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总结(1)_第1页
细胞生物学总结(1)_第2页
细胞生物学总结(1)_第3页
细胞生物学总结(1)_第4页
细胞生物学总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生物学总结一、绪论1.什么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功能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完整的遗传单位 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2.什么是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关键事件四个阶段: 16世纪到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关键事件:第15页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有哪些区别。11页和14页2、 简要说明细胞培养的过程。第20页三、细胞膜1.细胞膜主要构成成分及

2、其化学组成、特性和功能是什么?第39-52页2.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特点?第39页套用所有膜的功能3.什么叫做流动镶嵌模型?简述其基本内容。第43页4、叙述细胞膜小分子及离子物质的运输方式。第47-53页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代谢能,依靠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就能够将物质从膜一侧运输到膜的另一侧。主要包括不需要蛋白介导的简单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而主动运输时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代谢能,细胞才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主要包括离子泵、离子梯度驱动的协同运输。5、以钠钾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第49页(1)Na+-K+ATP

3、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2)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3)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4)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Na+-K+泵的意义(作用): 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 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了驱动力;

4、 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6、叙述细胞膜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第50 51页大分子物质以膜泡形式运输,根据物质分子流向分为胞吞作用(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二者均需要消耗能量。四、内膜系统1.以80S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第152页核糖体是一种没有被膜包裹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核糖体表面r蛋白质40%,核糖体内部rRNA60%。80S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60S大亚单位与40S小亚单位组成,60S大亚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为3200×103,40S小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103。小亚单位中含有18S的rR

5、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900×10,含有33种r蛋白;大亚单位中含有一个28S的r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103,还含有一个5S的rRNA分子和一个5.8S的rRNA分子,含有49种r蛋白。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常游离于胞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核糖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重又游离于胞质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第152页 1.氨酰基位点(aminoacy l site):受位(

6、A位) 与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 2.肽酰基位点(peptigyl site):给位(P位) 与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 3.肽酰基转移酶位点: 催化氨基酸之间形成肽键。位于大亚基 4. GTP酶位点: 供给催化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所需能量 5.E位点(exit site):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 tRNA的结合位点,位于大亚基。3.何谓多聚核糖体?第153页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常由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与mRNA结合在一起,由mRNA分子与小亚基凹沟初结合,在与大亚基结合,形成一串,称为多聚核糖体(游离多聚核糖体 及 固着多聚核糖体 polyrib

7、osome 或 polysome)4.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的异同点.152页153页5.内质网的形态特征,功能77页内质网(ER)的形态特征: 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连续的网状膜系统光面内质网 SER粗面内质网 RER功能脂质的合成参与糖原分解代谢(肝细胞)具有解毒作用(肝细胞)参与骨骼肌的收缩蛋白质合新生多肽链的折叠和装配蛋白质的加工和修饰蛋白质的运输 简单概括多功能的细胞器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6.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 84到86页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 GC)(1)是由一层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复杂的囊泡系统,电镜下由小囊泡、扁平囊和大囊泡组成

8、 (2)有极性;扁平囊凸面称生成面或未成熟面,凹面称成熟面或分泌面 凹 面:分泌(反)面 大泡(分泌泡) 凸面:生成(顺)面 小泡扁平囊 反面膜囊(分选运输) 中间膜囊(糖基化) 顺面膜囊(筛选)(3) 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4)功能(一)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二)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糖基化的结果 、使不同的蛋白质带上不同的标记、改变多肽的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三)蛋白质的水解(四)蛋白质分选与胞内膜泡运输 信号肽是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由信号密码翻译出一段肽链信号假说看书本80页第一段,参与分子(1)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2)信号识别颗粒SRP (3) 信号识别颗粒受体 (4) 通道蛋白移位子8.溶

9、酶体是怎样形成的?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具有哪些功能? 初级溶酶体 GC的运输小泡+内吞体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 次级溶酶体 自噬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内源性物质 异噬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外源性物质 三级溶酶体(残余小体) 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留物 溶酶体的形成过程: ER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酶蛋白进入ER腔进行N-连接糖基化 进入GC顺面膜囊 寡糖链上甘露糖残基磷酸化,形成-磷酸-甘露糖(M6P)与TGN上的M6P受体结合出芽形成特异性运输小泡 +内吞体内体性Ly功能:(一)对细胞内吞物质的消化(二)对自身物质的分解(三)细胞营养作用(四)防御保护功能(五

10、)在个体发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如:蝌蚪尾巴的消失9.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10.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所有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均起自与细胞质中游离的的核糖体,这些游离的核糖体就通过信号假说(79页)里的方式结合在内质网上,然后这些新生肽链就以协同翻译转移的方式进入内质网腔之内,然后在此进行一系列的修饰和正确的折叠,然后转运(有两种途径,81页的4)蛋白质的转运),到高尔基体后,由高尔基体反面形成分泌泡,与质膜融合 排出(85页)。五、线粒体1.描述线粒体的结构.93页94页

11、.2.描述线粒体结构与ATP合成的联系. 3.描述化学渗透假设。100页4.为什么你认为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P98 2.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六、细胞骨架1. 描述微管、微丝及中间丝的组装。P106,P112,P1182. 三种细胞骨架成分的比较。第104页从组成成分和功能两方面回答七、细胞核1 简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其功能P123 核孔复合体由胞质环,核质环,轮辐,中央栓四部分组成,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参与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既能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能介导RNA,核糖核蛋白的出核转运。2 简述染色体的组装过程 130页3

12、简述核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128页4 简述细胞核的功能130页5 核纤层和核骨架的主要功能。124页八、细胞生长与增殖1.细胞周期各时相划分及其主要事件第158-160页细胞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时期:G1期(复制前期,M期结束至S期间的间隙)、S期(复制期,DNA合成期)、G2期(复制后期,S期结束至M期间的间隙)、M期(有丝分裂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沿着G1SG2M运转,细胞通过M期被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完成增殖过程。G1期:主要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RNA、糖类、脂质等。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G2期:此时DNA的含量已增加一倍。此时主要进行其他蛋白质的合成。M期:

13、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2.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分类第170到173页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使 CDK磷酸化和活化的蛋白 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以磷酸化的形式作用于细胞周期事件 CKI: (CdK inhibitor) CDK抑制因子抑制CDK 活性,阻断或延迟细胞周期的进行3. 如何保证保证DNA复制的精确性.第168到169页细胞周期检查点的1/2/34. 举例说明检查点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第168到169页细胞周期检验点主要有:R点,G1/S,G2/M,中期/后期,即:G1期中的R点或限制点,S期的DNA损伤检验点、DNA复制检验点,G2/M检验点,M中期至M后期又称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等。通过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控使细胞周期能正常动转,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能精确地均等分配,产生具有正常遗传性能和生理功能的子代细胞,如果上述检验点调控作用丢失,就会导致基因突变、重排,使细胞遗传性能紊乱,增殖、分化异常,细胞癌变甚至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