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稿_第1页
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稿_第2页
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历史科导学稿第16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学稿分册:九下 单元;六 主备教师:陈济喜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和作用。2.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一.课前预习导学: 1.主干知识填空:(1).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时间是 。开始标志是 。(2).电子计算机是 的主要标志。 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3).现代生物工程包括 、 和 等,其核心是 。(4).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获得了主动 的能力。例如: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 ”诞生。(5). 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2.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

2、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前提条件、特点、影响和作用?。3.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起源于哪个国家、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4举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6.填表: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看屏幕) 7.自主质疑。二.课堂研讨展示:(一).预习反馈:1.学生小组验对填空题答案,小组展示2.3.4.5题预习结果。2.教师抽查学生简答题作答情况。(二).合作研讨展示:1.各小组讨论简答题,展示集中意见,教师点评和补充。2.各小组提出本组疑难,其他组解答,教师讲解和点评。(三).课堂集中研讨:1.20世

3、纪初期,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二战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你知道德国有哪些重大的科学成就吗?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何发端于美国?2.一些人认为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谋取幸福。另一些人认为克隆技术不是出于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所以克隆技术是不道德的行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3.就我国如何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谈谈你的看法。三.课内巩固训练:1.选择题:(1).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电器时代”C.生物工程出现重大突破 D.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下列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涉及到的科技发明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坐飞机去开会 B.上网发电子邮件 C.乘

4、公共汽车郊游 D.在电灯下看书(3).与传统方式相比,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 )A.通讯功能越来越强,设备的价格越来越高 B.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C.网上资源日益丰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D.大量的信息从书本方式转为媒体方式流通(4).当你在google搜索栏中打入“多利羊”的时候,会大量出现以下内容中的:( )A.克隆技术B.核反应堆 C.计算机网络D.航天技术(5).第三次科技革命: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5、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大量工人失业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6).下列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汽车制造技术 B.飞机制造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2.做“世界历史同步练习册”第138至141页题目;做“高效课堂探究在线”第77页至78页题目。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 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我们的时代充

6、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 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 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 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 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 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 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材料三: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 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 21 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 “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 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 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评述材料中关于科技革命影响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四.课后反思质疑:(1).反思与质疑: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