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_第1页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_第2页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_第3页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_第4页
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年1月防护林科技Jan .,2010第1期(总94期Pr otecti 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 ogyNo .1(Sum No .94文章编号:1005-5215(201001-0051-03收稿日期:2009-09-16作者简介:张盛钟(1962-,男,福建永定人,大专,高级工程师,所长1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张盛钟(福建省龙岩市林业调查规划所,福建龙岩364000摘要:通过对汀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建立了森林生态环境退化区域的森林生态修复模式,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汀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为汀江下游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依据。关键词:

2、汀江;生态环境退化;森林生态修复;模式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森林生态修复是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必要而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汀江流域生态保护,福建省政府颁发了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龙岩市人大、政府公告了关于加强汀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决定,全面推进了汀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力保护和改善了汀江流域生态环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汀江流域造林绿化投入不足,群众对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也不高,汀江流域的宜林地、火烧迹地普遍未能及时造林更新,低质低效林分也未能得到有效改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汀江流域内处在重要区位的新建高速公路、铁路两侧一重山,世界遗产永定客家土楼

3、周边,以及水源保护区域等林地也未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汀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是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生态环境退化是汀江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是导致和加速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急需调整其林种、树种结构。通过对汀江流域上游(龙岩段,下同森林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建立了森林生态环境退化区域的森林生态修复模式,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汀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为汀江下游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依据。1研究区概况1.1汀江流域区位汀江是福建省五大江之一,是客家人的母亲河,闽西最大河流之一;汀江又是福建省惟一流经闽粤两省的省际河流,汀江也是韩江的发源地之一,其主流源于宁化县木马山,南流至广东省大埔县

4、三河坝,与梅江合流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县注入南海。龙岩市境内汀江干流及支流流域,包括汀江及濯田河、桃澜河、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金丰溪等在本市境内的汇水面积。流域范围行政区域涉及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连城县、永定县和新罗区等6个县(区98个乡(镇、场和保护区,龙岩境内全长328k m ,流域面积11802km 2,汇纳大小河流55条,总长度1137k m 。1.2汀江流域森林资源情况流域内林地总面积78.5万hm 2,其中有林地面积73.0万h m 2,占林地总面积93.0%;疏林地2754hm 2,占0.3%;灌木林地4565hm 2,占0.6%;未成林造林地1.1万hm 2,占1.

5、4%;无林地3.7万h m 2,占4.7%;苗圃地27hm 2。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积4.4万h m 2,占有林地面积60.3%;薪炭林3430h m 2,占0.5%;防护林14.9万hm 2,占20.4%;特用林4.8万h m 2,占6.6%;经济林2.0万h m 2,占2.7%,竹林7.0万h m 2,占9.5%。流域内活立木蓄积量3278.6万m 3,其中林分蓄积量3066.1万m 3,占总蓄积93.5%;疏林地2.2万m 3,占0.1%;散生木204.0万m 3,占6.2%;四旁树6.3万m 3,占0.2%。林分蓄积量中用材林蓄积量2245.7万m 3,占林分蓄积73.2%;薪炭林13.2

6、万m 3,占0.4%;防护林523.9万m 3,占17.1%;特用林283.3万m 3,占9.3%。1.3造林绿化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近年来,林业主管部门加大了汀江流域的造林绿化和封山护林管护力度,一是采取以森林生态景观绿化为主、用材为辅,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采用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对现有林地进行“补阔促针、封针保阔”,形成异龄复层林的造成林方式,加快了汀江流域的造林步伐。二是在流域内重点村庄大力开展“种植名贵树、建设新农村”活动。三是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同时,加强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确保良种壮苗上山造林,提高造林质量。2001年完成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后,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防火

7、、森林病虫害防治,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控制流域内森林采伐和林地征占审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7年2008年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来抓,扎实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并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同时加强补偿基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省财政厅、林业厅联合出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广补偿资金直补到户的做法,确保林农得益。积极探索按培育目标建设管理生态公益林,逐步建立严格保护、科学经营的利用机制。做好生态公益林火烧迹地更新和林中空地的补植套种,调整林

8、种、树种结构,提高生态公益林防护功能。2森林生态环境分析2.1汀江流域森林资源质量分析(1森林覆盖率较高,流域内森林覆盖率7713%。(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流域内林分平均蓄积量47.85m3h m-2,生态公益林平均蓄积量40.95m3hm-2,商品林平均蓄积量50.85m3h m-2。(3林地利用率较高,流域内有林地面积73.0万h m2,占林地总面积93.0%;无林地面积3.7万h m2,只占4.7%。(4树种结构不尽合理,针叶树比重大,占8012%;阔叶树比重小,占19.8%。(5林地立地质量等级中等,流域内类地面积9.9万h m2,占林地面积的12.6%;类地面积31.3万hm2

9、,占39.8%;类地面积34.0万hm2,占43.4%;类地面积3.3万hm2,占4.2%。2.2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汀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95万h m2,水土流失率为13.3%,比全省平均值10.7%高出2.6个百分点,是全省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85万h m2,占流失总面积的57.2%;中、强和极度流失分别占流失总面积的20.1%、15.2%和619%;剧烈流失面积达0.07万hm2,占流失总面积的0.6%。汀江流域在龙岩市涉及6个县(区,其中长汀县水土流失率最大,达24.5%,比全省高出1倍以上,为福建省水土流失之冠,其他县(区均低于或相当于平均水平。汀江流域

10、6个县(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岗侵蚀,共有崩岗2677个,总面积0.21万h m2,占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1.7%,占极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的23.3%。汀江流域崩岗侵蚀主要集中在长汀、上杭,大部分处于中、晚期的发育阶段,以中期为主,88%的崩岗处在活动的状态。开发建设不当新增了一批强度水土流失地,据2002年调查,汀江流域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项目有1047处,产生水土流失的总面积0.11万h m2,其中工矿侵蚀类型居多,有919处,侵蚀面积0.07万hm2,占流域工程侵蚀总面积的66.3%。这些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成为汀江流域新增的水土流失来源之一。2.3生态环境退化分析汀江流域森林覆

11、盖率虽然较高,但是森林生态系统仍然脆弱。森林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龄级结构比例失调;林分总体质量下降,并严重导致为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破碎性和单一性的残次林。森林系统演替向针叶化、低龄化、稀疏化、单层化、中小径化逆向方向发展,造成森林生物多样性破坏,森林植被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加快,地质和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多。因此,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林分的层次结构显得尤为重要。3森林生态修复措施3.1无林地造林绿化模式25防护林科技2010年3.2疏林地补植模式补植对象包括郁闭度0.10.19疏林地,采取林中空地、林下补植杜英、光皮桦、乳源木莲、火力楠、木荷、枫香、米老排、锥栗、杉木、马尾松等乡土树种

12、,使其形成不同世代的复层林,林木株数达1800 2250株hm-2。3.3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模式改造对象包括林分生长不良,叶片枯黄,产量低,林相不均匀的经济林。郁闭度0.20.4的低效林分,采取培土、除萌、补植及伐除病腐木等方法。选择枫香、山杜英、南方红豆杉、樟树、马尾松、木荷、火力楠、枫香、光皮桦、乳源木莲、楠木、杨梅等树种进行补植。3.4封山护林模式低质、低效林分中林相整齐,有成林希望的采用封山护林,聘请专职护林员,开展巡山管护、护林防火等工作。3.5现有桉树林监管模式对现有桉树林,督促业主科学施肥,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对流域的污染。3.6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模式汀江流域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2.

13、2万h m2,按照“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生态公益林,在稳定生态公益林所有权的基础上,以落实管护主体为核心,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任、限制性经营的权利、政策性补偿与林下利用的收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主体落实、监管到位、补偿合理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管护的主要模式有落实到户、联户管护;责任承包、专业管护;相对集中、委托管护等。通过大力宣传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公众保护的责任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加强了对辖区内生态公益林的监管,确保管护责任的落实。村级组织对辖区内的生态公益林的监管负有直接责任,除了发挥村级组织的监管作用外,还通过聘用专职监管护林员来强化对生态

14、公益林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与商品林承包收益挂钩的监管办法,确保经营者在管好商品林的同时,自觉保护好公益林。根据现有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划分标准开展新增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规划工作。将汀江流域内符合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区划条件,但未划入的商品林,包括龙岩市境内汀江干流及支流流域两岸一重山,高速公路、铁路、国道两侧一重山,世界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周边,水源保护区域、坡度45以上(含45或悬崖峭壁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采伐后将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森林。汀江流域内,在现有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建设规划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5.5万h m2,全部拟界定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

15、,依法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并建立生态公益林监测管理数据库、林权登记发证、标志、公示和订立管护合同,明确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权、利。4结论与讨论4.1该研究区森林生态修复规划林地总面积20.8万hm2,其中无林地造林绿化3.5万hm2、疏林地补植0.3万h m2、低质低效林分改造3.7万h m2、低质低效林分封山护林6.8万hm2、经济林和经济竹林改造0.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抚育0.5万hm2、现有桉树林监管0.4万hm2、建设规划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5.5万h m2。通过森林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相对增加有林地面积3.8万hm2,使汀江流域内森林覆盖率相对提高2.4个百分点;树种结构得到调

16、整,建成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汀江流域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增加生态公益林5.5万h m2,将增强森林生态效能。项目的实施调整了周边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和发展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将在闽西人民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公民都能自觉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可以使林农得到补偿基金,直接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同时,通过森林生态修复,旅游区森林景观可以造就许多优美的森林景观,促进了生态旅游业

17、蓬勃发展,间接地增加(下转66页35第1期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正常发挥。(4由于保护区内居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湿地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保护区因经费限制,宣传工作进行得又少,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4保护对策探讨4.1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人口的增加,人们在湿地内进行的农业开发对保护区部分地区的水源分布及河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湿地水位下降,沼泽缺水,局部地区沼泽已经向草甸演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人们在保护区的生产开发活动,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4.2掌握水文动态,保护水源水是湿地的关键,水的深度、水位变化及水域变

18、化决定了水禽的栖息地与繁殖地的变迁和水禽数量的多少1。因此,必须掌握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变化、非周期性及周期性规律以及水源特征。只有保护水源,稳定水情,才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护湿地植物的生活条件,为水禽栖息和繁殖提供保证。4.3保护生物多样性珍宝岛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具原始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天然湿地,是东北亚地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野生植物89科495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菠萝、刺五加和黄芪等6种。鱼类有6目16科61种。鸟类有16目42科169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有2种,丹顶鹤和东方白鹳;国家级保

19、护鸟类有21种,如白枕鹤、鸳鸯、大天鹅等。兽类有6目14科4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兽类有1种,即东北虎;级保护兽类有7种,有棕熊、黑熊、马鹿等。因此,保护好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郎惠卿,王升忠,罗维桢.松嫩平原的湿地环境与保护J.野生动物,1997(5:8-10.(上接53页旅游收入。4.2森林生态修复是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对策研究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来规划和设计各项生态修复措施,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生态修复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社会、经济的需求成为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生态修复模式。因此,对不同地类,应当采取不同的森林生态修复措施,遵照生态学的原理来恢复和管理。主要包括适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