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之浅见_第1页
作文教学之浅见_第2页
作文教学之浅见_第3页
作文教学之浅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文教学之浅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周发金 众所周知,作文虽及不上作品,可一篇好的作文,也需要一些功力和技艺的。在高中阶段,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分数的差距绝大部分取决于作文,也许作文普通,不会让你的成绩太过落后于人,但对于想要远远超越别人的同学来说,你还能对自己蹩脚的作文水准置之不理吗? 就高中而言,课程的安排有了改变,有了文理科之分。一听到这个词,估计大多数人的想法就是,文科生感性,理科生理性。在学习中,文科生钟爱阅读或者记忆类的,从故事中品味生活乐与趣,相反,理科的学生偏爱动脑,整日疲于奔命研究各类“难题”,他们是对付难题的多面手,却不知道怎么教会别人解决问题。这到底又是为什

2、么呢? 理科生不爱阅读的“习性”带给了他们在语文成绩上的失败,而这失败也大都是因为作文。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会听说这些东西,就是文科生写作文几乎都不用思考的,随笔就来,即使很难得高分,但也不会太低,而理科生一听说要写个八百多字的作文就头疼,平时没有勤阅读,结果有多惨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勤,记得初中第一册是冰心的文字作为开篇的,其中“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这句话应当是我们记忆中最为尤新的。可能当时我们只是觉得这句话很合理,并没有着手去践行。 现在,它不仅是一句苦口良言了,它道出了当今一些学生抱怨没东西可写,但又找不出原由的弊病。对理科生来说,文科生阅读的习惯好,积累多,平时

3、写的一些作文题型几乎都离不开人和事,再就是情感,其次是言语的“锻造”,这些技巧一旦娴熟了,写个几百字的作文自然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对于在阅读方面做的不够的同学,一定要重视了,不然到了真枪实干的战场,脑子里半天却挖不出东西,就算你“狗急跳墙”也是徒劳了。 之前讲了积累素材的问题,接下来自然是语言的锤炼,像机器的零件一样,要是不依照一定的原则将它们一一拼凑,那就与废铁无异。例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作文的要求是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初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时,感觉是迷茫的,一点点情节拼凑不出文中精神与道德复活的迹象,结果又重读了一遍,回想起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又不免激动起来。 显然这位

4、同学是在如实叙述自己读复活的经历,但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简练并且吸引人的,而这样的开头不够精彩,我们可以稍稍改动一下: 初读复活,心里有种酸楚的滋味,总是想要见到更美好的结局。再次读它,我的心归于平静,更多的只是敬畏。 如果这样写,一则可以引出后文自己读这个作品的感受,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二则读者一看,会觉得写的人很有文学修养,语言也比较简洁,具有深意,自然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了。 所以, 语言的运用的好坏靠的不仅仅是积累,还得多琢磨,多学习别人的经验。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课后的阅读都是锤炼语言的好时机,平时不但要积累素材,还要“咬文嚼字”,做个实在的“酸秀才”。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平时语言的积累和精

5、炼感人的语言之外,还要有情感。还记得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词语寓情于景,而在作文中,我们就要寓情于文了。 说到情感,我想说,一个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不可能表现如何真挚的情感的。要做到情,第一点,我们得多去体验生活,只有经历了才会有心痛或者幸福的感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些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在考场中是很受考官青睐的,但前提是要做好前面两点。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急于求成,记忆一些优美的词句,在作文中运用,有的甚至直接抄袭。一篇语言华丽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可如果情感苍白,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是一味的堆砌华丽的辞藻,亦或是灯火阑珊,故作神秘,也称不上一等的作文。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

6、的几点做法: 1、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

7、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果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2、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

8、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3、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

9、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4、指导作文,要立足于创新。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中对李杜诗篇的评价是否公允姑且不论,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

10、,应该说是颇有见地的。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因此,作文必须出新。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立意要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 二是取材要新。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 三是结构要新。在短小的篇幅中,更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巧运匠心,收到“尺水兴波”之妙。文无定法,在章法布局上要敢于标新立异。写记叙文,要注重悬念的设置和行文的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要讲究点技巧,要不落窠臼,可借鉴微型小说、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手法,努力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