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环境资源法一般理论_第1页
2环境资源法一般理论_第2页
2环境资源法一般理论_第3页
2环境资源法一般理论_第4页
2环境资源法一般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一般理论保护法一般理论 侯安琪 一、环境资源法发展史(一)国外环境资源法的发展概况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可以将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末)世纪末)二次世界大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结束(1945年)年)古代古代环境法环境法近代近代环境法环境法现代现代环境法环境法1.古代环境资源法时期古代环境资源法时期v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公元前18世纪)关于土地、世纪)关于土地、森林、牧场、耕种、垦荒和保护的规定,以及防森林、牧场、耕种、垦荒和保护的规定,以及防止污染水源和空气的某些规定

2、。止污染水源和空气的某些规定。v公元公元1306年英国国会关于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年英国国会关于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v德国、法国和俄国等国关于森林、水方面的法令德国、法国和俄国等国关于森林、水方面的法令1.古代环境资源法时期古代环境资源法时期v特征特征内容极为内容极为零散,相互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零散,相互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关于关于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保护生态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保护生态平衡相联系,主要是为了经济与生活服务衡相联系,主要是为了经济与生活服务防止防止污染的规定,大多是从卫生和生活舒适角污染的规定,大多是从卫生和生活舒适角度出发,

3、没有与整体环境质量的恶化相联系度出发,没有与整体环境质量的恶化相联系2.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v发展概况发展概况英国英国 18761876年,年,河流污染防治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1919 1919年,年,森林法森林法美国美国日本日本18961896年,年,矿业法矿业法和和河川法河川法18991899年,年,河流与港口法河流与港口法2.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近代环境资源法时期v特征特征主要针对特别突出的环境问题,其污染防治立法主要针主要针对特别突出的环境问题,其污染防治立法主要针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对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立法中较多的采取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较少立法中较多

4、的采取限制性的规定或采用治理技术,较少涉及对环境的管理;涉及对环境的管理;其调整方式主要采用民事救济方式,注重污染的损害赔其调整方式主要采用民事救济方式,注重污染的损害赔偿和对侵害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赔偿;偿和对侵害自然资源财产权利的赔偿;3.现代环境资源法时期现代环境资源法时期v“斯德哥尔摩时期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v“可持续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vv “斯德哥尔摩时期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 美国美国p19481948年,年,水污染控制法水污染控制法p19651965年,年,固体废物处置法固体废物处置法p19691969年,年,国家

5、环境政策法国家环境政策法 日本日本 19591959年,年,水质综合法水质综合法和和工场排水法工场排水法 19671967年,年,公害对策基本法公害对策基本法 19691969年,年,救济因公害造成健康损害的特别措施法救济因公害造成健康损害的特别措施法 vv“斯德哥尔摩时期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 特点特点 环境立法的步伐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加快 调整的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调整的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 指导思想的转变:指导思想的转变:“利用与保护并重甚至以保护利用与保护并重甚至以保护为主为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环境法从传统的法律体系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环境法从

6、传统的法律体系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独立的法律部门 vv “可持续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标志着全球中心议题从(标志着全球中心议题从“斯德哥尔摩时期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保的环境保护向护向“可持续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的重大转变。)的环境保护的重大转变。) v“可持续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资源法的环境资源法 特点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的指导

7、思想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环境法涉及更加广泛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经济、环境法涉及更加广泛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跨领域的问题,环境资源立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跨领域的问题,环境资源立法的综合化、一体化进一步加强。的综合化、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成为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成为环境法学认识论的重要环境法学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法治的重要条件。组成部分和环境法治的重要条件。 森林法森林法(1984,19981984,1998修订)、修订)、 草原法草原法 (1985 (1985,20022002修订修订) ) 、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198919

8、89)、)、 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19911991,20102010修订)、修订)、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995、20042004修订修订) )、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996)、 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19961996)、)、(二)中国环境法的发展概况 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999)、 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1999(1999) )、 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20002000)、)、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2000) 、 清洁生产法清洁生产法(2002)(2002)、 环

9、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2002)、 水法水法(2002)(2002)、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20082008)、)、 讨论:如何讨论:如何实现实现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最大化?最大化? 一家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附近一家农一家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附近一家农民的田地,农民可以利用三种可能的方法民的田地,农民可以利用三种可能的方法制止侵害:制止侵害:第一,与造纸厂谈判要求补偿第一,与造纸厂谈判要求补偿权利的交权利的交换换第二,请求环保部门干预第二,请求环保部门干预政府用禁令或政府用禁令或罚款等方式干预罚款等方式干预第三,向法院起诉

10、第三,向法院起诉司法救济司法救济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念和特征(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有关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 保护和改善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客观性、经济与环境效益统一性)2、污染防治关系(主观性、环境效益优先性)3、如何认识这一概念?(1)环境社会关系的整体性(2)法律调整的 直接性(3)环境社会关系的秩序性(二)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殊性2、综合性3、科学技术性4、公益性三、环境法的目的 立法目的决定着整个法律部门的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和适用效能。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宣布了

11、国家环境法目的:“宣布一项鼓励人同他的环境之间建设性的和愉快和谐关系的国家环境政策;推动为预防或消除对环境和生物圈的损害所作的努力并促进人类健康和福利;深化对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认识和设立国家环境质量委员会。” 1.国家能够履行作为子孙后代的环境受托保管人的责任; 2.国家能够保证为全体国民创造安全、健康、多产的并富于美学和文化价值的优美环境; 3. 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环境,不得使其恶化或者对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引起其他不良的和不应有的后果; 4.国家能够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和自然等方面的重要遗产,并尽可能保持一种能为每个人提供丰富与多样选择的环境; 5.国家能够促进人

12、口与资源的利用达到平衡,以实现国民享受高度的生活水平和广泛舒适的生活; 6.国家能够提高可再生资源的质量,并使易枯竭资源达到最高程度的再循环。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 日本的公害对策基本法(1967)第1条第1款规定:“本法是为了明确企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对防治公害的职责,确定基本的防治措施,以全面推行防治公害的对策,达到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其生活环境的目的。”同时,该条第2款又规定:“关于前款所规定的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生活环境,是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的。” 1970年修改公害对策基本法时,删除了第2款,将“保护国民健康和维护其生活环境”作为该法的唯一目的,明确了环境优先的立法目的。学术:一元论;

13、 多元论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其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其目的是“为了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水污染防治法的目的是“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弱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承认、关心、保护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讨论

14、:刘海洋伤熊案 归真堂活熊取胆案动物权利 1992年,瑞士法律上确认动物为“生命”(beings),而非“物”(things);2002年,德国将动物保护的条款写入宪法。由澳洲学者彼得辛格(Peter Singer) 建立,基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泛类人猿计划”,目前正在争取美国政府采纳其所提出的泛人猿宣言,这份宣言呼吁赋予一个由大猩猩、猩猩以及两个亚种的黑猩猩组成的“平等群落”以三项基本权利:生存权、个体自由权和免受折磨权。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指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环境法的规定,在参加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主体 环境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