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姓名:柳弘汉 班级:中医临床3班 学号:09111140摘要 高血压病在21世纪疾病谱9个主要病种里列居前茅,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死亡率和致残率也逐年增高【1】。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了医学界攻关的难题、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常有其独到的一面,其效果高于单纯西药或中药的疗效。本文简要叙述了中西医对高血压的不同的理解,症候分型和治疗方法,并给予了一定的总结。英文摘要 Hypertension disease is placed as a major of nine leading diseases in the 21st century,whose incidence

2、has increased ,as well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ha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not only a key problem but also a spot for modern medicine to research and resolve.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usually has its u

3、nique effect,which impact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western or chinese medicine simply.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n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ymptoms and treatment type for hypertension disease by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and it also gives a certain summary.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机病因 用药 综述 高

4、血压病(hypertension)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表现为全身性、独立性的特点,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4】。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动脉狭窄、肾炎、肾上腺和垂体肿瘤等)。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即统称的高血压,最为多见,占90%95%,是本文叙述的内容。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中医书籍中并没有直接的“高血压病”病名的记载,鉴于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所以在古代医学著作对眩晕、头痛的描述中,能找到类似高血压的表现,而对高血压的发病、发展机理,在中风病因病机的分析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论述都为现代中

5、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一般认为,高血压的病因多是先天禀赋失常,附加后天生活起居失宜(如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内伤虚损复感外邪等)引起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病。主要有以下分型:长期精神紧张或优思郁怒,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肝阴暗耗肝风内动,出现头痛、心烦、便秘面赤的肝阳上亢型;肝阴不足导致肾阴不足,肝肾阴虚不能涵敛阳气,阳气上亢,上冲头面而出现头晕头痛的肝肾阴虚型;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五志过急,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而导致的心肾不交型;血液运行不畅,淤积凝滞,脉道不通的气滞血瘀型;此外还有痰湿中阻型,阴阳两虚型,冲任失调型等。西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据研究发现,遗传、

6、体重、膳食、生活环境、精神心理都对其有影响。据统计学研究,双亲均为正常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3%,而双亲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病几率则为45%。并且不同种族之间血压分布及高血压患病率不同。长期或反复处于紧张状态的职业,高血压病叫对照组高;情绪性应激反应,如暴食、惊恐、忧伤等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发展。膳食与血压调节之间也有密切关系。食物中某些成分有升血压的作用,摄取过多钠盐、过多的中性脂肪可以使血压升高,而食物中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及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则可以防止血压升高。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公认的说法,主要有功能性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高血压;水

7、、钠潴留,导致血容量的增加。此外,心理精神因素对高血压的相关性也较大。二、 类型和病理变化西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缓进型高血压,又称良性高血压;二是急进型高血压,又称恶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病程长,进展慢,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早期全身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血管的器质性病变,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仅有血压升高且波动大。在此阶段当心情放松或接受治疗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在长期反复的细小动脉痉挛和血压生高会导致血管逐渐发生实质性的病变,称为“动脉病变期”,即细动脉、小动脉、大动脉依次发生病变,头痛、头昏等症状更加明显。后期,多个脏器相继受累,对心脏而言,左心室压力性负荷增生

8、,从而出现代偿性肥大,而后因毛细血管工学不足,使心肌细胞长期处于低氧和低营养状态,继而心肌细胞收缩无力而失去代偿,出现心室腔扩张,即离心性肥大;对肾脏而言,由于入球动脉和间叶动脉硬化,导致所属肾单位缺血、萎缩而纤维化,最终使肾脏萎缩硬化;对脑组织而言会出现脑出血、脑水肿、脑软化等病变,另外还会出现眼底视网膜血管迂回、反光增强到后期甚至会出现视网膜出血【3】。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青壮年,可能继发于缓进型高血压,其特征病变是坏死性细动脉炎和增生性小动脉炎,主要累及肾脏,一般较早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多在一年内死于尿毒症。三、 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的经典特色方法,对上文提到

9、的不同证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的辨证论治。如:对肝火亢盛型,则用清肝泻火法,如名医邓铁涛常用的石决牡蛎汤。石决明30g(先煎),生牡蛎30g,白芍15g,牛膝15g,钩藤15g,莲子心6g,莲须10g【2】。方中用介类之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引血下行为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各种钩藤制剂及其有效成分能使正常及高血压动物血压明显下降;对于痰浊壅盛型,一般采用清化痰浊法,此症候一般与患者肥胖多痰湿的体制有密切关系,丹溪心法头眩“头眩,痰挟气虚病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与降火药。无痰不作眩多宜二陈汤”古代文献关于无痰不眩的观点

10、,说明了选用祛痰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天麻15 g,右边菖蒲15 g,瓜蒌30 g,法半夏12 g,竹茹15 g,枳实12 g,陈皮15 g,白术15 g,炙甘草6 g,钩藤30 g,夏枯草30 g。此外还有清热解毒法、滋阴补肾法、温阳补肾法、补气活血法等。西医治疗高血压一般使用的药物有六大类,及利尿剂、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IIRA)及肾上腺能阻滞剂【5】。但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说来,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中个有所长,西医的优势是:降压作用较强,能有效的控制

11、血压,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脏壁肥厚有减轻作用,对高血压急性证,医药酚妥拉明、硝普钠作用迅速。而对中药来说,优势在于:改善症状效果明显,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压效果和缓,稳定血压效果好,中药毒副作用较小,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前景广阔,值得我们探索研究和发掘。四、 总结高血压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知晓率低,接受治疗量少和血压控正常率低,而且又是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引发因素,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而且还要从实践上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根本上达到有机的结合。参考文献【1】【2】 刘恒柏.高血压病中西医

12、结合治疗研究,2003,6138【3】 黄玉芳,李彭涛,陈振发,范英昌.病理学,2007,174176【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5】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1999年)【6】 吴红金,袁国会. 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学,2008,10【7】 张介眉,陈国华.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脑血管病有效的治疗模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9【8】 孔炳耀. 中西医结合高血压治疗学.军事医科出版社.2002,2【9】 余少源. 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8【10】 尹国友,郭新民. 内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科技文献出版社.2006,4,1【11】 衷敬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