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方法》word版参考模板_第1页
《医学检验方法》word版参考模板_第2页
《医学检验方法》word版参考模板_第3页
《医学检验方法》word版参考模板_第4页
《医学检验方法》word版参考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3  各种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异常临床意义球形红细胞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Hbs及Hbc病椭圆形红细胞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靶形红细胞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肝病,脾切除镰形红细胞     遗传性镰形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中毒棘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病皱缩红细胞 急性金属铅中毒,尿毒症锯齿红细胞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裂片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化学中毒

2、,肾功能不全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消失大细胞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缗钱状形成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红细胞卡玻氏环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严重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红细胞豪-周小体增生性贫血,脾切除术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血液的常规检查的基础知识、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3、症;(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 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4、0;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红细胞大小异常包括:1.小红细胞,直径小于6m,厚度薄,常见于缺铁性贫血。2. 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m,体积大,常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但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1.球形红细胞,直径缩小,厚度增加,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靶形红细胞,呈靶形,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脾切除术后等3.椭圆形红细胞,长径

5、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 镰形红细胞,如镰刀形、柳叶状等,主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5. 红细胞缗线状形成,呈平行叠串状排列,见于骨髓瘤、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染色异常,红细胞染色深浅反映着血红蛋白含量,包括:1.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及其他低色素性贫血。2.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灰蓝色,体积稍大,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结构

6、异常包括:1. 嗜碱性点彩,见于重金属(铅、铋、银等)中毒,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等。2.卡波(Cabot)环,可能是幼红细胞核膜的残余物,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增生性贫血。3. 何-乔(Howell-Jolly)小体,可能是细胞核的残余物,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    四、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

7、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 、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

8、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五、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过敏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9、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见于: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10、  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

11、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型(空泡型)、型(不规则型)、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某些细

12、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七、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八、血小板学形态检查 正常

13、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门诊常用化验正常值目 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 0一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 0一45 IU/L  TP  (总蛋白) 60一80 g/L  ALB (白蛋白) 35一55 g/ ALP (碱性磷酸酶) 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 0一50 IU/L  TBIL(

14、总胆红素) 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 0一6.0 umol/L Crea(肌酚 44一133 umol/L Ua  (尿酸) 90一360 umol/L UREA(尿素氮) 1.8一7.1 mmol/L  GLU (血糖) 3.61一6.11 mmol/L TG  (甘油三脂 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 2.84一5.68 mmol/L Mg  (血清镁) 0.8一1.2 mmol/L K   (血清钾) 3.5一5.3 mmol/L Na  (血清

15、钠) 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 96一108 mmol/L  Ca  (血清钙)  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 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 10.7一27 umol/L NH  (血清氨) 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 21一31 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 2O一30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 (一)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 9

16、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 25一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 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 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 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 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 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 (一) IgA (免疫球蛋白) 0.9一4.5 mg/ml IgG (免

17、疫球蛋白) 9一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 0.8一2.2 ml SF  (铁蛋白) 20一200 ng/ml   (蛋白电脉) 3一4.9   (蛋白电脉) 3.1一9.6   (蛋白电脉) 6.6一13.7   (蛋白电脉) 9.5一20.3 Fdg (纤维蛋白原 2一4g/L S.C.R (血肌酐) 44一133 umol/L C.C.R (肌酐清除率 80一120 ml/分 GLU   (血糖) 3.9一6.1 mmol/L AMLY  (血淀粉酶) 40一160 U 

18、C3    (补体) 0.65一1.5/L  ASO   (抗链O) 1:400以下  RF    (类风湿因子) (一) WR    (肥达氏反应) (一) WFR   (外裴氏反应) (一) CEA   (癌胚抗原) 5mg  “两对半意义参考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传染性   十    一  

19、0; 十    一    十   有(急慢性乙肝)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协带者)   十    一    一    一    一   有(协带者)   一

20、0;   十    一    一    一   无(保护性抗体)   十    一    一    一    十   有(发作期)    一    一    一    十    十

21、   无(恢复期)   一    十    一    十    一   无(恢复期   一    一    一    一    十   无   一    十    一    一&#

22、160;   十   无(保护性抗体)    项 目 正常值  未梢血    WBC  白细胞计数 (4一10)x10/L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 MID  中性细胞百分比    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  RBC  红细胞计数 男:(4.5一5.5)x10/L             &

23、#160;   女: (3.5一5.0)xl0/L HGB 血红蛋白 男: 120一160/L              女: 110一150/L HCT 红细胞压积  男:(042一0.49)                 女:(037- 0.43)  MCV  平均红细胞体

24、积 82一92FL  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  MCHC 平均红细胞Bb浓度 320一360g/L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  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 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6.3一13.5FL  PCT  血小板压积 男:0.108一0.272 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女:0.114一0.282    项 目 正常值  尿液分析    SG  比重

25、 1.010一1.025  PH  酸碱度 5一6  LEU 白细胞 neg  NIT 亚硝酸盐 neg  PRO 蛋白 neg  GLU 尿糖 normol KET 酮体 neg  UBG 尿胆元 norm BIL 胆红质 neg  ERY 红血球 neg              项 目 正常值  血沉    SR 血沉 男:0一15mm/h     &

26、#160;   女:0一20mm/h 全血化验可迅速得出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免疫反应状况据德国的Martina Sester及其萨尔州大学和雷根斯堡大学的同事称,用他们的技术可以同时测定对HIV-1特异性的CD8和CD4细胞。    他们用HIV-1 Pr55gag特异性刺激33名HIV感染个体的全血,并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和CD8 T细胞中诱导活化的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ster等报道:“HIV-1 Pr55gag病毒相似颗粒能比可溶性蛋白更好地诱导免疫响应,特别是对于C

27、D8 T细胞的活化。”    进而,CD8 T细胞的响应频率一贯高于各自的CD4 T-细胞的响应频率,这证实了在顽固性HIV感染中CD8 T细胞的扩张占主导地位。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显示HIV特异性CD4细胞,特别是CD8细胞显著地减少。而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见到更多的HIV特异性T细胞。    Sester等的结论为:该全血化验提供了评估总抗病毒T细胞源的快速方法,并且非常适用于临床。在评价疫苗接种策略和免疫治疗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

28、HIV特异性细胞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响应均显著地降低,未来的治疗策略应以改善抗病毒细胞免疫性为目标。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 正常值     1.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82-9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31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 临床意义     根据以上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29、  平均红细胞体积    【生理学变异】1.升高 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2.降低 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1.升高 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其中抗惊

30、厥药约升高3%。2.降低 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变异】1.升高 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2.降低 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鲎试验(LTOY LALT) 缩写

31、60;    LTOY LALT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本试验主要用于微量内毒素及内毒素样物质检测,敏感且特异。临床适用于内毒素血症、菌尿症、革兰阴性细菌所致脑膜炎、败血症、腹膜炎或心内膜炎等的快速诊断,亦用于针剂药品、生物制品、血浆制品、抗癌药物和食品细菌学的热原质鉴定。凝血时间(CT)v缩写      CT 正常值     毛细血管法(室温) 37min 玻璃试管法(室温) 412min 玻璃试管法(37

32、) 58min 矽试管法(37) 较玻璃试管延长至30min 临床意义     延长:血友病,重症肝炎,纤维蛋白原减少,应用过量抗凝血药,纤溶亢进症,急性传染病伴凝血酶原明显减少时。平均血小板体积项目名称平均血小板体积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  别名 MPV  参考值 6一11.5fl  临床意义通过对血小板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下列疾病进行辅助判别:血小板正常MPV正常正常人,骨髓增殖状态,原发性高血压,代偿性血小板减少症PLT降低MPV正常

33、狼疮,骨髓一直恢复期,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LT降低MPV升高子痫前兆,急性心肌炎,心源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糖尿病PLT升高MPV正常骨髓增生性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生与大面积的炎症,感染,及营养性疾病PLT降低MPV降低AIDS,发育不良性贫血,脾亢,骨髓纤维化或肿瘤细胞浸润危及造血时,单纯巨核细胞发育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化疗后,败血症,巨幼贫血,遗传性Wiskott-Aldrich综合症PLT升高MPV升高慢粒,脾切除术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缺铁的病人PLT正常MPV升高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半数的型和型地中海贫血PLT降低MPV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

34、,巨幼贫血和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项目名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英文缩写RDW    参考值<145    临床意义表2是对贫血进行RDWMCV法分类的多考依据。    表2  用RDW/MCV法对贫血进行分类的参考依据 MCV降低,RDW正常 &#

35、160;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慢性疾病 、儿童。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一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MCV正常,RDW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此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情况。MCV正常,RDW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MCV升高,RDW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6、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项目名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在同一病历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3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贫血的MCV,MCH,MCHC  分类法项目MCHMCVMCHC参考值27-31pg80-98fl320-360g/L大细胞性贫血>正常,>32>正常,100-160正常,>360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27-31正常,80-98正常,320-360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21-25<正常70-80正常,320-36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12-25<正常,50-80<正常,240-300    英文缩写平均红

38、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参考值MCV    2731    flMCH    80-98  pgMCHC    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

39、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    (1)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时。    (2)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3)造血组织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急慢性炎症,尿毒症等疾病导致的贫血。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慢性失血

40、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失血。    (2)缺铁性贫血。血液寄生虫检查项目名称血液寄生虫检查    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这些原虫和丝虫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    参考值正常人:未查见人体寄生虫    临床意义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

41、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

42、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嗜酸细胞直接计数项目名称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上常见的患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都会出现增高现象,故临床上常用白细胞分类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以帮助诊断。    英文缩写Eos    参考值

43、005-03x109L(50-300L)    临床意义    1嗜酸粒细胞增多:    (1)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等。    (2)寄生虫病。    (3)某些药物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苯妥英钠等。    (4)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落性皮炎,银屑病等。    (5)肺浸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44、如:过敏性肺炎,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6)血液病,如:某些恶性淋巴瘤,慢粒,真红细胞增多症,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7)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癌和有坏死性病灶的肿瘤,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时。    2嗜酸粒细胞减少:    (1)见于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嗜

45、酸粒细胞减少。    (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查询更多 血常规 信息血沉项目名称血沉  血沉的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或疾病向不良性进展,血沉一般会加快。血沉测定不是某一种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英文缩写ESR    参考值    魏氏法(Westergren)男:0-15mm60分钟  

46、60;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

47、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另外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如风湿热和结核病时,可作为疾病的预后及治疗观察的指标。    3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项目名称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在血涂片中检查出异常白细胞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48、#160; 临床意义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2其他核异常。  &

49、#160;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胞质变化和异常。    (1)颗粒异常: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但轻微的中毒颗粒也可见于正常孕妇。    (2)空泡变性: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患者,也可能与粒细胞部分退化有关或遗传性疾病等。    (3)内涵物的存在:Dohle小体,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炎症和烧伤,也可偶见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    4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

50、或出现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卫星核淋巴细胞;见于长期化疗,放疗,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指标之一。    6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总数不能完全解决诊断中的问题,必须参考分类的结果作出有效的判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是与疾病病程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各类白细胞比例不断变化,某类白细胞增加的同时另一类白细胞相应会减少,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听从医生的

51、指导和建议,当疾病恢复时各类白细胞应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英文缩写DC    参考值    相对值(成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GR,NEU)  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嗜酸性粒细胞    (Eos)    1-5    嗜碱性粒细胞&

52、#160;   (Bas)    0-1    单核细胞    (Mo)    2-8    淋巴细胞    (Ly)    20-40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金属汞或铅中毒等。    中性

53、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放射线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药物过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某些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风湿性疾病等。    嗜酸性细胞减少: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转移癌、金属铅或铋中毒。减少意义不大。  &#

54、160;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减少意义不大白细胞计数项目名称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化验指标,应用大致有三个目的:    1、用以肯定或肯定诊断,如白细胞异常增高非常显著,

55、并辅助白细胞形态检查,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    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数正常较支持心绞痛的可能。    3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检测治疗结果,如可通过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的增高更为明显。    英文缩写WBC    参考值    成人:40-10Ox10  上标  9/l(400010000L)    新生儿:15

56、0-20Oxl0  上标 9L(15000-20000L)    6个月-2岁婴儿:110-120x10上标9L(11000-12000/L)    儿童:50-12OXl0上标9L(500012000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1)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至20.0x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