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忠以教学研究为先导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_第1页
王汉忠以教学研究为先导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_第2页
王汉忠以教学研究为先导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_第3页
王汉忠以教学研究为先导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_第4页
王汉忠以教学研究为先导积极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教学成果的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特一、教学成果的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内容;征及其相关内容; 二、如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二、如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 三、关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三、关于教学成果奖的申报; 四、教学成果奖案例介绍。四、教学成果奖案例介绍。 (一)教学成果的概念(一)教学成果的概念 1994年年3月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第151号号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第第2条规定: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本条例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

2、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学成果又称为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它是经教学改革研究所产生的“改革方案”,是导入先进的教育理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产物。 对于教学成果的含义,人们有时会把它与教学心得体会、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成绩和科研成果相混淆。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成果的模糊认识,影响和妨碍了教师创造教学成果的积极性。 第一,教学成果是教育教学方案。第一,教学成果是教育教学方案。 教育教学方案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教育教学方案由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1)项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项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2)项目)项目实施的途径;(实施的途径;(3)项目实施的保证;()项目实施的保证;(4)预期效果。预期效果。 第二,教学成果必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第二,教学成果必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辐射作用,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辐射作用,而且确实在一定的范围内广泛应用了该项而且确实在一定的范围内广泛应用了该项目形成的成果。目形成的成果。 成果能否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主要标志成果能否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主要标志是:在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过程中是:在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高水平的论文和进行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高水平的论文和论著。论著

4、。第三,教学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且经过第三,教学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而且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检验,切实取得了明显效果。 教育部在每一次下达国家教学成果评选的文件中,都教育部在每一次下达国家教学成果评选的文件中,都一再强调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一再强调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效果是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较的结果。或者是项目实效果是项目实施后与实施前相比较的结果。或者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效果的

5、明显程度决定着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但是,效果的明显程度决定着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但是,一定要区分是项目的直接效果还是间接效果。一定要区分是项目的直接效果还是间接效果。第四,教学成果必须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第四,教学成果必须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实用性。 四个方面的含义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四个方面的含义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教育教学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开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充教育教学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开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实和完善; 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是项目实施的灵魂和基本准则;反映教育教学规律是项目实施的灵魂和基本准则; 只有教育教学方案正确,又能反映教育

6、教学规律,项目在实践只有教育教学方案正确,又能反映教育教学规律,项目在实践中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中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在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成在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成果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突显成果某一点的原创性。果的新颖性和实用性,突显成果某一点的原创性。 (二)教学成果的基本要素(二)教学成果的基本要素 有理论指导有理论指导有指导思想、理论构思以及程序措施,体现教学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以及可控性; 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循遵循和反映教育教学规律; 有实践效果有实践效果教学方案必须经过实践,并被证明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具有鲜明的实用性; 有独

7、特的创意有独特的创意具有创造性、新颖性; 有特定的目标有特定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教学成果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示范性等基本特征。 1.先进性 先进性是衡量教学成果所达到的教育科学水平及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先进”一词在这里的含义为“进步的”、“居于前列的”。先进性的水平可划为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省内先进等若干层次。要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 2.创新性 创新性应视为:其改革方案是首次提出的,是首次成功地运用于教育实践的。所谓“首次”是与公开的资料或情况相比较而言的。 改革方案中的关键性思路、观点、主要的方法、措施、经验等要素及这些

8、要素成分间的结合结构是比较、判别创造性的基本观察点。 当某些情况出现时,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常常伴有创造性成分,如选题有新意或选择了新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像师资水平、生源情况、办学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等;或者是改革的实验范围明显扩大,原有的成功案例是小范围内试验的结果,而现在是大范围试验等等。 3.科学性 教学成果的科学性,表现在教学成果是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成果,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讨和实践,也符合教学原则,具有阐明教育教学普遍规律,揭示教育教学本质,体现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特征。 4.实践性 教学成果的实践性是指教学成果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实践。

9、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在多个教学实践环节中产生的,只有经过教学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发现、提高而产生的成果,才能称为教学成果。教学成果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示范价值,能还原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5.示范性 教学成果的先进性、实践性,决定了它的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教学成果不是空泛的经验总结,它所体现的教育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比如科学的总结、论文、方案、音像材料或其他物化形式,它的实践结果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接测量以获得明确的结论。教育实践者藉此可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成果的产生、发展和成熟。 一是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

10、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成果。 二是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是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明显效果的教学改革方案。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改革的具体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步骤等;二是关于改革方案的理论原理、政策依据等;三是在改革方案的效果及在实施过

11、程中所形成的教师个体经验、体会等。三个部分相互组合为有应用价值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系统,即教学成果。 形成教学成果的过程:形成教学成果的过程: 教学提出问题、方向与课题教学提出问题、方向与课题, 通过教研先来通过教研先来探索探索,找出规律找出规律,提出设计提出设计经由教学改革经由教学改革做出方案摸出经验做出方案摸出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转化与推广转化与推广,产生效益产生效益产生既体现在育产生既体现在育人质量中人质量中,又成型于方案体系上的教学成果。又成型于方案体系上的教学成果。 1、成果大多来自工作总结,缺乏有意识培育; 2、研究基础差,整体改革推动不够,难以形成高水平成果

12、; 3、起点低,理念落后,创新不够; 4、管理跟不上,教学改革与成果培育脱节; 5、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重视不够。 1 1、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教学成果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要反映规律,必须了解规律、学习理论。只有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能动地运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提高实践效果,才能使教学方案具有理论价值,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来。 如何把教学过程的实践提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些符合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来,是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通过科学总结使成果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这既是高水平总结的标准,也是教学成果先进性、示范性的重要

13、体现。 有什么教育思想就决定什么教育行为,任有什么教育思想就决定什么教育行为,任何教育行为都是教育思想的反映;有什么何教育行为都是教育思想的反映;有什么教育内容就有什么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决教育内容就有什么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决定教育形式。定教育形式。 创造优秀教学成果,既不是指具体的教学工作业绩,也不是指某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是围绕创造教学成果而制定的整套方案。因此,要提前设计方案,制订本课题从立项到效果检验等一系列环节的教育教学方案,而且必须有直接的完整的实施过程。 3 3、组织团队,集体攻关、协同作战、组织团队,集体攻关、协同作战 应发挥群体力量,采取课题组的方式,对教学成果所涉及的相

14、关内容开展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协同攻关。通过群体优势,既可共同完成和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又可提高整体教学与教研水平,起到培养教师队伍的功效。 4、加强管理,分阶段推进,不断完善、加强管理,分阶段推进,不断完善 要从立项开始管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研究过程的引导和评价,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适时调整改革方案,保证研究目标的实现,促进教学成果的形成。 5 5、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创造教学成果的主力。要积极引导教师是创造教学成果的主力。要积极引导教师提高对创造教学成果的重要意义的认教师提高对创造教学成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识。要采取

15、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持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研究,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总结创造教学成果。试验,总结创造教学成果。 要求(1)起点高:重视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目标、改革重点的研究;(2)立意新:充分掌握国内、省内、各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与进程,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色;(3)信息灵:学习和研究历届国家、各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项,规范申报程序、鉴定内容。 宏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结合自身特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 中观层面:中观层面:主要是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

16、究和综合性改革实践。包括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体系改革。 微观层面:微观层面:主要是对教学过程各环节以及教学管理各具体方面进行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包括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和整合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对教学管理与教学基本建设的研究、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等。案例:案例: 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华南理工大学) 3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王迎军材料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材料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40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李元元李元元产学研结合

17、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产学研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41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徐向民徐向民研究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4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陈锦昌陈锦昌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4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黄道平黄道平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与实践44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邱学青邱学青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质

18、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4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李忠李忠工科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工科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46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孙一民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建构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建构47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王小宁王小宁生物学科低年级本科创新培养理念与实践生物学科低年级本科创新培养理念与实践48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陈港陈港轻工与食品本科教育产学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轻工与食品本科教育产学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4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朱敏朱敏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

19、索50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秦秀白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建设与实践建设与实践51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振刚张振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5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李力李力研究型大学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型大学国际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5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黄平黄平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与实践54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曾志新曾志新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0、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新模式探索模式探索5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罗毅罗毅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研究和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研究和实践56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殷瑞祥殷瑞祥研究型大学构建五维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改研究型大学构建五维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革与实践57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韩国强韩国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58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吴敏吴敏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

21、索与实践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5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左保河左保河实施四阶段企业学习,创新软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实施四阶段企业学习,创新软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革与实践60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波张波以资源互补型产学研联合体为基础的电力电子专业实践以资源互补型产学研联合体为基础的电力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61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党志党志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6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洪林张洪林法律实践性教学创新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法律实践性教学创新性模式的构建与实践6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

22、工大学童真童真材料类本科生材料类本科生“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64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陈砺陈砺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与化工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与实践实践6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星明张星明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具有国际视野的计算机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践66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王全迪王全迪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四维教育环境的构建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四维教育环境的构建与实践与实践67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褚庆昕褚庆昕电磁场工程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电磁场工程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创新68华南理工大

23、学华南理工大学韩金龙韩金龙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69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蓝海林蓝海林本科生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70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彭新一彭新一基于网络技术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基于网络技术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应用应用71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刘社欣刘社欣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3“L”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陈扬枝陈扬枝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

24、革与探索机械设计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7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周晓明周晓明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应用74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彭峰彭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与实践75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张新平张新平强化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金属材料类本科复合型人强化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金属材料类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76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钟理钟理深化深化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培养国际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培养国际视野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视野人

25、才的探索与实践(一)教学成果申报的误区(一)教学成果申报的误区 很多项目并没有形成教学成果,而按教很多项目并没有形成教学成果,而按教学成果来申报。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实学成果来申报。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实践积累,申报时,临时查阅资料拼揍成申践积累,申报时,临时查阅资料拼揍成申报材料。有的学校领导至今还认为教学成报材料。有的学校领导至今还认为教学成果的形成是靠笔杆子而不是靠实践。果的形成是靠笔杆子而不是靠实践。 1.效果不明显效果不明显 很多项目的作用对象是学生,项目在实很多项目的作用对象是学生,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变化,包括学生的践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变化,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业能

26、力、实践能力、创自主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新能力等,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 教育部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中,中,明确规定:明确规定: 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具有重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的,可获得具有重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已有成果基础上部分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已有成果基础

27、上部分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养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效益,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中有创新和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中有创新和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较大并取得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的人才培养效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可以看出,效果明显不明显是形成教学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关键。可以看出,效果明显不明显是形成教学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关键。 可以看出,效果

28、明显不明显是形成教学成果特别是优可以看出,效果明显不明显是形成教学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的关键。秀教学成果的关键。 2.内容空泛内容空泛 2005年、年、2009年的申报项目中,有很多项目年的申报项目中,有很多项目都是理论研究,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论文包装都是理论研究,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论文包装后,改头换面,当成教学成果来申报。后,改头换面,当成教学成果来申报。 这样形成的教学成果有天然的缺陷:项目所涉及这样形成的教学成果有天然的缺陷:项目所涉及内容不是项目申报人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所为,内容不是项目申报人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所为,因此,理论与实践必然是两张皮;理论研究的成因此,理论与实践必然是

29、两张皮;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是申报人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而是文献资果不是申报人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而是文献资料的综合。应用性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申报科研成料的综合。应用性科学研究成果可以申报科研成果奖励,但不能申报教学成果奖励。果奖励,但不能申报教学成果奖励。 3.研究不够深入研究不够深入 有很多项目在申报时,没有撰写并发表的相关有很多项目在申报时,没有撰写并发表的相关论文,这就意味着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论文,这就意味着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没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盾的解决,没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寓于个性中的共性没有提炼出来,很难断定这个寓于个性中的共性没有提炼出

30、来,很难断定这个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价值。 项目申报人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了解不够,项目申报人对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态了解不够,没有研究清楚本项目是国内首创,还是已有成果没有研究清楚本项目是国内首创,还是已有成果基础上的部分首创,还是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基础上的部分首创,还是在运用已有成果的过程中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对项目的创新点概括不中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对项目的创新点概括不准确。准确。 4.质量工程项目不能等同于教学成果质量工程项目不能等同于教学成果 自自2007年以来,教育部和省质量工程项年以来,教育部和省质量工程项目比较多,比如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31、教目比较多,比如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学名师奖、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特色专业等,这些项目与教创新试验区、特色专业等,这些项目与教学成果有联系,但不能混淆。这些项目可学成果有联系,但不能混淆。这些项目可以培育教学成果,但不等同于教学成果。以培育教学成果,但不等同于教学成果。比如规划教材,应该说教师能够写出一部比如规划教材,应该说教师能够写出一部高水平的教材,也是自己教学与科研的结高水平的教材,也是自己教学与科研的结晶,不能说与教学实践无关,但光凭一部晶,不能说与教学实践无关,但光凭一部教材还不能完全形成教学成果。教材还不能完全形成教学成果。

32、推荐教学成果奖的优秀教材反映成果的科推荐教学成果奖的优秀教材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可包括下列内容:学总结可包括下列内容: 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的适用性; 教材内容如何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教材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等。 (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获奖点(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获奖点 目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评奖已经进行目前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评奖已经进行了六届,获奖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认真了六届,获奖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认真研究解读文件,全面了解往届评奖的情况,研究解读文件,全面了

33、解往届评奖的情况,找出本届的获奖点才能提高获奖的可能性。找出本届的获奖点才能提高获奖的可能性。 要对往届各种类型项目获奖情况进行分析,要对往届各种类型项目获奖情况进行分析,再决定我们本届如何报奖。再决定我们本届如何报奖。 共66项,其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7项(包括特等奖1项) 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改革16项(包括特等奖1项) 课程与课程体系改革10项; 实践教学(基地)改革10项; 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7项; 教材(系列教材)2项; 其他4项(质量监控1项;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1项;研究生教育1项;留学生教育1项) 1、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

34、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2、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施“做中学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高职课程体系 3、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4、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与实践 5、搭建教学育人就业、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三位合一”开放平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6、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发理论与实践 7、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

35、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8、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息类专业“四环相扣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从上届到本届成果评奖这段时间正是国家和省的质量工程项目全面实施、成效逐渐显露的时期; (2)这些年党和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到十七大“注重一线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上届评奖特别要求“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效果突出”。 所以,本届有望获高层次奖励的成所以,本届有望获高层

36、次奖励的成果,应是有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果,应是有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做支撑的、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目做支撑的、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和能针对教学改革存在的力培养的和能针对教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实施突出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实施效果显著的成果。效果显著的成果。 (三)认真确定教学成果的名称(三)认真确定教学成果的名称 教学成果的名称是该成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当简洁明了,好记易懂,准确反映或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恰当的名称能起到对成果“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申请教学成果奖者来说,在给教学成果取名时,对每一个词或字都应反复推敲,力求准确、精辟。 一是不要取太繁杂的名称。有些

37、申报者为了全面反映成果的内容,把名称搞得很繁杂,有的长达二、三十字甚至四、五十字,成了内容提要,此类名称既不好懂也不好记,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二是名称不能通用化、一般化。对于那种几乎哪个成果都可以用的名称,或者不着边际的名称,以及不能达到反映成果属性和特征的名称,都不宜采用。如:“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不宜采用。 三是名称与内容不符,如口号。 有的名称成了时髦名称的堆砌,把“全方位”、“立体化”、“整体优化” 、“面向现代化的教学”、“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等时髦的名词全都用上了,结果成果的内容却没有这方面

38、的表述,让人不知所云。 四是成果名称实为论文名称。教学成果的名称实际应由两部分所组成,即表述成果的论文和成果的实践。有些成果却用了论文的名称,不能反映实践的内容。如“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等,若将成果的名称改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就实现了二者的协调统一的要求。 (四)准确使用(四)准确使用“概念概念”,确保其,确保其内涵与成果的一致性。内涵与成果的一致性。 在教学成果材料的组织、撰写中,特别忌特别忌讳的是各种概念不清,或者是概念混淆。讳的是各种概念不清,或者是概念混淆。因为,在历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评审专家都把概念是否准确

39、看得很重。 如:创新教育是大概念,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有:如:创新教育是大概念,涉及到的重要概念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形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形式、教学模式、体制、机制、制度等,教学模式、体制、机制、制度等,这些概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培养模式的内涵:培养模式的内涵: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范型性。 培养模式的根本属性,表现在它是一种过培养模式的根本属性,表现在它是一种过程范畴:程范畴:它是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谋划,一种对于

40、培养过程的设计,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构建,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管理。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质态的一种总体性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质态的一种总体性表述。表述。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应包含:目的性要素、一般应包含:目的性要素、制度性要素、实施性要素和评价性要素,制度性要素、实施性要素和评价性要素,表述时如果四要素不全,称模式就不合适,表述时如果四要素不全,称模式就不合适,只能称其为培养形式。只能称其为培养形式。 (五)凝练成果的创新点:(五)凝练成果的创新点: 注意把握四点:注意把握四点: 一是创新点一定要有独创性,特色鲜明,一是创新点一定要有独创性,特色鲜明,被同行所公认;被同行所公认; 二是

41、字数为二是字数为400字,事实上在清晰、准确表字,事实上在清晰、准确表达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达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 三是创新点数量不宜太多,一般两至三点三是创新点数量不宜太多,一般两至三点比较合适四是创新点之间应互不交叉、相比较合适四是创新点之间应互不交叉、相互独立。互独立。 (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六)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校内应用)校内应用 (2)校外推广)校外推广 (3)专家评价)专家评价 (4)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评价 (5)媒体报道)媒体报道 (七)成果总结(七)成果总结 申请教学成果奖时,要有反映该成果的科学总结或论文,二者须具其一。反映成果的科学总结不同于成果介绍

42、,它要在扼要介绍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总结,要提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撰写时支撑成果的各个切入点或要素最好提炼出小标题,精练明了,文字阐述中重要的语句可用加粗进行标记。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的背景依据和基本思路;研究的基本内容、形成的研究成果(具体方案、模式、体系等);实施效果;取得的物化成果;成果特色及创新点;推广应用情况及应用前景。 1、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主要完成人 卢 苇 张红延 赵 宏 李红梅 孙海善 唐振明 完成单位 北京交通

43、大学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该成果立足于软件产业对工程型软件人才的要求,以CDIO理念为指导,首创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软件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清晰定义了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构建了构建了“三级平台五个模块三级平台五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的理论教学体系、“两条主线四个两条主线四个层次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的工程素质教育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突出创新意识培养的工程素质教育体系;创立了“专职兼职专兼结合”教学的“2+1+1”学程模式;创建了产学合作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了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学院连续三年一次就业率100%,已

44、经成为中软国际、SUN等6家大型软件企业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 “实行教学、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科研、生产三结合,建三结合,建立适应经济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教学体制”,19931993年获国年获国家级教学成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果特等奖。2 2、“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案的研究与实践”,20052005年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成 果果 总总 结结一、项目来源一、项目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十五”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研究项目(编号1291B0111)。“九五”时

45、期,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植物生产类(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项目,为本课题奠定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 (一一)我国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历程我国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历程 我国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工作就其专业设置和发展来看,经历了专业奠基专业停滞专业恢复专业拓宽四个阶段,专业数量经过了“少多少”的变化,专业拓宽与整合的趋势十分明显。 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部门行业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阶段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取得显著成绩,推动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同

46、时也为植物生产类教育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的植物生产类传统本科(二)我国高等农林院校中的植物生产类传统本科专业面临专业面临“拓宽、提升、适应拓宽、提升、适应”的三大突出问题的三大突出问题 1拓宽问题。拓宽问题。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植物生产类传统专业设置过细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必须及时地将专业口径拓宽。如何合理地利用好传统专业优势资源,打破旧的、固有的、传统的窄口径专业设置结构,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的专业,是当前专业设置上面临的、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 2提升问题。提升问题。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

47、的快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农业生产将逐步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知识面狭窄、技术范围受限、专业结构简单陈旧,已明显不适应农业发展要求。如何集中各传统专业技术优势、扩展专业知识结构,如何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问题。3 3人才的适应性问题。人才的适应性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植物生产类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细,重视专业对口,因而强调专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以适应计划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厚基础、强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传统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能力、课程体系和教学培养

48、计划越来越不适应。在研究与实践中,课题组将解决适应问题作为解决专业拓宽和提升的重要标准,着重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和提高素质,解决适应问题。 拓宽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拓宽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提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内涵,设置植提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内涵,设置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专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物生产类宽口径专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植物生产类专业教育教学可的需要,也是植物生产类专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和创新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和创新专业,构建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新方案,构建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新方案,或重组调整传统植物生产类的专业结构

49、,或重组调整传统植物生产类的专业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国外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共同特点(三)国外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共同特点是专业口径宽是专业口径宽 西方发达国家植物生产类专业一般口径较宽,表现在基础课程体系在同类专业中通用和学科间课程的相互渗透,同时强调与新的农业生产体系相吻合,学生的选修面较大,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美国要求农科大学生应该适应平均每45年改变一次工作岗位的需要,各专业适当拓宽基础,培养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日本的大学绝大多数是下设学部(相当于我们的系、院),每个学部下设学科(如植物生产学科等),学

50、科负责讲授四、五门课程和进行相关的研究,其中学科就相当于我们的专业;三、四年级进入主修课学习,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取一门主修学科,即为专业;三年级逐渐接触专业,三年级下学期,按其兴趣、职业方向、能力等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并进入相应的研究室,四年级做毕业论文。由此可见,国外一个专业的覆由此可见,国外一个专业的覆盖面是很宽的。盖面是很宽的。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一)研究内容 1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植物生产类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 2在调查植物生产类专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农学、园艺、植物保护专业进行实质性融合,创建植物科学与技术新专业

51、; 3按照“拓宽专业口径,提升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改革,建立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4制定和完善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 (二)研究目标(二)研究目标 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创办新专业,对植物生产类专业(包括农学、园艺、植保)进行实质性融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确定新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编写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专业课、实验课教材,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培养植物生产类宽口径高素质创新人才。(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传统植物

52、生产类专业的实质性融合问题; 2改革和提升传统专业的问题; 3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途径和措施问题; 4建立和优化新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配套的管理措施)的问题。 四、主要研究成果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率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1年率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突出一个“宽”字,即为适应农业形势新变化,该专业整合了农学、园艺、植保三个专业,但不是三个专业的累加,而是更高层次的有机融合,形成新的质的内涵;实现一个“厚”字,即强化了数理化、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注重一个“强”字,即实行双导师制,强化指

53、导,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强调一个“高”字,即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提升和改造,培养高素质人才;优化一个“广”字,即力争使本专业的学生,面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适应植物生产类各部门、企业和单位所需要。 (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001年创新编制了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已被列为我国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建设的规范。2003年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根据“立足大农学,面向大农业”的原则,经过两次修订,建立了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54、(三)编写出版了6部我国第一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和配套实验教材,制作出版了该专业12门主干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项目研究与实践中,及时地、创造性地组织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植物生产学”、“植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生产学实验”、“植物育种学实验”、“植物保护学实验”等6本系列教材,均被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教研项目配套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该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综合性。教材涵盖了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几乎整个植物生产领域,综合性强,给学生较宽的视野。 ( ( 2)2)系统性。系统性。教材将植物生产科

55、学技术的共性原理与具体植物生产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较好地处理了宽与专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3)(3)创新性。创新性。教材参考了我国出版的新教材内容,尤其是借鉴了面向21世纪教材的重要成果,充实了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资料,反映了植物生产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4)(4)广泛性。广泛性。该系列教材不仅可以作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作为其它专业本科生学习植物科学技术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具有应用对象广泛的特点。教材第一版印刷发行3000余套,已在我校新创办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中采用,并被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学校应用。(四)全面实践检验了新的人才培

56、养方案,探索出一条开发传统学科教育资源优势,培养植物生产类宽口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路子 为了全面实践和检验“新专业、新方案、新目标、新教材”,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抓住拓宽专业口径、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主题,将开发传统学科教育资源优势作为创办新专业的基础,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校内外教学基地、调动学生专业建设积极性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积累了新专业建设的经验。 其次,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四化、三环、两类、一目标”的特点,“四化”即课程优化、

57、实践强化、必修课弹性化、选修课多样化;“三环”即基础打通、专业融合、方向分流三个环节;“两类”即直接就业和考取研究生两种类型的毕业生;“一目标”即以宽口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为目标。 第三,建立了四种保障机制。第三,建立了四种保障机制。即教学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导向机制、评价与监督机制。 第四,对第四,对850850名学生按照新方案进行了培养。名学生按照新方案进行了培养。培养的学生热爱专业,学习努力,成绩好;思想进步,党员比例高;有益的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学生班级、个人和学生社团受到国家、省、市、学校的表彰奖励。五、项目成果创新点、实践情

58、况及推广价值五、项目成果创新点、实践情况及推广价值(一)项目成果创新点 1 1在传统专业改造上创新。在传统专业改造上创新。本项目针对我国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集成整合原农学、园艺、植保等专业教改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拓宽、提升、适应”的要求,研究构建宽口径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现实针对性、前瞻性、开创性。 2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取得一批创新成果。率先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编写出版了6部我国第一套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教材和配套实验课教材,均被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教研项目配套教材和“

59、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发表教改研究论文21篇。 3 3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方案创新。提出的培养方案以主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为核心,拓宽了专业口径,实现了传统专业的提升和融合,通过课程优化、实践强化、必修课弹性化和选修课多样化,设计基础打通、专业融合、方向分流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服务于直接就业和考取研究生两类毕业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植物生产类宽口径高素质创新人才,方案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 (二)本项目的实践情况 1 1全面实践检验了全面实践检验了“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效显著。培养方案,成效显著。我

60、校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已招收4届学生,对850名学生按照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思想进步,学生党员比例高达40;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综合素质高,该专业在学习、文艺、体育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个性发展的学生;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农学1998、1999、2000级实施了第三、四学年的培养计划,三届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96,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由2001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43.5,2003年48.4%,2004年47.2。在中国大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农业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我校植物科学与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