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_第1页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_第2页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_第3页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_第4页
工程热力学期末复习题1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判断题:1. 平衡状态一定稳定状态。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3 .公式d u = cv d t适用理想气体的任何过程。4 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不变则压力表的读数也绝对不会改变。5. 在TS图上,任意二条可逆绝热过程线不能相交。6. 膨胀功与流动功都是过程的函数。7. 当把一定量的从相同的初始状态压缩到相同的终状态时,以可逆定温压缩过 程最为省功。8. 可逆过程是指工质有可能沿原过程逆向进行,并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dqc 二9.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dT ,可知理想气体的Cp为一过程量;10. 自发过程为不可逆过程,非自发过程必为可逆过程;11. 在管道内作定熵流动时,各点的

2、滞止参数都相同。12. 孤立系统的熵与能量都是守恒的。13. 闭口绝热系的熵不可能减少。14. 闭口系统进行了一个过程,如果熵增加了,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15. 理想气体的比焓、比熵和比定压热容都仅仅取决与温度。16. 实际气体绝热节流后温度一定下降。17. 任何不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增加的,而任何可逆过程工质的熵总是不变的。18. 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19. 混合气体中质量成分较大的组分,其摩尔成分也一定大。20. 热力学恒等式du=Tds-pdv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21. 当热源和冷源温度一定,热机内工质能够做出的最大功就是在两热源间可逆 热机对外输出的功。2

3、2. 从饱和液体状态汽化成饱和蒸汽状态,因为气化过程温度未变,所以焓的变化量 h=(pA T=023. 定压过程的换热量qp=/pdT仅适用于理想气体,不能用于实际气体。24. 在p v图上,通过同一状态点的定熵过程的斜率大于定温过程的斜率。25. 压缩过程耗功是体积膨胀功,压气机耗功是技术功;26. 供热量一定,用电炉取暖与用热泵式空气取暖耗电量一样多。27. 渐缩喷管出口截面参数不变,背压提高,则喷管流量下降。28. 工质在变截面管道内流动,管道的最小截面即为临界截面。29. 对于渐放型喷管,当进口流速为亚音速时,可是气流压力升高。30. 对于未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31.

4、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愈大,则其水蒸气分压力愈大。32. 相对湿度越大则空气的含湿量越高;33. 已知湿蒸汽的压力与温度就可以确定湿蒸汽的状态。34. 滞止参数是工质经定熵滞止后得到的状态参数。35. 露点温度等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二、图示题:1. 试在T-s图上定性的表示出n=1.2的理想气体的压缩过程,并在图上用面积表示所耗过程功w或技术功wt解法过程线如图3 22中的1-2所示°由能量方程得W 务 _ 担Cv( 7 2 - 丁 J =-C ( T2 - T )=叶 _才-Cb a-2-l 面积(见图 3 - 22a 所示)把严 - M = qtI - °门

5、_)二 £ _ 勺丁3 _ 门)二 £ _ t 二1-2-/-2-1面积(见图3 曲所示)定容线2. 试将满足以下要求的多变过程表示在 p-V图和T-s图上(先标出四个典型过 程):(1) 工质膨胀、放热;(2)工质压缩、放热且升温丹=上科=8W = QQ3. 将满足下列要求的理想气体的多变过程表示在 pv图、Ts图上1) 工质升温、升压、放热;2) 工质膨胀、降温、放热。4.在p-v图及T-s图上画出空气的n=1.2的膨胀过程1-2和n=1.6的压缩过程1-3,并确定过程1-2和1-3中功和热量的正负号及初终态热力学能的大小1-2过程功为正,热量为负,初态热力学能大于终态

6、热力学能1-3过程功伟负,热量为正,初态热力学能小于终态热力学能5 .在T-s图上画出下面两各热力过程:1) k=1.4的空气,多变压缩过程 n=1.325;2) n= 0.92的吸热过程。ii6. 画出单级活塞式压缩机将空气由相同初态,分别经定温压缩、定熵压缩和多变 压缩过程达到相同的终态压力的 p-v,T-s图,并说明其耗功量的大小关系。wswnwTrlii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混合加热: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定容加热: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

7、s图定压加热: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7.定性画出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pv、Ts图8.在T-s图上画出采用再热的郎肯循环循环图,并定性说明再热循环对循环热效 率的影响。答:如果附加部分的效率高,则再热循环效率会提高,中间压力p提高,会使t提高,但此时对干度X2的改善较小9.画出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T-s图,并说明各个过程是在哪个设备中完成的。答:1-2过程,压气机中完成;2-3过程,冷凝器中完成;3-4过程,节流阀中 完成;4-1过程,蒸发器中完成。三、简答题:1 绝热刚性容器用隔板分成 A、B相同的两部分, A侧充满空气,B侧为真空,分析突然抽掉隔板 后气体的状态参数(热力

8、学能、焓、熵)如何变 化?2.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3 绝热过程是定熵过程吗?多变过程是任意过程吗?4如图所示的电加热装置,容器中盛有空气,并设有电阻丝,试问取什么为系 统,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热量;取什么为系统,系统与外界交换的是电功;取什么为系统,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能量交换。日舂c5热量与功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两者的区别是什么?5. 答:热量和功都是能量传递的度量,它们都是过程量。只有在能量传递过程中 才有所谓的功和热量,没有能量的传递过程也就没有功和热量。区别: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能量的传递,在做功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 态的变化,热量则是大量

9、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的传递, 传热过程中不出现 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化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6为什么T-s图上过同一点的气体的定容线要比定压线陡一些?6. 答:在定容线上dT ,而在定压线上dT ds CVds CP7. 工质在压力pl下被吸入气缸,可逆压缩至p2(p1vp2),然后排出气缸,试在 p v图上表示出此工作过程的膨胀功和技术功,并说明技术功和膨胀功之间的 关系。7答:其1-2-3-4-1为技术功wt1-2-5-6-1为膨胀功w (pv) = S w- S Wt8. 对于闭口系统,弓I起系统熵变的因素有哪些?开口系统呢?8答:闭口系统,由于没有物质的流动,引

10、起熵变的主要因素为传热引起的熵流, 以及不可逆过程而产生的熵产。对于开口系,除了熵产和熵流之外还有因为物质 流动所引起的熵的变化9 是否一切熵增过程都是自发过程?可逆过程的熵增必须为零?9答:不是一切熵增过程都是自发过程,例如气体的不可逆绝热压缩过程,过程 中气体的熵增大,但是这个过程不是自发过程。可逆过称的熵增不一定为零,可 逆过程的熵产为零,但熵流不一定就业为零。例如可逆定温吸热过程的熵增就大 于零。10气体在喷管中流动,欲使超音速气流加速,应采用什么形式的喷管?为什么? 10答:愈使超音速气流加速,应选用渐扩管,因为超音速气流在减缩喷管中有 压缩的效应,只有在渐扩喷管中才能膨胀加速11

11、简述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的异同点。11答:相同点:原理为逆卡诺循环,将热量从低温带到高温不同点:热泵为产热,热为有效,制冷循环要的是冷量12.在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及定压加热理想循环中, 提 高压缩比.都可使循环热效率提高,试从第二定律分析其原因。12答: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循环热效率为t=1L,其中T1为循环平均吸T1热温度,T2为循环平均放热温度。在这三个循环中提高压缩比,均可以提高循 环平均吸热温度,而平均放热温度要么不变,要么减小,所以均可使循环热效率13蒸汽动力装置采用再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循环的热效率吗?13答:不是,采用再热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在提高初态压力时,不引

12、起乏气的干 度的降低,即通过提高初态压力提高热效率,而再热循环较基本循环的热效率并 不一定提高。14. 画图分析新蒸汽参数对基本朗肯循环的热效率有和影响?14 答:初温T1对热效率的影响:初温由T1提高到T1a的Ts图。初压5和背压P2 不变,由图看到,提高初温可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由T1提高到T1a),从而提 高循环的热效率。蒸汽初压的影响:图为保持背压 P2、初温T1不变而升高初压P1的循环T- s图。 显然,提高P1可以提高平均吸热温度T1,从而提高循环的热效率。15. 压缩蒸汽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 用这种方法?为什么?15答:不可以。因为空气

13、的比热容较小,且增压比增大循环制冷系数讲减小,故每千克空气的吸热量不多,为了提高制冷能力,空气的流量就就要很大,而节 流阀不能满足大流量的要求。16. 如果选取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的最佳增压比,是否意味着可获得最高的循 环热效率,为什么?16答:不是,最佳增压比是针对循环净功而言,即循环净功最大。而循环热效1rzr二k,即随增压比的增高而递增的17简述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之间的区别。17答:干球温度:为温度计测湿空气的实际温度湿球温度:是湿空气流过湿球时与湿球建立了热平衡后的温度露点温度:为湿空气沿等压线 P=Pv降温至有液态水析出的温度18.当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固定不变时,湿空气的温度增

14、高,湿空气的含湿量d、露点温度tD、湿球温度tw如何变化?pv18.答:含湿量d、露点温度tD、湿球温度tw都提高。因为Ps,而温度提高时相应的饱和压力Ps提高,当相对湿度不变,水蒸气分压力提高,则露点温度, 含湿量提高。计算题1. 1kg N2在一热力过程中从初态 0.2MPa、157C变化到0.1 MPa、27C,过程的技术功为34.94kJ/kg,周围环境温度T0=300K ;试问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过程有无不可逆损失?若有不可逆损失,不可逆损失为多少?(视 N2为定比热理R想气体,定压比热容 Cp=1.038kJ/kg.k,气体常数 g =0.297kJ/kg.k)。1. 解:q 二

15、h Wt 二 Cp :t Wt = q =-100 kJ/kg取系统与环境组成孤立系,则-Sis。-工质;=S热源T2p2:s工质=cp ln Rg In - =-0.1678,T1p1's热源= 半= 0.3333,则LSjso =:s工质"=s热源=0.1654>0所以不可逆。I - TqSg - T-Siso - 49.64 kJ/kg。2. 将一根即m= 0.36 kg的金属投入m9 kg的水中,初始时金属棒的温度Tm,i =1060 K,水的温度Tw = 295 K,比热容分别为cm二0.42kJ/ kg K 和Cw =0.4187kJ/ kg K,试求终温T

16、f和金属棒、水以及它们组成的孤立系的熵变。 设容器绝热。2. 解:由闭口系能量方程U二Q-W,取容器内水和金属棒为热力系,绝热,不作外功,所以Q = 0,W =0则厶U =0,厶Uw =Um "mwCwTf-TwmmCmTf-Tmi=09 4.187 Tf -2950.36 0.42 Tf -1060 =0= Tf =298.1。由金属棒和水组成的是孤立系,孤立系的熵变为金属棒熵变和水熵变之和,= Siso =上Sm ' LSwT298 1Sm 二mmCmln=0.36 0.42 In -0.1918kJ/KTm1060Sw =mwCwln土 =9.0 4.187 In 29

17、8.1 = 0.3939kJ/KTw295:Sis。m Sm:SW = 0.2021 kJ/K3. 在两个恒温热源间工作的某动力循环系统,其高温热源温度=1000K低温热源温度- =300K0循环中工质吸热过程的熵变As1=1.0kJ/(kg K)-,吸热量:|=980kJ/kg;工质放热过程的熵变 As2= -.02kJ/(kg K);放热量阴=600kJ/kg。环境 温度,=300K,试求:(1)循环的热效率(2)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的熵流和熵产; (3)判断该过程能否实现。3解:(1)循环净功为Wnet = qnet = q1 q2 =980 -600 =380 K循环热效率为Wnetq1

18、380980=38.8%(2)I、工质吸热过程熵流为 sf1 =史二-980 =0.98 kJ/(kg - K)T11000该过程熵变为 g 中1 sg1=1.0 kJ/(kg - K)则熵产为 知=$ - Sf1 =1.0 -0.98=0.02 kJ/(kg - K)u、工质放热过程-q2600熵流为Sf2=2 kJ/(kg - K)T2300该过程熵变为 g 二 Sf 2 +Sg2 = -.02 kJ/(kg - K)则熵产为 Sg2 = ;S2 _Sf2 二T.02 _(_2)=0.98 kJ/(kg - K)(3)由上面结果得(可任选I、U之一进行判断,)I、工质吸热过程有彳,既能实现

19、T1工质放热过程有=s,既能实现T 2U、也可以用循环熵增二s - :$ :二勺=1.0 一 1.02 二 0.02 : 0即还是能实现4. P0 = 1.0MPa,t0 =20oC的空气可逆绝热流经渐缩喷管, 在喷管截面F为0.003平 方米处的气流马赫数为0.7,若背压为0.25MPa,试求F截面处空气的温度及流速, 喷管出口截面积A2及空气出口流速,空气比定压热容为 c p=1004J /(kg K)。2凳(T。-Tf)k 一14. 解:在截面F处,面积AF=0.003m2,由题意可逆绝热流动,得截面F处的气流速度为:Cf,F 二,2(h。- hF)二,2Cp (T0 -Tf )二当地音

20、速为:C = JkRjFc由马赫数的概念:Ma 兰k -1 Tf因此TF二Tq293(Ma2 宁 1) (0.72 号 1)1.4因此流量为:qm二v学二邂匕屮乜低口彳PF0.722MPaAFcf,F0.003m2 229.3m/sVF0.106m3/kg- 6.49kg/s因此,截面F处的气流速度为:Cf,F 二 c MakRJF Ma =0.7 x 1.4 287(J/kg.k) 267 = 229.3m/sT 267 T。由可逆绝热流动过程得:PF洱日一 1 (莎产“722考虑出 口截面参数:Per =0.528 Po =0.528MPa 0.25MPa因此,在出口处的参数为:p2 =p

21、cr =0.528MPak 40 528 1.4-1k -293 H5-) 1.4 =244Kv2=RT2/87(J/kg.K) 244K“133m3/kgP20.528MPaC f ,22(h)h)2Cp (T。-"T?) = 313.7m/s由连续性方程可知各截面流量应相等,因此3.q26.49kg/sx0.133m /kg2A 20.0027m2Cf ,2313.7m/ s5 活塞压缩机每分钟转速360转,从环境吸进21 T的空气14:;将之压缩到0.52MPa输出。设压缩过程为可逆多变过程,多变指数为1.3,压缩机容积效率n=0.95。求:(1)所需输入压缩机的功率;(2)余

22、隙容积比及活塞排量。空气作理想气体比热容取定值;空气气体常数_=287J/(kgK)、. =1005J/(kg K)、环境大气压島Ifpb=0.1013 MPa。5解:(1)由压缩机多变过程压缩功计算公式得n彳C1.3wc 二丄Rg( 土)-1-0.287 (273 21)( 0.2 )市-1=167.8 kJ/kgn 1p11.3 10.1013压缩机空气质量流量为V I nrp1Vv I nr mv1 60空 O.1013 14 360=1.0085 kJ/kgRgT1 600.287 (27321) 60压缩机的功率为P =mjwc =1.0085 168.7=169.1 kJ/kg(2

23、)由余隙容积比与容积效率的公式1加 VVcp2 -V1()n -1Vh Vhp1得余隙容积比Vc _1 - VVh p2 -(分-1P11-0.95? =0.02 (°52 产 0.1013活塞排量为Vh 丄 14nv=14.74 m30.956空气初始状态,p仁O.IMPa , t1= 20C,经三级压缩,压力达到1OMPa,设进 入各级汽缸时的空气温度相等,多变指数均为1.3,各级中间压力按压气机耗功最小原则设计。如果产气量为每小时200kg,求:(1)各级排气温度及压气机的最小功率;(2)多级改为单级,多变指数不变,求压气机耗功和排气温度。6.解:由题意得,压气机耗功最小原则设

24、计情况下,各级压力比应该相等,且:i3 P4=3 p10.1MPa10MPa =4.64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由进入各级汽缸时的空气温度相等,得nn .1T2二T3二T4订(£尸订(门尸P1.3 J= (273 20)(4.64)417.7K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各级耗功相等,因此压气机耗功等于各级耗功之和:n-1Pzjzqmwczqm石 Rg(J25.8kW单级压缩排气温度:咤=10。0.

25、1MPan =848Kn2001 3131Pc =qmRgTM1-二 n)0.287 293 (1 -100) =38.4kWn -13600 1.3-11.37 某定容加热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的p-v曲线如图所示。设其工质为空气,质量为1kg,已知p1=1bar,t1=25°C,£ =vV2=5,定容过程中加入热量 q1=800kJ/kg, 空气的气体常数为 Rg=0.287kJ/(kg K),比定容热容cv=0.718 kJ/(kg K),等熵 指数丫 =1.4。(1)在T s图上表示该循环;(2)求出点2、3、4的p、v、T参 数;(3)求循环的净功量和循环热效率。循

26、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7解:(2)因为;=Vl =5,所以v2=vi/5=0.17105m3/kg,因为1-2过程为绝热压缩,所以有:V2P2 二 Pi= 9.518* 105pa ,T2 二空=567.27KRg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V2=V3=0.17105m3/kg,定容过程的吸热量 q1=Cv(T3-T2),T2=1681.48K, pRgT3 =28.213*105 pa5= 2.964 10 paV3v1 =v4 =0.85526m3/kg,3-4

27、为等熵过程, 老=883.27K循环的净功量:w=qi-q2=379.78kJ/kg,循环热效率:t=W =0.475qi8. 内燃机混合加热理想循环的p V如图所示。已知 pi=97kPa, ti=28°C,Vi=0.084m3,压缩比 & =15, p3=6.2MPa, t4=1320C,工质视为空气。试计算:(1) 循环中各过程端点的压力、温度和体积; 循环热效率;(3)同温度范围的卡诺 循环热效率。已知空气的气体常数Rg=0.287kJ/(kg K),比定容热容 6=0.718kJ/(kg K),等熵指数 丫 =1.4。V8答:有状态方程可得m =空 =0.094kg

28、RgT1由题得 1 点:口 =97kPa T1 -301K 由 pv' p&T) pV n&Tv ° =const得2占:V1P2 =() P1V2=151.4*97 =4.3MPaTT1(-L/-889KV3占:p3 = 6.2MPaT3 二旦T2 =1282KP24占. 八、T4 =1593Km Fg Tjv40 . 0 0t7p循环的放热量:q2 二 cv T4=420.22KJ /kgT5P5V5594.7K mRg5 点:P5 =(Vlf Jp0.191MPa v?吸热量Q1和放热量Q2如下:Qi =Cv(T3 -T?) Cp(T4 -丁3)= 59

29、43.73kJQ2 -Cv(Ts -飞)=210.9kJ=1=64.5% Q?相同温限间卡诺循环热效率为:k = 1 丄=80% kT?9. 某蒸汽动力装置采用一级抽气回热循环, 已知新蒸汽的参数为P1=6MPa, t 450 C, h =3300.9kJ/kg, q =6.7179kJ/ kg K 抽气压力为 P01 =0.5MPa,冷 凝器内压力为P2=10kPa,忽略水泵功,相应的水蒸气参数如表 1所示。(1) 定性地画出该循环的T-s图;(2) 求循环的抽气量:1(3) 循环的吸热量、放热量、净功量及循环热效率。表1饱和水和干饱和蒸汽表(节录)pMPa& Cv' m3/

30、kgv" m3/kgh' kJ/kgh" kJ/kgs'kJ/(kg K )s"kJ/(kg K )0.00532.8790.001005328.191137.722560.550.4768.3830.0145.7980.001010314.673191.762583.720.6498.1480.2120.240.0010605+0.88585504.782706.531.5307.1220.5151.860.00109250.37486640.352748.591.8616.8211.0179.910.00112720.19438762.8427

31、77.672.1386.585:解:1 点:p,=6 MPa, t, =450 °C, h, =3300.9 kJ/kg,S =6.7179kJ/ kg K ;2 点:s2=s=6.7179kJ/(kg.K), 而S2' -0.64907kJ/(kg.K), S2“ =8.1481 kJ/(kg.K),所以2点位于湿蒸汽区,则X2注也=0.843S2” 一 S2'同理 x76 7 = 0.979,贝U h2 =x2h2" (1-x2)h2'= 2302.38 kJ/kg,S7" sh7 =x7h7“ (1 -x7)h5 = 2704.3 kJ/kg ,3 点:h3 二 h2,= 191.76 kJ/kg ,S3 = s2' = 0.64907kJ/(kg.K)d h4爲1 h7 - h5= 1-:» h5 h3 ! ,* O.1785h7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