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高二 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115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预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一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篇章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抱布贸丝。 (氓)(3) ,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4)步余马于兰皋兮, 。 (屈原离骚)(5)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 ,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7)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二)课内文言文(1
2、9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0分)(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怙: (3)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废: (4)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 (5)异乎二三子者之撰。 撰: (6)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 (7)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已: (8)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 (9)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偃仰: (10)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 3.翻译下列句子(9分)(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分)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分) (3)不抑耗
3、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3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意,遂兴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
4、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囊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
5、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注】胼胝(pián zh):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 慊(qiè):满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荷畚锸 躬:亲自 B而幽敞各极其致 致:尽头C以斗粟易之。 易:交换D险者夷之 夷:使平坦 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6、是( )(3分)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7、)(1)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3分) (2)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分) (四)古诗词鉴赏(6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首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所作。(1)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2分)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第一、二句诗作简要分析。(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6分)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
8、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尽心下)【注】施:给予。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1)根据原文填空。(3分)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3分) 9文学名著填空题(5分)(1)“苍头临大敌,皓首逞神威”赞颂的是黄忠,他采取法正提出的 计谋,斩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后来,司马昭派钟会起大军,杀奔蜀国。 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2)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
9、,两军相拒,蜀军粮草接济不便,诸葛亮在上方谷造 运送粮草。(3)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 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4) 送给刘备一幅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说:“将军欲定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10文学名著问答题:请任选一题作答。(5分)(1)请简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情节。(2)“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件事?请简述。选( )题120三、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竹子同其
10、它林木相比,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遇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
11、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而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
12、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肩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13、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
14、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11下列各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1
15、2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朱光潜的通
16、达人生郑涌 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老师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弄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弄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这些哲学家们。”这是“不通达”。他认为,
17、应该恰恰相反,求诸于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 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但不悲观。“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本来就是流动的,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在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至极,但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至极。因为倘若每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18、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着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如果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人生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不过,对于人生,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
19、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他保持着他那挑明问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朱先生认为: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评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悲剧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朱光潜工作很勤奋,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只要通过勤奋
20、努力,就能把生活中许多不明白而想尽快弄明白的事情弄清楚。 B对人生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朱光潜重视现在,他认为过分地追究过去与未来的究竟,那是不通达的做法。 C人们从“逝者如斯夫”这句话中看到的是毁灭与空虚的消极人生,而朱光潜看到的是生生不息、念念常新的积极精神。 D作者认为,即便是出于爱,也可能产生一些麻烦和痛苦,因而人们只有抱着对人生通达的态度,才能幸福美好地生活。 E对待批判他的人,朱光潜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这既是他大气量、大胸襟的表现,也是他“通达人生”的一种体现。14文章的标题为“朱光潜的通达人生”,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朱光潜的“通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朱光潜认为:
21、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你对这句话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4分) 四、写作(70分)16中南大学22岁在校学生刘路因在一夜之间攻克国际数学界难题“西塔潘猜想”被该校聘用为“教授级研究员”,并奖人民币一百万元。3月31日他还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接连而来的奖励和荣誉使刘路倍受媒体、科教界乃至全国的广泛关注,人们称他是“中国最年轻教授”、“数学奇才”、“天才”等,这些现象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字“捧”。其实在社会上、学校里、生活中,我们见过或亲身经历过许多与“捧”有关的人或事,关于“捧”,你有怎样的感悟或看法呢?请围绕“捧”写
22、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高二语文选修参考答案1.(8分)(1)飞羽觞而醉月。(2)氓之蚩蚩(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4)驰椒丘且焉止息。(5)暧暧远人村,(6)所以游目骋怀, (7)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10分)(1)招致 (2)依靠 (3)废置,搁下 (4)繁多 (5)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6)大自然 (7)止,消,治(8)抚慰 (9)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形容生活悠然自得。 (10)成长立业3(1)(3分)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状语后置1分,“系”“函”各1分)(
23、2)(3分)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再”“却”各1分,句意1分)(3)(3分)我只不过不抑制损害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抑耗”“其实”“蕃”各1分)4(3分)B (致:情趣。)5(3分)B(“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后来采用了客人的建议。)6 (1) (3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 (定语后置1分,“亭”、“榭”作动词1分,句子通顺1分)(2) (3分)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作文”“韵”“营构”各1分)7. (6分) (1)在“一夜西窗雨不闻”中
24、,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诗人1分名句1分)。(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却无法团圆的悠悠愁绪(1分)。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1分)。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分析2分)。8.(1)(3分)善言 善道 轻重(每处1分,有错别字的该处不得分。)(2)(3分) 修养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参考译文】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操守简约而给予广博,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
25、的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缺点就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锄别人的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自己负担的却很轻。9(5分)(1)以逸待劳,诸葛亮(2)木牛流马(3)姜维(4)诸葛亮10(5分)(1)司马懿探知五丈原蜀兵已尽退,知孔明已死,遂率兵追赶。(1分)谁知山后一声炮响,数十员蜀将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孔明。(1分)司马懿大惊,转身就逃,魏兵也各自奔逃,死者无数。(1分)两日后知道车上是木人,才敢再引兵追赶。(1分)但见蜀兵已远,只好班师。(1分)(2)诸葛亮智杀魏延之事(诸葛亮用锦囊妙计杀魏延之事)(1分)。诸葛亮初见魏延便料定他日
26、后会造反, (1分)于是安排马岱在魏延身边卧底, (1分)并于临终之前,给杨仪一个锦囊,交待他在魏延造反时打开。(1分)后来魏延果真造反, 杨仪按计行事, 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 魏延还没喊完,就被马岱从背后一刀砍死。(1分)11(3分)B(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12(3分)C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13(5 分)B D (A错在朱光潜的勤奋
27、,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不明白;C错在两个观点都是朱光潜说的;E错在太绝对,朱光潜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14(4分) 思想通达,他不赞成那些无穷追溯的哲学家观点,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抓得住的现在,人生的价值在于悲剧(2分)。 处事通达,他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有理想,但很现实;重悲剧,但不悲观(2分)。 为人通达,他不计较人们对他的批评,并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2分)。(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15(4分) “最不完美”是说我们的人生总是有许多的缺憾、挫折、悲剧(1分); “最完美”是指有缺憾、挫折、悲剧的世界能给人以希望,催人奋斗,并让人尝到奋斗后成功的喜悦(1分)。启示:人生当中的挫折、悲剧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要勇敢面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它们,以使人生达到完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能言之成理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联体建设成效评估报告:医联体与医教研协同发展
- 私下配送免责协议书模板
- 自建别墅房出售合同范本
- 纸板原材料销售合同范本
- 网络教育三方就业协议书
- 游泳馆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自动化顾问协议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孩子户口协议书
- 空地出租停车合同协议书
- 电力安装三方合同协议书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及核心组合
- 企业管理考试题目和答案
- 上课技巧培训课件
- 2025年湖南省高考历史真题
-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 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仓库员工绩效考核表
- 2025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考试试卷及答案
- 儿童疫苗管理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酚醛泡沫行业全景调研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