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1页
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2页
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3页
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4页
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食品调味料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1 一、 产业环境分析 PAGEREF _Toc110957981 h 3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2 二、 下游餐饮行业市场情况 PAGEREF _Toc110957982 h 5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3 三、 必要性分析 PAGEREF _Toc110957983 h 10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4 四、 项目概况 PAGEREF _Toc110

2、957984 h 11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5 五、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 PAGEREF _Toc110957985 h 14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6 六、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PAGEREF _Toc110957986 h 16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7 七、 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来衡量 PAGEREF _Toc110957987 h 24 HYPERLINK l _Toc110957988 八、 用实耗工时来衡量 PAGEREF _Toc110957988 h 24 HYPERLINK

3、 l _Toc110957989 九、 劳动定额不定期修订 PAGEREF _Toc110957989 h 25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0 十、 劳动定额修订的步骤 PAGEREF _Toc110957990 h 26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1 十一、 加强现场管理的5S活动 PAGEREF _Toc110957991 h 28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2 十二、 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 PAGEREF _Toc110957992 h 32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3 十三、 面试的内容 PAG

4、EREF _Toc110957993 h 34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4 十四、 面试的概念 PAGEREF _Toc110957994 h 34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5 十五、 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 PAGEREF _Toc110957995 h 35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6 十六、 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 PAGEREF _Toc110957996 h 36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7 十七、 岗位评价方法的应用程序 PAGEREF _Toc110957997 h 37 H

5、YPERLINK l _Toc110957998 十八、 岗位评价结果误差的调整 PAGEREF _Toc110957998 h 47 HYPERLINK l _Toc110957999 十九、 岗位评价的概念 PAGEREF _Toc110957999 h 49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0 二十、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PAGEREF _Toc110958000 h 51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1 二十一、 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PAGEREF _Toc110958001 h 52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2 二

6、十二、 薪酬管理制度 PAGEREF _Toc110958002 h 53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3 二十三、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PAGEREF _Toc110958003 h 55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4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PAGEREF _Toc110958004 h 56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5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PAGEREF _Toc110958005 h 57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PAGEREF _Toc110958006 h

7、59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7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PAGEREF _Toc110958007 h 61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8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PAGEREF _Toc110958008 h 63 HYPERLINK l _Toc110958009 二十四、 投资计划 PAGEREF _Toc110958009 h 64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0 建设投资估算表 PAGEREF _Toc110958010 h 66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1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PAGEREF _Toc

8、110958011 h 67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2 流动资金估算表 PAGEREF _Toc110958012 h 69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3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PAGEREF _Toc110958013 h 70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PAGEREF _Toc110958014 h 71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5 二十五、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PAGEREF _Toc110958015 h 72 HYPERLINK l _Toc110958016

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PAGEREF _Toc110958016 h 72产业环境分析坚持信息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方向,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为契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资源整合、集聚发展、产城融合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优势,统筹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聚、错位发展、优

10、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新格局。(二)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市场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集中政策、资金和人才资源,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规模优势、提升集聚发展水平,加快打造一批先导产业,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三)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以提高产品品质为主攻方向,做优做强食品、纺织、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对标行动,注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中高端拓展。(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拓展现代服务业新领域,优先发展现代商贸物流、

11、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继续实施重点行业发展行动计划,鼓励跨界竞争、跨界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和结构调整“加速器”。到2020年打造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率先实现流通体系信息化。(五)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农业,推动农业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并重、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上

12、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六)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加快质量强市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标准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下游餐饮行业市场情况1、餐饮行业概述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在饮食方面不仅要满足基本温饱需求,而且要美味、健康、有新意,对饮食的追求更加多元化。我国餐饮业按菜式可以分为中餐、西餐及其他菜式;按服务类型可分类为快餐、休闲餐饮、正式餐厅及其他。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约28,926亿元,2019年增长至46,721亿

13、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1%。尽管中国餐饮业于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正常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进一步变化,我国餐饮行业将会迎来复苏并持续强劲增长。Frost&Sullivan预计,未来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以7.2%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4年增至66,136亿元。我国复合调味料主要销往餐饮行业,餐饮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复合调味料行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经过30年的普及与推广,西餐在一二线城市已发展较为成熟,未来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西餐文化向三四线城市的不断渗透,西式餐饮行

14、业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西式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约3,889亿元,2019年增长至7,11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2.8%,并预计将以9.0%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24年增长至10,960亿元。西式餐饮代表肯德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店面布局已接近饱和,但在三四线城市开店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20年6月30日,肯德基已经在中国1,4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6,700家店,并计划未来在中国将总店数扩展到20,000家以上。随着城镇化率提升,西式连锁餐饮未来下沉空间较大,渗透率有望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持续带动西式复合调味品的增长。中式餐饮在我

15、国餐饮行业中所占比重最大,2019年的市场份额超过70%。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中式餐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3,863亿元,2019年增长至37,10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2%,并预计以6.5%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24年增长至50,732亿元。中式餐饮按种类可分为中式正餐厅(如火锅、四川菜及粤菜)以及中式快餐餐厅及其他(如中式烧烤及街头食品)。中餐经典菜系和口味较多,具有地域化特点,制作手艺依靠个人经验,菜的主料、辅料及调料的比例、烹饪的火候和调味的技巧掌握无规范标准,难以形成指标化体系,导致中餐口味统一的标准化进程较为滞后,中餐产业极度分散,形成一菜一味

16、、千店千面的格局。未来,随着具有中式餐饮产品标准化调味品提供能力的企业出现,中式餐饮“中央厨房+门店”模式有望进一步快速推进,中式餐饮标准化已成大势所趋,连锁化率有望实现大幅提升。3、餐饮外卖逐渐成为高频的消费需求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并且对于随时随地就餐的需求与意愿逐步上升,餐饮外卖逐渐成为高频的消费需求。根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餐饮外卖行业消费者规模从2011年的0.6亿人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4.1亿人。现阶段,一二线城市的餐饮外卖渗透率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随着中低收入群体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提高,未来三四线城市居民的餐饮外卖消费习惯将得到强化,餐饮外卖消费者规模仍将持续增长。餐饮

17、外卖行业消费者规模的增长也带动了餐饮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16.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4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1.2%,并预计以16.0%的复合年增长率于2020年增长至3,250亿元。新一代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餐饮外卖行业带来了更加细分化的需求,如营养餐、沙拉、健身餐等细分领域也蓬勃发展。伴随下沉市场的充足挖掘以及餐饮外卖品类的多元化,未来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者对口味的美味与独特性、送达的及时性等要求的极大提升使得外卖商家不得不提高烹饪效率和口味稳定性,进而带动其对定制化、标准化复合调味品需

18、求提升。4、生活便捷化需求带动轻烹食品新品类不断涌现轻烹食品主要包括即食食品(英文名为Ready-To-EatFood,简称“RTE”)、即烹食品(英文名为Ready-To-CookFood,简称“RTC”)和即热食品(英文名为Ready-To-HeatFood,简称“RTH”)。轻烹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免去了烹饪的繁杂准备过程,消费者买回轻烹食品后稍作加热或加工即可食用。轻烹食品的实质为方便食品,但又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方便食品。除了烹饪简单便捷外,轻烹食品更加讲究饮食营养和质量,重视菜肴的口味和鲜美,种类更为多样。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轻烹食品因便捷和健康的烹饪方法、年轻消费

19、者烹饪的参与感和厨艺的满足感以及烹饪社交需求而广受欢迎。一方面,轻烹食品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宅文化,由于生活节奏飞快,年轻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的时间普遍碎片化,高品质的轻烹食品可大幅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通过亲自动手参与食物制作过程,可大幅获得厨艺的满足感,迎合目前市场的社交需求。面对外卖崛起的冲击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轻烹食品也出现了升级变化,除了为人们熟知的方便面、方便米粉、速冻水饺、微波菜肴之外,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意面、拉面、粥类、螺狮粉、罐头制品、营养浓汤、调味牛排、披萨、寿司等轻烹食品新品类不断涌现。5、新式茶饮展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

20、消费者对健康、颜值、个性的追求,我国新式茶饮向着“冲粉茶-瓶装茶-现制茶饮”的方向发展。现制茶饮是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采用现泡茶汤、牛奶等与各种水果、创意小料相互碰撞的新式茶饮。新式茶饮作为具备时尚、休闲特点以及美好生活体验的消费饮品,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下午茶、购物、聚餐和约会已成为消费者消费新式茶饮的主要场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约534亿元,2019年增长至1,40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8.1%。新式茶饮在原材料上用新鲜水果、奶盖、创意辅料等方式也契合了年轻群体个性化、追求新奇和颜值经济的消费特点。现阶段,新式茶饮品牌大

21、多选择一二线中心商圈作为开店地点。未来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的提高以及在下沉市场的普及,新式茶饮将会成为饮品行业新的增长点。除了熟知的粉圆、椰果、芦荟,新式茶饮品牌都在推出创意小料,目的是进行产品升级,在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标签,使得消费者形成记忆和口味黏性。比如奈雪的茶推出的烤椰条、奶冻等,喜茶推出的脆波波、芋圆等。茶饮创意小料也会受益于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

22、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2、项目性质:技术改造3、项目建设地点: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4、项目联系人:范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

23、,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服务、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三)项目建设选址

24、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3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6466.8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700.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20%;建设期利息199.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1%;流动资金2566.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59%。(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6466.8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3

25、06.70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160.16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8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23491.05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359.8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5.3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2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2854.91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传统的劳动定

26、员制定修订方法是指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计划以来,在制定修订行业或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中所广泛使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岗位定员法、按工作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五种方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核算行业或企业中某一类岗位人员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随着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精准程度、定员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拓展和进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有三种具体核算方法。1、对实行劳动定额考核的岗位综合定员的核算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一般是采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规定核算劳动定员人数的依据和方法。对于

27、企业中可以实行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考核的一线生产岗位,可以采用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依据以下计算公式,核算该类岗位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二)按工作岗位定员法1、采用经验推断或对照比较的方法,在明确岗位主要工作内容的情况下,确定非直接生产岗位的劳动定员,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岗位的基本定员的内容和要求。2、以工作岗位调查为基础,采用多种方法,在明确岗位作业内容、质量要求和工作轮班、劳动组织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基本定员的内容和要求。3、以工作岗位研究为基础,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在进行岗位再设计的基础上,编制工作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业务分工及其职责范围,对各类岗位进

28、行综合评价,并编制工作岗位分类标准。在制定工作岗位基本定员时,其构成要素一般应当包括岗位分类、岗位编码、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三)按职责范围定员法功能模块定员法。在企业中,任何一个职能或业务部门的设置都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特定的功能,并且其总功能是其分系统、分支系统子功能的集合。本方法是依据上述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将一个部门的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分支功能及功能单元,依次按照具体的内容,逐一作出归类合并,并在科学合理衡量和调整各个岗位工作任务量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工作岗位进行再设计,

29、编写部门工作说明书,具体提出本部门各层级岗位设置要求,明确岗位名称、职责范围及其基本劳动定员。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一)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任何组织从事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计时,就会遇到如何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劳动组织科学化等问题,而劳动定员是进行劳动组织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劳动定员的范围之内。劳动定员的范围,不仅包括一线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直接生产人员,也包括二线、三线各类各级经营管理人员、

30、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非直接生产人员。其对象和范围与具体的劳动用工形式无关。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要比劳动定额工作开展得晚一些,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约定俗成地常将劳动定额与定员并称为劳动定员定额或劳动定额定员。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相近之处。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

31、消耗“量”的限额。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其限额既具有“量”的规定性,也包含“质”的规定性,其所规定的是有效的而不是无效的劳动消耗量。2、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是“人.年”“人季”“人月”,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工日”“工时”,“工分”“工秒”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即计量的长度不同。例如,按年度制度工日(五天工作制)或工时折算,1人/年等于250个工日或2000个工时。3、从两者具体实施和

32、应用范围来看,在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脱离生产岗位而在劳动定员管理范围之外,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都纳入了劳动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40%50%,其基本原因是,可以规定劳动定额的工作岗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岗位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量必须与其劳动成果直接相关;二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可以采用一定的度量衡计量工具直接进行测度衡量。也就是说,在企业各类岗位人员中可以实行劳动定额的,也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而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还是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总之,在企业中劳动定员适用范围大于劳

33、动定额,即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4、从制定的方法来看,劳动定额与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也不同。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包括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按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等,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类推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工时测定法和标准资料法等。在上述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前提条件和不同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要求,其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都是以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或设备看管定额为依据核算出定员人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既存在着一定区别,又具有十分密切

34、的联系,两者虽然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但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应用范围、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也正是基于上述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相互补充、相伴相随、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二)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这一概念既是现实存在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这一术语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逐步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从政府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军队及其军事单位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了“编制”管理的人事劳动制度。

35、这里所说的“编制”,泛指一切法定的社会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定员、人员结构比例、职务系列和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就其基本内容来看,它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机构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职责范围和分工)、规模、结构,以及总机构、分支机构设置等内容的规定。二是人员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的分配,以及岗位人员的数量及其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具体内容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结构比例、人员标准、职务分配、高层次职位限额等。在人员编制中,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数量规定称为编制员额,而将某一系统范围内所有的或某一类的人员编制的总员额称为编制总额。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

36、制三大类。一是行政编制。它是指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政协、人民团体的编制。二是事业单位编制。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均属事业单位,列为事业编制。三是企业编制。凡为国家创造财富,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品流通以及为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并独立实行经济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均属企业单位,列为企业编制。从我国“一五”计划开始,企业单位的编制历来是通过下达劳动工资计划,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人力

37、资源实行“统包统配”的编制管理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三大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律对企业设立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此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劳动定员与“三定”的关系“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所提出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该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

38、责的重要依据。中央编办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归纳为“三定”,并将“定职能”放在首位。“定职能”就是明确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和职责范围,即明确该部门具体是干什么的;“定机构”就是确定行使职责部门的机构数量、名称、性质、级别等;“定编制”就是规定人员限额以及领导干部职数,即明确该部门应配备多少人员。“三定”一词由来已久,1988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央决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首先要确定部门职责,再根据职能核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即所谓“三定”方案。10年之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将“三定”方案改为“三定”规定,使“三定”成为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部门设置要求。从现代企业

39、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三定”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管理的范畴,与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没有任何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强化。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三定”,即“定机构、定岗、定员”。除了上述涉及劳动定员的“三定”之外,还有以下“四定”“五定”等多种提法。“四定”即定岗、定责、定编、定薪。该提法将薪资制度设计也包括在内,认为定岗、定编、定责是定薪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四定”是定岗、定责、定员、定额。该提法将“四定”列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中,定岗是核心,定责、定员、定额是

40、在定岗之后需要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解决本岗位的职责范围、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岗位工作量考核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五定”即定编、定责、定岗、定员、定薪。该提法认为,定编是指严格按照公司组织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依据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原则,确定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定责是指对本单位现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定岗是指通过定责,把相关的任务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岗位,规定具体岗位的具体劳动者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做到因事设岗、数量最低、有效配合;定员是指按照岗位需要,确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贯彻精减、高效、节约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各类人员比

41、例关系的协调,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定薪是指根据岗位或技能水平确定员工的薪资标准。上述“三定”“四定”“五定”应当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必要修正,更改为新“四定”,即“定编、定岗、定员、定额”。从优化企业顶层设计开始,按照从上至下,由高层、中层乃至基层逐步拓展传递的方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1、定编是指根据组织发展和组织战略规划的要求,对组织结构模式的正确选择,以及各种职能部门和业务机构的合理布局和设置。2、定岗是指在生产组织合理设计以及劳动组织科学化的基础上,从空间和时间上科学界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并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人员的素质要求、工

42、作程序和任务总量。3、定员是指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为保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照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岗位的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4、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定编、定岗、定员、定额”工作之所以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就在于它是在组织机构以及岗位设置合理化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量化方法,不断地进行组织诊断、组织变革和创新,使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质与量的规定性更加明确,从而为企业科学地选贤任能,实现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素质)的合理配置,搭建一个保障其系统有效运作的平台通过现行定额之间的比

43、较来衡量与现行定额之间的比较,是指与条件(如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生产类型、生产的产品等)相同的企业的定额水平,或与本企业历史上先进的定额水平相比较。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工序定额的比较,但更多的是进行工种、零部件及产品定额水平的比较。它的优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简便,有利于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开展竞赛和评比。它的缺点是适用面比较窄。用实耗工时来衡量和定额工时相比,实耗工时能反映生产员工实际完成定额的情况。如果对比的结果超过正常的界限,就说明现行定额和实际生产水平有较大的距离,由此可以判断出定额水平的高低。这种方法和劳动定额的考核结合在起,资料收集比较方便,也可以对班组、工种、车间的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这种衡量

44、方法的缺点是实耗工时统计的准确性、可靠性较难保证,甚至可能掩盖部分损失工时。实耗工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现行定额水平的牵制,因此其准确性较差。劳动定额不定期修订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对劳动定额有重要影响时,可不受修订定额的间隔期的限制,对劳动定额及时进行调整。1、产品设计结构发生变动。2、工艺方法改变。3、设备或工艺装置改变。4、原材料材质、规格变动。5、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变更。6、个别定额存在明显不合理。以上情况如属于临时的一次性改变,可给予补加偏差工时,而不修改现行定额。此外,新产品经技术鉴定合格后,应在正式投产前对原试制定额进行修订。劳动定额的修订或临时补加工时,均应填写定额修

45、改单或补加工时票,并录入台账,以便随时掌握劳动定额的动态,保持企业定额数据资料的一致性。劳动定额修订的步骤劳动定额的定期修订是一项比较复杂、深入细致的工作,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必须在企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劳动定额定期修订通常可按下述步骤进行。(一)准备阶段1、思想准备。要做好调查摸底,了解各类人员的思想动态。结合形势和生产管理现状并根据今后发展的要求,由劳动定额部门拟订修订工作的宣传提纲,其中包括形势与任务、修改定额的意义和指导思想、定额的作用和当前现状、修订定额的步骤与方法以及工作安排等。2、组织准备。在厂部和车间可分别成立定额修订领导小组,吸收计划、财务、技术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并应

46、邀请有实际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老员工和管理人员参加,以利于集思广益,妥善处理定额修订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同时,为了便于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可适当选择一两个班组、工段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在全厂范围内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本阶段具体的工作步骤如下。(1)在定额修订前,定额人员要调查摸底,切实分析定额完成情况和当前存在问题,为修订定额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料,包括厂内产品定额资料,厂内外典型定额手册或综合数据,各项定额完成情况和工时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报表,前一修订期内定额变化资料和分析说明,各车间、各工种、各产品定额水平比较,关键件、关键工序和设备定额完成情况,有关工艺文件和技术资料等。(2)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47、,确定修改定额的控制数即调整幅度。有些企业下达的定额修改指标是压缩率。压缩率是指对工时定额水平的调整幅度,基础较好的企业,由于各种条件比较成熟,一般可以采取下达压缩率指标的做法;而基础较差的企业,则不对压缩率作硬性规定,而是根据所属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定额的修订计划。(二)修订阶段劳动定额的修订关系到企业以及员工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到企业发展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因此,首先应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提高员工的认识。然后组织员工认真讨论,逐项细致地对所承担的各种产品、各道工序的定额提出修改意见,并汇总上报。组织员工讨论的过程,也是发动群众参加管理、推动改革、开展竞赛的过程。(三)审查平衡和总结

48、阶段企业劳动定额管理部门应对各车间意见统一审议和平衡汇总后,呈报厂长(总经理)正式批准。同时,还应认真抓好本次修订工作的经验总结,收集积累有关劳动定额资料,以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加强现场管理的5S活动(一)5S活动的具体方法1、整理。整理是开展5S活动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使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1)确定现场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数量。(2)将现场物品区分为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将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现场。现场不需要的典型物品包括工业垃圾、废品、

49、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个人生活用品等。2整顿。整顿是指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即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以最简捷的流程完成作业。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3)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便于寻找。(4)物品摆放方式方法要规范化、条理化,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5)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

50、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识加以区别。(6)要求做到现场整齐、紧凑、协调。2、清扫。清扫是指在进行清洁工作的同时进行自我检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细心检查、日常清理以及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使工作场地保持最佳状态。清扫活动的具体要求如下。(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2)在清扫的过程中,检查物品、设备有无异常,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3)在清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51、。3、清洁。清洁是指对整理、整顿、清扫成果的巩固和维持,使之制度化。整理、整顿和清扫是短期行为,可以一鼓作气,做出成绩,但这些只是5S的起步,还要开展清洁活动。(1)现场环境整齐、清洁、美观,有利于员工健康。(2)用具、设备干净,无烟尘、噪声。(3)员工着装干净、整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4、素养。素养即教养,是指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而不需要别人督促,不需要领导检查,这是5S活动的核心。(1)继续推动前述活动。(2)建立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3)将各种规章制度目视化。(4)实施各种教育培训。(5)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及时给予纠正。(6)受批评指责者应立即

52、改正。(二)5S的内在联系五个s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三个s直接针对现场,其要点分别是:整理,将不用物品从现场清除;整顿,将有用物品定置存放;清扫,对现场清扫检查保持清洁。后两个s则从规范化和人的素养高度巩固5S活动效果。(三)5S活动的目标1、工作变换时,寻找工具、物品的时间为零。2、整顿现场时,不良品为零。3、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浪费为零。4、缩短生产时间,交货延期为零。5、无泄漏、危害,安全整齐,事故为零。6、各员工积极工作,彼此间团结友爱,不良行为为零。(四)5S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在5S活动的过程中,有的企业提出了6S管理活动,即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安

53、全(Safety)”,即重视员工的安全教育,要求各个员工每时每刻都树立安全第一观念,防患于未然,目的是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此之后,有的企业又提出了5S管理活动,即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基础上增加了“节约(Saving)”这一项新的要求。没过多久,有的企业根据自己的管理实践活动,在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学习(Study)”,即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是推进5S的重要保证,故而出现了所谓8S管理模式。之后又出现了所谓9S管理新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节约、安全、服务(Servic

54、e)、满意(Satisfication)和素养。9S管理模式是将8S管理模式中的“学习(Sudy)”要素去掉,采用“服务(Service)”和“满意(Satisfication)”两个要素取而代之。总而言之,从5S到9S的现场管理模式,无论如何延续、开拓和发展其实质是一致的,就是要采用一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工具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率运转。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和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假设在一次招聘中分别测定众多应聘者,并把他们安排到多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去。这是岗位和人

55、之间进行匹配的过程,既包括了对人员的选择,也包括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置,适用,同时招聘多人,此方法成本也较低。1、列出了多位应聘者的综合测试得分。2、如果假设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5所需的最低测试分数分别为要从这10人中选出5人来担当不同的岗位,有多种方法;由于其录用决策的依据不同,录用结果也不同。(二)以人员为标准进行配置即从人的角度,按每人得分最高的一项给其安排岗位。这样做可能出现同时多人在该岗位上得分最高,结果只能选择一个员工,而使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即从岗位的角度出发,每个岗位都挑选最好的人来做,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同时被好几个岗位选中。尽管这样做的组织效率最高,但只有在允许岗位空缺的

56、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常常是不可能的。(三)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由于单纯以人为标准或者单纯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均有欠缺,因此,可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配置,即在岗位和应聘者两者之间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各个岗位人员配置的要求。采用双向选择的配置方法,对岗位而言,有可能出现得分最高的员工不能被安排本岗位上;而对员工而言,有可能没有被安排到其得分最高的岗位上工作。但该方法综合平衡了岗位和人员两个方面的因素,既现实又可行,能从总体上满足岗位人员配。面试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的面试已经超越最初面对面交谈的简单含义而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例如,突破面对面的问答模式,以面谈问答

57、为基础,引入答辩式、演讲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精心设计的、多样化的辅助形式,通过人们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与应聘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客观了解应聘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性思维等情况,由表及里地评价应聘者有关素质,并对是否录用应聘者作出判断与决策。在这里,“精心设计”的特点使它与一般性的面谈、交谈、谈话相区别,在“特定场景”下的面试则融合了情境模拟方法的内容,使面试与日常的观察相区别。“由表及里”的特点,集合了问听察觉析判等综合性特色,使面试比其他方法更能全面了解应聘者。总之,广义的面试已经由一般素质测评发展到以模拟岗位

58、要求为依据,涵盖了部分情境模拟的内容。面试的概念面试是企业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调查表明,99%的企业在招聘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企业用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潜力,而不只是单纯注重知识掌握。因此,面试在人员选择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面试过程中,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情态表现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可以通过连续发问,及时弄清楚应聘者在回答中表述不清

59、的问题,从而提高考查的深度与清晰度,并减少应聘者说谎、欺骗作弊等行为的发生。总之,通过直接的接触,面试可以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状况。同时,面试也能使应聘者了解自己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将个人期望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找到最好的结合点。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1、根据年度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计划,明确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人员需求量。2、深入分析企业各类岗位人员需求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如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3、确定选择适合适用的人员招聘途径及其方式方法。应当根据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中人员需求数量和任职资格等要求,

60、对企业人员招募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方法,从适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中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招聘方式或较为适合的两三种具体的招募方法,最终决定是采用内部,还是外部招募的方式;是采用发布广告、校园或网络招募的方法,还是采用委托中介机构或者其他招募方法。4、在优选优化企业人员招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年度人力资源招募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具体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以及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以切实保证企业各类岗位人员招募任务的落实。实施内部招募与外部招募的原则1、高级管理人才选拔应遵循内部优先原则。高级管理人才为组织服务一方面是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