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硫及其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一节氧族元素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知识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氧族元素,主 要是利用原子结构知识系统总结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结构、性质的递变,第二部分是关于臭氧的初步知识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及生存条件的意 识,第三部分为过氧化氢知识, 要求为简单 了解。教学目的与要求:1、11、1、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及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常识性介绍臭氧和过氧化氢,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 1、c c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2、教学难点
2、: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 1、2、2、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法、概述法、列举法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带领学生阅读 P124 课文及图片,阐述本章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春游, 让同学们选择在何种环境下进行, 让学生产生兴趣, 激励学生学习 新知的欲望。讲述:过去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又学习了卤族元 素,现在 来学习 W A 元素,只是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用元素周期律知 识来研究新的一族 元素。新课进行:指导学生阅读 P125-P127 课本,带着如下问题,要求读进去,边读边思考:氧族元素包括哪些元素,元素符号与元素名称及
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与递变?主要为最外层电子数及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氧族元素的性质如何?主要为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主 要化合 价?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如何递变?与氢化合难易递 变、氢化 物的还原性、稳定性递变、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 碱性递变规律等。 阅读后小结:O S Se Te PoO S Se Te Po氧硫硒周期:二三a氧硫硒周期:二三a2四五最外层电子:6;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3、元素主要性质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主要化合价:一2、+4、+ 6 4、单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从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从非金属到
4、半导体,再到导体;熔沸点逐渐升高;单质密度逐渐增大。化学性质:容易获得2电子,与氢化合越来越难,Te不与氢直接 化合。强调:硫与金属化合时,一般都显一 2价,如,Fe+ S = FeS .与卤素相比,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素要弱。5、化合物性质氢化物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要求:相应物质的化学式:SO 2 SO 3 SeO SeO 3 TeQ TeO 2H 2SO H2SQ H 2SeO SeQ H ?TeO H zTeQ 新课的延伸:H 2SH 2SH 2SeH2Te教学小结:比较:硫与铁化合、氯与铁化合、氧与铁化合。说明什么?教学小
5、结:从四个方面介绍氧族元素的相似与递变作业:P129 、三、1与2,思考。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新课的准备:复习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的相似与递变;请同学们回忆碳元素有几种单质,引出氧元素也不只一种单质一一臭氧。新课进行:円二、臭氧氧气:0自然界存在两种氧单质: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性质 的单质,叫同素异形体。臭氧:Q强调:与同位素不同,核素是原子;同素异形体相混合,所得混合物;同素异形体物理及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异形方式:原子排列不同、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 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易溶于水,液态呈深蓝色,固态呈紫黑色2、 2、臭氧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20
6、3 = 30 2,在氟利昂、氮氧危害;强氧化性:能氧化 Ag Hg等,能用于漂白和消毒3、3、臭氧的危害少量对人休有利,但空气中含量超标会对人休造成危害雷电、电火花:3 O2 = 2O 3。三、过氧化氢举医疗上使用过氧化氢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看书P128。强调:过氧化氢的不稳定性。2HbO=2HgO,催化剂为Mn瞬。新课的延伸:过氧化氢的三重性质:氧化性、还原性,举例教学小结:臭氧的性质、过氧化氢的性质。作业:P129二、课堂练习,三、四作业。课后小结: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二节二氧化硫教材分析:本节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实验,与生活、环境联系广泛,学生学习兴趣高。本节
7、教材主要讲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二氧化硫的 性质,二是环境问题。在讲述二氧化硫的性质时,主要突出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主线:I凶H,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 突出其危害。 教学目的与要求:1 、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探究与体验法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课型:新课课时: 2 (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硫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1、 1、 1、硫元素的主要的化合价有哪些?有哪些代表物
8、质?与氢气反应、与氧气反应)3、3、氧化硫有哪些性质与用途,它给人娄带来2、 2、硫的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与金属反应、哪些危害?新课进行:第二节第二节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性质1、 1、物理性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液化(mp 10C),易 溶于水(S=40),密度比空气大。2、 2、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一一实验: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二氧化硫水溶液呈红色一一溶液呈酸性:SO+ H2O TAHSO复习可逆反应的概念,简介亚硫酸(H2SO)。二氧化硫氧化性与还原性分析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4,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与还原两重性。2SQ+ O 22SO 3 :还原性;(可逆反应)
9、SQ+ Be + 2HQ=HSQ + 2HBr (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Q+ C + 2HO=HS Q + 2HCI思考: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它们按1 : 1比例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褪色吗?SQ + 2H 2S = 3S + 2H 2。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简介三氧化硫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固体, mp bp都比较低;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放热 SO3 + H 2。= H 2SQ,(强调工业 上制取硫酸 的原理:S- SQ 宀 SQ- H2SQ)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 6-2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
10、,加热。 现象:品红褪色,加热 又呈现红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 性。强调:二氧化硫漂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性,二氧化硫也具 有杀菌、 防腐之功效。举例:二氧化硫漂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 比较:与氯气、过氧 化钠漂白有何异同?新课的延伸: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写出硫化钠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 再总结一类反应 的规律, 共五个方面。 离子共存判断: C+CIQf 和 Cl +CIQT + H+; S2_+SG2-和 S2_+SQ -+A。教学小结: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氧化还原两重性、漂白性);复习归中规律及
11、其应用。作业: P133 一、二,课堂讨论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新课的准备:1、让学生代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从S到HSQ的各步化学反应方程式; HS与SQ反应;硫 化钠与 亚硫酸钠混合物中滴入稀硫酸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漂白原理新课进行:境产生污讲述:石油及煤中均含有硫元素,燃烧后均产生二氧化硫,对环境产生污染。引出:二、二氧化硫的污染1、 1 、二氧化硫的危害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人类健康危害:引起呼吸道疾病; 酸雾: 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作用下形成;酸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随雨水降下 , PHv 5.6 ,强调酸雨的危害。2、 2 、二氧化硫的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
12、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磷肥等生产的工业废 气。 必须进行净化回收,避免硫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新课的延伸:1、 1 、活动实践课 按 P132 家庭小实验的实验要求,进行当地雨水的 PH 测定,以小组 为单位,分布城区多个采集点,记录当时的时间、地点、气温。活动结果:小论文(实验方法、酸度分析及原因) 。2、 2 、进行二氧化硫对环境影响的专题报告。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 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 因其易溶于水, 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 在湿 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
13、的亚硫酸、 硫酸和硫酸盐, 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 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 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 使气管和支气管的 管 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 可减 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 部产生 刺激作用。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 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 它能破坏酶的活力, 从 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 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二氧化硫浓度为 10? 15ppm 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 抑 制。浓度达 20ppm
14、 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 100ppm8 小时, 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 400ppm 时可使人产 生呼吸困难。 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 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 部 使毒性增加 3? 4 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 硫氧 化为硫酸雾, 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 1 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 境中, 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 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 如果增生范围波 及广泛, 形成纤维性病变, 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 二氧化硫可以加 强致癌物苯在二氧化硫和苯并 (a) 芘的联合作 用下,动物
15、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 胞癌。并 在二氧化硫和苯并 (a) 芘的联合作 用下,动物 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 胞癌。二十世纪的五、 六十年代以前, 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 如北欧地区受到 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 出现了酸雨。 之后, 到六十年代末至八 十年代初, 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 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 同时北美也出现了 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 韩 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 岸等都 受到了酸雨的危害。酸雨最集中, 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 北美和我国。 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 中
16、北欧、美国、加拿大 ,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 大 30 多万个湖泊, 到二十世纪末, 有近 5 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 酸 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 1.1 亿公顷的森林,有 5000 公顷受 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 大部 分地区, 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 长江以 南、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 其中心区 域酸雨 pH 年均值低于 4.0 ,酸雨频率在 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 和遵义等城市 的
17、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 pH 年均值低于 5.0, 酸雨频率高于 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 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 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 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 pH 值低于 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教学小结:二氧化硫的来源、危害,酸雨、酸雾的形成作业:P133 三、四 书面作业课后小结:选学硫化氢教学目的: 对学有余力的同学1、 1、了解硫化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了解氢硫酸 的物理性质;2、 2、了解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制备
18、原理、 装置、收集方法。教学重点: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还原性)教学难点: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课时:1教学方法: 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硫化氢1、1、物理性质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能溶于水,S=2.6。强调:在制取和使用硫化氢时,必须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热不稳定性H 2 冈一hH + S;可燃性完全燃烧:2HS+3O=2H 2O+ 2SQ不完全燃烧:2HS+O=2HO + 2S还原性HS+ X2=2H)+ S,氧化性:F2 CbBr2 12S3、 3、氢硫酸 硫化氢的水溶液,弱酸,具有酸的通性,不稳定性,易挥发硫化亚铁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
19、应:FeS + 2HCl=FeCb + HSfFeS + H2SQ=FeSQ+ H 2Sf 用启普发生器或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来制取 课后小结: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第三节硫酸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两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学 过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讨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硫酸的用途。浓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绍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教学中特别强调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 水性的不同,通过实验对浓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有效检验。在介绍硫酸的用途 时,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认识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在已 有的离子反应、稀硫酸检验及氯离
20、子检验知识为基础,学会硫酸根离子检验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1.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性质;2.2使学生了解硫酸的用途;3.3使学生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浓硫酸的性质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教学用具:实验用品课型:新课课时:2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复习稀硫酸的性质,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课题。新课进行:第三节硫酸一、硫酸比较:纯硫酸、浓硫酸、稀硫酸发现:纯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浓硫酸中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氢离子及硫酸根离子。(重点学习浓硫酸)1、 1、纯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
21、浓硫酸质量分数为 98.3% ,沸点为 338C, 高沸点难挥发性。说明:浓硫酸的稀释方法。2、 2、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硫酸的吸水性面三3三种形式: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吸收气体中水蒸气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与结晶水合物反应。【实验】浓硫酸与胆矶反应,由胆矶蓝色变为红色说明吸水性。 硫酸的脱水性炭化(变黑)【实验 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实验 6-4 】蔗糖(加几滴水)中加入浓硫酸。结论:这几种有机物均变黑,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调: G2H2O1I_因-十 I2C+ 11H0;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根本区
22、别;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沾上皮肤如何处理?硫酸的强氧化性说明:稀硫酸与铜、木炭均不反应,与浓硫酸反应不反应呢?【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化学方程式:Cu+ 2HSG=CuSC + SQ f+ 2MO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 2HSQ=C( 2+ 2SQ f+ 2MQ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强调: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 同)。Al、Fe、Pt、Au,说明不3、浓硫酸的用途,指导学生读 135页图示,说明硫酸的用途。新课的延伸:1、足量的铜与50ml18mol/L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反应停止后,被还原的硫酸为(A) 0.45mol (B) 0.45 ? 0.9mol (C) 0.9mol (D)v0.45mol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碳与硫酸反应的气休产物的方法教学小结:浓硫酸具有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作业: P137 二、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新课的准备 :1、1、回答:浓硫酸的特性:高沸点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比较吸水性与脱水性的不同?2、2、浓硫酸与铜反应时,起氧化剂与酸作用的硫酸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多少?浓硫酸与碳反应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网络安全监察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传染科护理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生物科技农业行业生物农业技术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服装行业工业0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初中历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史教学教案》
- 文档管理分类标准化指南
- 安全注册工程师万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C2科目题库及答案解析
- 数据保护安全利用承诺书4篇
- 2025年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招聘应届毕业生拟聘用考试题库含答案
- 离婚协议法律文书模板及填写示范
- 2025年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 施工现场集装箱式活动房安装验收表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说课教案
- 2025年船厂打磨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B证备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
-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情景答辩题附参考答案
- 驼奶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