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李吉林文集》_第1页
品《李吉林文集》_第2页
品《李吉林文集》_第3页
品《李吉林文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识作者:李吉林,1938年5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6年至今,一直任教于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她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当选为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主席团成员),荣获首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三次)、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的“繁琐、抽象、低效”的弊端,心中万分焦虑,积极探索“生动形象、低负高效”的新语文教学,在1978年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古代文论“

2、意境说”,学习哲学、心理学、美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积极进行实验。历经十年终于创立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具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巧妙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始终关注着儿童,她发现情境不仅对儿童的语言认知起着积极的作用,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非智能因素的发展。而且对儿童其他智能,诸如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交往智能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情境教学的功能决定了它应该属于整个小学教育。于是,她大胆提出“情境教育”,实验进入更

3、为宏观的新范畴,从语文教学向各科、向各育拓展,从一个实验班发展到整个学校各科各育联动。而今历经28年,她对“情境教育”的研究仍在继续,她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情境教育”是教育部(国家教委)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曾连获全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后出版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诗篇等8部专著。走近作品: 李吉林文集汇集李吉林老师几十年来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改

4、革实践,记录情景教育探索与改革历程,全面阐释情境教育理论以及操作体系的一本书。它除了讲述系统的情境理论外,收入了大量的生动、鲜活的案例、经验,以及反映李吉林老师点滴心得,满含深情书写的散文随笔。李吉林文集由专著、经验、论文、案例四部分组成,共八卷: 卷一 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 (专著) 卷二 与青年教师的谈话 (专著) 卷三 情景教育三部曲 (专著) 卷四 美智趣的教学情境 (经验) 卷五 儿童知识社会的和谐建构 (论文) 卷六 春姑娘的大柳筐 (案例) 卷七 我们去寻找美 (案例) 卷八 我是播种者 (散文随笔)三、 关于李老师的情境教学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运用情境进行片

5、段语言训练,第二阶段是带入情境提供作文素材,第三阶段是创设情景进行阅读教学。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摸索,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认识,通过反思,她发现每个阶段都包含着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要素。这时,她顿觉: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于是,她又概括出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第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必然会勤奋,会产生毅力,最终达到忘我。有一种说法“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培养孩子从小爱学习的兴趣,将使他们终身受用。李老师在教二年级的时候班上转了一个孩子,留过两次级。在他进这个班之前,李老师是这样对大家说的:明天来我们班的王

6、许成比我们大两岁,他来到我们二班就是我们的大哥哥,不许叫他留级生。此后,上课的时候李老师只要看到王许成举手就喊他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好好表扬。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我们也做过,可是我们常常不能坚持,半途而废。但李老师硬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王许成的作文在毕业时达到了优秀。我想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也许可以再次给我们一点信心。第二、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在观察前,我们要先选取鲜明的感知目标,安排好观察的顺序,设计好启发性的导语。这里面有很多例子,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老师怎样费劲心思带领孩子观察他们的校长。在这里,我就不再展开来说。第三、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这里面她讲了“词”在

7、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在词的理解和运用中可以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还讲了如何引导运用修辞手法,以丰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以及进行篇章训练,发展思维的逻辑行,在想象作业中,发展思维的创造性。第四、以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薄情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所谓“情动而辞发”,语文既负载情感,同时只有在儿童情感跃动之时,才能进行语文操作。情感教育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互为因果:情促语,语酿情。如朗读教学不激发情感,朗读不出韵味;而朗读的绘声绘色,入情传神,又能进一步冶人情怀。情感在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是手段,也是育人的目的所在。通过情感,我们可以丰

8、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那个世界是美的,是灵动的,是人文的,是宽阔的。李老师对它成功的因素概括为三点:以形生情、以情激情,以辞表情。第五、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首先我们要突出体会语感的训练。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抓住语感便抓住了语言最本质的东西。李老师桂林山水一课的实录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感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看。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无论什么工具,要掌握就得靠运用。通过运用由生疏到熟练,教师再精湛的讲解也是无法替代的。因为语言文字本身的应用就带有鲜明的整体性。要说、要写、要听、不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而是整体的,整篇的。因此,李老师又强调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第三,注意结合感知为媒介的训练。这里就有一个“源”的问题,感知的对象即学生思维的对象,是语言的材料。儿童的悟性是通过感觉实现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在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