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砌筑技术交底砖砌井_第1页
检查井砌筑技术交底砖砌井_第2页
检查井砌筑技术交底砖砌井_第3页
检查井砌筑技术交底砖砌井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一般规定1.1砌筑检查井安装前应做好相应的交底工作。1.2砌筑检查井安装前应进行检查产品进场检验:砌筑检查井的井座、井筒、配件、井盖及密封材料进场后均应按国家和行业有关砌筑检查井产品标准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为环刚度、环柔性和抗冲击性。砌筑检查井的内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气泡、变形、裂口、脱皮和明显的痕纹、凹陷,且色泽基本一致,接口完好,无破损变形。1.2.3砌筑检查井的规格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施工图的要求,并应根据砌筑检查井的编号进行核实,砌筑检查井产品合格证格式见附录E。1.2.4砌筑检查井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2 .4的规定。对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检查井,不得使用。表 1.2 .4 砌筑

2、检查井允许偏差( mm)井筒内径高度孔口直径垂直度偏转角+10,-15±20+10, -152%±2°1.2.5砌筑检查井在装卸、运输、堆放时,应轻抬轻放,不得抛摔或受剧烈撞击,严禁拖拉。砌筑检查井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温度低于40 摄氏度的房库内,不宜露天存放。如须露天临时存放时,应有遮盖,尽量避免爆晒和雨淋。不得与油类、酸、碱、盐等其他化学物质接触,注意防火安全,远离热源。1.3砌筑检查井安装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方案应包括施工方法、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施工质量和安全措施等内容。2.1 井坑2.1井坑开挖应与管沟同时开挖,开挖时井座主管道应与管沟中的管道在同一轴

3、线上;2.2井坑开挖应根据选用的规格,考虑井座主管线偏置因素,偏置端的坑壁应与管沟齐平;2.3有沉泥室的雨水检查井井坑应根据选用的规格局部开挖沉泥室坑;2.4井坑边坡应与管沟边坡一致,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放坡开挖或采取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2.5井坑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土超挖,如基土受到扰动,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根据基土土质采取弥补措施;2.6井坑人工开挖时,临时堆土或施加其它荷载不得影响井坑的稳定性,堆土高度及其距井坑边缘的距离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2.7井坑底部如有砖、石等坚硬物体时应将其清除。2.8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在雨季施工,应有排

4、水降低水位的措施;施工时应把地下水降至井坑最低点 300mm以下。检查井安装连接完毕后,必须回填至满足检查井抗浮稳定的高度后才能停止降水。2.9井坑不得受水浸泡。施工时如发生井坑被水浸泡,应先将水排除,然后清除被浸泡的土层,按设计要求换填处理, 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2.10井坑底开挖净尺寸不应小于表2.10 中的规定;2.11井坑与管沟开挖后应有安全护绳(栏)等安全警示标志。3 基础3.1砌筑检查井必须安装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基土层上,或是在开挖井坑后经处理密实的地基上。3.2砌筑检查井基础应根据当地地质勘察资料和回填土下曳力经计算确定,当无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砂土、岩石、砂砾土土质的

5、井坑内铺设100mm中粗砂垫层;2软土土质的井坑内铺设150mm厚碎石(砖)或砾石(粒径5mm40mm)道渣层,夯实后上层再铺 50mm中粗砂垫层;3 湿陷性黄土土质的井坑内原土夯实后铺垫三七灰土100mm150mm垫层,再按本条第1 款铺设中粗砂垫层。砂砾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 。4 市政用检查井井座应采用不低于C15 现浇混凝土基础浇捣密实。3.3砌筑检查井基础位于淤泥或其它不良土层时,检查井地基应按设计及相应规范进行处理。3.4管件式检查井基础处理应按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的相关工程技术标准执行。4 井座与管道连接4.1井座与管道连接安装顺序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先从接户管上游段起

6、始安装,逐渐向下游支管、干管延伸;2 以井管井管顺序安装;3 应先定位井座中心,将井座与下方垫块置于井坑内,调整其管底标高,然后进行接管安装。4.2砌筑检查井井座上如有流向箭头应与管道水流流向一致。4.3井座接头与管道连接施工方法应与同类型接头的管道连接的施工方法一致。4.4排出管与接户管连接4.4.1 在下列情形下,排出管采用过渡井连接(见图4.4.1 ):1过渡井布置在绿化带之下,且埋设深度不大于0.7m;2过渡井汇入的出户管不得超过八根;3排出管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4无法设置起始检查井的场所。排出管接入接户管、接户管接入支管和支管汇入干管时,如在检查井处接入管与流出管管底标高之差大

7、于表中的规定值,可在主管道井筒上设置马鞍接头。图支管马鞍接头连接示意图1排水管2 马鞍接头3 检查井4 排户管表 4.4.2汇入管与检查井连接方式临界值(最小值)H单位:井筒流出管直汇入管直径( mm)直径径多头接附加接头(mm)(mm)1101604005007511016020025031520016035030030020037032032016040030030032032031520045035035035035025050040040040040025055042042043045050031560048048048050040070057057058058040080080061

8、061062062062050090090071071072072072063010001000840840850850850700710110011009209209309409508001200120010101020103010401050注:如井座与井筒连接部位设有井筒伸缩节、异径接头等时,还应加上其安装高度。4.4.3 支管马鞍接头的设置应符合表4.4.3 规定:表 4.4.3井筒连接支管马鞍接头最大管径井筒直径( mm)支管马鞍接头连接管径(mm)200OD110315OD200450OD250500ID300600ID300630OD400700ID400注:如连接管径大于上表时

9、,不应采用支管马鞍接头,而应在检查井井筒上采用有口井筒井。4.5如井座与汇入管、排出管连接需要变径,采用变径接头时,当汇入管径小于井座接口管径时,应管顶平接,污水管应采用渐缩异径接头;井座排出管接口大于下游管道时,管道连接应管内底平接。4.6砌筑检查井与连接的进水管道严禁管底低于检查井的流槽底部。4.7 管道采用可变角接头或球形接头调整坡度时,应采用专用工具,不得使用链条扳手。4.8马鞍接头的安装,应根据井筒尺寸和连接管道的直径采用专用工具在井壁上开孔,孔洞圆周边缘平整,安装马鞍接头不得倒坡。4.9 连接承插口时,橡胶圈密封的接口不得遗漏放置胶圈,各种规格的胶圈不得混用。4.10伸缩管接仅在下

10、列情况下允许采用:1 经试水,井座接头与管道连接有渗漏,需要更换胶圈等维修时;2 管段两端均为固定的承口,直线管段无法安装时。4.11当整个排水系统实施分项(分段)施工,检验和验收时,对连接下一项管段的接口,应用管堵作临时封堵。4.12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期间,在管道(含砌筑检查井)安装完成(但尚未进行灌水试验)时,应采用防止井体上浮的技术措施。5 井筒5.1井筒的长度应为井座连接井筒的承口底部至设计地面的高度。注:当地面或路面标高难以精确确定时,井筒长度可适当预留余量。5.2在成品管材上切割的井筒,切口应平整,且与管轴线垂直。5.3井筒与井座连接时,井径200 的硬聚氯乙烯井筒可采用粘接

11、连接,其它材料的井筒宜采用胶圈连接,井座与支管承口应采用柔性连接。井筒插入井座应保持垂直。5.4井筒插接时,不得使用重锤敲打,应采用专用收紧工具。5.5井筒安装后,上口应做临时封堵。5.6井筒安装后,如设计有抗浮要求时,应按设计投影面积,采取在井座和井筒底部浇捣混凝土等抗浮措施。6 连接管件与管道连接6.1砌筑检查井与连接管件的连接可在工厂根据设计要求制造完成,也可在现场制作安装。6.2砌筑检查井开孔直径不应超过连接管件外径6mm。井径大于或等于700mm时,开孔距井底板净距不应小于300mm,开孔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6.3连接管件与管道的连接要求应按设计操作说明执行。6.4砌筑检查

12、井安装定位后,将砌筑检查井的连接管件与排水管道连接。6.5连接可采用以下方式:1 电熔连接;2 热缩套连接;3 止水胶条卡箍式(单壁螺旋管、双壁波纹管结构)连接;4 承插式连接;5 焊接连接。7 回填7.1回填应在排水管线(含管道和检查井等)验收合格后进行。井坑应回填至检查井承压盖板垫层的顶部。7.2井坑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并应从砌筑检查井圆周底部同时对称回填。7.3连接管件下部必须夯实,连接管件下部的回填要求应按相关工程技术规程执行。7.4回填时井坑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块及其它硬杂物。7.5回填前可用砂土袋、钢钎、木支撑将

13、井座、井筒固定。7.6当砌筑检查井位于软土层、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井坑的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井坑底部填充密实,然后用中粗砂或砂卵石分层回填至井底以上400mm处,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7.7 下列情况下应在井筒周围不少于100mm范围内回填中粗砂:1 在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大于或等于1.0m 时,在冰冻层范围内;2 当设计有规定时。7.8回填时,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不得使井筒产生损伤、位移和倾斜。7.9分层回填时,每层虚铺回填土厚度不应大于300mm。7.10 回填每一层都应用木夯等轻型夯实工具对称夯实,其密实度应与管道回填一致。7.11 在道路上的检查井回填至井筒上部时,应根据回填土

14、土质及回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井筒周围预留本规程表8.6 规定的井盖基础基坑尺寸。7.12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表7.12 。表 7.12井坑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井坑回填部位压实系数( %)回填土质超挖部分 95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碎石井坑基础井底以下 95中砂、粗砂、软土地基技术规程 5.3.1 条的规定中砂、粗砂、碎石屑、最检查井周围 90大粒径小于 40mm的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注:当砌筑检查井位于道路路基范围内时,回填土密实度应按道路路基的要求执行。8 承压圈安装8.1承压圈内径应大于井筒外径,承压圈与井筒之间应留50100mm的间隙。8.2承压圈的结构应按井筒尺寸和其所受外部荷载

15、的大小进行设计。8.3承压圈下一般应铺设厚度为300mm的基础垫层,垫层每边宽度应大于承压圈外径至少200mm。垫层材料可分两层,分别采用碎石垫层和C20混凝土垫层。8.4承压圈吊装前,应用小木桩在承压圈周围定位,保证圆心居中。8.5承压圈施工前应在井筒外壁套上挡圈;注:当无挡圈供货时,在井筒井壁周围采取道渣、混凝土与井筒的隔离措施。8.6承压圈应按图8.6 施工。图 8.6 承压圈安装1- 井盖 2- 防护盖座 3- 内盖 4- 承压圈 5- 挡圈 6- 基础9井盖9.1 井盖的承载等级应根据使用场所及井筒直径按表9.1选用并安装。表 9.1有防护盖座的井盖选择表井筒盖座最道路等级小内口直径直径(mm)一般车行道消防车行道(mm)315400铸铁井盖轻型级铸铁井盖重型级400500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井盖 中型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井盖中型级500600钢纤维混凝土井盖B级钢纤维混凝土井盖A级600700钢纤维混凝土井盖B级钢纤维混凝土井盖A级700850钢纤维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