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剖析_第1页
第六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剖析_第2页
第六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剖析_第3页
第六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剖析_第4页
第六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第二节学前听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第三节 学前肢体障碍儿童的教育第四节 学前身体病弱儿童的教育一视觉障碍概述:(一)定义 1. 亦称 “视觉缺陷” “视力残疾”“视力损伤”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不能承担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以致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过程中存在障碍。2 . 视力是指眼睛识别物体形状的能力;3.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二)视觉障碍的分类残疾标准根据程度的轻重将它分为两类共四个等级,1. 盲一级盲: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二级盲: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

2、.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2.低视力三级低视力: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四级低视力: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三)视觉障碍的出现率视觉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是指一个时期内视觉障碍儿童的数量在同龄人口中的比率。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视觉障碍出现率相对较低,反之则较高。美国1971年视觉障碍的出现率为0.15-0.56,日本1975年为0.2%,而印度则高达1.5%。1987年我国视觉障碍的出现率为0.76%,其中0-14岁儿童人口出现率为0.058%;(四)视觉障碍的成因1.先天因素(1)遗传遗传是

3、指父系或母系中有一方或双方存在显性或隐性的致盲因素,遗传给后代。白化病,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小角膜,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虹膜缺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病。英国盲童遗传性眼病率为50%,美国47%,澳大利亚为50%,加拿大为45%;我国天津市盲校学生中为30.6%,北京盲校学生中为67.8%。(2)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结婚。据资料调查表明,我国近亲结婚致盲占盲童先天性视觉障碍的3.8%。(3)胎儿期因素母亲在妊娠期药物中毒,外伤,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疾病及产程中的困难等,都可能造成先天性眼疾。 2 . 后天因素(1)眼疾u 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神经传导系统(临

4、床上也称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这三部分的哪个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导致视觉缺陷。u 造成视觉障碍的各种眼疾: 白内障,角膜病,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震颤,白化病,发育性青光眼,沙眼,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等为我国目前主要致盲眼疾。(2) 心因性疾病心因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们的情绪及心理问题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视觉功能异常。个体短期的情绪困扰立刻在会视觉功能上显示出异常症状,如视力模糊,眼前呈灰暗色或有云雾感,随即视力骤减等;个体长期心情低落,抑郁紧张,或焦躁不安等消极情绪对于视觉功能则会显示出更长远的影响,严重的仅有光感或完全失明。(3) 眼外伤眼外伤的原因:钝器或利器的机械性打击,如钝挫伤,

5、爆炸伤,穿孔伤,眼内异物等;非机械性伤害,如化学物质的腐蚀,热烧伤,辐射性眼外伤等。穿孔性眼外伤,不仅受伤眼会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可以通过交感性眼炎的发生导致双眼失明。(4) 环境因素(5) 全身性疾病主要包括某些传染性疾病和一般性疾病两类。传染性疾病包括麻疹,风疹,脑炎,伤寒,结核病,白喉,和猩红热等;一般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肾炎,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此外,脑外伤,脑震荡,脑肿瘤等也可导致视力缺陷。(五)视觉障碍的鉴别1. 筛查筛查主要是通过观察儿童的视觉行为和眼睛的症状去判断,发现疑似的视力障碍儿童,一般由家长或教师完成。(1)视觉行为:不停揉眼睛闭上或遮住一只眼睛倾斜脑袋或者往前伸头

6、难以完成阅读或其他需要近处观察的任务,或者把问题靠近眼睛看。过于频繁地眨眼,或者在做需要近处观察的任务时很暴躁。看东西模糊不清或很难看到。斜视或皱眉。(2)眼睛的症状:眼睛运动不整齐,一只眼睛好像与另一只交叉或向外看。眼睑有红晕,结痂或肿胀。眼睛潮湿或红肿(发炎的)(3)儿童的抱怨:“我的眼睛痒”“我觉得我的眼睛像火烧一样”或者“我感到我的眼睛很刺痛”。“我看不清”。在做完需要近处观察的任务后,“我感到眩晕”,“我头疼”,或者“我觉得不舒服或恶心“。”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模糊不清“或者”我看到了两个物体”。2. 诊断诊断是指通过专业的医学人员(如眼科专家,验光师等)或接受过训练的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

7、工具,对儿童的视觉及眼睛状况进行专业上的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有远视力检查,近视力检查和视野检查三种:(1)远视力检查远视力是指米或米以外视力。远视力检查是指视网膜黄斑部中央凹处视力机能的检查,检查方法有视力表检查,实物检查和观察三种。视力表检查: 对三周岁以上儿童,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字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或儿童图形视力表测试视力。 视力好的一只眼矫正后,二级低视力:能看清0.1(4.0)或0.2行视标,但看不清0.3(4.5)行视标;一级低视力:不及0.1(4.0),缩短检查距离至2.5米远处,能看清0.1(4.0)行视标,视力为0.05(3.7);二级盲:2.5米远处不及0.1

8、(4.0),缩短检查距离至2米或1米远处,能看清0.1(4.0)行视标,视力为0.04(3.6)和0.02(3.3);一级盲:1米远处仍不及0.1(4.0) 行视标,视力低于0.02(3.3)。实物检查: 一般包括两种方法:兵乓球测试和硬币测试,对年幼不能用视力表测视力的儿童可用实物检查。计算公式如下:视力=1.5/实物大小(毫米)*实物距离(米)/5硬币测试-把一枚伍分硬币(直径为24毫米)放在儿童面前2米远处的深色背景上,若被检者能看见并捡起来,其视力约为0.02。将壹分硬币(直径为18毫米)放在儿童面前3米处,若能看见,其视力约为0.05;放在6米远处,若能看见,其视力约为0.1.观察检

9、查: 对2岁以下的儿童可根据儿童视觉发育的规律,对儿童的视觉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做出粗略的判断。不盲:如婴幼儿眼部外观及反应正常,目光能追随测试目标;盲:如果眼睛不能追随目标,或同时有眼部外观及反应异常;一级盲:患有眼病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等;二级盲:小角膜,虹膜脉络膜缺损等;(2)近视力检查近视力是指30厘米远的视力。近视力检查也称调节机能或阅读视力检查,是指两眼受调节作用下的视敏度的检查,主要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近视力检查表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将视力表放在儿童面前30厘米处,若能看见0.1行视标,就属于正常视力;若看不清0.1行视标,就缩短测试距离直至看见0.1行视标为止,然后记录下视力及

10、测试距离。近视力的检查是判断一个儿童能否阅读的重要依据。(3)视野检查视野是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所看见的空间范围。视野包括中心视野和周边视野两种。中心视野是指以黄斑为中心的30度以内的视野范围;周边视野是指30度以外的整个视野范围。检查方法主要有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两种:动态检查:是利用运动着的视标测定相等灵敏度的各点并连接各点成线的方法,所连之线为等视线,记录视野的周边轮廓。静态检查:是视标不动,通过逐渐增加视标刺激强度来测量视野中某一点的光敏度或光阈值的方法,是将测定一子午线上的光灵敏度阈值连成曲线以得出视野缺损的深度概念。目前最常用的是被公认为标准的自动视野计。对一些视网膜变性,黄斑病

11、变,视神经炎等,静态视野检查能查出用一般方法不能查出的视野改变。动态检查方法:周边视野计检查法:-在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下,让被检儿童坐于视野计前,下巴固定在支架上,受检眼注视视野计的中心,另一只眼用眼罩遮盖。-视野计为180度的弧形,半径为330毫米,选用适宜的视标(直径为3或5毫米),从圆弧周边(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各个位置)向中心缓慢移动直至刚一看到视标;-将此时视标在弧上的位置记录在周边视野表,最后把各点连接起来就是该眼的视野范围。-近年来,一些视野计上已配有电子计算机,可对视野作自动定量的记录。视野卡片检查法:-制作一个白色视野卡片,即两个同心圆,圆心为一个5mm直径大

12、小的黑圆点,二圆半径分别为3mm,6mm,圆环黑线条宽1mm,-将卡片放在与被检儿童眼平视高度1尺远,遮盖其一只眼,另一只眼注视卡片中心的黑点不动;-如此眼同时能看到卡片的内环,但看不见外环,则其视野半径小于10度,不论其中心视力如何,可定为一级盲;-如不能同时看到卡片的内环,则其视野半径小于5度,不论其中心视野视力如何,可定为一级盲。面对面法(对比法)-让被检查儿童与检查者相距1米左右面对面坐好,要求双方互看对方的脸或脸部的某一部位,如鼻子,眼球不能转动;两眼分别检查。-检查右眼时,让被检儿童用眼罩遮盖左眼,而检查者则闭合右眼。-然后检查者用一个手指或用一只加上白色笔帽的深色铅笔做视标,在被

13、检儿童与检查者中间同等距离处,分别按左,右,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位由周边向中心缓慢移动。-如果在某个或某几个部位,两人同时见到手指或铅笔视标,说明被检儿童的这些部位视野是正常的;-如果被检儿童比检查者发现视标晚,则说明被检儿童视野小于正常范围;检查者要用连线的方式记录视野的周边轮廓,列出缺损部分。平面视野计检查法:- 检查的是视野的中心部分。- 此视野计为1米见方的黑色屏。- 检查时让被检儿童坐在视野计一米远处,受检的一只眼睛注视视野计中央的固视目标,而将另一只眼睛用眼罩遮住。- 用2mm 刺激光标由视野计中央的固视目标向周边或由周边向中央沿经线移动,同时询问被检儿童何处看见或看

14、不见光标,随时记录暗点的界限,最后把所有的结果转录在视野图上。(一)感知觉1. 听觉在失去视觉后,听觉成为盲童认知物体,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这使他们比明目儿童更多的关注听觉信号。长期依赖听觉渠道获取信息,使他们能更好的用听觉进行空间定向,判断发声物体的远近,判断生人熟人,判断人的喜怒哀乐和在纷杂的环境背景上选择性注意等。视觉障碍儿童在听觉注意力,选择性和记忆力方面都比普通儿童更加具有优势。听觉并不能完全取代视觉,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如听觉感受声音所产生的空间知觉不如视觉感受到的准确,特别是对方位和距离的辨别; 通过听觉无法了解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动态形象,如闪电,云涌等,这对视觉障碍儿童形

15、成正确概念以及准确认识事物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2. 触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是肤觉。触觉是肤觉的一种,也称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某物体压力或触及某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视觉障碍儿童通过触摸物体来了解其形状,大小,轻重,温度,软硬,粗细及质地等特征。通过手的触摸分辨盲文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通过手部或脚底的触觉辨别不同材料的路面,协助准确定向及行走。触觉只能起到眼睛一部分的作用。对于物体的颜色,亮度及立体透视的感觉,手是不能感知的。对于能感知的物体,手在触摸时速度慢,需一部分一部分地感知,而且受物体大小与距离的限制;太大或太小的物体只能制作成模型去感知。手不能触摸的物体也很难感知,如火,

16、太阳等。(二)注意注意就是通过感觉,已储存的记忆和其他认知过程对大量有限信息的积极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行动表现出来的内部心理状态。视觉障碍儿童主要是通过听觉,触觉等来注意外界事物变化:1.较强的听觉注意 方俊明在特殊教育学中所说,“和视觉正常人不同,盲人对声音刺激的反应增强了,并且长时间内不消退,声音对盲人有不同于正常人的信号意义。”2. 突出的有意注意 视觉障碍儿童需要不断加强有意注意的能力,将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获取的信息加以整合来认识周围事物。3. 较高的注意稳定 视力障碍儿童不会受到注意对象的衣着,服饰,神态等视觉方面的刺激,能够全神贯注“洗耳恭听”。4.

17、 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 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的注意分配活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如一边讲,一边摸读;一边利用听觉注意马路上的车辆,一边通过触觉用手仗点触注意道路上的障碍等。(三)记忆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视觉障碍儿童在记忆发展上并不完全落后于明眼儿童:1.较强的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 听觉记忆: 视觉障碍儿童主要根据对方的语音,语调甚至是脚步声来回忆; 触觉记忆: 对熟悉的实物,例如盲文笔,苹果,皮球茶杯等,几乎一放到手上,就能正确说出其名称,速度几乎等于用眼睛看到物体说出名称的速度;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常见或很少用过的物体,视觉障碍儿童也能依靠触觉正确地再认。2. 较好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8、短时记忆是指当信息第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视觉障碍儿童在机械识记能力上要高于普通儿童,从而使得短时记忆的能力也随之增强。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甚至是终生的记忆,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苏联盲人研究者克罗吉乌斯通过研究证明:“盲人在记忆和再现词,数字时,在背诵诗句时,比视觉正常的人强得多,并且长久地记住所获得的知识”3. 较差的视觉形象记忆视觉障碍儿童在空间知觉,视觉搜索,视觉表象,视觉形象记忆和观察模仿等方面都比明眼人差。视觉障碍儿童视觉表象保留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视觉损伤的时间和程度。一般来说,出现时间越早,操作程度越重,视觉表象的保留就越差。(四)想象想

19、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缺陷而无法获得丰富的视觉表象资源,因而想象资源非常匮乏,但他们仍能发展出良好的想象力。1.视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以听觉表象,触觉表象为主要材料 可以将明眼人不注意的声响或词语连贯起来,展开丰富的想:如夏天教室里的吊扇的风,夜晚偶尔出现的一些声音等都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可以对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展开丰富的想象; 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对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与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2. 视觉障碍儿童主要通过再造想象来获取间接的知识再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

20、应的新形象的过程。视觉障碍儿童可以通过词句的叙述,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人的感受等来对事物进行再造想象,已获得大量的间接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3. 视觉障碍儿童也具有无意想象-梦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先天的盲人,即从未见过任何东西的盲人,他们的梦里没有视觉形象。例如,一个先天盲人做了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梦,他梦中的一切,都是听觉和触觉的映象:听到有人在开吹风机,听到洗衣机的转动声和流水声。(五)思维1. 难以形成清晰正确的概念概念是指个体对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所获得的概括性认识。2. 分类归纳能力,概括与抽象能力较差分类是

21、指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特征,区分出这些特征的异同,从中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把具有共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3. 推理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果推理能力的发展好于类比推理能力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 思维比较敏捷“因为眼睛看不见了,他的精神向心沉潜,感觉更敏锐了,思想冯深沉了,这情况,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来”-臧克家(六)语言1. 语言水平可以达到同龄正常儿童的水平对词汇的掌握,言语的发展可能比普通儿童要快一些;“盲人健谈”,学习或使用语言的主动性要比普通人更强; 2. 由于缺乏视觉表象,视觉障碍儿童的语言与实物容易脱节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其语言缺乏感受性认识做基础,导致语言与实

22、物脱节;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视觉经验和语言符号系统相结合的结果;3. 视觉障碍儿童在借助表情,手势,动作来帮助会说话方面有较大困难,有时会出现盲态4.视觉障碍儿童的发音不准或有口吃,颤音等在模仿,学习语言时仅凭听觉和触觉,看不到口形;缺少视觉的参与,也就缺少哦视觉在模仿发音过程中的调整作用,一些错误的发音动作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也没有办法模仿正确合理的面部表情;是指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的教育(一)感官训练是指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及残余视觉等感官的功能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发挥其他感官对视觉的代偿作用,以便使视觉障碍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学习各种技能,适应社会生活,为他们进入小学及以

23、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1. 视觉训练最初训练:对光亮产生注意追踪目标能力;一岁左右:注意周围的人和事物;二至三岁:学习辨认物体的形状,练习画画;三岁以后:训练视觉分类,视觉记忆,辨别方位,认识符号等,如画线条,走迷宫,剪纸,贴纸,搭积木等游戏活动;2. 听觉训练第一步:了解声音的存在,如小铃,玩具;第二步:学习辨别声音,大小,强弱及高低等;第三步:区别于理解各种声音,如人声,动物声,自然界的风雨声,交通工具声,乐器声等;第四步:学习辨别声音的方向,声源的远近;第五步:训练听觉的记忆,如执行家长或教师的指令,打电话或耳语传话等活动;第六步:训练听觉的选择性,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收取有用的信息

24、,对没有意义的声音不易与注意;3. 触觉训练首先:认识物体,包括日常实物和模型;教师和家长应给与生动的语言描述;其次:认识事物的一些特性,如质地,行政,大小等,从而比较正确地认识事物;第三:教给触摸方法,如先整体,再局部,再整体;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等;触摸速度要根据需要调节;大物体要借助基准的点,线,面最后:触摸注意分配的训练,如让两手同时触摸不同的物体,观察其异同;4. 嗅觉的训练首先: 认识辨别不同的气味,进而区别各种物品特有的气味特征,以此来区分不同的物品;其次:其气味配合环境的认识训练,如小吃店的气味,书店的气味,医院的气味等;5. 味觉的训练区别食物不同的温度,味道,质料等认识味觉与

25、嗅觉之间的关系;(二)智力的发展首先:认识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如四季变化,周围环境,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蔬菜水果等;其次: 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如自我概念,方位与距离,时间与量等;第三:将言语指导与儿童的亲自实践相结合,注意运用各种感官;(三)言语技能的培养首先:给予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要多于儿童说话和沟通;其次:儿童开始讲话时,让他们出没说话者的建和嘴, 感受唇,脸颊和下颌的运动,以及说话时气流的运动,然后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嘴上,重复家长和教师的话;第三:尽量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义;如详细描述,触摸,结合各种情景,声音清晰;第四:会说话后,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往;(四)运动技能的训练

26、首先:在婴儿期变换体位,激发运动兴趣;其次:进行翻身,坐,爬,站,蹲和走等基本动作的训练;第三:训练身体协调,平衡及粗动作,精细动作的发展,及时纠正不良的姿势,防止“盲态”第四:训练定向行走,利用各种线索如声音,气味,标志来帮助自己定向,并采用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五)生活自理及社交技能的培养生活自理技能:自己进食,穿衣脱衣,讲究个人卫生,如厕等;社交技能: 表情-可通过语言描述,面部示范,儿童触摸的方式认识面部表情与情绪的关系; 语言-掌握礼貌用语和礼貌动作,如用“请”字,交谈时面向对方等;(六)心理健康教育正视自己的障碍,学习接受它为自己的一部分,不因此而自卑;鼓励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养

27、成热情,开朗,活泼,进取的健康个性;培养他猛自立,自强的精神;一. 听觉障碍概述(一)定义又称聋,重听,听力损失,听力残疾。是指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和语言的声音。前者为传导性听觉障碍,后者为神经性听觉障碍。(二)听觉障碍的分类表示声音大小和听力损失的单位是分贝,听力损失超过25分贝,即出现听觉障碍。残疾标准按听力障碍的程度将听觉障碍分为两类四级1. 聋一级聋: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分贝;二级聋: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1分贝;2.重听一级重听: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56分贝;二级重听: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分贝,等于或小于55分贝

28、;(三)听觉障碍的出现率美国特殊教育局1979年的报告,听觉障碍患者占美国人口的0.4-0.5%,近十年研究表明,这一数字无变化。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0-7岁听觉障碍儿童有74万,同时每年新增听觉障碍儿童2-4万人;0-14岁儿童人口中,听力和语言残疾患者约占0.37%。(四)听觉障碍的成因1. 先天遗传约占全部先天性听觉障碍的1/31/2,一般多为基因遗传,有家族史;另外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先天遗传性听觉障碍。2. 孕期的有害因素孕妇受某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先天性胚胎期致聋,如风疹,流感,梅毒,宫内感染,妊娠期服用致耳聋性药物,妊娠期患代谢性疾病等;3. 先天性围产

29、期有害因素早产,缺氧,创伤,新生儿黄疸及RH血型不配合等。这些因素容易导致新生儿神经性听觉障碍。4. 后天疾患如病毒性感染,脑膜炎,药物中毒等。据报道,由于滥用抗生素而致听觉障碍的病人占到听觉障碍患者的约1/3。耳病及损伤一般会导致轻度的传导性听觉障碍,如耵聍栓塞,耳道异物,中耳炎,鼓膜外伤等。5. 外伤致聋多由于车祸,摔跌,碰击,刺伤,电灼,烧伤,难产使用产钳等工具。是专业人员运用一定的设备和方法,了解受测者的听力状况,判断耳聋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的一项检测。主要包括听力筛查筛查法与专业检测法。1. 听力筛查法(1)语音测听检测者通过耳语声,轻声,普通讲话声,大声喊话等不同音量施测,由被测儿童

30、做出听见与否的表示,然后根据标准约估听力损失的范围。2. 哨声测听检测者选择平常买到的哨子,在距被测者一定距离用不同力量吹哨子,根据具体标准来初步判断一级聋和二级聋,实用价值较大。3. 击掌测听一般距离被测者1米左右猛击掌,其发出的声音约70分贝,对判断重听有参考作用。如连续五次以上的试验,始终无反应者,一般可推测其听力损失超过70分贝。4. 乐器及玩具测听选择几种具有不同频率的玩具或小乐器,对听障儿童进行测试。测听者通常有2-3人,其中1人用不同的玩具发出不同的声响刺激,另外1人或2人观察儿童的反应并做好记录。(二)专业测听法需要运用专门的工具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测试,技术性强,测听的结果也相

31、对可靠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医院,康复中心,研究中心等)的专业人员运用。一般有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1)主观测听法主要依靠被测者的行为反应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又称为行为测听法。包括音叉测听,纯音测听,儿童听力计测听和语言测听。(2)客观测听法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听力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肤电反应测听,声阻抗测听,耳蜗电图测听和脑干电反应测听等几种方法。(一)感知特点1. 不善于有重点地进行感知,抓本质特征为补偿听觉损失,千方百计强化视知觉,不区分感知的对象和背景,辨不清主次,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2. 不善于把握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关系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和比例认识较模糊,容易偏重部分忽略

32、整体,忽略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不善于把整体和部分统一起来思考,感性认识缺少必要的鲜明性和条理性。3. 不能保持知觉和语言及思维的统一听觉障碍儿童的多语言及语言思维发展严重迟滞,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语言和思维的参与,感性只是贫乏,付钱,零乱。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都无法反应出来。(二)言语发展特点“十聋九哑”,听觉障碍发生时,儿童就听不到或听不真别人的语言,因而也无法模仿学习,学不会说话或会所不好话。听障是否致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三)思维发展特点听障儿童只能借助视觉,动觉和触觉等听觉以外的感官活动获得的表象,形象,借助于手

33、势及动作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只能是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语言水平和感性材料,并且也不会把感性材料同语言结合起来形成概念,所以听障儿童不可能成为普通意义上的抽象思维者。(四)学习接受能力听障儿童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的知识有限,不能进行语言交往,不能保证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所以他们接受能力差, 学习速度慢,学习效果不佳。(五)个性发展特点开朗,乐观,向上,积极主动,意志坚强;自制力差,猜疑,攻击性, 自我中心,焦虑,胆怯,退缩,自我封闭等;(六)行为特点1. 注意力不集中 2. 侧耳细听3. 语言能力差 4.不善于完成口头指令5. 小集体内做事较好6. 喜欢跟着别人做事情7.表现出

34、一定的行为问题8. 常使用手势及其他动作9. 实际成绩低于能力水平10. 耳朵经常疼,流出液体,常患感冒和咽喉炎,有过敏反应(在鼻腔或耳内产生肿起组织)(一)教育安置1. 早期的聋儿家庭教育2. 聋幼儿园和聋校学前班 聋人应以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即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3. 早期聋儿的家庭康复4. 康复机构的早期康复5. 普通幼儿园的聋儿康复班(二)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原则1. 早期干预的原则早发现早诊断,尽早配用助听器,尽早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发展他们的有声语言。2. 多种感官综合利用的原则促进他们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显现潜在功能。特别是言语视觉和言语动觉的潜在功能。3.

35、 语言优先原则即首先必须让孩子理解教学语言,理解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并获得一定的表达形式参与活动。4. 听觉训练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听觉训练中运用好语言,在语言训练中能有效地训练听觉功能。5. 玩中学语,动中学语和用中学语的原则一种直观,愉快,自然的学语形式6. 情境教学和有声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的原则激发学习语言的动机,提供使用语言的良机7. 集体教学和个别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课堂上的个别施教,课业上的个别辅导,言语上的个别矫治8.机构教育训练与家庭教育训练相结合(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2)开展家庭咨询服务,有计划地培训家长(3 ) 适时召开家长会,评

36、估孩子,交流经验,研究措施9. 正规教学训练与非正规教学训练相结合原则正规教学训练就是课程计划安排的教学和训练,具有计划性,系统性;非正规教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教学训练,具有情景性,实用性,随机性;(三)学前听障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 听觉训练课程包括启蒙期的乐音训练和噪音训练,辨别声音特性的训练;学语期的语音辨析和言语模仿训练,语言的听觉理解和语言交往训练;2. 语言训练课程建立语言意识;发音训练,积累词汇, 加深理解,加以巩固;在交往使用中发展语言;3. 言语矫治课程就是解决听觉障碍儿童言语不清的问题让听话者听明白。帮助他们掌握发音要领,即发音部位和方法;有形训练法包括言语动力器

37、官训练的“呼吸操”,构语器官训练的“舌操”,“口腔操”,运用相关仪器辅助和器械辅助的个别矫治方法等;无形训练法就是让听觉障碍儿童字语言获得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意努力,让孩子在无形中把话说清楚。简易且具实效。4. 律动课程律动是一种伴有韵律的节律之动; 目的训练他们的听,动协调功能和视,动协调功能,以及平衡功能。 内容-是以乐音,振动,歌唱和语音来指挥活动的;活动包括指令孩子舞动,指挥孩子体操活动,指令孩子做言语表情动作,做游戏,听曲唱歌,诵诗,或做构语功能操(活动发音器官)5. 个别训练计划课程可在集体教学中实施,低要求的训练内容;明确训练的任务目标,使用恰当的方法,教者与孩子的融洽关

38、系,依孩子的情况改变计划6. 学前听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诱导法; 游戏法;情景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卡片教学法; 自然教学法;一. 肢体障碍儿童概述(一)肢体障碍的概念又称肢体残疾,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二)肢体障碍儿童的出现率1987年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肢体残疾儿童占残疾儿童总数的7.6%;(三)肢体残疾的分类依据人体运动系统有几处残疾,残疾部位的高低,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将肢残分四级: 1. 一级肢体残疾 2. 二级肢体残疾 3. 三级肢体残疾 4. 四级肢体残疾(四)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孤立感,自卑感,缺乏自信

39、心; 缺乏安全感,遇事情易焦虑和烦躁;与人交往时存在退缩现象或攻击行为;二. 常见的肢体障碍及教育干预(一)截肢儿童及教育干预1. 简述截肢是指由于先天原因导致手足残缺或因伤害或意外事故将肢体截去,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结果使儿童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先天及后天原因导致的肢体缺失。2. 截肢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肢体障碍的儿童比先天性的儿童心理压力更大,也更加难以管教,积极性很难调动; 3. 截肢儿童的教育干预(1)只要有充分的辅助器具和良好的物质环境,截肢儿童基本都能进入正常幼儿园学习;(2)教师要让儿童定期到假肢专家处进行调整或重装,以使假肢较为合身;(3)教师要对假肢的基本构

40、造,安装及保养有所了解;(4)有的课程需要根据截肢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如下肢截肢儿童不宜参加体育活动,可是当为其设置和增加一些使用上肢的课程如画画等;(二)关节炎儿童及教育 1. 关节炎定义:是因为关节发炎而引起的关节及周围部位疼痛。 2. 关节炎成因:包括细菌感染,风湿热,类风湿型关节炎与类风湿性脊椎炎,退化性关节炎,非关节性风湿症等;儿童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很难治愈,只能设法控制其并发症及派生性影响; 3. 关节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1)学习调整与安排(2)运动训练如手工劳动缓慢和疼痛,可使用录音机,电动打字机等;如安排活动课程时,可将物理治疗融入活动内容中;(3)关注心理发展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挫折感和不良情绪(三)脑瘫儿童及教育干预 1. 脑瘫的定义又称大脑性瘫痪,大脑瘫,脑性麻痹等,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一个月内,小二脑组织在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造成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的病变,从而形成以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同时伴有神经发育迟滞,癫痫,视听觉异常和摄食功能障碍等。据专家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