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教学大纲_第1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教学大纲_第2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教学大纲_第3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教学大纲_第4页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omorpho1ogy Quaternary Geology课程编号: 13399063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 分: 2学 时:32(其中: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 地质工程开课部门: 环境与资源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地貌学主要论述各种地貌形态、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主要阐明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成因,时代划分,及第四纪古气候古生物、新构造运动等有关理论。地貌学的知识体系也有较为广泛的实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

2、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和主要工作方法。学会在野外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判断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一般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解决水文水资源、城乡规划、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遇到的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基础问题。并能运用到野外实践和相关领域中为目的。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与气象气候、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相关学科联系密切,既使学生具有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又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重复。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

3、时部分第一单元 名称:绪论 (1学时)知 识 点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主要学科发展概况 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重 点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基本内容。难 点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内容。基本要求识 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领 会: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其他学科关系简单应用: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综合应用: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二单元 名称: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2学时)知 识 点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沉积物 地貌单元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重 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各种地貌类型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形成时的条件,与该地貌类型相应的堆积物的特点。

4、难 点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及形成时的条件,地貌类型相应的堆积物的特点,第四纪沉积物研究方法和手段。基本要求识 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第四纪的分期与沉积物特点及成因领 会: 地貌的成因问题;地貌年代确定方法简单应用: 地貌形态及其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三单元 名称: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4学时)知 识 点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土壤与古土壤重力地貌及堆积物风化、重力地貌和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重 点风化作用和残积物、土壤与古土壤、重力地貌及堆积物基本概念和特征。难 点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与特征。基本要求识 记:风化壳类型、风

5、化壳、土壤、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概念领 会: 风化作用与生产建设的关系,土壤与古土壤,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简单应用:风化作用、重力地貌堆积物描述综合应用:崩塌、滑坡、错落及蠕动的地形,滑坡地貌特征、成因、类型及其发育阶段第四单元 名称: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2学时)知 识 点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暂时性流水沉积物与地貌 湖泊与沼泽沉积物 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重 点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的形成与特征。 难 点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质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的特征 。基本要求识 记:河流、 湖泊、沼泽和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相关概念领 会:河流、 湖泊、

6、沼泽和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过程简单应用:河流、 湖泊、沼泽和河流塑造的流水地貌、沉积物描述综合应用:河流阶地与新构造运动第五单元 名称:岩溶地貌与沉积物 (2学时)知 识 点岩溶形成的条件及溶蚀基准面 岩溶地貌 岩溶堆积物岩溶旋回 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重 点地表岩溶地貌的形态及地下岩溶地貌。 难 点难点是岩溶地貌形态的鉴别。基本要求识 记:喀斯特的概念、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地表岩溶地貌的形态(溶沟、石芽、石林、漏斗、落水洞、坡立谷、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天生桥等)特征领 会:喀斯特在我国的分布,岩溶的研究意义简单应用:各种岩溶地貌类型的具体含义综合应用:各种岩溶地貌类型的形成条件第六单

7、元 名称: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2学时)知 识 点冰川地貌和堆积物冻土地貌和沉积物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重 点冰川、冻土地貌和堆积物。难 点冰川、冻土地貌和堆积物特征与堆积物特点。基本要求识 记:冰川和冻土地貌特征、冰川和冻土堆积物特点领 会:冰川和冻土地貌、堆积物研究意义简单应用:冰川和冻土地貌、堆积物描述综合应用:冰川和冻土地貌、冰川和冻土堆积物剖面描述第七单元 名称: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3学时)知 识 点风力地貌和堆积物黄土特征风力和黄土地貌与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 重 点风力地貌和堆积物的特征,第四纪黄土的分布、形成及主要特征。难 点第四纪黄土的分布、形成及主要特征。基本要求

8、识 记:风的地质作用类型及各种风蚀地貌的特点领 会:我国黄土的主要分布、成因简单应用:了解及黄土地貌特点及描述综合应用:水土保持、治沙与工程建设的意义第八单元 名称: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 (2学时)知 识 点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实际意义重 点海洋环境地貌形成的过程及特征,海洋环境沉积物特点,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难 点海洋环境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特点,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基本要求识 记:海洋环境地貌特征领 会:海洋环境沉积物特点简单应用:海洋环境地貌、堆积物描述综合应用: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九单元 名称:第四纪

9、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否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 (2学时)知 识 点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树木年轮测年方法重 点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稳定同位素法。 难 点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稳定同位素法基本要求识 记: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稳定同位素法的概念领 会: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稳定同位素法原理简单应用:稳定同位素法测温 综合应用:物理年代法、同位素年代法测年第十单元 名称: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4学时)知 识 点前第四纪气候变化概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第四纪海平面变化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气候变化原因和未来气

10、候 重 点第四纪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难 点是海岸地区地质记录中如何区分是新构造运动还是海平面引起的升降。基本要求识 记:第四纪气候、海平面变化标志,冰期和间冰期领 会:第四纪世界气候的变化规律简单应用: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概况 综合应用: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的总体规律及其与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十一单元 名称:第四纪生物与生物地理区(2学时)知 识 点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第四纪哺乳动物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第四纪生物地理健康 重 点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难 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基本要求识 记

11、:第四纪生物界、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现代植物带领 会:第四纪植物群及其气候意义简单应用:第四纪软体动物和微体化石的气候与环境意义综合应用: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区第十二单元 名称:第四纪地层(2学时)知 识 点第四纪地层分期中国第四纪地层 重 点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原则与方法。难 点四纪地层划分原则、方法和方案及中国第四纪地层特点。基本要求识 记:第四纪地层划分原则、方法、分期方案领 会:第四纪下限问题简单应用:中国第四纪地层区域特征综合应用:中国第四纪地层区域简述第十三单元 名称:新构造运动(2学时)知 识 点新构造运动的概念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新构造环境地质区划与制图 重 点新构

12、造运动概念,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新构造运动的性质、新构造类型及新构造的研究方法。难 点新构造运动概念,新构造运动的表现,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基本要求识 记:新构造运动概念、表现、新构造类型领 会:新构造运动的表现简单应用:新构造的研究方法综合应用:新构造环境地质区划与制图第十四单元 名称: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2学时)知 识 点航空、卫星照片的应用野外观察研究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地貌图的编制与制图 重 点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的观测方法及第四纪地质图的测制。难 点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的观测方法及第四纪地质图的测制。基本要求识 记:地貌类型图的制图方法,第四纪地质图的概念,第四纪地质图的制图原则,掌握第四纪

13、松散沉积物的观测项目领 会:第四纪地质图图例法观察路线、观察点的布置,观察点的内容和要求, 简单应用:示意剖面图、图切剖面图和综合剖面图的绘制方法综合应用:第四系实测剖面图的测制方法学时分配知识单元理论学时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4第四章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2第五章 岩溶地貌堆积物2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2第七章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3第八章 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2第九章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2第十章 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4第十一章 第四纪生物与古人类生物地理区2第十二章 第四纪地层2第十三章 新构造运动2第十四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2总计32(二)实验学时部分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完成教学任务。重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媒体、板书、模型、图片、三维动画和网络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讲与练,虚与实,放与收”结合。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需覆盖各章节全部教学内容 考核形式:考试(闭卷)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分 期末考试成绩:70分 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选用教材: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