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al Geology课程编号:13315409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 分:3.5学 时:56(其中:讲课学时:44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开课部门:环资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教学结构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构造地质学是传统地质学的三个重要支柱学科之一,是地质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地质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构造发育、演化历史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构造类型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构造地质

2、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地球和岩石圈中各种物质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为今后研究地质构造或应用构造地质学知识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测量学等课程。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一单元绪论(2学时)知 识 点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重 点地质构造的概念,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难 点构造尺度的理解。基本要求

3、1、识 记: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构造尺度、构造层次的概念。2、领 会: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3、简单应用:构造尺度、构造层次的划分。4、综合应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第二单元原生构造(8学时)知 识 点线状、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岩层的厚度,水平岩层的概念与水平岩层的特征,倾斜岩层的概念,“V”字形法则,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及露头宽度,地层接触关系,岩层、层理的概念,层理的识别,原生沉积构造及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岩浆岩产状的概念,侵入岩体产状,喷出岩体产状,岩浆岩体产状的影响因素,喷出岩体的流动构造与原生破裂构,侵入岩体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破裂构造,岩浆

4、岩体的次生褶皱构造与次生断裂构造,岩浆岩体构造的观测和研究。重 点地质体的基本产状,“V”字形法则,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岩浆岩的各种构造。难 点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V”字形法则。基本要求1、识 记:产状要素、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岩层、层理、岩浆岩产状的概念。2、领 会: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水平岩层的特征,“V”字形法则,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及露头宽度,地层接触关系,层理的识别,原生沉积构造及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岩浆岩的各种构造。3、简单应用:层理的识别,岩层顶底面的确定,。4、综合应用:“V”字形法则的应用。第三单元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8学时)知 识 点外力

5、、内力及应力概念,应力椭球体与应力状态,二维应力分析,三维应力分析,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变形与应变,变形方式,均匀变形与非均匀变形,线应变与剪应变,主应变与应变主方向,岩石变形阶段,剪裂角分析,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递进变形,岩石变形有应变测量,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重 点应力分析概念,二维应力分析,变形的概念,变形方式。难 点三维应力分析,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基本要求1、识 记:外力、内力、应力、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变形、应变、递进变形的概念。2、领 会:应力状态,变形方式,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3、简单应用:二

6、维应力分析,剪裂角分析。4、综合应用:三维应力分析。第四单元面理及线理(4学时)知 识 点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透入性构造与非透入性构造,劈理,劈理域组构,劈理分类,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劈理,劈理的研究与应用,线理,小型线理,大型线理,线理的观察与研究。重 点劈理与线理的概念、分类及它们的观察与研究。难 点劈理的形成机制。基本要求1、识 记:劈理与线理,透入性构造与非透入性构造的概念。2、领 会:透入性构造与非透入性构造,劈理域组构,劈理分类,不同地质背景下的劈理,劈理的研究与应用,线理的观察与研究。3、简单应用:劈理与大型构造的关系。4、综合应用:线理与大型构造的关系。第五单元褶皱(8学时)知 识

7、 点褶皱、背斜及向斜的概念,褶皱要素,圆柱状褶皱与非圆柱状褶皱,横剖面上褶皱形态描述,平面上褶皱形态,褶皱的产状类型,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同沉积褶皱与底辟构造,褶皱的组合形式,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褶皱形态的研究,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褶皱内部小构造研究,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重 点褶皱概念,褶皱组成要素、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基本的形成机制及褶皱的观察和研究。难 点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基本要求1、识 记:褶皱、背斜及向斜、弯滑作用、弯流作用的概念。2、领 会: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褶皱的产状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褶皱的形成机制,褶皱构造的观

8、察和研究。3、简单应用:褶皱的分类,褶皱构造的观察。4、综合应用:分析褶皱的形成。第六单元节理(4学时)知 识 点节理概念,节理研究的意义,张开解理、闭合解理及隐蔽解理,节理的大小,节理产状,节理的共生组合,节理的发育程度,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节理分类,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节理组与节理系,节理分期依据,节理配套依据,节理分期配套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褶皱有关的节理,与断层有关的节理,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节理,节理在分析区域构造中的作用与问题,节理观察点的选定,观测内容,节理的测量与记录,基本节理图,节理资料的计算机处理。重 点节理的概念、分类、分期与配套及节理的野外观测与研究。难 点节理的分期与

9、配套,节理在分析区域构造中的作用与问题。基本要求1、识 记:节理、节理组、节理系、节理分期、节理配套的概念。2、领 会:节理的分类,节理的分期与配套,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节理的野外观测。3、简单应用:节理的野外观测。4、综合应用: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第七单元断层(8学时)知 识 点断层,断层几何要素,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断层组合,正断层的特点与组合形式,正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逆冲断层的一般特征,逆冲断层的几何特征与扩展方式,逆冲断层的组合形式,逆冲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平移断层一般特征,平移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与平移断层有关的现象,顺层断层,顺层断层的特点及

10、标志,断层效应,断层形成机制,断层的识别标志,断层产状的测定,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断层岩,断层作用的时间性,同沉积断层,韧性断层,区域性大断裂。重 点断层的概念、分类、特点、形成机制及断层的观察和研究。难 点分析结果的理解。基本要求1、识 记:断层、正断层、逆冲断层、平移断层、断层效应的概念。2、领 会:断层的概念、分类、特点、形成机制及断层的观察和研究。3、简单应用:断层的识别。4、综合应用:韧性断层的识别。第八单元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2学时)知 识 点变质岩区的构造特征,构造置换,构造置换的过程,构造置换的野外识别,变质岩区双重地层系统,叠加褶皱的干扰形式,叠加褶皱的识别,变质岩系

11、间的不整合特征,变质岩系间不整合的识别,变质岩区断层特征及其识别,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重 点变质岩区构造基本特征,构造置换的概念、过程及其野外识别,叠加褶皱的形式与识别,变质岩区断层特征及其识别。难 点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方法。基本要求1、识 记:构造置换、叠加褶皱的概念。2、领 会:变质岩区构造基本特征,构造置换的概念、过程及其野外识别,叠加褶皱的形式与识别,变质岩区断层特征及其识别。3、简单应用:构造置换、叠加褶皱、不整合、断层的识别。4、综合应用:变质岩区双重地层系统。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理论学时第一单元绪论2第二单元原生构造8第三单元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8第四单元面理及线理4第五单元褶皱

12、8第六单元节理4第七单元断层8第八单元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2合计44(二)实验学时部分实验教学环节作用及目的实验课是构造地质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建立地质体立体感和空间感,学会构造地质学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标准 通过实验学生应学会:用极射赤平投影的方法测定面、线构造的产状;学会阅读、分析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绘制地质图、剖面图、构造图的技术和方法,培养观察、描述、分析和解决构造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及实验类型1、必开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研究)组数每

13、组学生人数1地质图的基本知识与地质图的判读1、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2、掌握地质图的一般判读方法与步骤;3、掌握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综合不分组2读水平、倾斜岩层与不整合接触关系地质图并做剖面图1、认识水平、倾斜岩层与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2、学会在地形地质图上求解岩层产状;3、学会编绘倾斜岩层地质图剖面图的方法。2综合不分组3褶皱地区地质图阅读及褶皱区剖面图绘制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区地质图的歩骤与方法;2、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与分析褶皱的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3、学会在褶皱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方法。2

14、综合不分组4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及赤平投影原理与操作1、了解节理玫瑰花图的概念,掌握节理玫瑰花图的做法;2、了解极射赤平投影的概念,掌握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学会面、线在吴氏网上的投影方法和基本操作。2综合不分组5阅读断层地区地质图求断层产状与断距并做剖面图学会在地质图上分析断层;2、在地质图上求断层产状与断距;3、学会在断层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地质剖面图方法。2综合不分组6综合分析地质图1、学会在地质图上综合分析各种地质构造现象;2、学会编制构造说明书;3、学会多种地质图件的绘制(图切剖面图、构造纲要图、柱状图等)。2综合不分组2、选开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

15、计研究)组数每组学生人数3、主要仪器设备地质图、绘图纸、绘图工具。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重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媒体、板书、模型、图片、三维动画和网络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讲与练,虚与实,放与收”结合。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考核形式:考试成绩评定: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理论、实践和探索性很强的课程,实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全过程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结构评分。考核评分体系:作业10%;课内实验20%;课程综合报告20%;期末考试(笔试)50%。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1、教材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李忠权、刘顺,地质出版社,2010年。2、参考书构造地质学,宋鸿林,张长厚,王根厚,地质出版社,2013年。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刘志宏,刘正宏等,地质出版社,2011年。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地质出版社,1988年。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