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尸=*惠州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含 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词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词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 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 ?兼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在先秦至

2、六朝的典籍中, 虽未具体提及“含蓄” 一词, 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 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体有一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晚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 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 “景” “味” “韵”是有限的

3、,要获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 “景外” “味外” “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 “得鱼而忘筌” “得意而忘言”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及

4、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影”,认为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 “言外”才会“四表无穷”。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1.请指出下列诗句含蓄类型不同的一项()A.阁中帝子今何在

5、?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D.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贾岛暮过山村)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碑.的一项是()A.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B.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 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有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 最高追求之一。D.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

6、为习惯准则。王士祯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 ?兼葭中就有“所谓伊人” “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可 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B.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证明了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 “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 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 “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 及为后人的创作

7、提供了借鉴。【答案】1. B 2. C 3. A【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分析诗句含蓄类型。答题前,要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研读每个选项中的诗句,再结合文本中含蓄的类型,加以分析判断。ACD三项,都是手法上的含蓄,B项,是题旨上的含蓄。故选B项。【2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8、,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为“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 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 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只是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故选A项。【点睛】筛选并

9、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 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 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 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

10、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 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须微微 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 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不怎样。”“眼见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明天我找蒋天贵去。”“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不!”她激动地喊着

11、,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 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我问你,小 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闹着借牛的是你,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她懂得的。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 迷蒙蒙,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咯咯地叫着。后天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 几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黎明的天上才漏出

12、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农人唱着 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轲圈磨得稀烂。他俨然感到自 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他开始赶牛,然而, 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 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

13、远处的田展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 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杂种畜牲!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一一你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 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 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 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一一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 进口腔里去一一他失去

14、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 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一一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濠濠,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 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是漫漫的长夜一一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 的影

15、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开篇写雨后的景色,真实细腻,勾勒出雨后清冷的画面,渲染烘托人物内心的痛苦,暗示春雨后即将耕种。B.禄兴虽然对蒋家的牛很是喜欢,以为“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导致悲剧的发生。C.小说使用了留白艺术,比如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作任何描绘,却能让人联想起当时的血腥画面。D.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E.小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苍凉的世界:自然环境是苍凉的,人物的境遇是苍凉的,故事

16、的结局也是苍凉的,深刻地反映出旧中国农民在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挣扎与无奈。5 .文章第二段对禄兴家的“空牛栏”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 .小说两处写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分别有何作用?7 .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了牛暴怒的情形。小说在前面是怎样为此留伏笔的?请作简述。【答案】4. BC 5. 通过对空牛栏的描写,从侧面暗示禄兴家有过牛,以及牛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作用。表现出禄兴家生活处境的窘迫,禄兴对自家牛被牵走后的痛苦难受的心情。为后文禄兴去借牛做铺垫。6 .前一处农人唱歌表现春雨后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禄兴借到牛后的畅快心情互相映衬后一处与禄兴无法使唤牛的窘境形成对照,使禄兴变得更加焦

17、躁,从而引发悲剧。这推动了情节发展。7 .前面说“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说明它很壮健,为后面“威严地站了起来”埋下了伏笔;前面写牛的眼睛“斜瞟着陌生的禄兴” “狡猾地斜睨着他”,写出了牛不堪役使,对禄兴不顺从,为“瞳仁突然放大”埋下了伏笔。前面写牛“颈项上的皮被轲圈磨得稀烂”(“放牛的孩子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写出牛先前所受的过度劳役甚至虐待,为其暴怒疯狂埋下了伏笔。【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

18、,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但终因它不是自家的牛而鞭打、激怒了它”分析有误。文中是说“,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这牛不听他使唤。C项,“对于禄兴死亡的具体场景,作品没有作任何描绘”分析有误。“作品中对禄兴死亡的场景有具体的描绘。故选BC两项。【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情节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时,先概括小说情节所表现的内容,然原来再分析作用。 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

19、、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 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旨。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文章第二段对 禄兴家的“空牛栏”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从情节本身分析,写空牛栏,暗示着禄兴 家曾经有过牛。望着空牛栏掉眼泪,是因为牛被人牵走了,而牛是他家种田必不可以的。也能表明禄兴一家生 活的艰难。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空牛栏,还能表明禄兴对自家牛被牵走后的痛苦难受的心情。从情节 与情节的关系角度分析,为下文禄兴去蒋家借牛做铺垫【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时,先概括小说情节所表现的内容

20、,然原来再分析作用。小说情节的 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 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 的主旨。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两处写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的作用。考生先通读全文,整 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找出这两处内容加以分析。第一处是写雨后天晴, 农人们带着农具高兴去田间准备劳作的情景,表现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愉快的心情和禄兴借到牛后的钺 畅心情相映衬。第二处是农人赶着牛唱着歌干活,表明他们干农活很顺利,这与实禄兴使唤不了牛的

21、焦躁心情 形成对比,他们的歌声更使得禄兴内心焦躁不安,恼羞成怒。从情节的角度分析,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正是因为禄兴焦躁,才打牛,牛才会用角刺他。【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 的故事情节。画线的句子是“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慢慢地、威严 地站了起来”,写牛暴怒的情形。前文写“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说明这牛体格健壮,与画线 句中“威严地站了起来”相照应,这是第一处伏笔。前文写“斜瞟着陌生的禄兴” “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 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 “阴影

22、下狡猾地斜睨着他”表明牛不堪役使,不愿听禄兴的使唤,为 画线中“瞳仁突然放大, 翻着眼望他”的暴怒作铺垫。 此处,前文还写,“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轲圈磨得稀烂。 厚实的牛皮都磨烂了,表明牛劳作时间长,强度大,甚至可能还被虐待过,为牛的暴怒反抗作铺垫。这也是伏 笔处。【点睛】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主旨和情节自身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

23、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日:“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日:“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日:“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

24、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士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解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快害。尝为 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

25、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8 .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8 .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9 .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 “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一一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 爵位的人。D. “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

27、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知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即使在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受冤时,他也正直地为他说话;进攻金明寨失利,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以理劝说,避免了大规模杀戮。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

28、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2)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答案】8. B 9. A 10. C11.(1)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制度但士人并不懂得努力,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没有更加富裕。(2)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解析】【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

29、复等修辞。对“曰” “乎” “于” “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岂乎”是固定结构,“民间”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因此“民间”前面和“乎”后面要断开;“不止” “止”这两个动作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善于禳解天地灾异的人,因此前面分别要断开。故选B项。【9题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后刺史臣荣举臣

30、秀才”中的“察” “举”是察举,选拔,举荐的意思。不是升职的意思。故选A项。【10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Q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 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 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后一个事例不是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的体现。“进攻金明寨失利”与原文有异。语境是说,当时廓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他以理劝说的。故

31、选 C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 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复: 恢复;选:选用士人;劝:努力;罢:撤销、罢免。第二句中,为所,表被动;以赃:因为贪赃;抵罪: 被治罪;申:为辩护。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

32、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 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 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就会读书,每天读书几千字。他家有客人从京城来,和他哥哥谈到佛寺遭火灾,李 清臣在旁边插嘴说:“这就是所谓灾异,可能是为害人民太

33、甚,老天要惩戒吧?"他的哥哥惊异地说:“他一 定会光大我家门户。”治平二年,应秘阁考试,欧阳修说:“若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选错人了。”当时大雨成灾,几次出现 灾异,议论此事的人归罪于濮王之议。到朝廷对答之时,有人说:“应该用五行传说的简宗庙,水不润 下为证,一定能擢取上等。”李清臣说:“我不相信。民间难道没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吗?善于禳解天地灾异 的人,不是去制止灾异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对策被选中入等,名声很盛。英宗说:“像李清 臣这样的人,公议都认为可用,却因为是亲戚就压抑他,这能行吗?”不久下诏推举馆阁官员,欧阳修举荐李 清臣,得以任集贤校理。绍圣元年,殿试考取进士,

34、李清臣在策问中提问说:“现在恢复了用词赋选用士人的制度但士人并不懂得 努力,撤销了常平之官但农民并没有更加富裕,以赏赐土地的办法去柔服远方而异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宽缓财 利以方便百姓而贸易的路仍不畅通。可行的就沿袭,不可行的就改革,唯求适中为贵,圣人又哪里会固执呢?” 当时廓延路金明寨主将张舆阵亡,章惇大怒,建议把全军四千人都杀掉。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 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韩忠彦和他有勾结,专听他的话,排挤范纯礼、张舜民,不让吕希纯、刘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金紫光

35、禄大夫。李清臣早年因诗词文章好被神宗所赏识,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记,文章简洁厚重而气势宏放,文体自成一家。他为人宽厚,不忌恨害人。曾经被舒亶弹劾,等他任尚书时,舒亶因贪赃被治罪,李清臣独独为他辩护救他,说:“舒亶的确不检点,但说他贪赃是不可以的。”他出身贫困,保持节俭以自爱,到富贵仍不改变。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禄,一心想当宰相,所以行为错谬,最终不能如愿而死。(二)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

36、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B. “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之情。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寂静的树林中黄鹏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蝴蝶绕其飞舞。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

37、千万树杏花。E. “帝乡千万树”,是为了对比显示眼前的杏花的早发、鲜艳、可贵。13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2. BE 13.(1)惜春之情,长时间守着杏花也看不够,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3)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 心系朝廷。【12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 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

38、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 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之情”分析有误。本诗中,浮现于脑海的长安杏花图,写出了他对长安生活的深深的回忆和思念。E项,“是为了对比显示眼前的杏花的早发、鲜艳、可贵”赏析有误。是为了表达对长安的思念之情。故选BE两项。【13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

39、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 匆匆难相留的时节?表达惜春之情。“春浅香寒蝶未游”,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 蜂飞蝶舞。诗人以杏花写自己的孤独寂寞。“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 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诗人想象故国杏花绽放的景象, 内心思念长安,虽人在旅途漂泊,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

40、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 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臧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 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 的序

41、。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 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 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4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德的两句:, 。(2)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晴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3)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

42、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 【答案】(1).民生各有所乐兮(2). 余独好修以为常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o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 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 形字,如鉴、誉、沮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982年,一

43、位美国教授在校园 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 ASCII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地创造出*,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I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毗牙”、“偷笑”、“笑哭”等 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 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一标志着网络

44、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使传播效果 。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 “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

45、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B.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C.运用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D.进行独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会不知不觉地使“我”完成社交所需要的塑造。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更加凸显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B.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会让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更加凸显C.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D.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更加凸显准确度和可接受度的信息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绘声

46、绘色B.源源不断绘声绘色C.络绎不绝惟妙惟肖D.源源不断惟妙惟肖【答案】15. A 16. C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方兴未艾一蹴而就方兴未艾一蹴而就如火如荼 事半功倍17. D【1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 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 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画线 句中,“通过”介词使用不当, 可改为“运用”。BD两项,“特表情符号的自我表达”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可改为,“运用独

47、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因此排除BD两项。画线句中,“所需要”后面缺少中心词,可加上“形象”。因此排除CD两项。故选A项。【16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语境前面说的是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优势,举例受众读文字的弊端,后面自然应该是接受表情符号的优势。因“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应是主语,排除AB两项。在“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之间有着先后的逻辑关系,“信息的准确

48、度”应在前面。因此排除D项。故 选C项。【1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第一处空格强调表情符号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因此选用“源源不断”。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惟妙惟肖,指描写或模仿得 非常逼真。第二处空格强调表情符很传神,生动形象,因为是模仿

49、人。故选用“惟妙惟肖”。如火如荼,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第三处强调动画表情传播正火。因此选用“如火如荼”。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 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第四空强调表情符号传播的效果好。不费什么功夫,收效很好。因此选用“事半功倍”。故选D项。【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

50、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18 .下面是光明中学第二届艺术节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邀请函贵校第二届艺术节将于 9月20-22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

51、长、校友发出鼎力 邀请。到时候,您将会欣赏到美妙的舞蹈,您将会听到奔放的歌曲,这里洋溢着火热的激情,这里放飞着青春 的梦想。同行在相邀,学生在期许,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X X中学2018年9月6日改为 ; 改为 _; _ _改为 _:改为 L改为。【答案】“贵校”改为“我校”“鼎力”改为“诚挚”“到时候”改为“届时”“期许”改为“期待”“惠顾”改为“莅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简明的题目主要有删掉的多余的内容,用代词替换重复的成分,转换句式使陈述对象一致、连贯。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

52、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 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中主要有口语表达、主客不得 体。例如文中“到时候”是口语,不能在应用文中出现。“贵校” 一般是别人称呼自己的学校。19 .下面是某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设计的自主学习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个字。【答案】全班分若干个自主学习小组,组员按综合素质分层组合,民主推选组长,互相督促学习;组内开展集体研讨,组与组之间进行 PK,最后各组之间互相评价。【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

53、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设计的自主学习的构思框架”,示意图将自主学习分组活动分为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两个层次,大致说明了在小组和班级分别有哪些活动。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写作(60分)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基础教育界代表于漪老师获颁“改革先锋”奖章。她说:“为人师者,思想当永远年轻。”关于“思想永远年轻”,你有什么见闻、见解或建议?要求:选好角

54、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不墨守陈规人生之路遥远而迷茫,前方是未知的,只有不断的探索尝试,踏出第一步,我们才有成功的机会;只有勇于尝试,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功的一天。莎翁曾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去探索尝试,打破常规,才能使无可救药的事,起死回生。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改革弧光线的实验,为了使实验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寻找一种能经住热度2000度燃烧1000小时一上的灯丝。爱迪生开始了艰苦的寻找过程。他先后做了1600种不同的实验,试用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后来他全力在碳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碳化试用就达到6

55、000多种。他做了 200多本笔记,达4万余业。先后经 3年时间,直到1880年上半年研究制出较满意的灯丝为止。许多人都想追求成功,虽然他们有能力成功,但是他们墨守陈规,不敢尝试,所以只能跟成功擦肩而过。契科夫说:“路是人的脚步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一个园艺师向一个日本企业家请教说:“社长先生,您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就像一只蚂蚁,在地里爬来爬去的,一点出息也没有,什么时候我才能赚大钱,能够成功?”企业家对他说:“这样吧,我看你很精通园艺方面的事情,我工厂旁边有2万平方米空地,我们就种树苗吧! 一棵树苗值多少钱?” “ 40 元。”企业家又说:“那么一平方米地可以种

56、两棵扣除道路,2万平方米地大约可以种 2.5万棵,树苗成本刚好 100万元。你算算,3年后一棵树苗可以卖多少钱?” “大约3000元。” “这样,100万元的树苗成本和化肥费都由我来支付。你就负责浇水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们就有600万元的利润,那时我们一人一半。”企业家认真地说。不料园艺师却拒绝说:“哇!我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我看还是算了吧.”一句“算了吧”就把到手的成功机会拒之门外了,我们每天都梦想成功,可是当机遇到来时,却不敢去尝 试。只有对失败的顾虑,以至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成功是需要胆识的,要敢于尝试!不墨守陈规【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 立意构思。本次提供的材料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基础教育界代表于漪老师获颁“改革先锋”奖章。她说:“为人师者,思想当永远年轻。要求围绕“思想永远年轻”作文。“年轻”本来可以指身体,也可 以指精神状态;可以指生理的,也可以指心理的。而本次材料明显限定的范围,是指抽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