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六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场,学生的思维活泼于疑问的穿插点。为此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理论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老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
2、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泼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构造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老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可以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构造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考虑,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上。二、巧“问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
3、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答复:“是圆形的。“假如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假如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答复:“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泼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化。三、示“错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穿插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抑制思维定势。如我
4、在教学四那么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过失。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那么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场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理论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
5、误,造成“悬念,有助于进步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四、设“障老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的,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五、求“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
6、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
7、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展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颖、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
8、情的作用。六、留“味“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如今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渐渐“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老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9、老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堂数学课的完毕,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假设课堂完毕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悬念,那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才能。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下课前,老师可以提出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