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测量内容仪器单位换算关系长度刻度尺(米尺)米(mD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体积刻度尺(米尺)、量筒、量杯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温度温度计摄氏度(C)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爸差。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便曳各种仪品,仔细邂蜜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至近,作出结论。3 .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5 .长
2、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7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 .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二强,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 .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亘,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 .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 .
3、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量狸、c最小刻度1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 .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 .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玻璃泡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 .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o16 .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4、,-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80C读法:8摄氏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17 .体温计白"寺点: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极细而且弯曲的玻璃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作用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如:1.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C,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C;但名39.0C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C2 .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极细而且弯曲的玻璃管)3 .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
5、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18 .时间间隔:上一节课45分钟。回家走了30分钟(是表示一段时间)时刻:现在是12:20,我中午11:45吃饭(表示某一点的时间)19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一一建立猜想和假设一一设计研究方案一一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一评价与交流第二章观察生物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将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有严整的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一一直接摄取食物;植物一一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6、养料。3、蜗牛头部有2_对触角,期中长触角上端有一对眼,在触角下方有一张口,壳具有保护、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腹足在爬行时能分泌粘液。4、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种感觉,但没有听觉。5、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6、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7、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8、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
7、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11、(1)握显微镜应握显微镜的哪一部分结构?H览(2)载物台是用来放置箜虫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3)在做实验时要用压片夹固定载玻片。(4)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5)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晟工,转动时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粗准焦螺旋向前调镜筒也(“上升”或“下降”不(
8、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中殳的放大倍数高,物镜则刚好相反。1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第一步安放:将显微镜放在接近或遮、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取放显微镜时,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轻拿轻放。第二步对光:(1)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2)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3)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反光镜的使用:光线强的时候用平面镜,光线暗的时候用凹面镜第三步放片:将“上”字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被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第四步皿:(1)眼睛盯住物镜镜头,向处转动粗准焦
9、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是不要碰到载玻片。(2)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有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轻微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第五步观察:慢慢将载玻片向上移动,所看到物像往上方向移动。慢慢将载玻片向左移动,所看到物像往五方向移动。可发现目镜中的物像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W(相同、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倒园。(正像、倒像)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步骤:1、擦: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2、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生。目的:防止细胞干涸,或者产生气泡3、撕:用解剖刀把洋葱鳞片内表
10、皮切成小块,用镣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内表皮,约0.5cm*0.5cm,要求薄而透明。4、展:把撕下来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并用镣子展平。5、盖:用镣子夹取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待清水顺盖玻片展平后,慢慢放平。这样做的目的:以防止产生气泡。6、染: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或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被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的细胞核。染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4、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时现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起目的是:保持口腔上皮细胞原有的形态。而染色
11、所用的液体是亚甲基蓝溶液15、洋葱表皮细胞所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没有叶绿体人体口腔细胞所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16、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则视野会变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17、观察临时装片的问题及对策(课本45、46页表)非常重要!18、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19、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多。使多细胞生物细数目增多。20、细胞分化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21、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意义
12、:细胞体积增大22、组织是指形态结构相似、如1相同的细胞群。23、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重点)组织名称功能结构特点分布保护组织保护透明、无叶绿体,排列紧密整齐叶表皮、种皮、果皮、根冠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细胞壁薄、排列分散不紧密叶肉细胞、果肉细胞机械组织支撑、保护细长型、细胞壁增厚根茎中的木纤维、韧皮纤维分生组织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分裂产生新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生长部位(根尖分生区、芽生长点、茎形成层)输导组织输送物质管状、上下连接、中间有孔输送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叶制造的有机物叶脉(筛管、导管),根、茎24、人体四大基本组织(重点)组织名称功能特点分布上皮组织保护,其次是吸收和分泌
13、物质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内脏表卸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结缔组织运输、支持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血液、软骨、肌腱等圣分布广,形态多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肌细胞组成(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四肢、躯干,体内心脏、胃、肠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25、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反应痛感的痛觉神经末梢。以上感受器都在真皮层里。26、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固里。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正,一块骨就是一个盗豆27、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28、消化体统的功能是对食物的消化和
14、对营养的吸收,其中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消化器官分成两大类,分别是消化管和消化腺(分别有哪些?P54页)29、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54页)30、人体八大系统名称是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消化系统。31、人体(高等动物)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在>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32、植物的结构层次:_的调节下协同合作完成各项活动,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人体33、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形态特征进行
15、;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正。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有小到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的等级。这种分类方法在瑞典分类学家林耐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笈中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杜,等级越高,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亲缘关系就越匹,物种数量就越逐。34、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35、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6、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鳏呼吸,用合游泳,身体表面有鲤生。卵生,体外受相。37、
16、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鲤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卵生,体外受精。38、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用膜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处生,体内受植,这也是“首次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40、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纺锤形,前肢特化为ft,表面都有些,体温恒定,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能够飞翔。则生,体内受精。41、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生殖方式:胎生、哺乳42、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
17、分类标准和结果。(P64页)43、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P66页)44、昆虫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攵对足,两对翅,头部有二对触角。45、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能否产生种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46、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47、裸子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举例:松、杉、柏、银杏、铁树48、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举例:蕨、胎生狗脊、贯众、卷
18、柏。生殖方式:抱子生理。苔葬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分化,举例:地钱、葫芦特。生殖方式:胞子生殖。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无茎,无叶,举例:紫菜、海带、水绵。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生殖方式:大多数分裂生殖,少数抱子生殖。49、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的各个结构名称、作用?(P75页)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50、生物具有适应性和多样性,最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的方式:建立自然保护区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6357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l千米,仅差0.3%
19、),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3、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海面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边缘是圆弧形的;登高望远;天涯海角走不到边;不同地区看北极星在天空的高度不同;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图片4、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与煮熟的鸡蛋相似),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
20、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风内地核(固态)与外地核(液态或熔融状态)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是拜师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2、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2)电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3)fK: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5)纱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90。纬线是个点)3、经度和纬度:经线(经度)纬线(纬度0)形状特征半圆圆八%/位直大系相
21、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寸人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问最大度数值180°90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从两极看的形状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E赤道(0°纬线)4、东半球包括:0°160°E和0°20°W;西半球包括:160°E180°E和20°W180
22、°W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经纬网规律:向上变大是北纬,向下变大是南纬(上大北下大南);向左变大是东经,向右变大是西经(左大东右大西)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向南北两极递减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7、常见的地图:政区图、旅游图和平面示意图8、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
23、鼓则数字式:1:30000或1 13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0厘米(300米)注:若没有标注单位,则默认为厘米(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11同样的图幅上:A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B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上,内容越笆更,精确度越低。规律m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万分之小于或等于100万分之一10万分之一至100万分之一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
24、向法。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图例和注记图例:用图例符号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注记:用来说明的文字以及山高、水深的数字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N武石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孔或柱状结构花岗岩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
25、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状的结构大理岩、板岩片麻后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岩石的变形、海路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形成山脉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形成谷地2) AlL: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
26、组成(1)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液体(熔岩流)、固体(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2)火山按活动特点务正一活火山(富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 )辿: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带3.地看一(1)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发源地)、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受影响最大)、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中距(地表某处到震中的距离)。(3)拉: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一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地震预兆:马不进圈、鸡
27、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第五节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 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 .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4 .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
28、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 .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
29、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6 .板快构造学说:(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山地海拔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高原般在500米以上,贝囿平坦览厂,相对图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丘陵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平原环_般在200米以卜,地向范厂平坦,起伏很小1,地形的类型盆地一一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00米以下(
30、1)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2)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3)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3)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A)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E)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B)等高线重叠处山脊(F)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C)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乙)等局线较密处缓坡(甲)等高线较疏处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
31、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外力作用: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流水冲刷使黄土高原变得沟壑从横,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梃2的地区,区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而细区,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的区别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一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辿、持久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丽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
32、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
33、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其他单位有吨、克(g)、毫克(mg)。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大象6t;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3、测量质量常用的
34、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祛码、底座、平衡螺母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将防I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Wjt: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加祛码时,先估测,用镣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
35、平平衡。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祛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祛码。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口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整理器材:用镣子将祛码放回祛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向左移动)思考: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祛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将上述公式变为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祛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若祛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祛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36、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2、密度的公式:p=m/v(公式变形:m=pvv=m/p)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l水银的密度为13.6X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X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X10-3克/立方厘米(3)水的密度:1X103千克/
37、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1毫升=1立方厘米=1X10-6立方米1吨=1000千克=1X106方克1毫升=1X10-3方升1升=10-3立方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p=m/v(2)测量步骤(固体):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计算p=m/v(3)测量步骤(液体):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倒倒掉V体积液体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3)计算液体密度p=(M-M2)/V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第四节物质的比热1、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C时所吸收(放出)
38、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比热单位:焦/(千克X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C)水的比热:4.2M0的3次方焦/(千克XC)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C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M03焦。2、比热表的阅读: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3、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
39、石)要大,升温慢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第五节熔化与凝固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A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40、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B凝固点。同一晶体的A熔点和B凝固点是相同的。6、晶体r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特点41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吸热。L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r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特点J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i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9、奈的熔点是80C,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C。水的熔点是0c10、晶体举例
41、:金属、冰、水、海波等非晶体举例: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第六节汽化与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6、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7、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项目蒸发沸腾相同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全册知识提纲(下)
- 减速机应用与维护培训
- 兽药电话营销产品培训体系构建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车辆质押合同和借款协议
- 转让京东店铺合同协议
- 道路绿化树木合同协议
- 涂改离婚协议书
- 进口食品代理合同协议
- 车位物业服务合同协议
- 如何获得好评的培训
-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培训
- 2025-2030农业机械化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经济政策分析》课件2
- 2025春 新人教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下册自然的馈赠
- 自考《03203外科护理学》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
- 艺考生协议合同
- 公路工程质量试题及答案
- 产业链购销合同
- 出口美国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