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试题集_第1页
病理生理学试题集_第2页
病理生理学试题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生理学试题集重庆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二 00 五年七月、八、亠前言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 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 科。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我 们编写了此书。该书是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病理生理学 (第 6 版)(金惠铭教授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 2004)相配套的考试辅导书。本书共分十八章,每章包含该章的教学 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三级教学要求) 、教材精要、测试题、参考答案等几 个部分。测试题题型多样,内容全面。在精要中的概念和测试题中的名词

2、解释都列 出英文,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本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复 习病理生理学和自测的辅导材料,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 们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人国统一考试及其他病理生理学考试的参考资料,对教师 进行教学辅导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的编者都是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一线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由于编 写时间仓促,加之能力有限,书中的缺点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道和读 者提出宝贵的意见。段红2005 年 6 月编委会名单主编段红副主编沈宜汤为学编者名单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段红邓华瑜 骆云鹏李龙江 李静沈宜汤为学 唐俐姚欣 赵敬编写秘书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

3、)李龙江赵 敬录51329528198122140153173196219241256285304323343359364370375目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疾病概论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第五章 缺氧第六章 发热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八章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第十章 应激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第十二章 休克第十三章 缺血- 再灌注损伤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题(一) 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题(二) 硕士生入学考试题一 硕士生

4、入学考试题二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病理生理学学科性质。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教学内容2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史。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性质(重点讲授)2. 病理生理学发展史。(一般讲授)3.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重点讲授)重点和难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教学内容。一、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2. 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3. 综合征(syndrome)4. 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5. 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 )二、填空题1. 病理生理学是

5、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 和的学科2. 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 和的角度来提示疾病本质的学科。3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 的学科。4. 病理生理学的沟通基础医学与 的学科。5.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和。6.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临床观察和。7.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8. 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手段是在动物身上的模型,对患病机体 的功能、代谢变化及规律进行研究。三、选择题A型题1. 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

6、解释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 病理状态 B. 病理过程 C. 病理反应 D. 病理表现 3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 器官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 C. 实验病理学D. 疾病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4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A. 19 世纪前叶B.19世纪中中叶 C.19世纪后叶D.20 世纪前叶E.20世纪中叶5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A. 中国 B. 德国 C. 东欧 D. 美国 E. 俄国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A. 诊断疾病 B. 研究疾病的表现 C. 提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D.研究疾病的转归E. 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7病理生理学是

7、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B.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D.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E.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8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流行病学调查B 动物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D 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9.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心力衰竭E.休克C. 缺氧D. 发热E. 代谢性酸中毒10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讲述的是A每一种疾病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问题E.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D. 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E.

8、 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B型题A. 病理过程B.病理反应C. 疾病 D.病理状态E. 病理反射1. 休克是一种2. 疤痕是一种3. 冠心病是一种A. 病理过程B.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C.疾病概论D.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E.病理生理学的内容4. 研究疾病的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属于5. 研究许多疾病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属于6. 研究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属于7.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属于A. 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问题E.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性变化C. 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D.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 疾病的治疗方法8.

9、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论述9.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10.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论述A. 大叶性肺炎B.发热C.心力衰竭D.损伤与抗损伤规律 E.冠心病11 .疾病概论论述内容有12 .基本病理过程论述内容有1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论述内容有C型题A. 动物实验C.两者均有B. 临床研究D.两者均无1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自2 分子生物的研究成果来自A. 结果可以较快用于临床B. 可以人为控制实验条件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3 动物实验4临床观察A.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C. 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5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6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B. 肾功能衰竭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 基本病理过程包括8 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X型题1. 病理生理学教学主要包括A总论一一疾病的普遍规律D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B基本病理过程E各种症状和体征的机制C各系统、器官的共同病理过程2.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动物实验BC临床观察ED流行病学研究尸体解剖 细胞分子病理学研究B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关的社会学科3从学科地位而言,病理生理学是C与动物实验密切相关的实验学科D与基础医学中多种学科密切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E从形态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4下列哪项中不属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畴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发生

11、机制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D疾病的诊断和鉴别E 疾病的治疗方法5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临床研究B. 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A. 病理过程 B. 疾病概论 C.D. 各个疾病的病理生理学E.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A. 研究疾病的发和的原因和条件C.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D.研究疾病归规律E. 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7病理过程的特点包括:A. 不同疾病中可存在共同的病理过程B. 只代表疾病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C. 病理过程中都有成套的、共同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D. 种病理过程中能由一种特定的原因引起 8病理生理学是A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2、和机制的学科E.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探讨疾病本质的学科C. 研究疾病防治的学科D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桥梁的学科E. 基础医学中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9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包括A疾病概论E. 基本病理过程C各系统病理生理学D. 各个疾病的病理生理学E. 病理生理学总论10病理生理学是沟通下列哪些学科与其他医学基础学科的桥梁课?A. 药理学E.外科学C. 儿科学D. 内科学E. 病理学四、问答题1. 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2.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3. 为什么说病理生理学的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4. 试以炎症为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5. 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

13、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2. 基本病理过程,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成套的功能、代谢 和结构的病理变化。3. 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 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4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之一。5这是 Claud Bernard 倡导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复制动物模型来研究活体患 病时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是病理生理学学科的前身。二、填空题1. 规律 机制2. 机能 代谢

14、3. 密切相关 综合性边缘4. 临床医学 桥梁5. 疾病概论 基本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各论6. 动物实验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7. 患病的机体8. 复制人类疾病三、选择题A型题1.D 2.B 3.C 4.C 5.E 6.C7 . B 8 . B 9 . A 10 . BB型题1.A 2.D 3.C 4.C 5.A 6.B 7.D 8.B 9.A 10.D11.D 12.B 13.CC型题1.C 2.D 3.B 4.A 5.C 6.D 7.A 8.BX型题1. ABC 2.ACDE 3.AD 4.DE 5.ABCD 6.ABCD 7.AC 8 .ABDE 9.ABCDE10. BCD四、问答题1

15、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2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 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319世纪已有实验病理学的诞生,已认识到研究疾病功能和代谢变化的重要性;20世纪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推动了医学研究;21世纪是生命科海陆空的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谱的破译, 必将进一步研究疾病的基因表达和基 因功能,这一任务也必然会落在病生工作者身上。4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许多疾病当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生理变化,即机能、代谢和形态学的异常改变。 例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临床上“屡见不鲜” 、“数不胜

16、数”,但只要有是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都可发生渗出、增生、变质的病 理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表现,全身的症状常有发热、WBC数目增减、血沉加快等。所以说,炎症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病理过程。5临床观察与研究应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形态学研究 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举例:休克的 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段 红)第二章 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 掌握:疾病、致病原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脑死亡概念及判断依据。2熟悉:各种致病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疾病的经过和转归。3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 疾病

17、概念(重点讲授)2 病因学概论病因学内容:致病原因与条件、诱因(重点讲授)病因学分类:生物、化学、物理、营养、遗传、先天、免疫与精神性因素在疾病发生中作用。(一般讲授)3 发病学概论: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讲授)4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般讲授)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5.脑死亡:概念、判断依据、意义。(重点讲授)重点和难点疾病、致病原因、条件、脑死亡概念。一、名词解释1. 健康2. 疾病3. 病因4. 条件5. 诱因6. Homeostasis7. Molecular disease8. Receptor disease

18、9. Gene disease10. Complete recovery二、填空题1.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子作用下,因 而发生的 过程2病因是指是能引起 并决定疾病 的因素。3 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与病原体侵入宿主机体的、以及它逃或抵抗宿生的能力有关。4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 或 发生的。5免疫性因素所致的疾病主要包括 、 和 。6. 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构成疾病各种 ,推动疾病发展的。7疾病中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常可形成 ,也可形成。8.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可能通过 途径而相互影响。9. 分子病是指由于 引起的一类以 为特征的疾病。10. 分子病主是分为 、 和 所致的疾病。11.

19、 受体病是指由于 使受体缺失、减少或 而致的疾病。12 .由多个基因控制其表型形状的疾病称 ,此时多个基因的作用可以、或。13.疾病的经过一般可分为 、 和。14 .完全康复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 完全消失,机体的恢复正常。15. 不完全康复时, 尚未完全消失,经机全代偿后 恢复,_消失。16.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 永久停止,其标志是 。17. 人类疾病的模式已从 模式转变为模式。18 .条件通过作用于 或 起到 或 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19.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包括 机制、 机制和 机制。20. 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是指由于 遗传变异所致而引起的疾病。21 疾病的过程可分为 期、期、 期和

20、 期。22. 疾病的转归有 或两种结局。23. 死亡的过程中分为 期、期和期三个阶段。24. 临床死亡期的主要标志是 、和。三、选择题A型题1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A. 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B. 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C. 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D. 因果转化规律E. 疾病转归的规律2 基因突变是指A.染色体数量与结构的改变B.易患某种疾病的素质C.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D.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改变E. 免疫功能的改变 3发病学研究的内容是A. 自稳调节紊乱的变化 B. 疾病发生的条件C. 疾病发生的诱因D.疾病发生的原因E.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4分子病的起因是A. 各种致突变因子B.

21、 化学因子C. 宇宙线D. 电离辐射E. 生物因子 5分子病有一个共同基本特点为A.DNA异常B.遗传性酶代谢异常C.蛋白质异常D. 脂肪异常E. 糖异常6能够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为A. 疾病的原因 B. 疾病的内因 C. 疾病的外因D. 疾病的条件E.疾病的转归7全脑机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A. 植物人状态B.濒死状态C. 脑死亡D. 生物学死亡E.临床死亡8疾病发生发展方向取决于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存在诱因 C.机体的抵抗力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9健康是指A. 没有疾病和病痛B. 体格健全 C. 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D.强壮的体魄、精神和社会上的良好的状

22、态E.社会适应能力强10疾病的概念是A. 在致病的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 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C. 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 疾病(disease )英文原意为“不舒服”E. 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11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A. 疾病的原因B. 疾病的条件C.疾病的诱因D.疾病的内因E. 疾病的外因12. 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B. 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E .某些

23、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13 .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A.疾病的经过与转归B.疾病过程中因果交替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E. 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14 .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A. 贯穿疾病的始终B. 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C .同时出现,不断变化D. 相互联系,相互斗争E. 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都是损伤的表现15 .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B. 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C. 局部病变可以表现在局部D. 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E. 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体分析16 按目前有

24、关死亡概念,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死亡,继续治疗已无意义。A. 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B. 大脑功能停止,脑电波消失C. 心跳呼吸停止D. 脑电波消失E .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17.死亡是指A. 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B. 细胞死亡C. 意识永久性消失D. 脑电波零电位E.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18 .关于先天性因素致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先天性因素是指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B. 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所致C. 由先天性因素引起先天性疾病D. 有的先天性疾病可以遗传E. 有的先天性疾病并不遗传19.有关损伤与抗损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B. 对不

25、同的损伤所发生的抗损伤反应是相同的C. 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D两者力量的对比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E. 能够采取措施打断因果交替2 0 .有关因果交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B. 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常可形成恶性循环C. 因果交替规律的发展常可形成良性循环D. 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因果交替的内容相同E. 能够采取措施打断因果交替21. 不完全康复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 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常C. 主要症状消失D. 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E. 可留有后遗症肝炎22 .下列哪项属于免疫缺陷病?A. 红斑性狼疮 B. 青霉素过敏 C

26、. 乳腺癌 D. 艾滋病 E.23. 蚕豆病的发生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还原型辅酶 I (NADP)H 减少B. 细胞蛋白缺乏C. 血浆蛋白缺乏D .血浆蛋白过多E. 组织细胞蛋白过多24. 免疫缺陷病最严重的后果是:A. 易发生恶性肿瘤B. 易发生难治性感染C. 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 易发生恶性贫血E. 易发生溃疡性结肠炎25. 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A. 病毒 B. 细菌 C. 四氯化碳 D. 立克次体 E. 疟原虫26. 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27. 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 B

27、.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28. 下列哪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A.致病因素已经消除B.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劳动能力完全恢复D.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E. 机体通过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2 9.病人濒死期的变化是:A.脑干以上部位处于深度抑制状态B.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C.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D.E. 小脑功能丧失3 0.仅在生物学死亡期出现的变化是:脊髓功能处于抑制状态A.心跳、呼吸停止B.脑神经反射消失C.延髓深度抑制D.尸冷、尸僵和尸斑 E.所有组织细胞仍保持微弱的代谢活动B型题A.遗传因素 B.先天因素 C.营养不良 D.结核杆菌 E.消

28、化道出血1 干酪性肺炎的原因2 肺结核发病的条件3肝性脑病的诱因B.疾病发生的条件 C.疾病的诱因E.发病学A.疾病发生的原因D.疾病的危险因素4 能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是5 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称为6 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称为7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A.遗传性因素 B.先天性因素C.免疫性因素D生物性因素 E. 理化因素8血友病的致病因素为9. 过敏性休克的致病因素为10. 感染性休克的致病因素为11. 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为A.膜动转障碍所致的疾病B.受体病 C.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D.染色体病E.酸缺陷所致的疾病12. 镰刀细胞贫血症属于13. 重

29、症肌无力属于14. 胱氨酸尿症属于15. I型糖原沉积病16先天愚属于A. 线粒体的功能障碍B.DNAD.体液性因子的数量或活性改变17疾病发生的体液机制可由于18疾病发生的细胞机制可出现19疾病发生的神经机制可出现的遗传变异 C. 交感神经兴奋E. 蛋白质的代谢异常20分子病的发生是因为A. 脑死亡 B. 植物状态 C. 临床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不完全康 复21有利于器官移植立法的概念为: 22有自主心跳和呼吸但无意识,见于:23出现尸冷、尸僵和尸斑的死亡为: 24可逆性死亡见于:A. 生物性致病因素B. 理化性致病因素C. 先天性致病因素D. 遗传性致病因素E. 免疫性致病因素2

30、5病原微生物属于 26过敏反应属于27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属于28染色体畸变属于29基因突变属于A. 遗传性因素B. 免疫性因素C. 生物性因素D. 营养性因素E. 先天性因素30先天愚型综合征的致病因素属于31心室间隔缺损的致病因素属于32红斑狼疮的致病因素属于33. 乙型脑炎的致病因素属于34. 坏血病的致病因素属于35. 疟疾的致病因素属于C型题1.2.3.4.5.6.A.精神因素B.遗传因素高血压的病因血友病的病因放射病的病因C.D.A.与精神和社会因素有关B.与遗传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发生白化病发生先天性兔唇发生D.C.两者均有两者均无两者均有两者均无A.疾病发生的原因B. 疾病发生

31、的条件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7.病因学研究的是8.发病学研究的是A.疾病发生的原因B.疾病发生的条件9.C.两者均有营养不良属于D.两者均无10.基因突变属于11. 年龄和性别因素属于12. 染色体畸变属于A.基因突变B. 染色体畸变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13. 遗传性致病因素包括14.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C.两者均有D.15.完全康复时16.不完全康复时A.遗传因素B.精神因素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两者均无17 色盲发生的病因:18.溃疡病、高血压病发生的病因:19.烧伤的病因:D.抗损伤两者均无A.损伤B.C.两者均有20.应激反应属于

32、:21.化学中毒属于:22.炎症反应属于:A.神经机制B.体液机制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3. 流行性乙型脑炎:24. 青霉素过敏25. 高血压病:26. 外伤:X型题1. 与遗传性因素有关的疾病是:C. 血友病 D.精神分裂症A.先天性心脏病B. 糖尿病B.少量长期摄取有蓄积作用2. 化学因素致病的特点有A.作用往往有器官选择性C.有一定入侵门户D. 患肝、肾疾病的人更易致病3. 健康是指机体A.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B.没有病痛C.内环境稳定,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D. 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4. 抗损伤作用包括A. 防御 B. 适应 C. 代偿 D. 再生 5生物性因素致病的特点是A

33、. 依靠其侵袭力和毒力致病 B. 有一定入侵机体的门户C. 在体内有一定繁殖部位D. 对易感宿主才致病6遗传性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会引起A. 伯氨喹啉等解热镇痛药所致的溶血 B. 磺胺类药物所致的溶血C. 蚕豆病D. 血红蛋白病7发病学的主要规律包括A. 局部与整体 B. 因果交替的规律C. 主导环节 D. 损伤与抗损伤的反应 8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 损伤与抗损伤D 因果交替B 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关系E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C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9外伤和烧伤的致病特点是A通常致病动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再起作用B潜伏期短C对器官组织无明显选择性D机体状态明显影响其致病性E对机体的

34、影响与其作用强度有关10四氯化碳致病特点是对易感宿主要才致病只引起疾病的发生D 病因作用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疾病的诊断A有组织器官选择性B 致病力和肝肾功能密切相关C有一定入侵部位11流感病毒致病特点A 有一定入侵部位 DB 有一定体内繁殖部位 EC依靠其毒力和侵袭力致病12发病学是研究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 疾病发展和转归的机制D 连续接触易有蓄积中毒E 致病作用与其性质剂量有关C疾病的防治13以下关于分子病的正确描述是:A. 分子病是由DNA遗传变异引起B. 分子病也包括后天获得性因素引起生物大分子受损的疾病C. 其共同点是蛋白质异常D. 因受体基因突变而致的疾病也属于分子病 14有关康

35、复的正确提法是:A. 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B. 康复者体内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C. 康复者的机能、代谢不完全恢复D .体内留有后遗症者不能获得完全康复 15按照传统概念,死亡过程包括:A. 猝死期 B. 涉死期 C. 临床死亡期 D. 生物学死亡期 16生物性因素致病作用与下列哪项有关?A. 病原体的侵袭力和毒力B. 病原体的毒力 C. 病原体繁殖部位D. 病原体侵入机体的数量E. 病原体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17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特点是A. 病原体作用于机体后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B. 病原体有一定入侵机体的门户C. 病原体在体内有一定的繁殖部位D. 机体对病原体有感受时才致病E. 有

36、些致病微生物自身可发生变异 18遗传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通过A. 损害胎儿的发育 B. 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 C. 染色体畸变D .免疫功能紊乱E. 遗传易感性19有关损伤与抗损伤的叙述下列哪些正确?A. 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B. 对不同的损伤所发生的抗损伤反应是相 同的C. 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 D. 两者力量的对比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E. 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0病因通过神经机制引起疾病有下列哪些途径?A.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B. 抑制旁分泌C. 通过神经反射D. 抑制神经介质的合成、 释放和分解 E. 干扰正常神经递质的作用21分子病包括A. 膜运转障碍所致的疾病 B. 受体病

37、C. 血浆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D. 先天性疾病 E. 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22关于先天性因素的叙述下列哪些确?A. 先天性因素是指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B. 是由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所致C. 由先天性因素引起先天性疾病D. 有的先天笥疾病可以遗传E. 有的先天性疾病并不遗传23脑死亡的判断标准包括A. 自主呼吸停止 B. 心跳停止 C.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D. 昏迷E. 脑电波消失四、问答题1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2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3试以高血压为例,说明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机制。 4试以暴力作用于机体为例,阐述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关系。 5试以化脓性胆囊炎为例,说明发病学局

38、部和整体的规律。 6以内毒素引起发热为例,说明有哪些体液因子参与?7何谓分子病?它有几种类型? 8简述化学性致病因素的作用特点。9举例说明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10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1举例说明疾病发生的神经体液机制。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2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 命活动过程。3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病因。4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条件。5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6稳态,是指在多种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机体内环

39、境的理化性质、各组织细胞及 整体的功能与代谢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7 分子病,是指由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8受体病, 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 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体病。二、填空题1. 自稳调节紊乱 异常生命活动2. 疾病 特异性3. 数量 侵袭力 毒力 攻击4. 基因的突变 染色体畸变5. 变态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6. 临床表现 基本动力7. 恶必循环 良性循环8. 神经体液9. DNA 的遗传变异 蛋白质异常10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 受体病 膜动转障碍 11突变 缺失 表达调控障碍12多基因病 相加 协同 相互抑制1

40、3.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14. 损伤性变化 自稳调节15. 基本病理变化 功能代谢 主要症状16. 整体的功能 脑死亡17. 生物医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18. 机体 病因 促进 阻碍19. 神经体液组织细胞 分子20. 载体蛋白21. 潜伏 前驱 临床症状明显 转归22. 康复死亡23. 濒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24.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 各种反射消失四、选择题A型题1.A 2. C 3.E 4.A 5.C 6.D 7.C 8.D9 .D 10 .C 11.A 12.B13. B 14.E 15.B 16.E 17.E 18.B 19.B 20.D 21.A 22.D 23.A

41、 24.B25. C 26.E 27.B 28.E 29.A 30.DB型题1.D 2.C 3.E 4.A 5.B 6.D 7.E 8.A 9.C 10.D 11.B 12.C 13.B14. A 15.E 16.D 17.D 18.A 19.C 20.B2 1 .A 2 2 .B 2 3 .D 24 .C 25.A 26.E 27.C 28.D 29.D 30.A 31.E 32.B 33.C 34.D35.CC型题1.C 2.B3.D 4.C 5.B 6. D 7.C 8.D 9.C 10.A 11.B 12.A 13.C14.D 15.A 16.B 17.A 18.C 19.D 20.C

42、 21.A 22.C 23.D 24.B25.C 26.DX型题1. BCD 2.ABD 3.ABCD 4.ABCD 4.DE 5.ABCD 6.ABC 7.ABD 8.ADE 9.ABCE10.ABDE 11.ABCD 12.BD 13. ACD 14. AD 15.BCD 16.ABDE 17.ABC D E18.BCE 19.ACDE 20.ACDE 21.ABCE 22.ACDE 23.ACE四、问答题1. 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引起的, 基因突变引起分 子病,如血友病; 染色体畸变引起染色体病, 如性染色体畸变导致的两性畸形等。 此外,某些家庭中的人具有易患

43、某种疾病的素质,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此 种现象称其为遗传易感性。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 心脏病,常与妇女怀孕期患风疹有关。2. 目前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脑死亡的概念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当脑死亡一旦确立时,就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脑死亡确立有助于医务人员科学地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此外,也 为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