上水良好,防止泵压不稳定影响仪器正

11、常工作。 (4).严禁钻具猛提猛放,预防仪器传输错误信号。 7.泥浆性能要稳定,净化设备要正常。不得定点循环泥浆,活动钻具 时切实把钻具活动开,防止卡钻。 8.防止井口落物及钻具内杂物,下钻时每个立柱底部要清干净。9.钻进时,只能司钻、副司钻操作刹把。每钻完一个单根后必须测斜测斜前要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两次,然后将钻具放到测斜位置测斜。 10.起钻前,循环泥浆时不得转转盘,应上下活动钻具,预防井眼出现新的台阶;起钻时,不得转盘卸扣,以免动力钻具弯壳体破坏井壁。 11.若发现井下不正常,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定向井工程师(签字)井队工程师(签字) 作 业 指 令No:8 增斜钻具组合及技术措施一、 钻

12、具组合: 215.9mm钻头0.35m+172mm螺杆(1.25度)7.56m+4314A10接头0.48m+158.8mm无磁钻铤9.12m+4A11410无磁接头0.48m+157mmMWD短节1.87m+127mm无磁承压9.27m+127mm斜坡钻杆15柱+127mm加重钻杆12柱+127mm斜坡15柱+127钻杆mm二、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钻具组合配接钻具,必须双钳紧扣。2.下钻前,要单泵试动力钻具和无线随钻作浅层实验,待一切正常后接 钻头下钻.3.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 严禁猛放猛砸. 若遇阻严禁开泵加压划眼 或悬空处理泥浆,预防划出新眼。4.下钻到底后,开泵循环泥浆,待泥浆、仪器信号返出正常后再定向 钻进,送钻要均匀,避免多次蹩泵现象发生。5.接单根时不得转盘卸扣,接单根动作要迅速,活动钻具要及时,除 测量要求外,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6.无线随钻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钻杆滤清器,预防泥浆内有杂物造成仪器信号传输困难。 (2).下钻过程中,每下20柱钻杆必须灌泥浆一次,灌泥浆时灌满即可。 (3).泥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泥浆泵上水良好,防止泵压不稳定影响仪器正常工作。 (4).严禁钻具猛提猛放,预防仪器传输错误信号。 7.泥浆性能要稳定,净化设备要正常。不得定点循环泥浆,活动钻具 时切实把钻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