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全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 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整理与复习,对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梳 理,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线,把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结构 ,达到持 久记忆,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 以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 理与复习的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1.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以及方程的基础知识;能熟 练地

2、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对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正确估算;能用学过的 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2.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3. 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 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平 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4. 掌握所学的统计的初步知识,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 测,会分析简单事件的可

3、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5.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 的思考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 知识体系。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2.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复习时,利用教材,调动学生参与整理知识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学生整理的可能不够确切、不够全面,教师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不仅能使学生 加深印象,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复习各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让学

4、生进行预习。 这样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问等,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弥补。通过各种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质疑问难以及必要的练习,使 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使生疏的技能熟练起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是灵活应用与提高能力的基 础,也是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要求之一。4. 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对练习加以 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使各种程度的学 生都能通过练习有所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5. 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

5、要善于就题论理、启发思 路,引导学生总结一般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 上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堂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 经验,在班上介绍和交流。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也有利于体现本单元的教学成效。1 数与代数 4 课时2 图形与几何 2 课时3 统计与概率 1 课时4 数学思考 1 课时5 综合与实践 4 课时数的认识1.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明确概 念间的联系与区别。2. 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

6、维的灵活性。3.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难点: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谁能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 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师:阅读下面的资料,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 72 页图及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这些是我们学过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 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数”都包括哪些内容,明确本节课“数的认识”都包括哪些知识, 避免复习的

7、盲目性】师: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尝试自己用图表整理数的知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整理的结果:我做了简单的整理,如下:数我把所学的数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如下:数开课本第 73 页,看第 2 题,并在直线上表示几个数。学生尝试在数轴上表示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尽量给予学生鼓励。师: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师: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千以及十分之一、百分 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8、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4. 因数与倍数。b生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而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 倍数,也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师: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生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100 倍 生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师:你能举例说明 1 万有多大,1 亿有多大吗?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对的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巩固 提高的目的】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

9、,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1.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包括数的意义、数的分类、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 数的大小比较等。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部分知识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尽管有些内容的 学习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但也应该比较容易回想起来。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复习 和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数,课上汇报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再结合每个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练习。2. 复习是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回顾,同时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课 堂上首先对知识点进行回顾,然后马上进行独立自主的练习,最后根据反馈的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 的练习,力争做一个会一类。这样做

10、以后,我感觉到学生作业的错误量明显减少了。当然,复习课仍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因为比小,所以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 ( )(考查知识点: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1)在 0,1,76,-12,8400,-305 中, 自然数有( ),负数有( ),它们都是( )数。米。(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4)10 个 0.001 是( ),10 个( )是 0.1,( )个 0.01 是 1。(5)一种图书打八折出售,现价是原价的( )%。(7)一个小数的小数点

11、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的数减少了46.8,原来的数是( )。(考查知识点:数的认识;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0 、1 、76、8400 -12 、-305 整 (2) (3) 1 (4)0.01 0.01 100(5)80 (6)43.034 (7)52教材习题第 73 页“做一做”(答案不唯一)新进的这批木条的长度均为 0.5 米,是上批木条长度的。这批木条的总量占今年第 74 页“练习十四”1. (1)+49.7 -52.3 (2)b a(3)70 302. (1)13.4 12.2(2)1707.5 937.3(3)(答案不唯一)以上四个国家的陆地

12、面积总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比值为。4. 40% 0.75 75% 0.8 7. (1)0.99999 1 (2) 08. 根据 发现:如果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 1,这样的分数作比较时分子越小的分数值越小。 验证略数的运算1. 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 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整理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 构的能力。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3. 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4.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难点:对四则运算算

13、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数的运算。如 5-2=3 。 3=2。师:加、减、乘、除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则运算,今天我们就重点整理和复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 :首先明确四则运算的含义 ,为下面具体复习四则运算的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好准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 师: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表示什么呢?举例说明。 师:小数乘、除法和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相同吗? 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注意

14、把商的小 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1 参与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呢?原数。 师: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可以跟同学交流。学生尝试用图示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完成, 图示如下:师:在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计算整数和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就是小数点对齐)。加法计算时,要注 意“满十进 1”不能忘记加进位的数;减法计算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再减,不要忘 记去掉借走的“1”。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变成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乘、除后

15、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运算定律。课件出示:教材第 77 页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以用运算定律使计算更加简便。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需要运用哪些 估算策略?(课件出示:教材第 77 页第 8 题)999.99 与 80 比,不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估算就可以解决。我们可以把 7.99 看作 8,把 9.99 看作 10,这样它们的积是 80, 因为两个数都估的比原数大 ,所以真正的积要比 80 小, 即 7.999.99200

16、如果召开六年级毕业典礼,需要加椅子。第 78 页“做一做”1. (16.5-15)15=10%2. 11.252.5-11.253=0.75(千米) 第 79 页“练习十五”1. 95 370 720 13 77.2 0.25 63 9 3 2.6 0.5 2 10 0.59 0.2 4.22. 33.97 3.397 33970 3397 43 7.9 430 4303. 600 1000 11500 94. 5. 5959 3.7 5 7 0.5 646. 80 880 8880 88880 888880 8888880 88888880 8888888807. xyz8. 282016-

17、28=7(天)9. 196=63(万人)10. 4.010(4.0+4.025%)=8(升)11. 5601008=44.8(升) 44.891.7% 所以,从及格率的角度看,一班的成绩比较好。(2)(6+16+14+8+13+16)(6+16+14+10+1+3+8+13+16+12+6+5)100%66.4%教材习题第 98 页“练习二十一”1.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2. (1)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生产和销售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以做出预测:该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良好的发展。(3)(答案不唯一)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A. (1)(答案不唯一)A 型血人数占

18、全班 28%,B 型血人数占全班 24%,O 型血人数占全班的40%,AB(2)A 型:5028%=14(人) B 型:5024%=12(人) O 型:5040%=20(人) AB 型:508%=4(人)4. (1)不合理,因为从进货和销量的差来看,尺码是 35 39 三种型号的鞋剩货有些多。(2)建议下次进货时,适当降低 35 39 40 三种型号鞋的进货数量,但是根据销量的排名来看,每种 型号的鞋的进货量的比例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5. (1)平均数:(9.8+9.72+9.64+9.5+9.42+9.1)119.55(2)(9.72+9.64+9.5+9.42)99.57有道理,因为平均

19、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但它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为了减 少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就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做是合理 6. 略7. 乙队获胜的可能性稍大一些。因为虽然从两队的历史成绩上看,两队都是两胜一平两负,不相上下,觉得两队获胜的可能性各占一半,但是在最近的两场比赛中均是乙队获胜,说明乙队最近的 此可以预测乙队获胜的可能性大。8. 略9. (答案不唯一)发现我国人口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数学思考1. 通过画图、列表等直观手段,使学生能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进而得 2. 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体会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

20、性。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通过画图,使学生能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师: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 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思考,经过思考探究,得出的结论再 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体会到成功喜悦的时候,数学就展现了它独有的魅力!(1) 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2) 质疑:6 个点到底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找到答案吗?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3)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作要求。 要求:。通过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

21、么规律?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表格如下:数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前 面有 2 个点,就增加 2 条,所以有 3 条)板书: 3 个点共连 1+2=3(条)师:这 6 条线段又是怎么得到的?(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可以和前面已有的每个点都连一条线段。 前面有 3 个点,就增加 3 条,所以共有 6 条)板书: 4 个点共连 1+2+3=6(条)师:观察算式,6 条是从 1 开始的几个什么样的数相加的?师:你们能快速说出5 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吗?是从 1 开始的几个连续自然数相加?板书: 5 个点共连 1+2+3+4=10(条)(从 1 开

22、始的 4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 生:6 个点共连 1+2+3+4+5=15(条)(从 1 开始的 5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8 个点共连 1+2+3+4+5+6+7=28(条) (从 1 开始的 7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12 个点共连 1+2+3+4+5+6+7+8+9+10+11=66(条) (从 1 开始的 11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20 个点共连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0(条) (从 1 开始的 19 个连续自然数相加)师:如果有 n 个点,你能说出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讨论后,得出规律。教师小结:

23、本题的规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n 个点可连线段的总条数就等于从 1 开始的(n-1)个 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也就是连续自然数的个数比点数少 1。用算式表示为 1+2+3+4+5+(n-1)。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 2 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 师:三个班一共有几个班长?分别用什么表示的?(6 个班长,A、B、C、D、E、F 表示三个班的 6 个班长) “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通过这句话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开班长会 时,同一个班的两位班长不同时参加)题中还有哪句话能让你了解到一些信息?师:同学们把题目中所反映的信息都想清楚、弄明白了,我们就根据

24、这些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师:这些信息条件都孤立地放在那里,不便于观察、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使复杂的条件一 生: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的方法。(2)课件逐步出示表格内容。教师边介绍边出示:竖栏表示次数,横栏表示 6 位班长, 中间部分表示每位班长在哪次参加班长 AA B C D E F次次次教师示范填写第一次的情况。用“1”表示到会,用“0”表示没到会,也可以用“ ”表示 到会,用“ ”表示没到会。学生填写第二次、第三次的情况。(3)根据表格条件,先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次次次A101B110C100D010E011F001 EA师: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生:一

25、般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符号替换另一种符号 ,这样一个等式中出现的就只有一种符号 , 我们才能依据倍数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师:题目(1)中该怎样替换呢?生:一个等于三个的和,所以+=24 就可以变为+=24, 即=244=6,那么 =63=18。师:题目(2)中也能这样等量代换吗?该怎么办呢?生:不能采用等量代换。但是因为两个等式都等于 160,所以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等式仍然成立,即=。师: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生:180的角就是平角;平角的形状像一条直线,但是它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构成的,而直线 师:你

26、能看图回答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02 页第 4 题图) 【设计意图: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 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数学思考1. 多钻研教材,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 组织好学习活动,让枯燥的课堂通过活动活跃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充分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 ,同时将“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 ,学生的思考有深度 ,学生的交流有实效 ,学生

27、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 ,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的感受也不少:没有历年来“数学广角” 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层层渗透,也就无法生成今天的这堂综合复习课;小学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感 觉迷茫的时候予以点拨与指引 ;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 ;最 大限度地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数学语言是一种提炼,也是对其他学生倾 听能力的培养;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这种需求对于小学生尤为强烈,想办法满足小学生们这最本真的需求就是老师的职责。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个立方体每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各是几?(考查知识点:数学思考;能

28、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李明、小英、王浩、张强在西瓜、香瓜、梨、苹果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李明喜欢吃 树上的水果,小英喜欢吃苹果和香瓜,王浩除了苹果以外都喜欢吃,张强不爱吃小英不喜欢的水果和苹果。如果要他们 4 个人各选择一种互不相同的水果,那么他们分别会选择什么水果?(考查知识点:数学思考;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 选 一种互不相同的水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张强只喜欢吃香瓜,可知小英不能选香瓜,只能选苹果,李明 只能选梨,王浩只能选西瓜。思考顺序:张强(香瓜)、小英(苹果)、李明(梨)、王浩(西瓜)。 教材习题第 100 页“做一做

29、”第 101 页“做一做”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是军人;刘阿姨和李叔叔是工人。第 103 页“练习二十二”1 (1)41 66(2)12 16 323. 556=9(组)1(面) 第 55 面彩旗是红色的。1006=16(组)4(面) 第 100 面彩旗是绿色的。4 (1)多边形内角和=180(边数-2) 有 8 种站法:(1)小明、小莉、小刚、小芳。 (2)小明、小芳、小刚、小莉。7. 3 号是第一名;4 号是第二名;2 号是第三名;1 号是第四名。8 主谋是丙。9 (1)=37 =54 =9(2)=2 =10 =2210. (1)3 和4 拼成的是平角。ABC和是 180,所以1+2=180

30、- 3;又因为3 和4 拼成的是平角,所以 4。绿色出行1.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出行中的有关 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出行中的问题。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师:同学们, “低碳减排”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两小段文字,看看你能明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6 页“你知道吗?”)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师:了解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

31、既拓宽了知识视野,又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师:下面请大家看一组统计数据,细心阅读,认真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5 页上面两段话) 学生进行阅读并思考。学生可能会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 民用轿车迅速增多,这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今后也要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从小明爸爸、妈妈的交通方式来看, 自己开车还不如坐地铁更省时,且环保。 师:这只是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的信息和想法,如果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你的发现会更 ,试着自己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5 页第 1 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结果:160

32、15000=2400000( 克 )=2400( 千 克 )=2.4( 吨 ) 4322 万 =43220000432200002.4=103728000(吨)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 2400 千克,合 2.4 吨;全国 2011 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 师:面对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呢?2 年居然排放这么多的二氧化碳,这数目太惊人了。?绿色出行,人人有责。 远的话,那我们就来算算身边的例子。 (课件 出示:教材第 106 页第 2 题)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计算结果:45 分=0.75 时 200.75=15(千米) 152245=7350(千米)160

33、7350=1176000(克)=1176(千克)答: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是 15 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 7350 千米;排放二氧化碳 1176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生 1:我算了算小明妈妈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也是 15 千米,跟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相等, 生 2:对比小明父母上下班的情况,很容易看出小明妈妈乘坐地铁更省时,更环保。 师:我们课下调查一下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下次课上 我们再交流。关于调查活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生:先设计一个调查表。师:同学们就按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下次我们汇报结果。【设计意图:使学生能

34、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出行中的有 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在比较、分析、观察和思维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师:在今天的探究交流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绿 色 出 行比低碳减排、加强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 情感,并有机地渗透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在比较、分析和观察等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也是氧气的天然制造厂。 1

35、 公顷阔叶林 1 天(生长季节)大约消公顷阔叶林 1 天放出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 1 天的氧气需要?(成人每日呼吸需要消耗 0.75千克氧气)(2)如果一辆小汽车每年按排放二氧化碳 1176 千克计算,那么 1 公顷阔叶林(生长季节)需要几天才能消耗掉这些二氧化碳?(考查知识点:绿色出行;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 1.2 千米。又过了 1.5 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 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考查知识点:绿色出行;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0.73 吨=7

36、30 千克 7300.75973(人)(2)1176 千克=1.176 吨 1.1761=1.176(天)老师的速度:4+1.2=5.2(千米/时)骑车人到相遇用的时间:20.4-4(0.5+1.5)-5.21.5(4+5.2)=0.5(时)骑车人的速度:20.4-5.2(1.5+0.5)0.5=20(千米/时)北京五日游1.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旅游中的有关 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2. 在比较、分析和观察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 践能力和决策能力。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

37、;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生喜爱数 学的情感,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旅游中的有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师:同学们,快放暑假了,你们做好出去旅游的计划了吗?想想该计划些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先做一个时间安排,想清楚每天去哪,怎么去。还应该大致了解门票、住宿等费用。要了解景点的特色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师:同学们想到的问题还真不少,来帮帮小明怎么样?师:小明期待着暑假与爸爸妈妈参加“北京五日游”。爸爸妈妈把这个旅游计划的设计任务交 给了小明。同学们,帮小明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吧!生 3:第一天晚上可以在火车

38、上过夜,第二天早晨到北京,这样比较节省。生 4:我们还要调查各种项目的费用,像交通,住宿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你们的设计吧。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生交流展示。师:下面是小明设计的一个旅游计划,请把你设计的旅游计划与小明的进行比较,看看各有什么 优点和不足,如何改进?(课件出示:教材第 108 页表格)学生可能会说:乘坐公交车会比较省钱,且更环保。 因为北京有公交 车专用道,不会耽误时间的。我觉得小明的设计中,餐饮费用的预算与他的计划安排可能有出入 , 因为小明计划中要吃北 京烤鸭、吃涮羊肉等,而预算的餐饮费是 3003,意思就是每人 300 元,共 5 天,平均每人每天 60

39、元, 这样去吃大餐就不够用了。只要学生的说法合理就给予肯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学会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锻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师: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知识解决了旅游中许许多多的问题,学会了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使我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仿佛同小 明进行了一次北京之旅,看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祖国母亲的日益强大。让我们为北京祝福,为 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吧!北京五日游境,激发兴趣。 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40、数学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通过 好的情境去启迪他们的智慧,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2. 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这节课,我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 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当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时,都能给予充分的肯 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各小组发表的方案,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怎么租船划算?(考查知识点:旅游费用;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A(1)李老师带 5 名学生去游玩,选择哪种方案省钱

41、?(2)李老师和王老师带 4 名学生去游玩,选择哪种方案省钱?(考查知识点:旅游费用;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A 方案:80+405=280(元) B 方案:50(5+1)=300(元)280300 B 方案更省钱。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知识。2. 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师:同学们,你们寄过信吗?见过邮票吗?邮票有什么作用?1.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邮票的知识。:中国最早的邮票是 187

42、8 年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学生出示一些邮票,实物投影展示。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邮票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师:邮票上面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大熊猫、北京申奥标志、各种风格的民居内容十分 丰富。它可以用来纪念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邮票很有收藏价值,很多 人喜欢集邮。也有一些普通邮票, 由于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介绍邮票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1. 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gggg)元外埠资费2.00信 函(2)引导学生理解“资费标准”和“计费单位”的含义。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43、表格。你从中了解了信函邮资的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师小结:信函资费受两个条件制约。第一,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第二,信函质量。师:一封信不到 20g,寄给本市的朋友,要按表格中的哪个标准付邮资 ?如果寄给外省市的朋友 生:信不到 20g,寄给本市的朋友,要按本埠资费每重 20g 付 0.80 元的标准付邮资。寄给外省市 师:一封信重 45g,寄往外地,怎样付邮资?怎样贴邮票?4520=25(g),45g 里面有 2 个 20g,还多 5g,多的 5g 也按 20g 付邮资标准计算,相当于 3 个 2. 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1)出示活动(一)。探究内容:如果邮寄不超过 10

44、0g 的信函,最多只能贴 3 张邮票,只用 80 分和 1.2 元的邮票能满 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一人记录。探究过程:只用 80 分和 1.2 元面值的邮票,最多 3 张,可以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不够支付的资费有哪 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60 6180 81100埠小组展开探究活动,教师指导。究结果。本埠 0.80 1.60 2.40本埠 0.80 1.60 2.40 3.20 4.00外埠 1.20 2.40 3.60 4.80 6.00 师:再设计一张什么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生:因为最高的资

45、费是 6 元, 故用 3 张邮票来支付时 , 面值最大的邮票其面值应不小于 63=2(元)。所以,4.0 元的邮资可设计一张面值 2 元的邮票;4.8 元的邮资可设计一张面值 2.4 元的 元的邮资可设计一张面值 4 元的邮票。师: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全面地考虑问题,很快地就设计出了其他面值的邮票。你们想继续探超过 100g 的信函如何支付资费吗?(2)出示活动(二)。师:为了方便机器检信,邮政局规定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 张邮票。探究内容:如果想最多只用 4 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 400g 的信函的资费,除了 80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探究方式:小组

46、合作,一人记录。探究过程:思考 400g 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的规定,可以看成几部分的组成?所需支 付的资费有哪些情况?小组设计表格。不能仅用80 分和 1.2 元面值的邮票支付的资费是哪几种?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小组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参与指导。究结果。生:400g 以内的信函按照邮政相关费用的规定,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按首重 100g 以内的 邮资标准付邮资;另一部分是按续重在 1012000g 之间的邮资标准付邮资。设计的表格如下:按首重 100g 以内的邮资标准付邮资:81100外埠按续重在 1012000g 之间的邮资标准付邮资:埠 师:应该增加

47、什么面值的邮票?师生共同总结 :因最高的资费是 12 元,故用 4 张邮票来支付时邮票最大的面值应不小于124=3(元)。所以,再综合考虑其他条件,答案比较开放。【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与探究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成功的喜悦】师:支付邮资费时,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 ,但是国家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 ,还要从经济、合理、方便和实用等角度考虑。我们在设计邮票时也是如此,只有多角度的考虑,才能确定合票面值组合。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资受两个条件制约1.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 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

48、关键点是点拨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当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后, 教师就不再过多讲解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动口去汇报。整节课的效果比较好,重点突出,且 难点。2. 本节是数学实践活动课,通过探究如何根据信函质量确定邮资、支付邮资等活动,让学生熟 悉、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元外埠资费2.00信 函(1)把一封 50g 的信寄往外地,需付邮资多少钱?(2)一封信重 135g,寄往外地,需付邮资多少钱?如果要寄给本市呢?g邮票,请你根据需要再设计一种其他面值的邮票。(考查知识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果一位客户邮寄给外地亲戚的信函是388 克,在邮寄的时候最多

49、只能贴4 张邮票,只用 80 分和 1.20 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考查知识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3.60 元 (2)8.00 元面值 8.0 元的邮票。有趣的平衡1 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左边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右边刻度数,初步感知杠 杆原理。发现“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 明确“右边的棋子数”与“右边刻度数”成反比例关 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2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使学生发现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课件,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1. 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师:在一周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制作实验工具的作业。(课件出示制作要求)拿出你们制作的实验 制作要求:(2)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 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3)从中点处每隔 8cm 做一个刻度记号(或刻一个小槽)。2. 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互相检查大小是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