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_第1页
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_第2页
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_第3页
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_第4页
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疗信息平台资源规划及数据库设计方案 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729453 1、 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原则建设原则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应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把握重点,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为避免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现象,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需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通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的统筹指导建设,集约管理,节约投资。同时,遵循“自下而上”的项目操作原则,立足现行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打好基础,确立方向,稳步推

2、进,均衡发展,实现项目落地,并为下一步制度完善、管理提升留有空间。(二)需求导向、务求实效以医保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作为原始需求驱动,进行医保基础平台的规划建设。再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数据资源与数据资源服务能力,进一步进行医保大数据分析挖掘等高级应用,完善与丰富贴近实战的大数据应用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尽快体现出阶段性效果。(三)统一协同,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就必须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作为基础支撑。标准与规范应向上符合国家的标准与规范,向下规范医保行业业务范围内大数据建设与应用。遵循统一的标准,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权限的不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级医保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既能保

3、障数据同步,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四)整合共享,协作高效突破区域、部门之间的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充分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和智能终端获取的信息资源,通过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化协同共享,增强医疗保障的效率和决策能力,同时有效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提升医保资源的利用效率。(五)统一标准,开放接口通过明确和开放医疗信息平台的接口与标准,为后期其他相关行业的数据接入提供标准接口,最大限度地实现医保与政府、职能部门、医院、企业、百姓的信息对接。建设策略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应结合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职能划分、业务重构,发挥中央统筹管理效能,并为地方立足实践拓展服务功能

4、留有空间;最终以“弱干预经办、强共享协同”的策略,实现“搭平台、强标准、重应用、严考核”的效果。主要坚持以下建设策略:(1)坚持集约化建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构建“大平台、大系统、大服务”的要求,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责框架内,以打破信息系统碎片化,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为出发点,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等,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建设。软件开发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并为地方立足实际拓展功能留有空间,硬件购置则由国家局和地方局分级

5、安排。(2)坚持标准化建设。在国家医疗保障局职责框架内,建设基础性、基准性、全国性业务系统,支撑国家医保业务标准化制定与有效执行。如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等。建设目标与内容建设目标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面向医疗保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全国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本项目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一业务标准、打造基础平台、做好数据汇集、强化协同共享,依托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及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不断提高国家医保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6、,支撑消解新常态下我国医疗保障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医疗保障精准扶贫,积极推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助力提高医改整体效能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信息化支撑。针对医疗保障全民覆盖、需求刚性、主体多元、业务复杂、发展不均衡及在线化服务要求高、专业化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将致力于消除医疗保障信息化领域数据鸿沟、信息孤岛、技术壁垒、应用烟囱、部门藩篱等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注重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数据汇聚、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平台建设及能力输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后将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

7、效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地方医保部门规范、高效、科学履职,使信息化能在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基金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建成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逐步构建起全国医保便捷可及“大服务”、规范高效“大经办”、智能精准“大治理”、融合共享“大协作”、在线可用“大数据”、安全可靠“大支撑”信息化支撑体系,到2020年,通过本项目建设,拟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建设国家医保基础信息库和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支撑对全国医疗保障服务对象、医药机构、医保三目及支付标准、重点医疗服务资源等信息实施统一信息

8、管理。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覆盖全国95%医疗保障服务对象,覆盖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口。确保全国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完整、准确、鲜活、可用,夯实医疗保障信息化全国统建和全域联动基础,支撑推进全国医疗保障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2)建设国家医保业务基础系统,采用“弱化干预经办、强化共享协同”的策略,采集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经办管理与经办服务信息,数据采集周期从1月缩短到1周,关键数据采集时限从1月缩短到1天,确保采集信息完整、准确、规范、可用,为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的业务工作提供可靠信息化支撑环境,促进全国医保业务标准化、一体化及全域通办。(3)建设

9、国家医保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支付方式管理系统,支撑实现对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的全国统一信息管理,掌握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的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信息,支持对全国90%以上药品价格信息实施采集、监测及信息发布。(4)建设国家医保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建立依托全国医保大数据的医保信用评价与信息披露机制,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掌握全国90%以上公立医院医保信用信息,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对90%以上定点医药机构实施信用监管和分级服务。(5)建设国家医保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国家级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应用支持,对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实施

10、统一信息监测,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各地医保部门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工作。(6)建设国家医保公共服务系统,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统一入口,支撑构建面向全国的医保公共服务数据资源池、服务枢纽站、信息发布台。为跨省医保信息查询、资讯发布、证照流转、资格核验、异地就医服务备案等提供应用支持,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依法政务公开事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办事指南等)网上公开率达100%。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近400个市级医保部门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业务标准开展公共服务体系构建。(7)升级改造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支持将更多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纳入跨省异地就医服务定点范围,支

11、撑为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提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为门诊、门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支撑环境,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大幅度提升,全国100%三级以上定点医院接入该平台,确保100%全国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结算信息及备案情况网上可查询。(8)建设国家医保智能监管系统,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依托全国医保大数据开展医保智能监管工作。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规范采集定点医疗机构的进销存、病案首页、电子病历及医保结算、费用明细信息,构建智能化医保监控能力体系。支撑建立全国范围内医保稽核管理机制,为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全国各地医保部门之间的疑点问题发现、重大问题督办、全域联

12、动监管提供大数据监控支撑环境。支撑建立与国家卫健委的医药机构及从业人员资格甄别机制,掌握全国90%以上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信息。(9)建设国家医保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医保基金监管和审计监管应用支持,对全国90%以上医保基金运行信息实施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标准化基金运行和审计监管工作。(10)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动态化掌握全国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情况,包括全国医疗保障目标达成、政策执行、资源配置、基金收支、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及招

13、标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初步形成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宏观决策分析大数据能力体系,包括评价、风控、测算、精算、预测、预警、模拟等方面。支持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全国90%以上地区医保制度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向全国90%以上省级医保部门输出开展宏观决策分析工作的大数据能力。(11)建设内部控制系统,支撑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现面向国家医疗保障局全业务、全岗位、全人员业务风险防控。(12)建设内部统一门户系统,为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提供信息系统的统一登录入口、内部工作台和邮件服务,便于国家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便捷、畅达开展日常工作。(13)建立国家医疗保障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14、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共享交换国家人口库、国家法人库、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指标、医药服务资源、医保税务征收、扶贫工作、残疾人保障等数据。对应建立面向全国的医保服务对象身份、业务状态、待遇享受资格核查比对机制,支持实现医疗保障全民覆盖、应保尽保,同时有效控制基本医保的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问题。(14)建立支持国家级层面的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数据共享、信息聚合、资源调度、业务协同信息支撑环境。支撑国家医疗保障局规范指导全国3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

15、三医联动”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15)建设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支撑云平台,基本形成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基础支撑能力,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备份、安全、标准、运维、灾备及应用支撑。实现医疗保障交互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1,查询类业务平均响应时间2,交易接口类单条记录交易接口平均响应时间1,多条记录(100条)交易接口平均响应时间3,为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化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渠道融合、能力聚合、服务开放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环境。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依托于国家医疗保障局政务目标,通过搭建基础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统一采集全国32个省级医保局的经办业务数据,构建医保信息化的基础。同时,完成

16、相关技术、业务标准规范的建设,满足系统全生命周期内的标准规范要求。本次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内容:(1)标准规范建设建设国家医保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应用建设标准、应用支撑平台标准、外部数据交换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项目管理标准、医保业务类标准、定点医药机构及人员标准、医疗保险机构及经办人员标准、电子病历类标准、设施管理规范、运维管理规范共13个标准,为医保业务互连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坚实的基础。(2)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完整的支撑体系框架,基于通用服务组件提高系统互连互通互操作和信息共享的能力,为本项目进行系统开发、集成、部署、运行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17、3)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国家医疗保障局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及业务需求升级改造1个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新建内部统一门户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医保业务基础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系统、支付方式管理系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系统、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监测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共13个应用系统。(4)基础设施建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以租代建方式建设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中心,通过租用数据中心服务商物理机柜的方式进行软硬件部署,实现业务系统应用级容灾;建设监控中心,作为医保局信息化系统日常统一监控和运维场所。硬件方面新增X86

18、服务器、阵列、虚拟带库、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系统软件方面主要新增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等。(5)运维安全体系建设搭建运维管理体系,建设云管理平台、运维监控平台实现对云资源的运营和所有IT资源的运维监控,针对运维组织、运维管理制度以及运维考核指标制定管理体系;基于国家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第三级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夯实网络安全基础防护工作,形成整体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和运营体系。项目建设方案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信息资源构成医疗保障领域信息资源按照核心属性、结构层次及内在联系划分为五类,即基础信息资源、业务服务信息资源、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注:交换信息资源主

19、要是为信息交换目的产生的各种临时信息资源,因此不进行归类)。其中,规范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是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资源的基础和核心,必须保证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唯一性及鲜活性,为医疗保障各领域、各地区、各系统提供权威性、基准性、基础性的基础信息,确保“一人一数”、“一数一源”,为跨地区、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是指标识人员、单位、标准等基本属性和基本状态,在业务办理中保持相对稳定的信息资源。以下信息资源根据根据政府数据敏感程度,将医保数据进行等级划分,非敏感数据为公开数据,涉及用户隐私数据为内部数据。基础信息资源具有稳定、基础、公用的管理属

20、性,从医疗保障业务信息中剥离进行独立管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信息的统一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具体包括人员基础信息、用人单位基础信息、医保标准基础信息等。基础信息资源主体分布在各级数据中心生产区,同时在其他区域有冗余,以支持相关工作开展。1.人员基础信息:即所有服务对象(自然人)的基础信息。具体有人员的唯一标识信息(人员ID)、人员自然属性信息(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姓名、民族、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户籍所在地等)、人员其他证件信息、人员生存状态变更信息、人员扩展信息(包括优抚对象信息、伤残军人信息、社会救助对象信息、贫困人员信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残疾人鉴定级别等)。2.单位

21、基础信息:即所有用人单位、参保单位的基础信息。具体有单位的唯一标识信息(单位ID)、单位的基本属性信息(单位证件类型、单位证件号码、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类型、经济类型、所属行业)、单位其他证件信息(社会信用证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等)、单位人员工资特征信息(包括单位的工资总额、单位人员、人均平均工资等信息)。3.医保标准基础信息:包括药品分类与代码、疾病与诊断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医用耗材分类代码、诊疗项目分类代码等医保标准信息。医疗保障基础信息资源做为全国医保业务开展的基础公共信息,需要保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唯一性。对于人员、单位信息,通常情况下,地方在进行基础信息类资源维护(

22、增删改操作)时,需要先查询国家级基础信息资源库,然后再更新本地基础信息资源库(应用系统逻辑实现,对业务操作人员透明),更新后的信息将同步到国家级信息库。医保标准基础信息由国家统一维护,同步到地方。医疗保障基础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如下:基础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1基础信息资源部署层级数据分级中央地方公开数据内部数据人员基础信息单位基础信息医保标准基础信息业务服务信息资源业务服务信息资源是指在医疗保障各类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支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各项业务办理和对外服务的信息资源。业务信息资源具有原始性的特点,其主体分布在各

23、级数据中心生产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业务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如下:业务服务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2业务服务信息资源部署层级数据分级中央省级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参保关系信息单位医疗保障参保关系信息个人医疗保障参保关系信息医疗保障关系转移信息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信息单位参保费率参数信息征缴信息城乡居民征缴信息参保单位征缴信息参保单位实缴信息参保单位人员缴费明细信息参保人员实收明细信息定点协议机构管理信息医药机构协议审核信息定点医药机构信息定点医药机构标准匹配信息定点医疗机构科室信息定点医药机构执业人员信息定点医药机构考核信息医保医师

24、考核信息医保目录和待遇标准信息医保目录信息门慢门特对应标准信息医保业务险种信息疾病与诊断信息照护待遇信息个人待遇审核信息特检特药待遇审核信息门慢门特审核信息门诊申请、变更协议机构审核信息急诊审核审核信息外伤审核审核信息家庭病床审核信息家庭医生签约审核信息按病种付费信息备案审核信息生育待遇备案审核信息长期照护待遇审核审核信息失能评估申请的受理与审核审核信息失能评估的鉴定审核信息失能照护方式审核信息个人待遇核定结算信息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信息(含门诊和住院实时结算信息,含药械追溯信息)住院登记信息医疗费用零星报销核定信息生育津贴和一次性营费的核定信息长期照护险个人待遇的核定信息个人账户支出信息异地就医

25、信息异地就医人员备案信息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信息异地就医费用审核信息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异地就医联网清算信息异地就医业务运行监测和协同管理信息非即时结算信息医保基金支付结算信息统筹区基金账户信息基金账户资金明细信息协议机构医保基金结算信息协议机构基金支付方式参数信息协议机构医保基金支付对账信息定点医药机构支付月结算信息定点医药机构支付年结算信息基金财务支付信息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实收实支信息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凭证信息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报表信息药品耗材招标配送一体化信息药械编码标准库药械生产、配送、采购机构信息药械生产、配送、采购机构资质信息投标管理信息价格管理信息竞价管理信息结算管理信息配送管理信息(含药械追

26、溯信息)区域管理信息电子票据信息监督管理信息业务管理信息资源业务管理信息是在业务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服务于业务管理目的。对于业务管理活动需要反映到业务经办过程中、并要影响业务经办时业务处理逻辑的数据信息,需要将参数控制信息写回到业务服务系统。业务管理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3管理信息资源部署层级数据分级中央省级公开数据内部数据信用评价管理信用评价规则信息信用评价源信息信用档案信息定点医药机构信用评价信息医保医师信用评价信息参保人信用评价信息药械生产和配送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审核监管处罚信息审核扣款信息个人违规封锁信息医疗服务

27、项目价格管理信息申请受理信息成本测算信息价格评审信息评审专家信息价格生成信息价格公布信息医药机构监管信息规则库信息审核监控信息医药机构考核指标信息医疗服务监测指标信息现场稽核信息进销存信息核心业务共享数据接口对接信息内部统一门户信息医保业务区划信息(包括行政区划信息和统筹区信息)内部机构信息内部机构用户信息内部机构用户角色权限信息系统信息表系统与内部机构用户关联表用户认证信息表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决策分析信息资源包含医疗保障领域生产区、交换区的所有信息,通过对原始的业务信息资源抽取、分类、统计、汇总等加工形成的不同主题的集合性数据信息,为某一领域的分析挖掘或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例如医保基

28、金运行分析和内部审计信息、智能监控审核信息、业务廉政风险监控信息等,这些信息都被组织进不同的分析域主题。决策分析资源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4决策分析信息资源部署层级数据分级中央省级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基金运行及审计管理分析主题核心业务共享数据接口对接信息基金运行分析指标信息基金运行预测模型信息基金预算指标信息基金预算模型信息基金审计指标信息基金支付方式影响分析信息审计主题归集信息宏观决策与统计分析主题业务主题多维数据信息核心业务共享数据接口对接信息业务主题归集信息业务廉政风险控制分析主题各系统用户信息业务经办统计信息系统对接数据归集

29、系统运行监控数据智能监管分析主题(对参保人、医疗服务机构、医药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分析)医药机构监管模型信息医药机构监管指标信息医药机构监管规则信息参保人骗保行为模型信息参保人骗保行为分析规则信息决策分析信息资源(指标体系)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5指标体系信息信息部署数据分级中央省级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医疗保险业务风控指标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指标医保保险基金预警指标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指标医疗保险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医疗保险联网监测指标医疗保险宏观决策指标医保保险信用评价指标定点医药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是指在互联网渠道开放的

30、、方便医疗保障业务办理的信息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充分利用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服务目标。公共信息服务数据大多来自基础信息资源、业务经办资源,公共信息服务资源主要是参保人在公共信息服务渠道上登记注册信息、开通服务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和移动支付信息等。医保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如下:公共信息资源部署层级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6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部署层级数据分级中央省级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公共服务信息资源登记注册信息开通服务信息实名认证信息移动支付信息基层服务信息社会监督信息信访服务信息法规政策

31、知识库信息电子处方外配信息网上挂号信息业务经办网上受理信息 业务经办网上查询信息 公共服务运行监测信息信息整合与数据迁移基础信息资源、业务服务信息资源的初始数据需要采用批量移植方式从各省导入到国家级平台中。各省应先将下辖各地市的医保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规范采集到省级平台,然后再通过批量导入的方式从省级平台移植到国家平台。在批量移植过程中,国家级平台将综合人社部、卫健委、民政部、公安部等部委数据进行比对,对于发现存在问题的数据反馈给各省进行整改后再进行移植。对于移植确认后的数据,将导入到大数据平台做为决策分析的基础数据。业务管理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随着业务的开展逐步积累产生数据。为推进医疗保障

32、信息平台各项业务领域之间、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一是要实现全民医疗保障业务全过程、全周期信息的采集和电子化,特别是基础信息统一采集。二是要实现全民医疗保障各类业务系统内部的数据整理,核对各系统间的业务状态是否一致,补齐补记补实,提高数据质量。三是要实现原分散系统、分散数据的整合,合理设计数据结构,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四是要将数据进一步有由地方向中央数据中心集中,实现数据向上迁移。全民医疗保障信息整合与数据迁移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7阶段层级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整合数据迁移中央无无1.比对、整合各省的基础信息数据,形成全

33、国全集基础信息数据。2.基于全集基础信息数据,整合国家级各类业务领域数据,形成国家级全集业务数据。1将改建系统或扩建系统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地方(省)无无1.比对、整合本省辖区内各地市的基础信息数据,形成本省全集基础信息数据。2.基于本省全集基础信息数据,形成本省全集的各业务领域业务数据。1.将本省全集的基础数据与部基础信息库实现同步。2.建立国家级系统与省级系统的数据交换机制。3.将扩建或改建信息系统的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地方(市)通过自主采集、协同采集、办事采集、共享采集等方式,对个人基础信息、单位基础信息、医保电子凭证基础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姓名、医疗保障号码、出生日期等结构化数据

34、采集,及指纹、照片、档案等非结构化数据采集。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核实比对,校验数据的合规性。2.比对基础信息,进行唯一性核查。3基于唯一性基础数据,检查各领域业务状态信息的数据一致性。4.将各领域存在问题数据下发业务窗口或单位、个人,进行补漏、补遗、补误,重新确认或采集。1对经过整理后数据进行归集,形成全市的唯一基础数据全集。2。基于基础数据归集,形成各领域业务数据的全集。3.根据各领域业务逻辑关系进行业务数据的合规性核查。4.对问题返给业务窗口进行确认或处理。1.将全市的基础数据向省级归集。2对确定为省级大集中模式的业务系统,将原来地市级集中的数据向省级迁移3.将扩建或改建信息系统的数据迁移到

35、新系统中。信息采集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进一步丰富信息采集手段,畅通信息采集渠道。通过自主采集、协同采集、办事采集、共享采集四种信息采集方式,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鲜活度及可用度。自主采集是面向参保人员、用人单位等服务对象,职业培训机构、定点医药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终端等渠道,采集全民医疗保障相关的信息。协同采集是通过加强与公安、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采集支撑与相关部门业务协同的信息。办事采集是各级经办服务机构和基层服务单位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采集面向业务全过程和面向对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采集是通过与人口库、法人单位库的对接,夯实人员基础信息和法人单

36、位基础信息,为构建统一、规范的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奠定基础。个人基础信息采集人员基础信息指标识人员基本属性和基本状态的信息,在业务办理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在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中,人员基础信息主要通过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发卡信息采集的渠道获取。具体方式有三个:(1)对参保申请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录入,采集个人基本信息;(2)或对全民医疗保障各类业务系统的人员基础资料及其他信息通过批量导入方式获取数据;(3)或与人口库先行获取批量数据,反向在业务环节中进行核实。人员基础信息是各项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必须保证其准确和完整,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比对、整合,保证其完整和准确。为此,需要将个人基本数据与国家人口库相关数据

37、进行比对。具体做法是:数据采集完成后,将个人基础信息通过纵向应用支撑平台交换到国家级,再通过外部数据交换平台与国家人口库进行逐一比对,并将比对结果通过纵向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回传。对于比对一致的确认为正确信息;比对不一致的,打印采集表反馈给个人进行确认,需要修改的信息持相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进行核实修改。单位基础信息采集单位基础信息指标识用人单位基本属性和基本状态的信息,在业务办理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在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中,单位基础信息采集的具体方式有三个:(1)对用人单位、参保单位申请进行信息登记录入,采集单位基本信息;(2)对全民医疗保障各类业务系统的单位基础资料及其他信息通过批量导入方式获取数

38、据;(3)或与法人库先行获取批量数据,反向在业务环节中进行核实。为保证单位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将单位基本数据与国家法人库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具体做法是:数据采集完成后,将单位基础信息通过纵向应用支撑平台交换到国家级,再通过外部数据交换平台与国家法人库进行逐一比对,并将比对结果通过纵向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回传。对于比对一致的确认为正确信息;比对不一致的,打印采集表反馈给用人单位进行确认,需要修改的信息持相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进行核实修改。档案电子化将纸质文书档案通过专业扫描加工转化为电子目录数据和电子图像数据;实物档案全部通过拍照的形式生成照片、数码照片或底片,再进行扫描加工转化为电子数据;音像档案全

39、部通过专业的录音、录像设备转化成电子数据,进而进行档案的影像化加工,从而实现档案的影像化管理。对非结构化档案数据,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符合标准规范的档案信息。数据整理数据核实个人基础数据一般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医疗保障号码、民族和出生日期,这些数据一般是不变化的。每个参保对象的业务办理和待遇享受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因此必须保证基础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就目前来说,个人基础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权威数据在公安部门。将业务部门个人基本数据与公安权威部门数据进行比对是解决基础信息准确性的可靠做法。具体做法:业务单位个人基础信息与公安基础信息进行逐一比对,比对一致确认为正确信息;比

40、对不一致信息,打印采集表通过业务部门反馈给个人进行确认,需要修改的信息要求相关部门出具有效证明,相应单位进行核实修改。单位基础数据主要有单位名称、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等。单位基础数据的权威部门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完善和核对单位基础信息的可靠做法是将业务部门的单位基础数据与权威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比对一致确认为正确信息;比对不一致信息,打印采集表通过业务部门反馈给单位进行确认,权威部门出具有效证明,相应单位进行核实修改。将核对过程中的数据分为3类:(1)自动核对无错误,自动完成,编制自动核对程序完成这一过程;(2)自动核对后有问题的,可以通过人工辅助完成核对的(半自动),编制辅助核对程序以帮

41、助快速完成人工辅助核对;(3)需要完全人工核对的,对这一部分数据将打印数据核对表交由人工完成。数据补录数据补录主要是对于一些全民医疗保障指标体系所要求的以及新系统中需要扩充的业务数据,并且这些业务数据原系统没有收录,这些数据多数是非电子格式或非结构数据,或者原系统中已收录但数据结构和格式与新系统相差太大,而无法通过数据整理工具整合,则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人工补录或通过工具软件转换补录到新系统中。数据补录工作在本项目的数据整理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独立的工作任务,需要有人工或数据补录软件支持本项工作的完成,必须将其放在同软件的设计、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数据校验数据校验就是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用一

42、种指定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计算出的一个校验值。接收方用同样的算法计算一次校验值,如果数据提供的校验值一样,就说明数据是完整的。非空处理:对于应该非空但实际为空的记录制定处理规则。取值约束处理:对于有取值范围约束的字段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将转换后的数据取值规范到该范围内。主键处理:重新对库表的主键进行编号。填写外键:每个数据库或多或少存在外键,外键越多,标明与其它库关联越多,这样的库应后处理;反之,外键越少的库应该先处理。唯一键处理:对要求唯一的数据项(主键、唯一键)进行唯一检测,并对检测出的不唯一的记录,制定处理规则。附加分散处理:对某些表中的某些字段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即将不合规范的数据替换成规范

43、的数据,几个表之间的关联处理,以及一些特殊处理等。数据一致性处理:对于有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查,制定处理规则。数据下发整合比对完成后,需要下发的数据包括:转换错误数据;校验错误数据;比对可疑数据;业务系统和卡的对照表。下发的数据经过数据比对整合系统设定下发规则,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下发到业务系统前置机。下发数据至业务系统前置机系统后,后续业务系统的更新修改由业务系统进行异步处理。数据整合数据汇集数据核对采用数据分级过滤的方式,数据分级过滤就是把数据按照不同的数据级别进行分类整理进入不同的中间数据库中。数据分为三个级别:废弃数据、待调整数据、可转换数据。废弃数据就是该部分数据的存在对系统资

44、源造成浪费的数据,并且会影响以后系统的运行,比如重复的个人基本信息、重复的账户信息、重复缴费信息。待调整数据就是该部分数据严重影响新系统的运行,必须进行人工调整后,方可进行数据转换。可转换数据就是该部分数据不需做任何处理,基本满足数据转换的要求或者是该部分数据新系统建议调整,但是不影响系统的运行,可以等新系统运行后再调整,这样可以为数据转换工作节省很多时间。数据转换按照数据指标规范,对业务系统数据进行转换,包含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格式进行统一转换,并且对代码类型数据按照统一的指标代码标准进行转换。数据整合策略1、数据过滤为减少由于数据资源整合时限制条件过于苛刻造成的数据大量过滤,保证新系统

45、能够正常运行,减少新系统运行后大量补录数据的麻烦,在数据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过滤的数据放宽条件,但是需要对错误数据区分错误级别进行标示,有利于新系统运行后操作人员修改错误的数据。对于有些数据,不影响新系统业务的正常运行,但是建议补填的,不需要在数据资源整合前进行纠正,只是在数据资源整合时加上相应的错误标志进行标识,等新系统运行后,在新系统中进行调整;对于有些数据,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则必须在转换前进行处理。2、数据照搬在数据资源整合过程中,对原系统的数据,原则上不要做修改或拆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原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以适合新系统的需要。3、新旧系统对照由于数据资源整合牵涉的

46、业务比较复杂,需要转换的系统较多,因此在数据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了及时清楚数据的错误来源,所以必须建立新旧系统的对应关系,便于尽快查找错误或者是对数据转换中的转换错误进行及时纠正。数据迁移数据迁移涉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以及每个医疗保障服务对象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以及政策法规数据等,数据涉及面广、数据来源复杂。如何保证数据迁移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特别是保障对象(人员和单位)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但是数据转换工作的重点,也是数据转换工作的难点。数据整合范围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将由地方向中央数据集中,数据中心意义重大。数据迁移主要涉及基础信息迁移和经办业务信息迁移两

47、大部分内容:基础信息迁移范围有两部分,一是现存于社保系统中的医疗保障领域基础信息(参保人信息、参保单位信息、医疗机构信息等)向中央级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迁移;二是现存于各地市自行开发的医保经办系统中存在的医疗保障领域基础信息向省级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和中央级医疗保障基础信息库迁移;经办业务信息库迁移范围也包含两部分,一是现存于各地市自行开发的医保经办系统中的经办业务数据类数据向中央经办核心业务库迁移;二是根据各省推进医保领域信息系统省域集中的工作进度,完成各地市医保经办系统向省域统建的医保经办业务系统数据迁移。数据整合流程1详细说明待迁移的数据源,包括数据的存放方式、数据量、数据的时间跨度;2旧系

48、统数据字典整理;3旧系统数据质量分析;4新旧系统代码表的差异分析;5制定无法映射字段的处理方法;6新旧系统数据结构的差异分析;7建立新旧系统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绘制映射表;8编写数据转换的测试计划和校验计划;9识别迁移的内容(包括具体的业务内容及时间段的数据),评估各种迁移数据的记录数所用的存储空间;10编制数据分析报告;11对旧系统数据的清理与整理;12制定数据转换的详细实施步骤;13准备数据迁移环境;14测试数据迁移涉及的技术;15实施数据迁移;16数据迁移后的校验;17数据迁移方案的再设计和处理性能优化。模拟数据迁移通过多次模拟数据迁移,校验数据转换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掌握迁移一次的周期,

49、为以后的正式迁移做好风险估计,提高正式转换的准确性、安全性。模拟数据迁移次数越多,数据迁移的质量会越高,由于一次模拟数据转换比较耗时,因此进行过多的次数也会降低数据迁移的效率,因此一定要使每一次的数据迁移的效果达到最好。为了使每次模拟数据迁移的效果达到最好,在模拟迁移后,校验出来的问题,通过修改数据转换脚本,同时给数据打补丁,直到本次转换检查出来的问题修改结束。运行数据迁移在多次模拟数据迁移后,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都已经可靠,数据迁移就符合了系统试运行条件,在其他试运行条件都符合要求后,系统开始试运行,首先则必须做新老系统的切换,进行最后的正式数据迁移。试运行数据迁移涉及到用户停办业务系统

50、,以及停办业务系统需要多长时间。因此务必沟通确认好停系统的时点和停多长时间。停系统务必在一个业务周期结束后进行,不能在业务周期之间进行,而且要保证各个系统的业务周期一致,这样数据的状态才能保持一致。检查试运行正式迁移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内存、表空间、磁盘空间等等。数据正式迁移步骤和试运行数据迁移基本一致。确定数据采集时点,确定负责人数据备份工作时点,确定负责人确定数据转换、校验时点,确定负责人正式进行数据迁移做好数据迁移后的验证工作,包括明细验证和总数验证。迁移保障措施数据在整个转换过程中,安全、平稳过渡是第一位的,需要采用如下措施保证数据资源迁移安全:(1)数据备份迁移前,对原系统数据

51、进行备份以保证历史数据的可追溯性。一旦在新系统中业务办理出现问题,则可以通过追溯历史数据来判断是数据资源整合错误,还是新系统程序存在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数据迁移过程可能是一个往复的过程,因此,必须对每个阶段的迁移结果做备份,以追溯新的业务经办系统对迁移结果的经办过程。(2)数据测试数据测试分为两个层次测试,一个是数据监测性测试,就是在数据迁移完成后,测试数据的转换正确性;二是验证性测试,验证性测试通过功能测试的新系统办理实际业务来验证数据迁移的正确性。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试运行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特别是查询、报表功能,检查数据的准确性;或者先将新系统的数据恢复到旧系统迁移前一天的状态,然后将

52、最后一天发生在旧系统上的业务全部补录到新系统,检查有无异常,并和旧系统比较最终产生的结果。数据测试是一个关键环节,关系到系统切换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加大测试力度来保证数据迁移的正确性。而与数据测试相关的系统功能测试也必须重视,因为如果系统功能存在问题,则数据测试也就无法保证正确性。(3)数据迁移时点选择数据在什么时候进行迁移,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个业务周期结束,下个业务周期开始的时候进行迁移。(4)先试点、后推广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是在全民医疗保障领域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的双向通道。对内,实现中央和地方级系统间纵向的数据双向实时交换和业务协同,实现全民

53、医疗保障业务经办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流动和业务协同。对外,实现与国家人口库、法人库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及其他机构(医疗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为医疗保障领域各类业务协作办理建立坚实的技术基础。全民医疗保障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包括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两种类型。数据交换类指通过在全民医疗保障业务系统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间建立双向交换传递的数据类信息,进行业务信息数据的落地、转换、通知转发与备查等功能;业务协同类指共享信息的双方在各自业务经办系统里办理业务时,基于信息流的返回结果进行后续业务流程的办理,从而实现业务协同办理。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办理两

54、类功能。其中,数据交换部分支持将其他部门交换来的各类业务信息,及医疗保障部门各类交换出的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文件接收、入库、质量检查、清洗筛选、生成质量检查报告,数据交换服务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开发进一步的功能,例如将通过交换接收来的信息与全民医疗保障各类信息进行比对、结果信息核查,并生成信息比对结果,最终将比对结果信息返回给共享部门。业务协同部分,支持与中央、地方有关系统的协同接口级交互,支持协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跨级联网信息实时传输等,最终实现医疗保障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办理。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支持医疗保障领域内系统间以及与其它政府部门、

55、其它机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总体功能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8功能分类功能描述数据共享与交换数据汇总支持各个分支数据源向数据中心汇总,经过比对、校验、转换得到交换基础数据。数据分发依照数据使用权限的规则,从数据中心把数据分发到各个数据使用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联动。数据目录管理支持对不同数据资源数据集和数据指标的注册和定义管理,支持不同数据集、数据指标间关联关系的定义和管理等,实现数据集和数据指标的关联路径管理。数据访问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通过标准的Web 服务对各种技术平台提供访问支持

56、。数据转换把相关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格式的数据集。数据交换实现两个交换平台间的点对点的数据交换。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数据清洗对于其他部门提供来的以及医保局交换出的各类交换数据确定质量检查规则,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生成分类结果报告数据比对对外部提供的共享交换数据与系统内部数据按照需求进行比对并生成结果报告数据监管对数据服务进行监控管理,用户权限管理,运行日志查看,性能统计。业务协同协同接口管理在业务协同的系统间建立服务接口访问和服务订阅关系,实现跨系统间的业务协同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协同的实时数据交换通道安全配置和安全通信机制管理信息交换与协同实现系统间实时信息的传输、信息格式

57、的转换、信息通信方式的适配、信息通信的一致性保障等机制,实现横向跨部门接收、发送,纵向跨级间信息的顺畅交互。通信服务基础设施管理建立实时交易类信息的日志登记、信息备查,实现统一的交易信息队列管理、并发管理、实时交互监控。信息交换与共享策略1、内部信息共享(1)医保基础信息维护了医保业务所有的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包括人员基础信息、单位基础信息、三大目录基础信息、统一编码规范类信息等),医保基础信息以中央基础信息为准,由中央通过数据交换区下发给各地方的基础信息,实现全国基础信息的共享和统一。(2)医保业务办理中如需要其它业务系统提供的大批量数据信息参与业务处理时,通过交换区的批量数据交换功能实现

58、。中央与地方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区实现批量文件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即中央与各地方的数据交换区是互通的,逻辑上是一体的,管理上是统一的,部署上是分开的,通过交换区可实现中央内部系统、中央与地方内部系统、以及地方内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地方与地方的信息交互需要通过上层节点、即中央交换区实现中转。(3)医保业务办理中如需要与中央及各地内部业务系统间、以及与外部业务系统间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可以通过交换区的实时信息交互协同平台(服务总线)完成接口层服务的调用和实时信息的交互。服务总线为业务协同双方提供接口订阅关系管理、安全通信管理、接口适配服务、服务通信协议转换、交互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功能。(4)地方经

59、办业务过程产生的参保人缴费信息、参保人待遇核定信息、参保人结算信息、定点医药机构结算信息等用于业务运行监控及决策分析使用的非实时信息,最迟于业务发生日第二天(T+1日)通过交换区上传到中央,中央将根据数据的分布加载到相应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中,以实现地方数据的采集和汇聚。2、外部信息交换与共享(1)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参保单位基础信息在中央一级与国家人口库和法人库等其他政府部门中央级集中管理的信息资源集中进行交换,并下传地方,支持业务办理和各类管理服务。(2)需要与其他政府部门共享的业务信息(民政部门、卫健部门等),根据业务系统的部署层级,在中央或地方层级进行交换,并逐步更多地采用中央集中交换的方式

60、进行。(3)与定点医药机构的业务协同信息主要存放在地方经办系统中,因此在地方层级进行信息协同。(4)与商业银行、商业保险公司、第三方APP等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进行中央或省级对接。医疗保障相关的信息资源分布策略及交换共享策略如下表所示。信息资源分布及交换共享策略表 表 STYLEREF 2 s 2.1 SEQ 表 * ARABIC s 2 9类型交换共享策略内容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信息交换策略覆盖业务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分布层级中央与地方数据中心相互配合,共同支持业务开展;中央设立生产区组成结构从业务中进一步抽取出独立的基础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