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西城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_第1页
14-15西城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_第2页
14-15西城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_第3页
14-15西城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_第4页
14-15西城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1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六十六中初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伎俩(j)诘问(ji)愧怍(zu)鸿儒(r)B. 渴慕(m)取缔(t)奔丧(sng)幽咽(yn)C. 尴尬(g)颓唐(tu)吊唁(yn)俨然(yn)D. 呵斥(h)赋闲(f)颠沛(pi)老妪(y)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A.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B.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C. 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D. 即使是表面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运动创伤也有可能引发身体内部炎症。3.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画家回到

2、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落泪。B. 班长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敬佩。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D.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4. 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人们各展其才,各显千秋, 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A. 豪 放婉约粗犷细腻B. 粗 犷婉约豪放细腻C. 豪 放细腻粗犷婉约D. 细 腻粗犷婉约豪放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

3、心。B.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老人跌倒没人敢扶的情况不再发生。C. 各地的中小学已经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6. 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 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奉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A. B. C. D. 7. 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

4、蟀们在这里弹琴。B.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C.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D.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8. 在我校六十年校庆上,一副“ 枣林求索历甲子,杏坛树人载千秋” 的对联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下面同学们的表述明显有误的一项是:A. 甲同学说,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枣林对杏坛,求索对树人,甲子对千秋。B. 乙同学说,“历”是经过的意思,干支纪年中一个甲子是六十年,表明我校经历了六十年。C.D.9. 西城区慈悲庵内建有陶然亭,清代翁方纲为陶然亭撰写对联,上联是“烟笼古寺无人到”, 下联应是A. 慈悲弥陀有佛来B.

5、晨钟暮鼓有罄鸣C. 树倚深堂有月来D. 陶然新亭有仙来10.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B.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春秋时的孔子辑录、编纂而成。C.11. 默写(1) ,决眦入归鸟。(望岳)(2) 白头搔更短, 。(春望)(3) 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4) 杜甫在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是 ,。(5) 春望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千古名句是:, 。(6) 石壕吏中描写石壕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哀怜的句子是: , 。(7)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12.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 集,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其中有一篇 ,记

6、叙儿时要去看难逢的盛大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另外,我们学过的 等文章也出自于这本书。1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陋室铭和爱莲说节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 翻译下列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 下面对两篇文

7、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B.C. 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D. 爱莲说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14. (一)阅读课内文段节选背影节选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 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 (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 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

8、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抓 b 揪 c 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 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丙(1) 最适合做上文所写

9、内容的小标题是A. 父子情B. 父亲C. 惜别D. 买橘送别(2) 文中两个空缺处相应填入的词语是 。(只填序号)“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 处。(3) 父亲买橘子是很艰难的,回来时却“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否矛盾?为什么?(4) 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15. 阅读在唐诗中割麦在唐诗中割麦刘怀远火辣辣的阳光暴躁地炙烤着大地。高粱正在拔节,玉米还未吐穗儿,树上的布谷鸟却早已按耐不住了,“布谷、布谷”不停地嘶喊着。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子地里翻滚着的金色波浪,心里便火烧火

10、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 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那好,您准备5 0把镰刀,50顶新草帽。”“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 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突然,老王想到个问题:“这么多人,来了吃什么?”小菊呵呵一乐:“让娘多贴几锅玉米面饼子,再挑些野菜,洗 干净,蘸大酱就行。”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 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

11、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 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 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太好了!”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 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快到晌午,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一下,把中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

12、伴正贴饼子,自己 就忙着去挑野菜,又想想来的这 帮细皮嫩肉的孩子,就自作主张买来十斤五花肉炖了。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呢。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 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炖的五花肉却没人动一筷子,真是奇怪!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 景象”青年们雀跃起来,纷纷要求秋收时一定要再来。小菊笑道:“好,好!大家上车吧,每个人可以拿走一把麦穗,还可 以带走头上的草帽,当作这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给多多地拉几车人来吧,就不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 菊笑笑:“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大巴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 沙的割麦声。(1) 小说通过对老王的行为和心理刻画逐步推动情节的发展,阅读全文,请完成下列表格。行为心理焦急电话里,催女儿回家高兴地头上,看大家吃饭送别时,有意外收获期待(2) 第(1)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 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丰富生动,请结合至少两处语言描写,对“老王”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