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课程编号: 138900060课程类别:选修课课程性质:全校通选课学 分:1.0 学 时:16(其中:讲课学时:16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部门: 环资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全校性公共必修课。本课程属于概论的性质,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当前

2、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了解环境管理法规,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方法。并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渗透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无。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 环境、环境问题与中国的环境问题(4学时)知 识 点 环境概念;环境的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潜在性、放大性和持续反应性;环境问题及类型;八大公害事件;当代环境问题;中国面临的严重环境形势。重 点 环境的划分;环境的特性;次生性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阶段性;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难 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基本要求1、识 记:地球环境

3、的基本特征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的概念。2、领 会:当代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的主要成因及其影响;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人类和地球各圈层的关系。第二单元 人口与环境问题(2学时)知 识 点世界人口发展状况;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重 点 人口过程;中国人口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难 点 人口环境容量。基本要求1、识 记:人口环境容量的概念;人口增长、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与人口素质情况;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发展状况2、领 会: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三单元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2学时)知 识 点

4、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更新资源的极限;不可更新资源的极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 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更新资源保护的中心内容;利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难 点不可更新资源的总量与实际可利用量之间的关系。基本要求1、识 记:自然资源的概念2、领 会: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资源短缺问题和人们利用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可更新资源保护的中心内容;不可更新资源的总量与实际可利用量之间的关系。第四单元 环境污染与治理(2学时)知 识 点水污染;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及化学

5、品危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重 点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途径。难 点生物处理工艺、除尘技术、废物转换技术。基本要求1、识 记:主要的水环境污染物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水污染的防治对策、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2、领 会: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固体废物的概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防治途径第五单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3学时)知 识 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重 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与

6、方法。难 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基本要求1、识 记:国内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些做法;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创新;我国环境保的基本方针和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2、领 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内涵、特征。第六单元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1学时)知 识 点包括循环经济的思想,清洁生产的由来、概念、实施途径,工业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内涵和基本框架,清洁生产的实例。重 点清洁生产概念;实施途径。难 点工业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基本要求1、识 记:清洁生产思想的产生过程;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领 会:清洁生产的原理和实施途径。第七单元 测试(2学时)学时分配知识单元理论学时

7、第一章 环境、环境问题与中国的环境问题4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问题2第三章 当代资源和环境问题2第四章 环境污染与治理2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3第六章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1第七章 测试2合计16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配合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方面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为实现这一目的,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与改革:1、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确立了针对性、系统性、实用性的主导思想,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不断扩充,以增加课程知识的容量并不断适应环境学科的发展现状。2、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重视启发和引导的效果。如课堂提问问题的内容

8、、深度和引出方式与角度等,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利用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求知热情。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主要针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需要解决的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污染物主要的控制技术和方法、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施等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考核。 考核形式:开卷考试。成绩评定: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为最终成绩。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选用教材: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要参考书:1、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杨东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七、大纲说明本课程为全校素质选选修,选用钱易主编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作为主讲教材,但本课程只有16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全面讲授环境保护与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