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一)说明文阅读一、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1_举例子:通过举xxx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xxxx,增强说服力。2.作比较:通过 _ 与_ 的比较,突出 _ 事物的_ 特征3.打比方:把 竺比作xx生动形象的说明xxxx。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4 .列数字:通过列xxxx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 _5 .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xxxx的几种情况。6.引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引用诗词:通过引用增添文采。(2)引用俗语:通过引用xxx俗语,通俗易懂的说明了力(3)引用权威人士的话:通过引用xxx的话,说明了xxxx,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7.摹状貌:通过描摹 _ ,生动形象

2、的说明了 _8.作诠释:具体解释说明了,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9.下定义:准确严密的揭示了 _的内涵。二、说明文语(一)准确性、严密性:(1)“大约”“可能”“也许” “大概”“左右”“好像”等:表示估计、推测的不确切的 说法。(2)“目前”“近几年”“迄今为止”等:表示时间上的限制。(3)“一些”“大部分”“大多数”等:表明受限制的程度不是全部。(4)“一般” “往往”“常常”等:是相对于特殊情况而言的但不包含特殊情况。(5)“重要” “主要”等:表示主次关系,说明还有次要的(6)“最”等:表示所管辖范围内达到了极点。(7)“几乎”等:表示接近全部,但并非所有。(8)“据测量”“据调查”“

3、据统计” “据测算”“据考证”“据史料记载”“据研究表明” 等表示信息来源的限制,说明信息来源有事实依据,具有权威性,可信度强。“据推测”“据预测”“据估计” “据说”“相传”“传说”等词表示信息来源具有不确定性。(9)“至少”表示最低限度。(10) “有时”表示特殊情况下。(11) “甚至”表示强调作用。(12) “之一”表示诸多同类事物中的一个。(13)“必须”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 另外表示范围的词语:绝大部分、一部分、全、都、一切、有的、许多。(二)生动性,形象性。1、看修辞,找准比喻和拟人;2、 描写,摹状貌一定是描写,描写不一是摹状貌3、引用诗词、传说、讲故事等。4、人称:第一

4、、二人称真实可信、亲切自然题型一、概括说明对象特点的题或考查主要说明内容的题,要注意逐段提取,不要遗漏,宁多不少 (一般为第1题)二、题目1、好处1点明说明对象*或点明说明中心*2手法(修辞如:拟人、比喻、对比)及好处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弓I起读者的思考2、拟题:以说明对象或主要说明内容为题,找文中反复岀现的关键词句xxxx诗词,生动形象的说明了xxxx,xxxx,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有说服三、开头的好处1、 手法(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引用及修辞如:拟人、设问)及好处(可以概括本段段意)2、 点明说明对象*或点明说明中心*3、 引岀下文对的介绍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四、说明语言:

5、1.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分析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个特点;准确严密性步骤:词义+表XXX +带词释句义后概括本句内容+从而体现了本段的中心(有时需要加全文中心,有时还要注意,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说明了作者对此 的失望之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性步骤:词义(语境义)+手法(修辞:拟人)及作用+带词释句义概括本句内容+从而体现了本段的中心 (有时需要加全文中心,有时还要注意,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说明了作者对此的失望之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厂2.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释词+表XXX +带

6、词释句义及效果+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生动性形象性)(有时需 要加全文中心,有时还要注意,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说明了作者对此的失望之情。)+去词后就成了-句意及效果发生变化 (与事实不符、 太绝对、信息来源不明、可信度不强、表现程度减弱、不准确、不恰当)3.加点词语能否换掉,为什么?1不能分析两个词语的内涵及表意的轻重程度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性)(有时需要加全文中心,有时还要注意,句子所体现 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说明了作者对此的失望之情。)分析换词后的表达效果(表达不准确,不恰当;句

7、子的语气平淡;表意不够强烈突出)所以用原词更准_确(或更生动形象)4.比较下面两句话,那句更好?哪句更好+句中多岀的词或原句所用的手法及作用(有时需要加全文中心,有时还要注意,句子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三,说明了作者对此的失望之情。)+另一句的不足五、说明文中的句子赏析1、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说明方法及作用+句义+从而说明了本段或全文中心2、填写概括语段内容的语句:联系其它语段的中心句,仿写应准确、全面地概括本段段意。_3、填写过渡句(联系上下文,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语言流畅。)(可以选用恰当的关联词)六、说明内容(1)抓中心句(段首段中段末)(2)注意在说明文结构中起

8、重要作用的句子和短语,如过渡句(承上启下),设问句,关联词语,表次序,表总结性的词语。七、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明。包括由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总)到具体(分),先主要后次要,从性能到用途,从过程到结果,从原因到结果。符合人 _们的认知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二)记叙文阅读考点先考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感受(一般是第1题),再考察对重点词句的赏析;最后进一步考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如:颁奖词、探究题),有时考描绘题(表格),注意字数限制.题型及答法一、整体感知。(第一遍阅读)1、 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人_+事+结果。2

9、、概括文章中心:通过记叙X X事,赞美人物的X X精神,抒发我”的X X感情。(或揭示X X道理.)3、题目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有时运用双关,有时深层含义是其比喻义二、局部探究,赏析词句。应带题入文,找_1、理解句子含先看句子表达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2、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手法+内容+中心+结构上的作用强调:开头的一般作用或好处: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弓I岀下文对XX的记叙(介绍)、为下文的XX作铺垫;设 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结尾的作用:篇末点题、点明XX中心;深化XX主题;照应(_意无穷,留下想象空间,引起读者注意

10、、思考。1、圈点批注A品评赏析句子。(或句子的表达效果)手法及好处(修辞、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句义+情理+(结构上的作用)描写:人物描写:外貌(肖像)描写(作用:揭示人物X X特点,与其内在X X精神形成对比、反衬,突出主题。)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含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作用:表现岀人物XX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x x性格或XX精神品质,抒发了人物的XX感情。)环境描写(以自然环境描写为主):渲染xx气氛,烘托人物xx心情,为下文的XX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强调XX内容,突岀XX情感)反问(语气强烈,强调X

11、X内容,突岀XX感情)夸张(强调突岀事物的XX特征,以及我的XX情感)反复(强调 区意 思,突岀 竺感情)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岀下文对XX的介绍)双 关(两层含义,表义丰富)对比:将*与*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心,表达了*情感B炼字:解词+手法及好处(修辞、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句义+情理C_比较原句和改句,哪句更好?1分析原句的好处:手法及作用(修辞:拟人、夸张、反问、倒装句、描写手法等)+句义+情理2分析改句的不足4、补续仿写句子:句式、修辞、中心、意境均一致。_5、请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必须用第一人称,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6写作手法与构思

12、方面的特色(一)、任选型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岀你的见解和发现。示例1:插叙。第*段插叙了*(内容),突岀了*(中心).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更有波澜, 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有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与下文形成对比)示例2:倒叙: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示例3:设置悬念。第*段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使文章波澜起伏,激发阅读兴趣。示例4:对比(反衬)。将*与*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心。示例5: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中心示例6:象征(托物言志)。*是*的象征,运用象征的手法,借*来表现*,具体形象,意蕴含蓄深远。示例7: 线串珠(线

13、索),以*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示例8: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二)、提示型作者为了凸显*的形象,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三)、指定型文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其中一点,说说其表达作用。(四)其他写作手法及作用: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的XX特点,突岀XX中心。如口技中描写观众 的反映。2衬托:突岀XX事物的XX特征。分为正衬(爱莲说中写菊花)、反衬(爱莲说中写牡丹)。3似贬莎)实褒(贬)以小见大等:更加突岀强调事物(人物)的XX美好品质,强烈抒 发作者的XX感情。(五)三种人称及好处 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你”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第三人称:“他”不受时空限制,能更全面客观地叙事或说明事物的特点。三、展开想象,运用彳 注意问题:1、选择一种景物;2、能描写出景物在原句中的特征;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符合字数的要求。5、语言流畅,标点正确,书写认真。四、 颁奖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