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的笔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主题解说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特征。 4.重点聚焦师(1):本文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生活,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分别写了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的生活充满童真童趣,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幼年学习生活的若干侧面。两部分内容前后

2、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 师(2):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生甲:标题说明了本文叙写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处生活片段。生乙:“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生丙:表明了作者由游戏玩乐到读书的成长过程。5难点突破师(1):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是什么?生: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师(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表推测,而“确凿”表肯定,这种表达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生:不矛盾。“似乎”表明由于年代久

3、远,记忆有些模糊;“确凿”表明百草园给“我”的印象之深,主要是为了与下一句的“乐园”形成转折,构成对比,表现了对百草园的感情特殊。6写作借鉴写景状物,精彩传神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如“肥胖”“高大”写形,“碧绿”“紫红”写色,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长吟”“弹琴”写声,属听觉;“又酸又甜”属味觉。桑椹、菜花是春末的,鸣蝉在盛夏,蟋蟀秋天叫。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不必说”后由低到高写静物,“也不必说”后由高到低写动物。整

4、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cun zo m o ji cun jin hn yun tn l shn 蔼 霄 盔 鼎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其中似乎_(A.确凿B确实C的确)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2)叫我名字的_(A.生疏B陌生C生僻)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3)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_(A.机密B机谋C机关)。(4)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_(A.欣赏B鉴赏C观赏)。ABCBB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阿凡题

5、:1068123)A通过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B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C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D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A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D“三味书屋”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B6名著阅读。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1)

6、“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2)“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1)_(2)_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7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的情境设置完成任务。(阿凡题:1068124)(1)假如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你用心呵护。(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

7、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阅读课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比桑椹要好得远”一段,完成下面的题目。8根据选段内容,给此段加一个小标题。_9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从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四个方面具体刻画景物,请摘抄出描写下列特点的词句。(1)形状:_(2)颜色:_(3)声音:_(4)味道:_五彩缤纷的“乐园”高大、肥胖、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碧绿、紫红、黄长吟、弹琴又酸又甜10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改为括号内的词,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8、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体现不出这种效果。11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我”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例如:拔何首乌、_、_、_。1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部包含其中了。请你另选话题,用这个句式写一段话。示例:不必说那巍峨雄伟的泰山,波澜壮阔的渤海,争相喷涌的青岛;也不必说那朴实淳厚的民风,飞速发展的商贸经济。单是庙文化,就值得你到我们山东旅游一番。找蜈蚣按斑蝥摘覆盆子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

9、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

10、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

11、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渔民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

12、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行。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这是我的起点。(节选自中国文脉)13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1)_(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3)_(4)多人敬惜字纸。男老师往同学们的砚台中滴酒。写小楷借图书看。14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加强了语气,突出表明了老师对“我”特别的关照以及“我”学好毛笔字的理由。(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弯”“捡”“捧”“走”这一连串的动词,表明了农夫对文字无比敬重、虔诚的态度。15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作者在文学上取得重大成就,这与儿时的读书经历分不开,从小生活在一个对文字十分重视、十分敬畏的乡村,又有老师的特别关照,而借书制度促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