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场作文技巧孙成喜中考在即,不知作为语文试卷中重中之重的作文同学们复习得如何了。大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哟!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你的写作能力想有一个较大的进步恐怕已很难实现了。因为它与你长期的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以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都有密切关系,这些方面在短期内是很难有明显提中的。但如果你在原有的写作基础上,在临考之前和应试之时,在以下几方面多加注意,多下功夫,相信会为你的中考作文增光添彩,或者锦上添花! 一、根据自己擅长,准备作文材料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平时老师写作课上也强调这一点,但那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而处在中考前的材料积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
2、的有意识的材料储备。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分析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点:1、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而逐渐转向注重于人文思想的阐发。内容的范围偏重于人伦道德、生活感悟、心灵抒发等方面。比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等。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就有了目标和针对性。这时如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考作文的需求。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籍,还注意结合背诵名篇名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2、越来越淡化文
3、体限制,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体。这样在搜集材料时就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擅长于写议论文的同学,注意收集一些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并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一些名人故事,作为写议论文的事实材料,还要阅读一些典范的议论文,作为模板使用。擅长于写叙事类文章的同学,最好利用休息时间多读几本小小说选刊,学习别人精妙的构思,并在心中多存几个故事,到时自然会有妙用。擅长于写散文的同学,可利用休息时间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精品散文,注意其结构,注意其语言,注意其修辞,更要注意其主题的表达。在目前这段时间里,我建议大家不要贪多,最好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既节约时间,又确有收获。
4、中考作文淡化文体,我以为写叙事类文章较好。因为这种文章有曲折的故事,有真挚的情感,更可造波澜、设悬念。试想,还有比这更能打动阅卷老师的文章吗?有备无患,胸中有底,已经觅得“精米”的你,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不出好“饭”来? 二、借用各种技法,拟好作文题目有人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虽有些夸张,却有一定道理。还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最容易令人“一见钟情”。我认为文章题目也如同悬于篇首的一盏明灯,它可以统照全篇,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情趣。鲁迅先生对于文题是相当重视的。他的一部散文集最初题为旧事重提,而后来在再版时就改为朝花夕拾了。这两个标题比较起来,其中的优劣中下是不
5、言自明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是否读一篇不熟悉的文章,往往是由题目决定的。能否引起阅读欲望和兴趣,应该说和文题有密切关系。在中考中,从文章的题目可以看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那也就直接影响阅卷老师对你文章的整体评价。 文题自拟是近年来中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以往的中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或从提供的材料入手,直接拟出从XXX所想到的、从XXX谈起之类;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更有甚者,干脆就没有文题。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中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定,无题目的文章扣2分
6、,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有人作过试验: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8分以上。可见,拟题在中考作文中万万忽视不得! (一)遵循拟题的原则1、要形象生动、醒目引人,不要就事论事、平淡无奇。如:出于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戴、感激之情,想写一篇文章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如果题目是致老师,就显得平淡,题目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意义上。如果改为园丁的赞歌就给人形象生动之感。这个题目有唱的动态形象,又有园丁辛勤耕耘的意境,而且含有亲切感和强烈的赞美之情。 2、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不要平实浅显、一览无余。如:写同学间深厚友谊一类的文章,如果题目是友谊长存,
7、就显得平实浅显,落入俗套。如果改为天还是那么蓝,则含蓄隽永,意味悠长。用蓝天象征友谊的深厚纯洁,意义深远、意境开阔。 3、要新奇风趣,不要陈词旧调。如:想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阐明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成材的道理。如果题目是谈谈学习的重要性或努力才能成材,就显得陈旧不新。如果改为成龙与成虫,则风趣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二)拟题的技巧1、借“名”拟题法 名人、名物、名事、名言已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稳定的记忆,拟题时巧妙借用,就会勾起读者记忆的再现从而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增强文章吸引力。如: 巧借名人:我们班的“布什”与“萨达姆”、不要当阿斗、我家的爱迪生。巧借名物:老师赐我尚方宝剑、我心中的泰山、家
8、庭“安理会”。巧借名事:爸爸向我“负荆请罪”、败走麦城之后。巧借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人间诚信今犹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诚信满乾坤 。巧借名作:诚信无价、诚信飘流记。妙借术语:拍卖“诚信”,心灵的审判。2、行话移植法 巧妙移植不同领域的行话,能起到新颖活泼、妙趣横生之效。如: 移植政治军事术语:老师的“一国两制”、家庭内战。移植音乐、美术术语:爱的交响曲、写意人生。移植金融、交通术语:一个透支生命的人、当生命亮起红灯的时候。3、矛盾生疑法 题目中提出与日常生活相悖的命题,或借用意义相反相对的词语构成矛盾,进而引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如:陌生朋友、小偷闯大祸。4、词语妙用法 拟题时,
9、充分挖掘同形、同音词语的表现力,能收到似曾相识又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是打假还是假打、学会与会学、移山不如移家、希望工程大有希望。5、符号点缀法 恰当运用符号拟题也能收到醒目、形象之效。如:压力=动力、1+12。6、巧用修辞。如:诚信如水(明喻),十字路口(暗喻),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借代,其中“皇帝的新装”代指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事),一句话,一辈子(引用),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拟用),诚信何价?(设问), 拷问灵魂(拟人),真诚的“不懂”与不真诚的“懂”(对比),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对偶)。以上是些有形的招数,而我们真正在作文拟题时,应综合利用,切记“无招胜有招”。平时在阅读中也应该注意搜
10、集好的文题,以便从中受到启发和借鉴。只要在拟题上开动脑筋,广泛地联想联系,相信同学们在中考中一定会拟出新颖别致、不同凡响、能够表现出你的文学才华,并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为之一亮的文题来!三、精心设计打造,做好文章开头部分同学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怎样关系不大。所以,构思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开头”多下功夫。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是很大的。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很仔细。一般首先是看你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你的语言基础。虽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你的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
11、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这“开头”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你作文的评判。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相反更应该在这个地方狠下功夫! 古人作文之法的“凤头、猪肚、豹尾”,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猪肚、豹尾”指文章的主体和结尾部分,暂且不谈,先来谈谈“凤头”。“凤头”,指开头应该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1、不必要的释题,多此一举;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因此在中考应试
12、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病。开头的方法很多,大多的作文辅导材料都有介绍,考前应该多参考,多学习,多体悟。接触见识得多了,就可以灵活把握,随机而用。下面归纳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1、讲故事,引人入胜。如:“早上一进教室,便觉察到了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平是安静的屋里充斥着细小的议论声。每个人的头都埋得低低的,不安分的眼睛却并未盯着课本,而时不时地互相交换着什么意见。古老师面色凝重地站在讲台上,”(遗忘的角落)文章一下子进入故事,怎能不引起阅读的兴趣呢?2、引名句,起点中远。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
13、少人在付出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问世间情为何物)引用后紧接着精彩的导入,不能不使你继续往下读。3、作排比,造势磅礴。如:“这个世界的人孤独得不得了,许多人蓄意保持距离,却希望别人先行靠近;许多人预估是否能够收获,再酌量付出;许多人渴望被人理解,却又将沟通束之中阁;许多人想要被爱却又不肯主动去爱,仿佛爱已经成为不合时代的事”(沟通)排比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一下子让人感受到了你不俗的文字功底。4、巧设问,发人深思。如:“信念是什么?信念是夸父奔跑时天边的太阳,是雨夜归家路上的那盏忽明忽暗的灯光,是天文学家望远镜中的一颗小星也许在一些人的眼中它
14、是那么的遥远和微不足道,但于你我而言,它却可以是你我一生的追寻。”(信念人生的罗盘)用设问的形式,勾人深思,引人遐想。5、趣回环,别开生面。如:“曲曲小巷,小巷曲曲。老家便在那迂回的深巷中。”(破屋老家)使用回环的修辞手法,别开生面,怎不令人耳目一新。当然“文无定法”,“开头”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只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以最能发挥出个人才能,显示出个人才华,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兴趣为出发点,随文而悟,灵活运用即可。但考前应当多接触,多借鉴,多体味,多练习,否则纸上谈兵,难以实战。四、找准恰当地方,设置奇峰亮点一篇被人称道的诗文,并非字字玑珠、句句精华,它们之所以有阅读意义和文学价值是因为
15、它们都有自己的“亮点”所在,是因为诗文中偶尔有几颗“珍珠”在闪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宋祁的 玉楼春 一词会流传千古。 所以你的中考作文必须避免平庸平淡,应该用设置“亮点”的办法,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这样才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使其阅到此处不禁心头为之一震,甚而击节赞赏。有这样的效果,何愁不得中分? 以下几点同学们不妨试试:1、旁征博引,展露才华。 你如果平时注意了课外阅读,知识丰富一些,就可以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地旁征博引。如典故逸事、中外掌故、名人名言等。一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二来可以显示出你不同与众的才华。但这些材料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陈旧的。如果是平时所不太为人
16、知晓的,效果会更佳;更能显示出你知识面的宽广。所以考前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搜集和储备。 2、注重细节,以情感人。文贵有情,有情方能感染人。在构思谋篇时,就要注意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题材;在叙事时,特别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刻画。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细加琢磨,力求写得细腻传神,有感染力量。各位可以从朱自清的背影中对于父亲的描写受到启发。倘若文中的细节能拨动阅卷老师的心弦,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3、凡人哲语,画龙点睛。名人说出的话并非句句名言,凡人也未必说不出富有哲理意味或意义深刻的语言来。这样的语言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耐人咀嚼回味,进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这应
17、该是同学们可以考虑和设置的一个“亮点”。大家在应试作文中除了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外,也应该从自己所掌握的名人哲语中受到启发,根据提供的话题范围,化用或构思出一句或几句自己的凡人哲语来。或把它置于篇首作为题记,或在文中关键处作为凝练精辟的议论。这样,无疑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辉映全篇的作用,其效果就不言自明了。 五、保持头脑清醒,结尾不落俗套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明代许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同学们可不要放过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让文章的结尾显示出你不凡写作的功底。 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
18、以下之忌: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画蛇添足。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要达到这些效果,以下方法应该有效:1、含蓄蕴藉,启人心智;2、首尾呼应,整合一体;3、吟诗作结,涵义隽永;4、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六、书写认真准确,文面整洁美观书写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功,它最直观地展示你的语文功底。中考作文的书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定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如果书写极不认真,字迹潦草,且错别字连篇,怎能让人相信此文会是一片好作文呢?你的字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工整,并尽量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完后一定要自己默读一遍,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是多余的文字,并重点检查是否有错别字。不一定人人都漂亮,但可以人人都整洁、大方、得体。文章也是一样,讲究文面是非常关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