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àn)竽(yú)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竽,一种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
2、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2.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遂居。(注释)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舍:房屋,住宅。嬉:游戏,玩耍。墓间之事:指祭扫坟墓一类的事情。
3、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_(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_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3. 课外类文阅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
4、”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4.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5、,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2“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4下面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
6、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这则小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5. 文言文阅读。月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 (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 (4)请损
7、之_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_。围观者质问卖者这句话之前,心里的想法是_。3“其人弗
8、能应也”的原因是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与盾?_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7. 古文阅读。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9、“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将:将要。 闻:听说。 左右:身边的人。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缚:捆绑。坐:犯罪。赐:赏赐,给予。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
10、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
11、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读完上面两篇短文共用了_分钟,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内容是:_2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我发现短文(一)和短文(二)讲到了相同的内容:楚王当着晏子的面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
12、,_”类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短文(二)中“_”这句话和短文(一)中的类比意思一样。3读完两篇短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阴险狡诈 B.能言善辩 C.勇敢大胆 D.不畏强权8. 小古文阅读。陈晋之读书法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注释)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诵:
13、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癖:毛病。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云:语气词。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岁计有余者 岁:_(2)然旋读旋忘 旋:_3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_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_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_9.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
14、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乐器( ) 弹奏( ) 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好像( ) 你(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记住( ) 记号(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够( )
15、 值得( ) 脚(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为_。文中_和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的心情。5现在,
16、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10. 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 (jin qin),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1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在
17、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报酬。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是_。第二件是_。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12. 课内阅读我最棒。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吾盾之坚(_) 吾矛之利(_) 或曰(_) 弗能应也(_)2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_13. 阅读下列古文,完成练习。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注释: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以:把。乃:于是。欲:想,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计量泵市场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6年中国煤矿水泵自动控制系统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硫选择性检测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科研与国际交流办公室非事业编制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玉溪红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招聘29人(第二批)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湖南长沙县实验梨江中学教师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老年人诈骗风险防范指南
- 大专生考研规划分析
- 2025奇瑞徽银金融车贷合同签订指南
- 桶装水采购及配套服务协议范本
- 2025年教师考试时事政治考点热点题库含完整答案
- 球馆合伙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陕西咸阳杨陵区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5中国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战略报告
- 家庭宽带服务质量保障流程规范(2024版)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江西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勤岗工作人员【28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无锡五四班考试题及答案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范本
- FZ/T 01057.1-200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