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_第1页
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_第2页
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_第3页
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_第4页
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日期: 2009-01-23 | 保护视力色:       自炎黄以来,汉民族曾经遭受到无数次异族的入侵,金戈铁马如洪水般地漫卷中原,但最终都被中华民族的强大精魂所同化,消溶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孔子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礼仪之邦深厚的华夏神韵,五千年承传,历千古而凝聚不散,这才是中华民族得以久长的根本保障,这才是真正强大的人类文明。    中华的传统文明,从女娲造人始,黄帝得河图画八卦,苍颉造字,洛水出书,大禹治水之精神喻意,数千年以来,传下深奥精微的周易,简括透辟的老子,温柔敦厚

2、的诗经,瑰丽高洁的离骚,微言大义的春秋,雄深雅健的史记,恢弘华美的唐诗,绮丽婉约的宋词,酣畅淋漓的元曲,不同的时代,中华文明都在以不同的绚丽形式,传递着一种伟大精神的薪火。    信仰为本,道德为尊,这是中华传统文明之核心灵魂。信仰是一种人自由心灵的选择与向往,是人在茫茫宇宙中对自我返本归真的求索和寻找,是为追求人格的完善、寻找心灵归宿之觉悟。道德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万物尊道而贵德。” 此为大觉之人洞见了宇宙真象之后的一种阐释。世人皆醉我独醒,是大圣人降世,欲以天理之道教化天下、拯救世人的一种责任与史命。   

3、 以“儒释道”三教为精神内核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今天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却对信道信佛存在着一种误解,谬以为古往今来信道信佛的人,都是因为人在社会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灰意冷,于是投身佛、道以求得精神的解脱,其实这是一种谬言之说。信道信佛是一种信仰,一种求真向善之心,是因为一种缘份所至,因为向佛向道是无求而自得,有为法如幻泡影。汉代道家的张天师张道陵,曾经三次被汉和帝征为太傅,为当时朝庭九品中正一品。但张道陵都没有应允,只在鹤鸣山中修炼。修道者,自古便留下了一种隐士文化,有诸多故事为证:介子推宁肯被火烧死绵山,也不愿为官入仕的故事;范蠡在帮助吴王夫差复仇兴国后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

4、湖的故事;晋朝的陶渊明挂官封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明代的刘伯温功成身退隐居的故事。佛家亦是如此,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为迦毗罗卫国太子。他的父亲为阻止他出家,为他建造了一座大花园,并修筑了宫殿,让几百美女为他歌舞管弦,又为他娶了印度第一美女耶输陀罗为妻,但释迦牟尼还是夜里头骑马逃走了。在他开功开悟后返国说法,他最早度化的五十六人中,有五十一人便是波罗奈国的豪族公子;国中共有王族豪贵的子弟,品貌端正者五百人随佛出家,后为五百罗汉。    儒释道三教,其实最溶入中国人生活中的,还是儒教思想。儒家规范的是家庭伦理,而中国人的生活,也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儒家的精神思想,一

5、直主导着二千五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一个中华民族伟大的圣人,他教导人要做一个仁人。仁者,二人也,即有关怀他人之意。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讲道贵德,仁义礼智信,是一种立于世间做人的标准。自律、仁爱、不伤害、公义等为人之准则,具有普世的意义。中庸,为常守中道之意,中不偏,庸不移,坚定“天下为公”之大道,是天、地、人、物各尽其性的原则。尽己性、人性、物性,是让宇宙间的天地万物,各遂其性,各适其情,以达参赞天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即是使天下平、教化天下之意。 &

6、#160;  儒家的思想二千五百年来,受到了历代开明君王的礼崇。自鲁哀公立庙祭孔始,汉高祖用儒家的礼节制定朝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太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清圣祖康熙大帝手书“万世师表”于曲阜孔庙孔子成为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王朝鼎盛时期的圣魂。    天理,天道,天命,一直是中华民族神韵文化的核心价值。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从天地神明和人的关系,确立了东方文明自上而下的一种价值体系。数千年来,人们一直把敬畏神明,坚信善恶有报,顺应天道返本归真,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信仰和追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

7、理,是中国人心中最高的真理。老天爷,在老百姓的心中,则是宇宙精神的化身。老辈的人们,往往把最坏的人,称之为“丧天理”或“丧天良”。许多民俗的文化中,人们一直保持着敬天、敬地、敬神、敬祖的祭祀活动,并作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种恒久的处世之道。孟子曰:“天不言,以行与事而示之”。道家古有“天人合一”之说法,古来人们常把各种的天灾,当作是上天对人进行的暗示与惩戒,古人说:“天垂象,见凶吉,圣人则之”。    天,无形无象,却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即所谓“密室私语,天闻如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相信善恶有报,所以人要行善积德。这种行为,是一种附合天道、天理的

8、高尚作为。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佛家讲,“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孔子说:“天生德于予”;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是人的本性,所以敬天信神的作为,被称为是人善良的人心世道。    神性的上天,是人和万物的终极来源。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信天命,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一种观念,诸如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等。这种观念,在现代遭到了很大的歪曲。传统观念中的信天命,是指尽人事而听天命,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信天命,并不是什么都不再努力,什么都不做。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结果。但努力了

9、,没有成功,那是因命所致,要心底坦然。人要做成什么,得命中有,但同时也要付出努力,经受住种种逆境中的考验。正如孟子所说,“上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是信天命的,他说过:“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告诉人要顺天道而行才能自强不息,以柔顺而深厚的道德去承载万物,连历代的皇帝,也都要自称为天子,天之子也。皇帝在颁发圣旨时,也要谓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祭天,是历代皇帝在表示一种顺应天道,以求上天赐福之意。若皇帝贪淫,则要被称之为“失德”,“昏君无道”,就

10、会有人揭竿而起,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推翻它。天理、天道、天命的观念,一直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而承载着这种精神内涵的各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便是这个民族文化外在的形体。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元明剧、明清小说,各种流传千载的经典理论、绘画、书法、音乐等,每一种无不是承载着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精神形神兼备的独立形式。“形恃神以立,神恃形以存”。我们透过这些美轮美奂、妙不可言的外在形体所看到的,莫不是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和美妙境界。文以载道,言为心声,没有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凝聚的灵魂,没有善与美的神韵文化经纬于中,没有真实的情感弥漫其内,这样的作品又怎么会千古留传呢?思想精神与内涵,往往是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最富于表现力的神奇文化,是内涵最深、意蕴无穷的人类文化精髓,是伟大的宇宙精神在人类世界神奇的展现,是神传给人的神圣文化。华夏民族的半神文明,在经过了上古时代、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至盛唐达到了如日中天的鼎盛。中华文化在经过了宋元明清,开始了他的偏午和落暮。    宇宙在旋转中轮回,春夏秋冬在更替中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