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学习。【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师演示用1个、学生操作用多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

2、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2、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3、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日期升祗时间1月丨日07'365月丨日05115701OHIHR10月1日06>101、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2、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一地球的公转。通过欣赏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感受大自然时间变换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演示与记录(公转方向和周期)衔接与过渡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小组内参考图142进行操作演示地球的公转,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方向等。一、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二、思考:当太阳直射点向我们家乡这个方向移动时,我们会有什么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一、演示与记录:1、小组内参考图142、进行操作演示地球的公转,观察地球公转轨道、方向等。(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

4、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2、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1)、尝试总结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2)、在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直射点有规律的移动,并产生特殊的四个点。(引出下个学习要点:二分二至)2、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学生观察后谈感受:天气特别热,昼长夜短通过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观察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通过绘制公转示意图,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5、能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且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产生的四个特殊的点。指导学生看地理图册第11页二十四节气太阳光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位置。二、指导学生找出四个特殊的节气: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一、找出四个特殊的点:太阳光线直射南、北回归线: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春分日、秋分日。二、相互讨论,总结四个节气的特殊天文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节气日期太阳直射昼夜情况观察与发现(二分、二

6、至)归线之间。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作出下图:T/y:235S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其中直射点在A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C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B、D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教师强调:天文特征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占八、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夏至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秋分9.23赤道昼夜

7、等长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衔接与过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一年中,随着地球公转的位置不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有规律的变化着,地球各地接受光照的多少也随着变化,这种冷暖便不停地父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更替现象。追问与探索(四季的变化)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3,以夏至日光照图为例,教学生如何阅读光照图。点拨:路径长短表示昼夜的长短。出示问题:1:找到图中40°N纬线,说出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的昼夜长短分别是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问题2:夏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昼夜状况又是怎样的?介绍极昼极夜现象问题3:观察四幅图,说出哪一纬度

8、地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哪一纬度地带有极昼、极夜现象。问题4:枣庄的春夏秋冬四学生阅读课本图143光照图,回答问题。1、学生在图中找到40°N纬线,用红笔沿40°N画出昼半球路径,用蓝笔画出夜半球路径。显然是昼半球路径长于夜半球路径,所以夏至日昼长夜短。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原因是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夏至:全部为白天,没有黑夜。冬至:全部为黑夜,没有白天。3、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4、春:3、4、5通过教师的追问,探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探索,是学生探索,通过对四季

9、长期生活常识的积累,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密四顷公变冬。超着季?秘?寻不立四月復月於球直生个春个巧地是产匚钟匚!1锻而会1茁1月川髭包:包2问转否别4别1>通公是分题分、着;季问季12二斜转化地与问立以”,追<且哦师曰疋O-一p口又1211oors-/丄0>7>1>相>?恥遨、2中催矢、61mj一一9,和量小鳥H二球之的,价学口曰果:结来生效切用学习二-四有没将上球地转公着攸接度与同生不产况会情又耳量不热虧的因获真H归報)索虹带探仆五聞。五别f/据线于分加血W炖?!a?教如分国少啊后题忙痕收哪|特用问五加歸的O些回示?扌1中壬哪生。出么2.33带44有学结瞅网夜耐

10、。好极郭W%窄。极財剛鬥执2族有窃蚯S枠第回!|紬变寒溜叫阿叽叶樹四终圧心E彳苕戈W。生孑少谆我苏象带带象学1>多2.仆44现温寒现生取息、习素学提信力学和养图理能理力。培看地的地能养、丄丄4亠知识结构地球的公转一Q指终始端)rKU寸其带约/|O姑近么地带意耐变理-义带15的的一U_太带L当堂达标: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的,并且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附近。3、五带划分的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4、人们把地球表面戈U分为五个带:带、带、带、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带。5、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

11、正确的是()xx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区间范围)。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活动课共设置了三个观察活动,第一个活动有理

12、论铺垫作用,只有明确了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之后,才能进行后面两个活动的探究,可以说后面两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探究活动的实践印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教具准备】手电筒、放大镜、课件.投影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目的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太阳本身发出的光强弱是不变的,可是人们在不冋季节感受到的太阳光强弱却不冋。为什么

13、夏季的太阳火辣辣,冬天的却暖洋洋?为什么冋一个太阳我们在不冋的季节里感觉冷热完全不同呢?板书课题: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展示课件展示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3、情感目标: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师问:可以通过哪些实验验证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有影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验证方法、步骤。投影展示各小组写出的验证方法、步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4、、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指出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不可取,选取可行的方法共同做试验,并做出解释.问:你是否做过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火柴的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发给每一组一个放大镜,到教室外做实验(因为点燃火柴的实验时间较长,可以观察光的聚集,或者用手感觉热的变化,但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得出:太阳光的集中与分散对地表获得热量的多少影响很大。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观察步骤:1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手电筒,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观察完之后填写卜表:、观察项目太阳光线、照射角度光线散布

15、面积(大或是小)亮度(大或是小)光线直射(小)(大)光线斜射(大)(小)2、课件展示:手电筒光线模拟太阳光照射状况观察:哪个手电筒照射的面积大?哪个亮度高?你填对了吗?3、讨论:你能据此说说直射和斜射获得的热量多少情况吗?各小组展开讨论.师问:为什么?课件展示:假设这个光源发出了1万条光线,光源离地而4.5米,直射时照亮的面积如下:假设这个光源发出了4万条光线,光源离地面4.5米,斜射时照亮的面积如下:2、如果把上面的两个分别各划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那么直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和斜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照到的光一样多吗?讨论:1、直射时和斜射时哪个照亮的面积大?如果手电筒换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阳光照射

16、到相同的面积上,获得的热量一样多吗?(友情提示: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4. 结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阳光直射,单位面积里照到的光多,获得的热量多,温度高;阳光斜射,单位面积里照到的光少,获得的热量少,温度低。5. 适时应用:课件展示:n90nL_甲直射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甲、乙、丙三地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太阳光照射状况。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观察项目图中地点阳光照射角度阳光散布面积地面获得热量甲地乙地丙地观察记录: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让学生拿出昨天

17、从早上到下午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而绘制的曲线图(昨天已布置),并用投影展示。课件展示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图,让学生填出表格:时段项目清晨太阳高度大小(小)正午傍晚(大)(小)课件展示: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观察获得的信息101214温度30、2016点(时间)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天中某地热量的变化是由于太阳的高度不断变化引起的,这就说明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有关系。教师指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一样,因此,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气温高低有影响。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课件展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图,让学生读图后填写表格:节气项目夏至冬至春秋分正午

18、太阳高度大小最最bJ中>等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一年中,哪一天我们这里太阳高度最大?地表获得的热量最多?哪一天我们这里太阳高度小?地表获得的热量最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答案:一年中,夏至我们这里太阳高度大,地表获得热量多,;冬至我们这里太阳高度小,地表获得热量少。课件展示:归纳:1、决定地表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2、地球上的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热带)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寒带)3、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夏季)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小?(冬季)学以致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