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古奇才 苏东坡精选课件第1页,共63页。千古奇才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精选课件第2页,共63页。苏东坡,真才子、真性情!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通才。在诗歌、散文、词、赋、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是个雄视百代的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作家。 真才子精选课件第3页,共63页。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米芾、蔡襄、黄庭坚 共称“北宋四大家”在文艺理论中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2、精选课件第4页,共63页。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个人的努力(抄汉书、八面受敌读书法)良好的教育(父亲在学业上的督促、母亲在道德方面的引导)一点点运气(欧阳修的提拔奖掖,陈公弼的严格要求)精选课件第5页,共63页。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东坡轶闻 精选课件第6页,共63页。进京赶考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
3、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便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视为巧对。 精选课件第7页,共63页。赴宴吟诗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
4、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精选课件第8页,共63页。“尸骨”未寒 、东坡吃草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
5、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精选课件第9页,共63页。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旷达的一生自足的一生精选课件第10页,共63页。苏轼的生平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10361069)为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6、,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精选课件第11页,共63页。第二期(10691085)为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因为“乌台诗案”入狱,出狱以
7、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级人民武装部副部长)。精选课件第12页,共63页。第三期(10851093)为两次召还及复连外放时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精选课件第13页,共63页。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
8、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精选课件第14页,共63页。第四期(10931101)为远谪惠、儋时期。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9、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精选课件第15页,共63页。苏轼诗 苏轼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外任贬谪的过程,既经顺境,复历逆境,荣辱、祸福、穷达、得失兼于一身。 这种坎坷的人生际遇,“身行万里半天下”的丰富经历,使苏轼在诗歌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他一生于诗歌用力最勤,较之词和散文,诗歌题材更广阔,内容更丰富,风格更加多样化,是一代宋诗典范。精选课件第16页,共63页。 苏诗现存约2700余首,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时代风貌,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历程,同时也发展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集中代
10、表了宋诗的特点。精选课件第17页,共63页。从内容上看,苏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 反映现实的政治诗。2. 表现自我的抒怀诗。 3. 歌咏自然的景物诗 。4因物寓理的理趣诗 。5. 咏物题画诗。 精选课件第18页,共63页。赠刘景文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精选课件第19页,共63页。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 洗儿诗云: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构思新颖,想象奇幻,比喻新巧 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
11、复羸牛踏旧踪。 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 精选课件第20页,共63页。3. 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 4兼备各种体式,尤以七言诸体为妙。 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种特色,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其风格也有不同表现。 精选课件第21页,共63页。苏轼词刘辰翁曾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由五代至柳永,词为艳科,填词以协律为要,以婉约为宗,词附庸于音乐,是娱宾谴兴的工具。到了苏轼,词风突变,解放词体,开拓词境,提高了词的品格,使词摆脱了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苏轼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2、精选课件第22页,共63页。 沁园春(苏轼)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词的上阙借景写羁旅情怀:词人以写景入手,触景生情,联想到人生道路的艰辛。下阕词人联想到少年得志的往事,引出一番议论:“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当年的豪气在眼下现实社会中虽碰了壁,但词人仍宽慰自解,进退有据。对眼前的得失荣辱抱以豁达的人
13、生态度:用行舍藏。词句表达了词人被任用或被弃置取决于时运,奔走仕途或遁世隐身在我自己的超然的人生观。精选课件第23页,共63页。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写打猎观猎的场面,有席卷而来,呼啸而且去的场面和声势。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精选课件第24页,共63页。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和由慷慨报国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精选课件第25页,共63页。词人从这首词起,开始把词中历来妩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了有胆有识的英雄气。 慷慨豪迈
14、其阳刚之美与当时以红粉佳人、多情公子为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精选课件第26页,共63页。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逸旷达此词是古代最有深度的中秋词,抒发了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 精选课件第27页,共63页。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5、。精选课件第28页,共63页。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随遇而安的恬淡心情和悠悠然听江 的闲适姿态,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态度。 精选课件第29页,共63页。下片写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遐想。长恨此生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精选课件第30页,共63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中塑造了一个风韵潇洒、昂首尘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精选课件第31页,共63页。 豪放是一种创作风格,豪放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风格即人 作品风格是性
16、格的表现,是性格的窗口。精选课件第32页,共63页。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精选课件第33页,共63页。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精选课件第34页,共63页。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为英雄人物出场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气势恢宏,笔大如椽。精选课件第35页,共63页。苏轼对词的贡献: 第一,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
17、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艺术价值。一扫旧习,以清新的字句,豪迈的笔力和纵横的气象来写词,形成了与苏诗风格相似的词风。 精选课件第36页,共63页。苏轼对词的贡献: 第二,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境界。以前之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苏轼革新词体,使词从“花间”“尊前”走想广阔的社会人生。不仅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感旧、伤时论世、说理议政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凡可为诗
18、者皆可入词,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精选课件第37页,共63页。苏轼对词的贡献: 第三,在风格上,于柔媚婉约之外,另创恢宏雄迈的豪放词风,这在两宋词史上是一次重大转变,为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派开了先路唐五代以来,词以婉约为宗,风格单一。苏轼对弥漫词苑的浮艳柔媚之气极为不满,于柳永与婉约词派之外,另立一宗,成为宋代豪迈词派的卓越开创者,使宋词的艺术风格趋于多样化。 精选课件第38页,共63页。苏轼对词的贡献: 第四,在形式上,无论是词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还是语言、音律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增强了词这一新诗体的表现功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新风貌。 精选课件第39页,共63
19、页。苏轼散文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广泛吸取各家文章之艺术精粹,达到他自己所说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境界。苏文有政论、记事、小品笔记等类。精选课件第40页,共63页。苏轼散文的主要类型:1. 议论文在苏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又以政论和史论为主,其政论文多是针对现实而写,内容充实深刻,史论也大都是借古喻今,有较强的社会意义。代表作品有教战守策、留侯论等。他的议论文的特点是:第一,文笔纵横,放言高论,辞锋锐利,雄辩滔滔,具有浑浩流转、磅礴雄放的气
20、势。第二,立意新警,随机生发,敢于摆脱成见而自创新意,善于翻空出奇而又能自圆其说。第三,善于运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精选课件第41页,共63页。2. 记叙文在苏文中成就最高,最富有艺术独创性,主要包括山水亭台游记、人物传记和碑传文等,代表作品有石钟山记、喜雨亭记、方山子传等。其记叙文的特点是:第一,随物赋形,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立意构思皆匠心独运,布局谋篇能毫不雷同。第二,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情物态的精微神理,以爽利多彩的文笔进行艺术性的再现。第三,描写、叙述、抒情、议论错杂并用,旷观、达识、至理、深情和谐统一,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思致理趣。精选课件第42页,共6
21、3页。3. 小品文是苏文中独具风韵的妙品,包括书简、序跋、随笔等,艺术成就也很高,代表作品有记承天寺夜游、答秦太虚书等。这类作品的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随意挥洒,涉笔成趣,风神隽永,触处生春,舒卷自如,最能体现作者开阔旷达的胸襟和幽默洒脱的个性,也最能见出作者的真性情、真人格。 精选课件第43页,共63页。4文赋至苏轼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绝调”。他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讲究辞采,又融入了散文的灵活自然,更具有诗的情韵意境,情景兼备,哲思深邃,空灵奇幻,极富艺术魅力。 精选课件第44页,共63页。苏轼书法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22、“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精选课件第45页,共63页。从
23、艺术人生看苏轼的地位和影响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诗、宋文、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绘画也有极高的造诣。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他身上,也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 精选课件第46页,共63页。苏文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一直被后代文人奉为典范,其政论、史论成为后世科举士子摹拟的范文;其小品文,被明代的竟陵派、公安派视为学习的标本,直到清代的袁枚、郑燮的散文,仍可找出沿袭的线索。精选课件第47页,共63页。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有宋一
24、代的诗歌面貌;金代奉苏诗为楷模,产生了所谓的“苏诗运动”;苏诗还对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宗宋派有重要的启迪。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到清代的阳羡词派。 精选课件第48页,共63页。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即享有崇高的声誉,奖掖、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如“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他们在创作上各有建树,形成了北宋中期强大的文艺阵营,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精选课件第49页,共63页。苏轼以他的亲身实践为人们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的标准:一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5、(孟子)精选课件第50页,共63页。苏轼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开朗幽默的“坡仙”气质,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等,共同构筑成他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式,为后人景仰、倾慕,更为深刻地影响着封建士人的精神与心态。精选课件第51页,共63页。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精选课件第52页,共63页。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
26、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精选课件第53页,共63页。 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斥低劣小人”。 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倒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方方喜欢苏东坡 精选课件第54页,共63页。微笑着面对 苏东坡“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林语堂)微笑着面对,是一种人生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27、” 精选课件第55页,共63页。苏东坡的爱情生活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28、。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精选课件第56页,共63页。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共苦。最困难时,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资福,
29、并作蝶恋花纪事。词中“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都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精选课件第57页,共63页。苏轼的侍妾叫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苏轼最困顿时,他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王朝云却一直陪伴其左右。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业务合同
- 防护服采购合同
- 滑坡勘查合同
- 跟私人签合同
- 木门意向合同
- 银行消毒合同
- 网签欠款合同
- 陪同翻译合同
- 偷税保密合同
- 维修机械合同
- 2026年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课件 第9章 教师与学生
- 2025年食品安全管理员能力考核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二手车无事故合同
-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关注环境 分数加减法(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 2025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7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5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 2025年石台县辅警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中秋品牌营销攻略
- 电商行业2025年消费趋势与竞争策略洞察报告
- 专利设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