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永久车钩操作手册_第1页
半永久车钩操作手册_第2页
半永久车钩操作手册_第3页
半永久车钩操作手册_第4页
半永久车钩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动车组项目编号: 0637文档编号: D4-93035操作手册半永久车钩编写:DELLNER COUPLERS ABVikavägen 144S-791 95 Falun瑞典电话: +46 23 76 54 00传真: +46 23 76 54 10Dellner Couplers02006-02-15第一版F. Andersson修订号修订日期发行原因编写校对审核相关出版物列表修订表修订号发行日期删除页新增页修订日期123456789101112目录章节号名称页码1.简介1-12.注意事项和惯例2-12.1一般安全注意事项2-12.2重型设备2-22.3运行车辆2-23.概述和

2、操作规定3-13.1半永久车钩的通用技术数据3-13.2A 半车钩3-3车钩头3-4工作原理3-5缓冲器3-6工作原理3-73.3B 半车钩3-83.4操作说明3-9常规操作3-9联挂3-10解钩3-10紧急操作3-104.故障排查4-15.修订记录5-1表格列表表号名称页码表31 图. 31中的零件名称3-1表32 图. 32中的零件名称3-3表33 图. 37中的零件名称3-4表34 图. 36中的零件名称3-6表35 图 37中的零件名称3-7表36 图. 38中的零件名称3-8表 37 图. 39.中的零件名称3-9表 41 故障检修表4-1图形列表图号名称页码图. 31半永久车钩3-

3、1图. 32 A 半车钩3-3图. 33车钩头3-4图. 34准备联挂3-5图. 35已联挂3-5图. 36缓冲器3-6图. 38 B 半车钩3-8图. 39联挂/解钩3-91. 简介此Dellner车钩设计用作两节铁路车辆之间的半永久车钩。联挂和解钩操作完全由手动进行。牵引载荷和压力载荷经过半永久车钩的两个半钩从一节车传递至另一节车。2. 注意事项和惯例2.1 一般安全注意事项警告:使用溶剂作为清洗剂及使用润滑油可能会危害人身健康和/或安全性。应联系溶剂和润滑油的制造商以获取安全数据。应遵守制造商提出的注意事项和规程。注意:使用空气喷嘴(其压力必须低于8 bar)吹净零件或在用溶剂清洗零件之

4、后将其吹干的操作可能导致灰尘颗粒和/或清洗剂液滴弥散在空气中。这些情况可能对皮肤和/或眼睛造成刺激。注意:使用空气喷嘴时,不要将其指向他人。不正确地使用空气喷嘴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注意: 在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护目镜。这在拆卸缓冲器时尤其重要,因为其中松脱的零件和弹簧可能飞出。注意:当本设备和/或其任何零部件被从设备布置上拆下时,其中保留的气压(即使在供风切断时也存在)可能导致衬垫和/或灰尘颗粒被猛然吹出。在对本设备和/或其零部件进行任何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护目和护耳装置,并注意避免可能产生的人身伤害。2.2 重型设备注意 重型设备本车钩及其所含零件非常重。如果未采取正确方式进行支撑或吊装,可能导致

5、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为避免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1. 在拆卸或安装重型零件时,应使用适当的吊装设备。2. 确保在可靠的区域支撑车钩。2.3 运行车辆危险 运行车辆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联挂/解钩时车辆的运行不会导致人身伤害或死亡和/或设备损坏。为避免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1. 操作开始之前,确认车辆附近无人。3. 概述和操作规定本章介绍半永久车钩及其所包含的主要零件。所包含的主要零件在以下各节分别介绍。半永久车钩如下图所示,图中它被安装在车厢底架上。图. 31半永久车钩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A 半车钩2B 半车钩表31图. 31中的零件名称3.1 半永久车钩的通用技术数据容量从车钩配合

6、面前端到中心销中心的距离1 130 mm最大水平绕轴转动角度±25°最大垂直绕轴转动角度±6°总重量(A半车钩)144 kg总重量(B半车钩)109 kg抗压屈服强度800 kN抗拉屈服强度700 kN3.2 A 半车钩A 半车钩是两个半车钩之一,当两个半车钩联挂时,可以形成车组中两节车之间的永久连接。A 半车钩具有吸收连接能量的功能。这是通过一个缓冲器(2)实现的,它对牵拉和缓冲载荷均可吸收。该半车钩通过一个支承架(3)安装在车辆上。导轨(4)可以防止液压缓冲器在缓冲管内转动,从而防止车钩头转动。图. 32 A 半车钩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车钩头3支承架2

7、缓冲器4导轨表32图. 32中的零件名称3.2.1 车钩头车钩头的正面用来承载和传递压缩载荷和冲击。牵引载荷则通过吊环螺钉(1)传递到缓冲器和车辆底架。联挂和解钩完全通过吊环螺钉(1)和槽顶螺母(2)手动完成。图. 33车钩头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吊环螺钉2槽顶螺母表33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的零件名称3.2.1.1 工作原理联挂图. 34准备联挂图. 34示出准备联挂的两个半车钩。两个吊环螺钉被从车钩上转开,以防造成损坏,然后将两个表面接合在一起。图. 35已联挂图. 35示出处于联挂位置的两个半车钩。安装对面半车钩法兰后面的吊环螺钉并紧固连接,以

8、此实现联挂。解钩松开螺纹连接并转动吊环螺钉,可以实现解钩。3.2.2 缓冲器缓冲和牵拉载荷从机械车钩经摩擦弹簧(2)和液压缓冲器(1)传递至固定在车辆底架上的支承架。缓冲器的作用是尽可能多地吸收这些载荷。处于半车钩与支承架之间连接中的一个球状橡胶轴承(4)用以缓冲车钩的垂向和横向运动。图. 36缓冲器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液压缓冲器3缓冲管2摩擦弹簧4球状橡胶轴承表34图. 36中的零件名称3.2.2.1 工作原理液压缓冲器是一个气液型减振器,它可以吸收大部分缓冲载荷。液压缓冲器的工作行程为115 mm(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的B)。摩擦弹簧可以吸收

9、大部分的牵拉力,它的工作行程为18 mm(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的C)。球状橡胶轴承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较小的牵拉和缓冲力,并大大延长枢轴的使用寿命。球状橡胶轴承的工作行程为+5 mm/-4 mm。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缓冲器的压缩和拉伸(不包括球状橡胶轴承的行程)序号说明序号说明A处于静止状态的缓冲器(没有缓冲或牵拉载荷)C处于牵引中的缓冲器(最大行程)B处于缓冲中的缓冲器(最大行程)表35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中的零件名称3.3 B 半车钩B 半车钩是两

10、个半车钩中的另一个,当两个半车钩联挂时,可以形成车组中两节车之间的永久连接。B 半车钩与A 半车钩的型号相同,但它是被永久性地焊接在主车钩体上,以形成刚性的车钩管(1)。该半车钩通过一个支承架(2)安装在车辆上。图. 37 B 半车钩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车钩管2支承架表36图. 37中的零件名称3.4 操作说明3.4.1 常规操作图. 38联挂/解钩序号说明序号说明1开口销A准备联挂2槽顶螺母B联挂中3吊环螺钉C已联挂表37图. 38.中的零件名称3.4.1.1 联挂操作前仔细阅读并遵守第2章中的安全说明。1. 车辆联挂时,转动吊环螺钉(3)以免其受到损坏。旋松槽顶螺母(2)至吊环螺钉(3)端部

11、。2. 从车钩头正/背两面拆除所有异物。3. 将两节车联挂,并确保车钩正确对接。注:车辆解钩后车钩的两半部分均处于悬吊状态,因此当车辆联挂时随着两部分之间的互相挤压它们会缓慢地弹到水平位置。4. 将吊环螺钉(3)转到对面一半车钩的轮缘后面,用手尽可能地将螺母(2)拧紧。另一半车钩重复操作该步骤。5. 使用转矩扳手拧紧槽顶螺母(2)。在两螺母间交替进行使其彻底紧固至600Nm。如不能安装开口销,则应继续转动螺母直至能插入开口销(1)为止。注:始终使用新开口销(1)。3.4.1.2 解钩操作前仔细阅读并遵守第2章中的安全说明。1. 拆除吊环螺钉(3)上的开口销(1),并旋松槽顶螺母(2)直至吊环螺钉可从对面一半车钩的轮缘上旋出为止。丢弃开口销(1)。2. 解钩完成后,缓慢分离车辆。注:车钩的两半部分没有纵向支撑,因此随着车辆的分离它们会稍稍下滑。3.4.2 紧急操作半永久车钩上不适用紧急操作。4. 故障排查本节包含对半永久车钩组件进行系统诊断和修理所需的信息。设备故障原因解决办法半永久车钩不能挂接/ 解钩挂接部件中有异物手动去除异物挂接零件磨损检查吊环螺钉和槽顶螺母。必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