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复习题_第1页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_第2页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_第3页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_第4页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复 习习 题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 A、各种正离子、各种正离子 B、各种负离子、各种负离子 C、Na+和和Cl- D、氨基酸和葡萄糖、氨基酸和葡萄糖3.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缓冲、缓冲pH B、运输、运输O2和和CO2 C、运输激素、运输激素 D、运输、运输Fe2+ 4.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 )。)。 A、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B、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C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D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5.

2、 成年家畜血液一般占体重的(成年家畜血液一般占体重的( )。)。 A、1%4% B、5%10% C、11%15% D、16%20% 6.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或防止凝血? ( ) A、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 B、血液中加入草酸钾、血液中加入草酸钾 C、血液中加入肝素、血液中加入肝素 D、血液中加入维生素、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7. 畜禽正常血液畜禽正常血液PH值为(值为( )。)。 A、6.356.45 B、7.057.15 C、7.357.45 D、7.65-7.75 8. 在在ABO血型系统中与抗血型系统中与抗B标准血清发生凝集,而不与抗标准血清

3、发生凝集,而不与抗A标准血清标准血清凝集者的血型为(凝集者的血型为( )。)。 A、A型型 B、B型型 C、O型型 D、AB型型 9.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 A、水解凝血酶原、水解凝血酶原 B、水解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水解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C、水解纤维蛋白(原)、水解纤维蛋白(原) D、激活抗凝系统、激活抗凝系统10. 能增强抗凝血酶能增强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的物质是(的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 A、肝素、肝素 B、蛋白质、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凝血酶调制素 D、蛋白质、蛋白质S1 1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A与血浆容积之比与血浆容

4、积之比 B B与血管容积之比与血管容积之比 C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2 2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 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 C与血浆容量有关与血浆容量有关 D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3 3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A白蛋白白蛋白 B B葡萄糖葡萄糖 C C球蛋白球蛋白D DNaClNaCl4 4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5、: A A0.10.1NaClNaCl溶液溶液 B B5 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 C C2 2尿素溶液尿素溶液 D D5 5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5 5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 A血浆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含量 B B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 C C白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 D D红细胞的叠连红细胞的叠连6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白蛋白浓度血浆白蛋白浓度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

6、平衡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 D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血容量8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血浆胶体渗透C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9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 B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淋巴回流量减少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10血浆中何种物

7、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血浆NaCl B血浆球蛋血浆球蛋 C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 D血浆血浆AG 比值增大比值增大1111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 A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数量 B B血红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的含量 C 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D D红细胞的比容红细胞的比容1212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 : A A0.650.65NaClNaCl溶液溶液 B B5 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 C C1.91.9尿素溶液尿素溶

8、液 D D0.90.9NaClNaCl溶液溶液 1313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 A A血浆白蛋白增加血浆白蛋白增加 B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 C血清磷脂酰胆碱增加血清磷脂酰胆碱增加 D D血浆球蛋白增加血浆球蛋白增加1414关于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关于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 A运输运输O2O2与与CO2 BCO2 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C 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 D 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1616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

9、是: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 A A蛋白质和铁蛋白质和铁 B B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C C内因子内因子 D DVB12VB12和叶酸和叶酸1717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 A 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 B维生素维生素B12B12和叶酸缺乏和叶酸缺乏 C C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 D D机体缺铁机体缺铁1818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 A 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 B B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C C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原料不足 D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1919各种血细

10、胞均起源于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 : A A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B B淋巴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 C C髓系干细胞髓系干细胞 D D定向祖细胞定向祖细胞2020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 , 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 A A爆式促进因子爆式促进因子 B B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C C雄激素雄激素 D D红细胞提取物红细胞提取物2121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 A肾、肝肾、肝 B B脾、肝脾、肝 C C肾、脾肾、脾 D D胸腺、骨髓胸腺、骨髓2222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关于白细胞功能

11、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 B B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C 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 D D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胺等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胺等23. 23. 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 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B B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C C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D D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24. 24. 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 , 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12、: A 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B B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 C C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D D单核细胞单核细胞25. 25. 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胺和肝素的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胺和肝素的是: A 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B B嗜嗜酸粒细胞酸粒细胞 C C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D D单核细胞单核细胞26. 26.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A 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B B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C C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D D单核细胞单核细胞27. 27. 血小板参与:血小板参与

13、:A A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B. B. 生理止血生理止血C C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D. D.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28. 28.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 A血小板不易黏着血小板不易黏着 B B血小板不易聚集血小板不易聚集C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血管收缩功能障碍29. 29.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 A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B B55羟色胺羟色胺C. ADPC. ADP、组胺、组胺 D D凝血酶凝血酶30. 30.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

14、是:A A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 B B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C C血细胞凝聚血细胞凝聚 D D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形成31. 31.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A A血浆血浆 B B体液体液C C血清血清 D D细胞外液细胞外液32. 32.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 A. 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 B 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 C. 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 D D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33. 33. 维生素维生素K K参与部分凝血因

15、子的合成,当维生素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 K缺乏时,可能引起缺乏时,可能引起A A因子因子、X X、V V缺乏缺乏 B B因子因子、X X缺乏缺乏C C因子因子V V、X X、缺乏缺乏 D D因子因子I I、缺乏缺乏3535. . 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A A因子因子x x被激活被激活 B B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C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 D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36. 36. 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A A血小板数量血小板数量 B B凝血因子多少凝血因子多少C C血浆中血浆

16、中NaClNaCl浓度浓度 D D红细胞凝集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原的类型37. 37.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A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B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 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D D前者由因子前者由因子1212启动,后者由启动,后者由 因子启动因子启动38. 38.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A 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B 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与血浆中的钙

17、结合而沉淀C C加强抗凝血酶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的作用 D D与血浆中与血浆中Ca2+ Ca2+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39. ABO39. 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 A血清中凝集素血清中凝集素 B B红细胞膜上抗原红细胞膜上抗原C C血浆中凝集原血浆中凝集原 D D白细胞膜上抗原白细胞膜上抗原4040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ABO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 A 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C 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

18、所凝集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4141ABO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 AO O型型输给输给B B型型 B BO O型输给型输给ABAB型型 C CA A型输给型输给O O型型 D DB B型输给型输给ABAB型型4242献血者为献血者为A 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 , 受血者的血型受血者的血型为:为: A AB B型型 B BABAB型型 C CO O型型 D DA A型型4343某人红细胞与某人红细胞与A A型及型及B

19、 B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 A AB B型型 B BA A型型 C CABAB型型 D DO O型型4444关于关于Rh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A血清中含血清中含RhRh抗体者为抗体者为RhRh阳性阳性 B B红细胞中含红细胞中含D D抗原者为抗原者为RhRh阳性阳性 C CRhRh阴性者血清中含阴性者血清中含RhRh抗体抗体 D DRhRh阴性血不能输给阴性血不能输给RhRh阳性者阳性者4545下列关于下列关于RhRh血型中的血型中的RhRh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 A ARhRh抗

20、体为天然抗体抗体为天然抗体 B BRhRh抗体属于抗体属于IgGIgG C CRh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抗体可以通过胎盘 D DRhRh抗体能凝集抗体能凝集RhRh阳性红细胞阳性红细胞4646Rh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 A ARh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Rh阴性阴性胎儿胎儿 B BRh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Rh阴性胎儿阴性胎儿 C CRh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Rh阴性胎儿阴性胎儿 D DRh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Rh阳性胎儿阳性胎儿47. 47

21、. 已知甲某的血型为已知甲某的血型为B B型,通过交叉配合试验发现其红细胞可被乙某的血清型,通过交叉配合试验发现其红细胞可被乙某的血清所凝集,但甲的血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乙的血型可能是:所凝集,但甲的血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乙的血型可能是: A AB B型型 B BA A型型 C CABAB型型 D DO O型型4848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 A糖原异生糖原异生B B葡萄糖的有氧氧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化 C C脂肪酸氧化脂肪酸氧化D D糖酵解糖酵解4949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A释放肝素释放肝素B B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C C参与对

22、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D D产生抗体产生抗体5050下列关于生理止血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生理止血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占中心地位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占中心地位 B B生理止血与局部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血栓形成有关生理止血与局部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血栓形成有关 C C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不起主要作用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不起主要作用 D D生理止血与血凝块的形成有关生理止血与血凝块的形成有关5151血液凝固的外源性激活途径与内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液凝固的外源性激活途径与内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A凝血酶激活过程凝血酶激活过程B B纤维蛋白形

23、成过程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C C有无血小板参与有无血小板参与 D DFXFX的激活过程的激活过程5252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B B加速加速FXFX酶复合物形成酶复合物形成 C C激活激活FX DFX D促进血小板凝集促进血小板凝集5353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B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C C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D D抑制抑制FXFX的激活的激活5454目前认为血液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是目前认为血液中最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是

24、A A抗凝血酶抗凝血酶B B肝素肝素 C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 D蛋白质蛋白质C C5555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 A A糖脂或糖蛋白糖脂或糖蛋白 B B蛋白质蛋白质 C C脂蛋白脂蛋白 D D单糖单糖5656RhRh血型抗体是血型抗体是 A AIgGIgG B BIgDIgD C CIgAIgA D DIgMIgM5757Rh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 A AC C抗原抗原B BD D抗原抗原 C Cc c抗原抗原 D De e抗原抗原 58、 血液凝固过程中必须有( )参与。 A Na+ B K+ C H+ D C

25、a2+ 59、 RBC悬浮稳定性减小,易引起 A 溶血 B 凝集 C 脆性增大 D 血沉加快 60、 以下什么物质并非RBC生成的必需物质? A 蛋白质 B Fe2+ C Ca2+ D VitB12 61、调节RBC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EPO C 肾素 D 内因子 62、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63、 将RBC置于0.3%NaCl溶液中将发生( )现象。 A 皱缩 B 溶血 C 聚集 D 叠连64、 参与机体过敏反应的是( )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65、

26、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1.能参与机体对蠕虫免疫的白细胞是A嗜碱性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2.下列凝血因子中,只参与外源性凝血的是A因子4 B因子3 C因子2 D 因子1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A纤维蛋白质 B-球蛋白 C-球蛋白 D白蛋白4.引起血小板发生第一时相聚集的因素是 A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 B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TP C 受损伤组织释放的ADP D受损伤组织释放的ATP考研题考研题201220123 3下列溶液中,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下列溶液中,易

27、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20082008) A A5 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 B B1010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 C C0.60.6NaClNaCl溶液溶液 D D0.90.9NaClNaCl溶液溶液4 4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A A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B B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 C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D D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 5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A A因子因子 B BX X因子因子 C C因子因子 D D因子因子2.2.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反

28、应的白细胞是( ( 2009 2009 ) ) A. A.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B.B.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C.TC.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D.BD.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3.3.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 ) ( ) A. A.因子因子 B.B.因子因子 C.XC.X因子因子 D.D.因子因子4.4.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 ) ( ) A. A.脾脏脾脏 B.B.肝脏肝脏 C.C.肾脏肾脏 D.D.骨髓骨髓 16. 16.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如何制备动物的血清和血浆?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如何制备动物的血清和血浆?

29、 20102010判断:1、在血浆渗透压中,与维持血量有关的主要是晶体渗透压。在血浆渗透压中,与维持血量有关的主要是晶体渗透压。2. 血液的黏度与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液流速也有一定的血液的黏度与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液流速也有一定的关系。关系。3. 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其脆性越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其脆性越大。4. 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畜禽血浆中存在缓冲系统,其中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畜禽血浆中存在缓冲系统,其中NaHCO3 / H2CO3是最主要的一个缓冲对。是最主要的一个缓冲对。5. 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血浆蛋白不参与生理止血过程。6. 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实现,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实现,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是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红素7. 凝血过程是多步骤的生物化学反应,一旦触发就会连续不断地进行凝血过程是多步骤的生物化学反应,一旦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