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译的“体”和“用”_第1页
笔译的“体”和“用”_第2页
笔译的“体”和“用”_第3页
笔译的“体”和“用”_第4页
笔译的“体”和“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笔译的“体”和“用”李均洋摘要:“体”和“用”的关系,是翻译摹真原则和异国语言文化翻译转换为本国语言文化即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的本体和用体的关系问题。两者相互依存,异地转换,各有个性而并蒂生辉。关键词:本体 用体 异国语言文化 本国语言文化 How should we conce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original text and its translation into another linguistic culture? Through detailed study of particular examples of translation

2、,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i (体, body, substance) and yong (用, use, function) offers fresh insight into this much debated and thorny problem.Key wordKey wordoriginal textfunctional textforeign language culturenative language culture一、“体”笔译本体

3、老子三十八章王弼注:“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1)王夫之周易外传卷二:“天下之用,皆其有者也。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岂待疑哉?” (2)“体”和“用”是中国哲学上的两个概念,“体”是本原,是根本,“用”依存于“体”、赖于“体”而使用。笔译的“体”就是原作文本。对原作文本的把握理解首先要求“摹写”,即求真。译例(1):日本若者、古世代人間出会撮話、生。/他说他想拍的是日本的年轻人与老一代人之间的接触和沟通。译例(2):、教師給料安、脚本採用、日、不満募。/但是,教师工资很低,电影剧本又没有出路,心中渐渐积淤着对现实的不满。译例(3):日本、年暮脚本書、軽

4、気持出発/于是,约翰很快就决定去日本生活两三年,并写写剧本。译例(4):、小津安二郎監督映画好。畳障子伝統文化日本人独特会話“間”印象的、彼映画神秘的言/“我本来就很喜欢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电影。榻榻米、拉门等日本的文化传统,还有日本人在讲话时独特的节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英国人认为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充满着神秘感”译例(5):小津監督、日常生人間喜劇撮。実笑映画/“小津安二郎实际上拍摄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间喜剧,他的电影让人感到非常有趣。”译例(6):映画当初、中年層観客見込/最初预想最美丽的夏天的观众将多是中年层次列举的译例中,首先有汉语表现形式的问题,如榻榻米、拉门的引号,最美丽的夏天的影片名称

5、括号。这另当别论。译例(1)的失真,在于没有对会话文体进行摹写,而任意把原文的对话体改译成了叙述体,于是,原文第一人称的亲切感荡然无存,而成了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译例(2)的失真,在于对“日、不満募”的理解,应该是“日益(越来越)不满足起来”的意思。译例(3)的失真,是对“軽気持出発(心情轻松地出发了)”这句话的误读。译例(4)的失真,是对“间”文化的理解。“日本人独特会話间”,是指日本人会话的余白性,即让对方揣摩、让对方接应的性质和特点。译例(5)的失真,是把“実笑映画(实际上是充满笑声的影片)”这一判断句译成了使役句。译例(6)的失真,是作者对“映画当初、中年層観客見込(影片最初把目光投向

6、中年阶层)”这句话的任意加译(“将多是”)。以上所举的译例之所以会产生失真,根本症结就在于失“体”。打个比方,就象喝茶一样,把绿茶的清香误品为红茶的浓郁香气,虽都是茶,但失之体就乱其类了。笔译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就在于识“体”而不朦胧本“体”,得“体”而不失“体”。一旦朦胧本“体”,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歪曲了文本原貌;一旦失“体”,也就失去了文本本质。这是笔译之最大忌。二、“用”笔译的异文化转换译例(7):日本现行宪法第二章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

7、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4) /日本国民、正義秩序基調国際平和誠実希求、国権発動戦争、武力威嚇又武力行使、国際紛争解決手段、永久放棄。(5) 这一译例基本上是得“体”的,但在“用”上却值得商榷。(1)句法结构的异文化转换问题。原文的句法结构是:“日本国民、国際平和希求、放棄。”“”即“国権発動戦争、武力威嚇又武力行使、国際紛争解決手段”这一冗长的欧式提示语。按照汉语语法习惯,似应译为:“日本国民真诚地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利发动战争,永远放弃以武力相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2)词汇结构的异文化转换问题。原文的“武力行使”的词汇结构,同前面的“武力威嚇

8、” 的惯用型词汇结构(转换成汉语词汇为介词结构)不同,“武力行使”的“行使”,形式上是名词,实际上是动词的语法功能,日语的语义是:“権利力実際使(实际使用权力和力量)。”日语中虽然可以把“武力威嚇”和“武力行使”换说成“武力威嚇”和“武力行使”,但译成汉语后的词汇结构完全不同,因为前者可译为主谓结构的“武力威胁”,后者却必须译为动宾结构的“行使武力”。就是说,日语的“武力行使”“ 武力行使”(类似的词汇有“栄養補給”“栄養補給”等)这一词组,有着非常鲜明的日语词汇结构特色,而译成汉语后的“行使武力”,又带有非常鲜明的汉语词汇结构特色,两者不能异地而安,而必须进行翻译学上的“用”的异文化转换。“

9、用”的异文化转换,实际上是尊重译受国的语言文化习惯,保持民族语言传统和个性的翻译者的责任和翻译者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素质的体现。例如“行使”这一词汇同其它词组合,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就是动宾结构:“卫人不行使于楚” (卫人不派遣使者去楚国)(春秋左传成公二年)(6) “行使人求家室” (派遣人寻找家室)(三家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7)等。这里还想列举汉译日“用”异文化转换的一个范例。色匂散、世誰常、有為奥山今日超、浅夢見酔(8)日语原文是古文调,译成白话汉语为:“绚丽芬芳的花儿,落花流水而去;任你是谁,也不过如此。今日超越有为的深山,哪里有些许的梦想和醉意。”这就是日本妇孺皆知的四十七字(加上“

10、”为四十八字)伊呂波歌。实际上它是汉译佛典涅槃经第十三聖行品偈的日语翻译,汉译佛典原文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楽。伊呂波歌相当于我国的千字文,是日本自古至今脍炙人口的习字歌,但它的内容却是深奥的佛典哲学。这么出色的和译是出自哪位高手呢?相传是空海弘法大师所译。但据日本佛教大学关山和夫教授研究考证,伊呂波歌实际上是平安中期以后才形成的(9)。就是说,人们相信这顶“用”异文化转换的超一流翻译的桂冠,只有戴在空海弘法大师这样的文化圣人头上才合适。这一传说实在是对“用”异文化转换翻译的莫大的肯定和美誉,也启示我们在研究笔译时,更加重视翻译“用”这一关乎民族文化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再举一个

11、例子。近年曾在日本刮起一股“千风”文化热,源于2006年年末除旧迎新的日本红白歌会上的一首歌。这首歌是作家新井满从英语翻译而来,英语原文如下:I am a thousand windsAuthor Unknown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12、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Of quiet birds in circled flight.I am the soft stars that shine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10)日语译为:千風私墓前泣 私眠千風千風大空吹秋光畑 冬雪 朝鳥目覚夜星見守私墓前泣 私死千風千風大空吹千風千風 大空吹 大空吹(11)日译的特点是,不拘泥于英语原文,尽量追求日语民族风

13、格,尤其是歌词配曲歌唱的风格。试把日译转译为汉语:化为千缕风请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怎会长眠,已化为千缕风,化为千缕风,吹遍那广袤天空。秋收时节,我化为阳光,倾注在田野上。冬日里,我化为皑皑白雪,宝石般熠熠生辉。每天早晨,我化为金鸡,把您从酣睡中唤醒。每个夜晚,我化为星辰,呵护着您。请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怎会死,已化为千缕风,化为千缕风,吹遍那广袤天空。已化为千缕风,化为千缕风,吹遍那广袤天空。吹遍那广袤天空。 也许会有人批评日译太自由了点,但从“用”的异文化转换上来看,在吃透原文本体的基础上,把属于异文化的原文转化为适合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和歌形式,在内容上也按照春夏秋

14、冬的东方传统节气加以调整,并遵从东方万物有灵,万物皆神的传统信仰,让死者亲人般地同生者亲情对话。日译歌词中这一死者如生,魂灵相伴的东方尤其是依然在当代日本流行的传统信仰内容,是日译歌词获得成功的关键。加上优美的配曲和歌手美声调的演唱,这首歌成了日本近年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歌曲。著名宗教学者山折哲雄先生在点评日本传统乐剧睦月连理玉椿时指出:“顺便说一句,化为千缕风只所以风靡日本全国,同日本人的传统信仰有关。” (12)歌手秋川雅史在和译者新井满的对谈中说:“一位出生仅44天就早逝的婴儿的法会上,和尚引用诵读了化为千缕风的歌词。曾在飞机上邂逅相遇的这位婴儿的父母,事后告诉了我。” (13) 假如译者太

15、拘泥于英语原文的形势和内容,反而不会获得如此日本民族化形式和内容的感人性和共鸣力。结论是:“体”和“用”的关系,是翻译摹真原则和异国语言文化翻译转换为本国语言文化即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的本体和用体的关系问题。两者相互依存,异地转换,各有个性而并蒂生辉。注(1)丛书集成初编老子道德经(及其他一种),中华书局1985年第36页。(2) 王夫之著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37页。(3)译例1至6的日文原文引用,均出自電子版NIPPONIA Discovering Japan No.20,2002(4) 严圣禾日本修宪走向何方,光明日报2005年4月29日第9版。(5)基本六法、金園社平成(2003)年,第3頁。(6) 十三经注疏整理本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12页。(7)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影印版三家注史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35页。(8) (9) marga第七号佛教大学宗教部1987年7月10日发行。(10) (11)新井満(文)、佐竹美保(絵)絵本千風理論社、2004年、第48页(12)2007年1月30日,关西乐剧祭典协议会主办的“乐剧祭典特别公演睦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