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_第2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_第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_第4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考语文 第三编 第一章 第八节 高考诗歌试题解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三小题。从军行(唐)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注】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偷道行:指秘密行军。(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寒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慷慨激昂B清新流畅C深沉含蓄D刚劲凝练(3) 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阅读下面的诗歌

2、,完成下列三小题。广陵赠别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 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3) 本诗是怎样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三小题。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

3、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 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3)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

4、,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雷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尽泻银潢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鼍:鼍龙,扬子鳄。匕箸:羹匙和筷子。(1) 这首词的词牌应是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2) 对上阕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尽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3) 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

5、动形象,请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三小题。镜湖女 (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1)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2)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3)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答案1. 【答案】(1) C(2) D(3)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

6、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很有感染力。“两句写行军途中得到消息,说贼兵人多势众,已与我军前锋交战”“传闻二字,点出这些消息的来源”“两句以听闻的方式侧面虚写”“让人感受到行军者听到消息时紧张、担忧、关切的复杂情感”。【解析】(1) C 项对应的两句意思是:晚上秘密行军,因而将军瘦,将军的马也瘦。而题肢表述为“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在诗中找不到构成因果的依据。(2) 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以“清新流畅”来定义其风格不契合;诗中没有用典,也没有过多的写景,语句比较直白,用“深沉含蓄”来界定其

7、风格也不吻合;从用语来看,“刚劲凝练”最契合本诗风格。A 项“慷慨激昂”排他性不足,梯度赋。(3) 最后两句“传闻”二字是虚实结合,符合夜行军的情境,体现了夜行军的战士们对战事的关注,也渲染了战事紧张的气氛;“贼满山”“前锋斗”描写更营造战事的紧张氛围。赏析有表现力的句子,理解句意是前提,结合全诗的背景及诗人的创作境况来赏析其对传达情感的效果。2. 【答案】(1) C(2) D(3) 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写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解析】(1) 押韵指诗歌一联的最后一个字韵

8、母相同,李白此诗的四联最后一个字都押“an”韵。(2) 此题要求判断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评价,在判断时切忌先入为主,不能主观地认为李白的诗歌风格就一定是“高亢豪放”的,应对诗歌进行个性化判断。本诗送别诗以明快的诗风表达了洒脱之情。(3) 赏析的重心在“怎样”,即怎样构思、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先从诗歌的构思“起承转合”来看情感的走向或变化,再分析每一联用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比如第三联借景抒怀,第四联直抒胸臆。送别诗表达的情感要结合诗歌作出分析,或不舍,或祝福,或悲伤,或洒脱。3. 【答案】(1) D(2) D(3) 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

9、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解析】(1) 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法相应,词性相对。选项中 C 项“供多病”与“答圣朝”符合“句法相应”要求,都是动宾短语;D 项中“时极目”与“日萧条”,前者是介宾短语,后者是偏正短语。(2) 本诗标题“野望”二字,“野”点明作者出行地点及观景之视角,即成都郊外;“望”有两层含义,一则表明所绘是远眺之景,二则表明所绘乃想象之景。A 项中“西山”是诗人所见,切合“望”之见;B 项“海

10、内”“天涯”切合“望”,是虚写,是诗人想象之景;C 项“迟暮”“涓埃”是自况,是由所见引发的所想;D 项“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属于分析正确的一项。(3) 题干答题要求落在“怎样”二字上,即诗作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包括构思、手法、语言运用等来表达情感。从律诗章法结构“起承转合”来答,首联描写出城所见,颔联承接首联,由所见之景引发思亲之情,颈联宕开一笔写自身,尾联既点题又显志。除章法结构外,也可以从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答题要点须有三个层次:艺术形式的分析,作者的情感,手法的表达效果。4. 【答案】(1) B(2) B(3) 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

11、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解析】(1)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宋以后词牌发展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水调歌头,词牌名之一,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教材高三上册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注释提示“隐净山有碧霄泉”,B 项题肢中“用碧霄龙喻雨”显然有误,且句中“唤起”二字解为“比拟”手法更妥帖,用以展现“山神”的威力。(3) 画线句省略的主语是大雨,描绘了作者所见大雨后的景象。题干中提示

12、“借雨写怀”,赏析时必须推断作者借景借物所要表达的情怀,从“洗尘垢”“润焦槁”写大雨的功劳,再联系“不言功”句来揣摩,推断出作者借雨要表达济天下又不以功自居的抱负。5. 【答案】(1) A(2) B(3) 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表现出她的美丽,写女子回家后又约西邻女子次日一同去看赛神,写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态度。【解析】(1) 本题的难点不在区别诗余(词)和歌行(大多以“歌”或“行”为标题),而在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古体诗中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和字数没有限制,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唐代以后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句数、字数和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古体诗中五言和七言的不少,简称“五古”“七古”,本首诗从句式上像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而律诗要求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词性相对,平仄相反,仔细辨别镜湖女中间两联不合这两点要求。(2) “小伞翻翻乱荷叶”一句承上句描写,女子撑着小伞坐着船驶入湖中,一个“乱”字将小伞与荷叶混同,让人联想到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两句诗情境相似,王诗将荷叶与罗裙混同,陆诗将小伞与荷叶混同。陆诗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